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nalysis on Heidan Disease (Black Jaundice) i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Jin Gui Yao Lue)
1
作者 Tzi Chiang Lin Xiaolin Yuan +1 位作者 Gang Wei Shi jin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Products》 2022年第4期179-184,共6页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is a kind of jaundice,which is caused by lingering and chronic jaundice,often with blood stasis and damp-heat,etc.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are similar to tho...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is a kind of jaundice,which is caused by lingering and chronic jaundice,often with blood stasis and damp-heat,etc.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irrhosis caused by multiple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generally belongs to yin jaundice type,and the pathogenesis is mostly related to blood stasis and dampness stagnation,often with damp-heat residue.According to Zhongjing Zhang,the prescription Xiaoshi Fanshi powde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nature of Heidan disease(black jaundice)is inseparable from the two key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should be based 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dampness,supplemented by soothing the liver and promoting the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of spleen,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harmonizing the collaterals,and promoting diuresis and reducing jaundice.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purging turbidity should be stressed,and powerful tonification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Since blood stasis and turbidity are always intermingling and often complicated with damp heat,the method of warm drying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removing blood stasis,and dredging the liver-biliarycollaterals,drasticmedicine shouldbeused withca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dan disease black jaundice Xiaoshi Fanshi powder chronic liverdisease liver cirrhosis Yinshao Erjin DECOCTION Yinchen Zhizi DECOCTIO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jin gui yao lue)
下载PDF
“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立杰 张媛 +1 位作者 王攀 赵树宏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7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金匮要略》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方研讨班教学查房录像为素材,在所授课班级采用模拟病房的实践教学形式;选择具有典... 目的探讨“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金匮要略》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方研讨班教学查房录像为素材,在所授课班级采用模拟病房的实践教学形式;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实际临床意义的病例,运用三步九环节流程让学生以“医生”的角色参与病例讨论并开具中医处方,进而探讨自己与中医专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差距。结果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论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有益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能力,对于《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示范和推广意义,更是对中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实践教学 三步九环节 模拟病房
下载PDF
小青龙汤证“渴”与“不渴”探微
3
作者 姚晓芬 林春梅 +1 位作者 黄琪钧 容景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7-250,共4页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对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提出以下观点:小青龙汤证“不渴”当属符合病机的主症,是为“病不渴”;“服汤已,渴”属生理性口渴范畴,是为“药渴”;“或渴”当与热病津伤、病涉阳明有关。剖析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的病症表现,既可用于判断疗效,亦是加减用药与鉴别其他疾病的指征,可为中医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金匮要略》 不渴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从“寒热-痰瘀-虚劳”角度分期辨治肺痿
4
作者 陶旺 王培屹 +3 位作者 孙杰 张冰冰 张晓虹 张诗晓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9-1133,共5页
