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e-lik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Oilfield by Oil Bailing Method in Jilin Oilfield
1
《China Oil & Gas》 CAS 199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oilfield by Oil Bailing Method in jilin oilfield Bee-lik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HU Wenrui WEI Yi BAO Jing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4期685-697,共13页
The development theories of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refined, the key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and technical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based... The development theories of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refined, the key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and technical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developed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clude:(1) the theories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seepage, dual-medium seepage, relative homogeneity, etc.(2) the well location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favorable area of reservoir with gas-bearing prediction and combining pre-stack with post-stack;(3) oriented perforating multi-fracture, multistage sand adding, multistage temporary plugging, vertical well multilayer, horizontal and other fracturing technique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4) the technology of increasing injection and keeping pressure, such as overall decreasing pressure, local pressurization, shaped charge stamping and plugging removal, fine separate injection, mild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and so on;(5) enhanced recovery technology of optimiza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network in horizontal well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low-permeability reserves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work to be done well:(1) depending on technical improvement, continue to innovate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establish a new mode of low qua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economically, determine the main technical boundaries and form replacement technology reserves of advanced development;(2) adhering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low cost technology & low cost, set up a complete set of low-cost du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3) striving for natio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ervoir SEEPAGE THEORY volume FRACTURING WATERFLOODING technology WELL location optimization horizontal WELL techn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下载PDF
Method of moderate water inj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of Yanchang Oilfield, NW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WANG Xiangzeng DANG Hailong GAO 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ater breakthrough and water out for ultra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an indoor evaluation method of dynamic imbibition for f...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ater breakthrough and water out for ultra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an indoor evaluation method of dynamic imbibition for fracture-matri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aking the Chang 8 reservoir in southern Yanchang Oilfield as a research target. Key factors for the imbibition effect were obtained, an imbibition's rate expression was obtained, a model considering the double effects of imbibition-displacement was built and optimal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for the research area were obtain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optimum displacement rate that maximizes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exists in the water displacing oil process, and the optimal displacing rate becomes smaller as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The imbibition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creases as the reservoir quality index and water wettability index of rock become bigger. But the larger the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or oil-water viscosity ratio is, the smaller the imbibition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The optimal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for the Chang 8 reservoir of southern Yanchang Oilfield is 0.95, and the predicted recovery is 17.2% when the water cut is 95%, it is 2.9% higher than the recovery of conventional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1.2. By using the moderate water inje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double effects of imbibition-displacement mechanism, the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effect for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fractured OIL reservoir water-flooding IMBIBITION displacement water-flooding recovery Yanchang oilfield
下载PDF
