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脉学的发展谈“系统辨证脉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学 系统辨证脉学 理论溯源 系统性 辨证性 脉体 脉壁 脉搏波 血流 脉治相应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的经方临床应用
2
作者 许希迎 齐向华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经方具有药味精简、配伍严谨、力专效显的特点,为后世所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难点,使得临床应用受限。系统辨证脉学将脉象要素与经方方证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为经方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介绍1例头晕案... 经方具有药味精简、配伍严谨、力专效显的特点,为后世所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难点,使得临床应用受限。系统辨证脉学将脉象要素与经方方证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为经方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介绍1例头晕案例,详细描述其脉象要素特征及有辨证意义的“证”,将脉象要素与“方证”使用相结合,处方经典方剂,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将脉诊与经方相结合,可以提高经方的临床应用效果,此临床辨证思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经方 脉诊 方证 脉象要素 头晕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脉方相应”新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丁晓 齐向华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方剂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其整体功效与疾病的病机相对应,以调节机体整体平衡。脉诊的目的是通过诊察脉象之所得,总结梳理病因、病机,服务于疾病的判断分析和治疗过程。通过脉象特征分析,可以推导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 方剂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其整体功效与疾病的病机相对应,以调节机体整体平衡。脉诊的目的是通过诊察脉象之所得,总结梳理病因、病机,服务于疾病的判断分析和治疗过程。通过脉象特征分析,可以推导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从而确定治则治法与方剂药物。脉象和方剂在病机方面存在明确的内在契合关系,通过分析此关系,临床可以达到“证从脉出,方随证立”的目的。系统辨证脉学以其客观实在性,在揭示潜在病因病机、状态性病因病机等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分析推理结果可以直接作为选择方药、调整药味、剂量和配伍关系的依据,从而建立全新的脉方相应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方剂 脉象要素 平脉辨治 病因病机 脉方相应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中国硅藻新记录种——帕拉特利氏藻
5
作者 杨正鑫 于潘 +1 位作者 王全喜 尤庆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目的】为了丰富长江流域着生硅藻的多样性,对该区域进行系统采样工作。【方法】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中的硅藻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在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山的硅藻样品中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种——帕拉特利氏藻(Livingston... 【目的】为了丰富长江流域着生硅藻的多样性,对该区域进行系统采样工作。【方法】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中的硅藻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在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山的硅藻样品中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种——帕拉特利氏藻(Livingstonia palatkaensis Prasad&Nienow),该属在中国也是首次被发现。【结论】该新记录种的发现为该属种类的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鹗山 硅藻 中国新记录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郁部位及相应衍化病机辨治
6
作者 杨妮 史俍元 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54-659,共6页
气郁作为现代人常见的病理状态可存在于机体各部,产生多种衍化病机,进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机郁滞的不同部位以及随之产生各种性质的病理变化可通过相应脉象要素予以辨识。通过举证脉象要素的形式,明确气郁的... 气郁作为现代人常见的病理状态可存在于机体各部,产生多种衍化病机,进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机郁滞的不同部位以及随之产生各种性质的病理变化可通过相应脉象要素予以辨识。通过举证脉象要素的形式,明确气郁的脉象指征,归纳气郁共性脉象特征为郁动、缓、涩、短、凸、刚;针对气郁头颈、胸中、腰腹和下肢部位的寒、热、痰、瘀、虚等常见衍化病机予以具体脉象要素分析,揭示不同脉象所代表的气郁部位与常见衍化病机的含义;举例相应治法方药并附医案1则。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气郁的系统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气郁 部位 衍化病机 辨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网络的系统辨证脉学诊断模式探析
7
作者 王元耕 李春林 +1 位作者 王翠英 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 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因层、体质个性层、心理状态层、功能失调层及结构紊乱层,最终输出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病机及疾病演化过程的认识,从而指导临证辨治,形成以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网络为主导的疾病诊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时空脉象网络 脉象要素 证型 病因层 体质个性层 心理状态层 功能失调层 结构紊乱层
下载PDF
张世贤对张元素主客脉法的发展与应用
8
作者 黄天宇 张其成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8-1073,共6页
张元素在注解《王叔和脉诀》的过程中以“七表八里”规律为基础创立了主客脉法,用以研究人体正常生理规律所产生的脉象特点(主脉)与疾病所导致的脉象特点(客脉)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张元素在《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中仅提出主客脉... 张元素在注解《王叔和脉诀》的过程中以“七表八里”规律为基础创立了主客脉法,用以研究人体正常生理规律所产生的脉象特点(主脉)与疾病所导致的脉象特点(客脉)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张元素在《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中仅提出主客脉法的思路与纲领,对具体的应用方法未进行详细论述。明代张世贤专精脉诊,他结合《难经》和术数中的阴阳五行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主客脉法,提出将脉象和症状配属阴阳五行,并通过阴阳五行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主脉与客脉的关系以及脉象与症状的关系,构建了一种运用阴阳五行关系分析脉象和病情的理论模型,有助于医者学习和应用主客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世贤 张元素 主客脉法 《王叔和脉诀》 阴阳 五行 脉学
