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澄海鸡笼山出土陶瓷残片的清理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景熙 蔡英豪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13,23,共14页
1991年出土于澄海樟林古港附近的鸡笼山麓的一批陶瓷残片,不久前完成了阶段性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表明,出土物中包括了带有190种款识的清代陶瓷标本;出土地点的性质,很可能是明清时期闽粤赣边经济区内部,贸易中心城市潮州城与外贸港口... 1991年出土于澄海樟林古港附近的鸡笼山麓的一批陶瓷残片,不久前完成了阶段性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表明,出土物中包括了带有190种款识的清代陶瓷标本;出土地点的性质,很可能是明清时期闽粤赣边经济区内部,贸易中心城市潮州城与外贸港口樟林之间水陆转运过程损毁瓷器的堆积地;而这些瓷片在特征上与明清外销瓷“汕头器”相吻合,说明了有清一代的樟林港是“汕头器”的输出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海鸡笼山 樟林港 陶瓷残片 款识 外销瓷 汕头器
下载PDF
区域协同治理视域下吉隆口岸的发展模式
2
作者 王晋川 戴永红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4,142,共11页
基于区域协同治理视域,以政治、经济为主轴的治理伙伴关系,超越地理、疆域实体,成为双边社会、文化内涵的动态建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区域”作为治理的有效场域,弥补了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不足,形成跨地区联通与认同凝聚。边境口岸... 基于区域协同治理视域,以政治、经济为主轴的治理伙伴关系,超越地理、疆域实体,成为双边社会、文化内涵的动态建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区域”作为治理的有效场域,弥补了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不足,形成跨地区联通与认同凝聚。边境口岸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在加强毗邻国双边、多边关系,推进跨境区域协同共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焦中国连结南亚的前沿,本文以吉隆口岸为治理单元和组织单位,从驱动力和过程两种视角,通过中尼边境区域协同治理案例分析,围绕“中方先行”的治理举措,探析新时期吉隆口岸发展模式选择。通过对驱动力、政策环境、多元主体、结构布局、合作路径、发展效力等治理要素内涵的深度剖析,从空间、结构和趋势上精准谋划设计,探寻吉隆口岸特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治理 中尼边境 吉隆口岸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吉隆口岸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3
作者 王健 傅荣华 +2 位作者 刘娉慧 柯青青 杜海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分析吉隆口岸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以地质环境质量为目标层,以地面坡度等11个因素为方案层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和现场定性评价基... 在分析吉隆口岸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以地质环境质量为目标层,以地面坡度等11个因素为方案层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和现场定性评价基本一致。这表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比较合理。该研究成果对口岸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吉隆口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