肺痿是以肺叶痿弱为特征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病,以咳唾涎沫、气短为主症,与现代医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相类似。临床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喘促胸闷为主要表现,甚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肺痿属于古代疑难杂症,现代医学治疗亦十分棘手... 肺痿是以肺叶痿弱为特征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病,以咳唾涎沫、气短为主症,与现代医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相类似。临床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喘促胸闷为主要表现,甚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肺痿属于古代疑难杂症,现代医学治疗亦十分棘手。汉代张机从“寒热-痰瘀-虚劳”的角度阐述了肺痿的主要病机,开创了治疗肺痿之先河。肺痿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病情迁延难愈,与伏邪理论“伏而不发”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基于伏邪理论,结合中西医病机特点,进一步探讨肺痿早期、进展期、终末期3个阶段的分期论治思路,以期为肺痿不同阶段论治提供新的辨证论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肺痿 特发性肺纤维化 《金匮要略》 分期辨治 病因病机 寒热伏肺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图式理论视域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研究
5
作者 温海煜 曹惜惜 +2 位作者 陈铸芬 王乐鹏 李晓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415-418,共4页
中医病证名是中医对疾病认知的概念概括,反映了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疾病名称相似,均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认知的反映。文中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名为例,探讨了图式理论视域下中医病证名的分类(图式重合... 中医病证名是中医对疾病认知的概念概括,反映了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疾病名称相似,均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认知的反映。文中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名为例,探讨了图式理论视域下中医病证名的分类(图式重合类、图式相似类和图式冲突类),并分析了以上三类病证名的图式翻译策略及方法。对于图式重合类病证名,应用借译法激活图式;对于图式相似类病证名,应用直译法调整图式;对于图式冲突类病证名,应用意译法重建图式。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图式理论视域下中医病证名的英译综合模式,以期为中医病证术语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病证术语 翻译过程 翻译策略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刍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宝琛 师帅 张菀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小便不利基本机理为肾与膀胱气化失常所致的津液代谢失常,常由膀胱邪实与化源不足等原因引起。仲景通利小便之法博而不杂,效而有章,其通阳利水之法尤为精妙。今酌取五苓散、肾气丸、真武汤、栝楼瞿麦丸诸方,管窥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 小便不利基本机理为肾与膀胱气化失常所致的津液代谢失常,常由膀胱邪实与化源不足等原因引起。仲景通利小便之法博而不杂,效而有章,其通阳利水之法尤为精妙。今酌取五苓散、肾气丸、真武汤、栝楼瞿麦丸诸方,管窥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之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便不利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通阳利水法 仲景学说
下载PDF
宋校《金匮要略方论》与《千金要方》相应方剂考证
7
作者 曾凤 林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16-919,共4页
通过宋校《金匮要略方论》与宋校《千金要方》的对校研究,发现两书相应方剂的具体内容在剂量及煎服法、药物计量单位、药物加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提示:一是对宋校医书的严谨性、可靠性不宜盲信、盲从;二是要对宋校医... 通过宋校《金匮要略方论》与宋校《千金要方》的对校研究,发现两书相应方剂的具体内容在剂量及煎服法、药物计量单位、药物加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提示:一是对宋校医书的严谨性、可靠性不宜盲信、盲从;二是要对宋校医书的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正确理解、有效利用文本内容;三是由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性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与《伤寒论》等书皆由宋人整理刊行,对宋校医书特点的深入探讨应成为当今中医文献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校 《金匮要略方论》 《千金要方》 方剂
下载PDF
《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承坤 赵雅琛 沈澍农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1期88-96,共9页
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的对比研究,以两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确认吴迁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是该书现存最正宗、最权威的传本,而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内容已非官刻原貌,... 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的对比研究,以两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确认吴迁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是该书现存最正宗、最权威的传本,而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内容已非官刻原貌,应属于民间修改重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版本 吴迁 邓珍
下载PDF