下载PDF
张元素主客脉法探析
9
作者 黄天宇 张其成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32-937,共6页
主客脉法是张元素于《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中首次提出的脉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处理主脉(反映患者自身气血运行规律的脉象)与客脉(反映外来邪气特点的脉象)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主客脉法与《脉诀》的七表八里之说关系密切,张元素在前代脉学... 主客脉法是张元素于《洁古注王叔和脉诀》中首次提出的脉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处理主脉(反映患者自身气血运行规律的脉象)与客脉(反映外来邪气特点的脉象)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主客脉法与《脉诀》的七表八里之说关系密切,张元素在前代脉学理论对平人脉象规律与病脉规律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脉与客脉的概念,主客是一组相对概念,只有当外来邪气侵犯人体,主客脉的概念才会存在。当没有外邪侵犯时,孤立存在的主脉只能称为平脉,而主脉与客脉相互作用的结果才是患者实际表现出的脉象,这种理论的提出使得脉诊不再是纯粹的经验总结,也为解释临床上不同脉象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元明清时期,许多医家对《脉诀》持批判态度,主客脉法也受到牵连,流传不广。但其处理复杂、矛盾临床信息的思路对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主客脉法 《洁古注王叔和脉诀》 七表八里 《脉诀》 脉学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金峨村为例
10
作者 程晨 周思佳 +1 位作者 叶思程 孙欣欣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166-170,共5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展开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选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金峨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句法的理论框架,利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项核心指标,探讨... 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展开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选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金峨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句法的理论框架,利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项核心指标,探讨该村落内部空间环境所蕴含的联系。结果表明:金峨村全局平均整合度0.44,总体空间可达性差;村落中心宁裘线选择度最高,空间通行能力最强;村落可理解度为0.14,整体空间感知力弱。依据村落空间分布的特色与布局,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拟定村落空间改进方案,旨在促进宁波市传统村落空间的开发与保护,为相关研究贡献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传统村落 村落空间 金峨村
下载PDF
论《脉经》对针灸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桂芝 孙冰 +4 位作者 张丽 郑灿磊 胡申 孙闵 于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2-1214,共3页
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经典著作,它集魏晋以前脉学文献之大成,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脉经》不仅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针灸... 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经典著作,它集魏晋以前脉学文献之大成,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脉经》不仅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针灸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向前发展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故通过对王叔和《脉经》原文的梳理,总结其对针灸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经络腧穴理论;详细整理了经脉证候和主治病证;强调经络辨证,即提出脉针相应理论,发展了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注重针药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经 脉学 针灸
下载PDF
中医脉象的混沌内涵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治国 牛欣 +1 位作者 杨学智 司银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7-761,共5页
从混沌学的角度,对中医脉象及脉学理论中包涵的混沌内涵进行了阐释。主要内容为混沌4个最基本特征:内在随机性、对初值的敏感性、混沌序、长期行为的不可预见性,在中医脉象和脉学理论中的体现。
关键词 混沌 中医脉象 脉学理论 复杂系统
下载PDF
金氏脉学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边振 张艳 +2 位作者 金伟 辛超 李重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10-2112,共3页
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是金氏脉学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金氏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脉形的特征,即可通过脉诊实现对疾病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阐释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
关键词 金氏脉学 脉形 构建方法 理论评价
下载PDF
中医脉诊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金伟 张艳 倪家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针对中医脉诊特征信息处理,研究了模糊数学算法在中医脉诊客观化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剖析传统分析方法在中医脉诊中的局限性,给出了模糊数学算法引入的科学根据,并结合实际临床数据,验证了模糊数学算法引入的正确性。
关键词 脉诊客观化 模糊数学 金氏脉学
下载PDF
脉搏图与心脏多种瓣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玉霞 唐占府 梁济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4-245,共2页