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桑树勋 皇凡生 +7 位作者 单衍胜 周效志 刘世奇 韩思杰 郑司建 刘统 王梓良 王峰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10,共15页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及煤矿瓦斯高效治理的重要技术瓶颈。在系统分析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地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水平井为基础井型,围绕间接压裂、应力释放和先固结后压裂3种不同的技术方向,梳理了目前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归纳评述了以顶板间接压裂、夹矸层间接压裂以及硬煤分层间接压裂为内涵的间接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以水力喷射造穴、气体动力造穴、扩孔+水力喷射+流体加卸载诱导失稳造穴、水力割缝为不同应力释放方式的应力释放煤层气开发技术,以及先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固结碎软煤储层再进行水力压裂的先固结后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间接压裂技术的工程实践探索已有较多积累,在地质条件适宜地区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以应力释放为代表的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新技术探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工程试验和验证阶段。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针对碎软低渗煤储层特性和新的开发原理,其对储层改造潜力更大、煤层气开发效果会更好。基于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围绕扩大应力释放范围、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以及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3个方面,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善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增产改造效果以及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碎软低渗煤储层 储层强化技术 地面开发 水力压裂
下载PDF
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超前压驱技术及其应用
5
作者 张世明 杨勇 +3 位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王建 孙志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件下储层应力场的改变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系数构建连续稳定的驱替压力剖面、超前压驱变应力场油井差异造缝是高产稳产的两大致效机制,在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有利于压力与介质协同传导,同时高压压头前移,有利于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形成连续稳定的压力剖面;在超前压驱注水条件下,高油藏压力可有效降低储层的破裂压力,易形成复杂缝网,同时改变储层地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油井压裂裂缝展布及产能。研究成果揭示了超前压驱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对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规模效益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压驱 滩坝砂油藏 特低渗透 高压力系数 压力剖面 地应力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的特低渗储层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杜建国 董怀民 +5 位作者 余存 许爽 代波 庄建 刘平 崔利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共10页
为厘清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明确后续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方向,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监测真实岩心水驱过程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及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获取不同水驱阶段岩... 为厘清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明确后续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方向,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监测真实岩心水驱过程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动态驱替扫描技术及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获取不同水驱阶段岩心孔隙内部不同流体的赋存状态信息与实际三维形貌,依据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位置、赋存量及可动用程度等特征信息,将其分为粒间吸附状、团簇状、喉道状、角隅状、颗粒吸附状及孔表薄膜状剩余油。建立了微观剩余油赋存类型定量判别方法与标准。此外,系统地梳理了不同水驱阶段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其变化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动用方法与建议,为后续开展化学驱提高油田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剩余油 赋存状态 动态驱替扫描技术 特低渗储层 安塞油田
下载PDF
渤海油田低渗储层开采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义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海上低渗油田的高效开采已成为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从2006年开展低渗储层压裂先导试验开始,渤海油田经过十余年的攻关与实践逐步总结出适应于渤海低渗储层特征的开采策略,并针对常规低渗储层、低渗/特低渗储层和复杂岩性低渗... 海上低渗油田的高效开采已成为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从2006年开展低渗储层压裂先导试验开始,渤海油田经过十余年的攻关与实践逐步总结出适应于渤海低渗储层特征的开采策略,并针对常规低渗储层、低渗/特低渗储层和复杂岩性低渗储层特征形成压裂开采技术体系,包括常规低渗储层整体压裂技术、防砂卡精细分层压裂技术,低渗/特低渗储层复杂裂缝改造技术、分层暂堵压裂技术,复杂岩性低渗储层缝控压裂技术、水力喷射压裂及防砂技术、裂缝蚀孔酸压技术。“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将重点攻关特低渗储层注气开采、大规模低成本压裂和裂缝监测等核心技术,持续推动渤海低渗储量实现规模化高效开采,为中国海上低渗油田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低渗储层 开采 压裂
下载PDF
渤海低渗储层液氮压裂技术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李君宝 温海涛 +3 位作者 王晓鹏 张启龙 李月丽 余建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渤海低渗储层改造面临产量递减快和稳产期短的问题。液氮压裂技术可以通过形成复杂裂缝以增强地层能量,提高油气井产量并延长稳产期,但是该技术在海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研究。为此,通过建立液氮在大尺度裂缝内的流动传热模型,分析了液氮... 渤海低渗储层改造面临产量递减快和稳产期短的问题。液氮压裂技术可以通过形成复杂裂缝以增强地层能量,提高油气井产量并延长稳产期,但是该技术在海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研究。为此,通过建立液氮在大尺度裂缝内的流动传热模型,分析了液氮压裂在渤海低渗储层中的造缝能力,结合常规水力压裂的携砂效果,评估了液氮作为携砂液需要的排量和液量,并综合考虑液氮压裂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规模,分析了液氮压裂在海上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液氮注入排量是扩大复杂裂缝造缝范围的有效手段,以4.32 m^(3)/min的排量注入液氮60 min,可以形成半长为44 m的复杂裂缝;液氮作为携砂液,达到常规水力压裂携砂铺置效果所需的排量为9~14 m^(3)/min。针对海上作业特点,提出了液氮携砂压裂和液氮复合压裂2种海上液氮压裂工艺,液氮复合压裂工艺具备海上实施条件,有望成为渤海低渗储层开采的重要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压裂 渤海油田 低渗储层 造缝能力 携砂能力 水力压裂 适用性
下载PDF
陆相夹层型页岩油超长水平井开发技术
9
作者 马立军 梁晓伟 +6 位作者 贾剑波 何启航 韩子阔 吴霞 关云 方泽昕 曹鹏福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237,共9页
