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继昉 刘江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独特诸义皆由间义引申而来。"介"又与"间"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二者是同源词。从"介"得声的"界""■""衸"等字,意义均与居中、间隔相关。字形、字义、字音以及同源孳乳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其结果表明"介"的本义应训间,为居中、间隔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字形 字音 同源词
下载PDF
“一介之使”再辨——兼谈量词“介”的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使 名词 量词
下载PDF
"馬+介"与介马考辨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少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从文献与考古两方面予以考证,“■”是把马尾挽成结,“介马”指给马披上甲。两者不可混同,《左传》的“介马”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关键词 (jie)
下载PDF
论量词“个”的语源——兼谈“个”“介”之别
4
作者 乐优 《语言学论丛》 2024年第3期65-75,101,共12页
“个”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量词,也是汉语量词史上仅有的两个泛指量词之一。王引之提出“个”原乃“介”字的省写字形,所有的“个”字都是“介”字。洪诚先生沿袭此说,并指出“个”后被用作量词是源于“介”的“单独”义,遂成学界主流... “个”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量词,也是汉语量词史上仅有的两个泛指量词之一。王引之提出“个”原乃“介”字的省写字形,所有的“个”字都是“介”字。洪诚先生沿袭此说,并指出“个”后被用作量词是源于“介”的“单独”义,遂成学界主流观点。本文提出质疑,“个”“介”并非同一字,二者只是因为字形相近造成一些文献的混,量词“个”的语源也并非“介”的“单独”义;进而对量词“个”语源提出新看法,“个”本义当是箭矢,常被作为计数工具“筹码”,由此引申为泛指量词,与量词“枚”有相似引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指量词 语源 引申路径
原文传递
“结”词义源流考
5
作者 张相平 《茂名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3-65,共3页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源
下载PDF
从量词“介”谈个体量词来源的一种特殊途径
6
作者 乐优 《汉语史学报》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本文考察量词“介”的产生时代和来源。“介”在先秦时期没有量词用法,《尚书·秦誓》“如有一介臣”、《国语·吴语》“一介嫡女”和《左传·襄公八年》“一介行李”中的“介”均非量词义。“介”在中古时期始被用作量词,... 本文考察量词“介”的产生时代和来源。“介”在先秦时期没有量词用法,《尚书·秦誓》“如有一介臣”、《国语·吴语》“一介嫡女”和《左传·襄公八年》“一介行李”中的“介”均非量词义。“介”在中古时期始被用作量词,乃是源自文人的误解误用。“介”的量词用法与“一介之使”的使用密切相关,专用于计量身份地位低微的人是由于保留了自谦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之使 误解误用
原文传递
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 被引量:12
7
作者 康保成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65,共13页
本文对古典戏曲剧本中用以提示动作的术语“科”、“介”的来源及 其所反映出的杂剧、南戏的不同表演风格进行了讨论,指出:1.杂剧中的 “科”来自道教仪式。2.“介”最早是上古礼仪中助宾行礼、在主宾之间通传 的角色,傀儡戏用... 本文对古典戏曲剧本中用以提示动作的术语“科”、“介”的来源及 其所反映出的杂剧、南戏的不同表演风格进行了讨论,指出:1.杂剧中的 “科”来自道教仪式。2.“介”最早是上古礼仪中助宾行礼、在主宾之间通传 的角色,傀儡戏用作赞导式的提示,被早期南戏直接继承。3.“科”与“介” 的不同来源,说明杂剧与南戏在表演上分别吸取了不同的仪式动作,它们在风 格上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杂剧 古典戏曲 仪式 剧本 傀儡戏 上古 曲剧 表演风格 动作
原文传递
徐州、郑州等地处所介词“在”[kε]来自“个/介”
8
作者 张惠英 《中国方言学报》 2019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本文检讨自己过去的认识。曾以为河北、江苏一带"给、搁、隔"用作介词时的多用现象,归源于"给"。而通过徐州、郑州、绥德、获嘉、浚县等地的比较,特别是获嘉、浚县的处所词变韵,或存在动词"在"的变韵特点... 本文检讨自己过去的认识。曾以为河北、江苏一带"给、搁、隔"用作介词时的多用现象,归源于"给"。而通过徐州、郑州、绥德、获嘉、浚县等地的比较,特别是获嘉、浚县的处所词变韵,或存在动词"在"的变韵特点,加上受《集韵》把"箇、个、介、個"合并处理的启示,更看到史书、方言中"个/介"的多能多用,认识到徐州、郑州等地的处所介词都来自"个/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搁、隔) 动词变韵 处所词变韵 个/的多能多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