上图藏《金匮要略方》抄写者吴迁续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家兴 张承坤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吴迁抄写《金匮要略方》(简称“吴迁本”)的跋语、印记、纸背文献等角度对吴迁的形象进行推测,在《明代小字本〈金匮要略〉抄写者吴迁生平考》一文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史料检索,于《复初斋诗集》和《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找... 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吴迁抄写《金匮要略方》(简称“吴迁本”)的跋语、印记、纸背文献等角度对吴迁的形象进行推测,在《明代小字本〈金匮要略〉抄写者吴迁生平考》一文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史料检索,于《复初斋诗集》和《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找到了新的线索,将这些线索与之前的推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新的结论:吴迁为嘉兴檇李人,后为避战乱迁居苏州之洪里,他同父亲吴子才皆为隐士,能诗善画,与元末明初李升、崔永汶等多位名士大夫为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迁 《金匮要略方》 吴迁本 生平 考证
下载PDF
张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与现代中医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方舟 陈家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6-540,共5页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血瘀证的症状及诊断有详细论述,为后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以现代中医诊断学的思路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涉及血瘀证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归纳...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血瘀证的症状及诊断有详细论述,为后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以现代中医诊断学的思路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涉及血瘀证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与分析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并将2书中出现的诊断依据与血瘀证现代诊断标准相对比,为全面了解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提供思路。对研究从汉代至今血瘀证诊断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中医诊断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正义》作者及版本考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传浩 陈晓辉 +1 位作者 黄雨婷 李丹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52-154,共3页
《金匮要略正义》一书成书上限为1671年,下限为1804年,作者朱光被当生活于清代中晚期。该书有"原本""副本"、跻寿馆刻本(日刻本)等版本,"副本"为影模,"原本"及日抄本较为完善的保存了该书的原... 《金匮要略正义》一书成书上限为1671年,下限为1804年,作者朱光被当生活于清代中晚期。该书有"原本""副本"、跻寿馆刻本(日刻本)等版本,"副本"为影模,"原本"及日抄本较为完善的保存了该书的原貌,日刻本则当以"原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日抄本"副本"及《金匮要略》原文而进行的校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正义》 版本 《金匮要略》 朱光被
下载PDF
古方书量词“盏”的用法变化—兼论《金匮要略》煮散方与版本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澍农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第1期3-11,共9页
煮散法是将药物打成散末,以较少水量煎煮服用的一种药物制作与服用方法。该法始于晋代,发展于唐,盛行于两宋。随着宋代煮散法的盛行,日用器物“盏”在中医古籍中由计量服药量转变为计量用水量。这一变化具有确定具体古籍形成年代的标志... 煮散法是将药物打成散末,以较少水量煎煮服用的一种药物制作与服用方法。该法始于晋代,发展于唐,盛行于两宋。随着宋代煮散法的盛行,日用器物“盏”在中医古籍中由计量服药量转变为计量用水量。这一变化具有确定具体古籍形成年代的标志性意义,从而成为我们考察相关中医文献形成时代的一个参考尺度。《金匮要略》的2种主要传本,就可以利用这一尺度比出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散 量词 《金匮要略》 吴迁本 邓珍本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九痛丸文献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0-703,共4页
通过对宋校《金匮要略》《外台秘要》,以及《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相关文献的考证,参考《医心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九痛丸的文字记载,结合该方的功效主治、方源年代、病因病机等,提出九痛丸为《千金要方》载方,... 通过对宋校《金匮要略》《外台秘要》,以及《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相关文献的考证,参考《医心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九痛丸的文字记载,结合该方的功效主治、方源年代、病因病机等,提出九痛丸为《千金要方》载方,九痛丸中的"狼牙"应为"狼毒",载为狼牙可能因后世辗转抄误所致。对重要方剂关键信息的确认,应当建立在对相关文献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切忌局限于个别文本而以偏概全;有必要汇集传世名著方剂文献的异文,建立异文动态语料库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学、中医学等知识,对异文材料展开共时性、历时性两个维度的考释,辨别正误,澄清模糊认识,补正各书文本的讹脱衍倒,最大程度增加其完整性与正确性,为临床实践及古方开发利用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痛丸 金匮要略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两种善本的发现者小考
14
作者 冯涛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现存《金匮要略》版本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元·邓珍版”和“明·吴迁写本”。“元.邓珍版”《金匮要略》是赵万里、常芝英等前辈发现的,在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前由李盛铎父子收藏。沈津在《书城挹翠录》一书,以较大篇幅... 现存《金匮要略》版本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元·邓珍版”和“明·吴迁写本”。“元.邓珍版”《金匮要略》是赵万里、常芝英等前辈发现的,在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前由李盛铎父子收藏。沈津在《书城挹翠录》一书,以较大篇幅对“明·吴迁写本”做了较为详细的题录,可以断定“明·吴迁写本”的发现者为沈津,发现时间不会晚于1996年。应该重视版本学家的研究成果,赵万里、常芝英、沈津等前辈在《金匮要略》两种善本的底本发现和版本判定方面的功绩不容抹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邓珍本 吴迁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