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矿区内水源区、林缘区分布较广,开发动用难度大,地面受限地质储量约1.67×10^(8) t。超长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井控储量高,能更好地动用受限储量,提高长7页岩油采收率。在三维地质工程甜点精准刻画的基础上,优选了... 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矿区内水源区、林缘区分布较广,开发动用难度大,地面受限地质储量约1.67×10^(8) t。超长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井控储量高,能更好地动用受限储量,提高长7页岩油采收率。在三维地质工程甜点精准刻画的基础上,优选了超长水平井部署区域,识别了优势段、潜力段、断层发育段、裂缝发育段,制定了精细差异化压裂方案,实现了缝控储量最大化,并建立了超长水平井评价体系,从油藏因子指标、油藏开发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三方面对其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现场应用表明,随水平段长增加,Ⅰ+Ⅱ类油层由623 m增至2337 m,井控储量由16.9×10^(4) t升至45.9×10^(4) t,初期单井产量由9.6 t/d升至25.1 t/d,阶段单井产量由1×10^(4) t升至1.5×10^(4) t。庆城油田采用超长水平井实现了环境敏感区不同类型储层的有效动用,提升了页岩油开发经济效益。该研究对于同类页岩油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低渗透油藏 油藏工程 地质工程一体化 超长水平井 开发技术 效果评价 庆城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工艺和压裂工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长荣 张永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油藏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受采油、压裂工艺等多方面的限制,低渗油藏的开发、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发挥实际价值。对此,以低渗油藏的开发现状为切入点,对采油工艺、压裂工艺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油藏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受采油、压裂工艺等多方面的限制,低渗油藏的开发、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发挥实际价值。对此,以低渗油藏的开发现状为切入点,对采油工艺、压裂工艺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就工作实践经验,就低渗油藏的采油工艺以及压裂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和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采油工艺 压裂工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大型水力加砂压裂配套技术研究
11
作者 许晓龙 黄霞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2期8-1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特征及压裂液体系的特点,阐述了水力加砂压裂的原理和技术参数,探讨了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大型水力加砂压裂配套技术的现场应用,旨在加强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的研究,充分发挥水力加砂压...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特征及压裂液体系的特点,阐述了水力加砂压裂的原理和技术参数,探讨了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大型水力加砂压裂配套技术的现场应用,旨在加强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的研究,充分发挥水力加砂压裂配套技术的作用,不断优化气藏整体压裂方案设计,保证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效果,大力推动四川盆地内砂岩气藏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低渗透 砂岩气藏 水力加砂压裂 配套技术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子良 魏兆胜 +1 位作者 陈文龙 马立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88,共4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要能延缓方向性水窜、水淹时间和解决注不进水的问题 ,由于压力传导慢 ,注采井距不能过大 ,开发后期要能灵活调整井网。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采用过 4种注采井网开发 :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法注采...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要能延缓方向性水窜、水淹时间和解决注不进水的问题 ,由于压力传导慢 ,注采井距不能过大 ,开发后期要能灵活调整井网。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采用过 4种注采井网开发 :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法注采井网 (扶余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2 2 .5°的注采井网 (新立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45°的注采井网 (新民油田 ) ,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 (民 43 8区块和大情字井油田 )。总结注采井网调整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开发初期应采用小排距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 ,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 ;井排方向应与裂缝走向平行 ;若经济条件允许 ,开发后期用密井网注采 ,尽可能缩短油、水井排距。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 井网调整 注采方式 吉林油区
下载PDF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韩德金 张凤莲 +3 位作者 周锡生 金春海 梅冬 李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91,共5页
依据大庆外围已开发扶杨油层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机理。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有效驱动模型。在此基础上,... 依据大庆外围已开发扶杨油层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机理。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有效驱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扶杨裂缝性油层有效动用为核心,进行了线状注水方式和井网加密调整的研究。将这些技术用于大庆外围扶杨油层的注水开发调整,提高和改善了外围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裂缝储层 注水开发 驱动模型 注采系统 井网加密技术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探索 被引量:27
14
作者 姚洪田 周洪亮 +2 位作者 窦淑萍 肖立国 尚文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0,157,共4页
YSL油田储层渗透率低,致使注水井注水困难,为此进行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研究,评价了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程度,明确了清水压裂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开展了清水压裂及水平钻孔后清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裂缝参数、施工参... YSL油田储层渗透率低,致使注水井注水困难,为此进行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研究,评价了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程度,明确了清水压裂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开展了清水压裂及水平钻孔后清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裂缝参数、施工参数及不同孔眼数条件下的合理排量,并分析了2种压裂方式的差别。现场压裂试验表明,水平钻孔诱导配合清水压裂取得了很好的措施效果,为低渗储层注水井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压裂液 水平钻孔 注水井 低渗透油藏 YSL油田
下载PDF
胜利油田首口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34
15
作者 崔海林 陈建隆 +2 位作者 牛洪波 张佃宾 刘晓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8,共5页