探讨中医脉象能否反映多种心脏瓣膜病变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在对 1 53例多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脉象图描记的基础上进行脉象分类 ,取例数较多的滑脉、弦脉、弦滑脉、涩脉 4个脉象组与多普勒超声测量的 1 0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中医脉象能否反映多种心脏瓣膜病变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在对 1 53例多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脉象图描记的基础上进行脉象分类 ,取例数较多的滑脉、弦脉、弦滑脉、涩脉 4个脉象组与多普勒超声测量的 1 0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除主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和主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两项指标外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左室射血时间、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心搏量在 4个脉象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0 1) 。结论 :中医脉象可反映多种心脏瓣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象 心脏瓣膜病 血流动力学 脉搏图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建构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滕晶 齐向华 刘呈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9期1639-1641,共3页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具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但是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自身特点使得其推广和传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齐向华教授创立了"系统辨证脉学"。"系统...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具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但是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自身特点使得其推广和传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齐向华教授创立了"系统辨证脉学"。"系统辨证脉学"学术特色独特,与"传统脉学"具有较大区别,具有系统性、辨证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脉诊心理过程明晰的特点,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系统辨证脉学 体系构建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特色理论与诊疗技术的中医辨治体系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伟 刘明 +1 位作者 齐向华 刘呈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1,共3页
该文系统介绍了齐向华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中医辨治体系。本体系以"系统辨证脉学"为特色理论和诊疗技术,以"心理紊乱状态"辨证为纲领,注重发现疾病产生源头,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流,并据此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疾病。该体系... 该文系统介绍了齐向华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中医辨治体系。本体系以"系统辨证脉学"为特色理论和诊疗技术,以"心理紊乱状态"辨证为纲领,注重发现疾病产生源头,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流,并据此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疾病。该体系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和优势,是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心理紊乱状态 疾病过程论 辨治体系
下载PDF
刘贵颖临证脉学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振刚 袁琛 刘贵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6-1017,共2页
刘贵颖教授重视脉诊的应用,认为脉为医之关键,能整体、动态地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判断疾病性质和预后。临证中宜深究脉理,细察脉象且不失偏颇。
关键词 脉诊 名医经验 刘贵颖
下载PDF
顶焦脉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莉莉 苗润宇 +6 位作者 雷烨 赵林华 韦宇 李青伟 夏冰 陈锐 仝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1-605,共5页
仝小林院士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顶焦、上焦、中焦和下焦,并提出顶焦脉的概念,即腕横纹及其以上脉。分析了顶焦脉的脉形、走向、态势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顶焦脉的提出对于颈部甲状腺疾病、颈椎疾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病变... 仝小林院士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顶焦、上焦、中焦和下焦,并提出顶焦脉的概念,即腕横纹及其以上脉。分析了顶焦脉的脉形、走向、态势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顶焦脉的提出对于颈部甲状腺疾病、颈椎疾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病变等顶焦部位疾病的轻重及转归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强调病脉诊和态脉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态时,病与态就要互参。顶焦与顶焦脉的提出是对寸口脉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将极大地丰富中医脉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焦 顶焦脉 脉学 甲状腺疾病 颈椎疾病 颈动脉斑块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程设置与实践 被引量:8
20
作者 滕晶 吴晓迪 王宜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51-953,共3页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诊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训课程培训方式,改变既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生脉诊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诊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认知 系统辨证脉学 实训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