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胜利油田部署了一口小井眼长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水平井——樊154-平1井。在介绍樊154-平1井储层特征、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剖面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该井存在水平段长、摩阻扭矩大、井眼尺寸小、循环压耗高和... 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胜利油田部署了一口小井眼长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水平井——樊154-平1井。在介绍樊154-平1井储层特征、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剖面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该井存在水平段长、摩阻扭矩大、井眼尺寸小、循环压耗高和水平段井身质量要求严格等钻井难点,从实钻井眼轨迹优化、实时摩阻扭矩计算、底部钻具组合优选、钻井液技术、地质导向技术和井眼修复等方面,对该井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井实钻水平段长1 230.00m,创造了胜利油田小井眼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纪录,平均井径扩大率4.62%,储层钻遇率100%,井眼轨迹光滑,有效地保证了该井12段分段压裂的成功实施,投产后稳产20~30t/d,为胜利油田低渗区块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井 水平井 低渗透储集层 压裂 胜利油田
下载PDF
新立油田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马福军 胡景春 +2 位作者 庄健 石清龙 吴琼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49,52,109,共5页
针对新119区块低渗透、低丰度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进行井网优化设计,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保证油井产能发挥,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保证注采关系协调... 针对新119区块低渗透、低丰度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进行井网优化设计,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保证油井产能发挥,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保证注采关系协调。经新立油田试验区块18个月的生产实践,与相邻的储层性质相同的区块对比,开发同期超前注水区块平均单井产能是滞后注水区块的2·3倍。超前注水开发试验的成功,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超前注水 井网优化 压裂技术 新立油田 新119区块
下载PDF
裂缝和砂体方向性明显油藏注采井网的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国利 梁春秀 +2 位作者 刘子良 刘运成 王国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在油藏裂缝和砂体各有明显方向性、且渗透率沿二者方向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注采井网必须避免沿裂缝和砂体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可能发生的水窜水淹。松辽盆地1999年发现的海坨子油田属特低渗透岩性油藏,萨尔图油层的裂缝和砂体都具有明... 在油藏裂缝和砂体各有明显方向性、且渗透率沿二者方向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注采井网必须避免沿裂缝和砂体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可能发生的水窜水淹。松辽盆地1999年发现的海坨子油田属特低渗透岩性油藏,萨尔图油层的裂缝和砂体都具有明显方向性,在开展储集层沉积相、裂缝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注水开发井网的井网密度、井排方向、井网形状、井距与排距、注采井数比及注水方式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特点的600m×150m菱形反九点面积注采井网。该注采井网实施后见到了较好的效果:采油速率达1.48%,预测采收率达20%;油田地层压力趋于稳定,日产液、日产油递减缓慢,综合含水上升平稳。菱形反九点井网有两个可调的井排方向,是适合于裂缝和砂体方向性明显油藏的最佳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方位 砂岩体 井网 海坨子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诱导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向原 吕文雅 +2 位作者 王策 朱圣举 樊建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595,共10页
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会产生注水诱导裂缝,严重影响油藏开发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利用地质、测井、分析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注水诱导裂缝形成及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在形成和... 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会产生注水诱导裂缝,严重影响油藏开发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利用地质、测井、分析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注水诱导裂缝形成及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地质和工程两大因素综合控制,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天然裂缝、现今地应力、储层构型及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等,工程因素主要包括人工裂缝和注采参数(如注水时长、注水量、注采比或注采量)等。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为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现今地应力控制了注水诱导裂缝发育的优势方向,并间接影响其延伸过程中的难易程度;不同级次构型单元控制注水诱导裂缝的规模,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影响注水诱导裂缝的持续延伸;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延伸路径;注采参数则直接控制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和延伸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开发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业恒 时付更 +3 位作者 王成峰 杨耀忠 徐卿莲 魏小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统储集层模型的建立方法。在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用该方法建立了储集层模型,用其计算的综合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关系曲线接近油藏实际开发动态数据,减少了历史拟合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数值模拟 储集层模型 裂缝系统 东营凹陷 大芦湖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向原 曾联波 +2 位作者 靳宝光 王策 李恕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6-705,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压力超过各类裂缝开启压力或地层破裂压力而形成的以水井为中心的高渗透性开启大裂缝或快速水流通道。它是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和最主要的非均质性,对于长期水驱的低渗透油藏来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注水诱导裂缝有3种形成机理,当注水压力过高,超过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使天然裂缝张开、扩展和延伸,或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中不断产生新的破裂,或使注水井周围因射孔、压裂等生产或增产措施所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人工裂缝张开等均可形成注水诱导裂缝。安塞油田长6油藏普遍发育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一致的以雁列式排列的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当注水压力超过这类裂缝的开启压力并使裂缝张开、延伸扩展并相互连通,是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油藏数值模拟表明,随着注水诱导裂缝规模的不断扩大,注水井井底压力相应的表现出连续的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开发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