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借鉴中求超越:在唐宋诗之外求出路——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
被引量:
5
1
作者
查洪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5,共7页
金元之际的诗学大家元好问,生当唐宋之后,探索诗歌继续发展之路,力图借鉴唐宋,折中唐宋,超越唐宋,创造沿自唐宋而不同于唐宋的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和美学特色的诗风,在唐宋诗之外,开辟诗歌发展的新路。要认识元好问这一诗学思想,需要清理...
金元之际的诗学大家元好问,生当唐宋之后,探索诗歌继续发展之路,力图借鉴唐宋,折中唐宋,超越唐宋,创造沿自唐宋而不同于唐宋的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和美学特色的诗风,在唐宋诗之外,开辟诗歌发展的新路。要认识元好问这一诗学思想,需要清理和辨明一些问题,如:《论诗三十首》不代表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元好问论诗宗旨之"诚",其概念源于理学,归趣宋学;元好问论诗所谓的"以唐人为指归",反映的却是宋诗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金元诗学
《论诗三十首》
以唐人为指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苏轼三类论体古文的书写艺术
2
作者
熊礼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7,共9页
苏轼论体古文可分为三类:"进策"、"进论"与论古之作。"进策"及"进论"中的人物论采色绚烂,高下抑扬,在艺术上追求新颖、巧妙,有意而为的成分居多;论古之作平淡、自然,文若泉水涌地而出,有随笔...
苏轼论体古文可分为三类:"进策"、"进论"与论古之作。"进策"及"进论"中的人物论采色绚烂,高下抑扬,在艺术上追求新颖、巧妙,有意而为的成分居多;论古之作平淡、自然,文若泉水涌地而出,有随笔写出、不待安排而自然超妙者。两者的不同,不但表现在文章结构、修辞手段、艺术风貌上,甚至连文章的长短、达意的曲直、言说的详略,都有区别。如何评论这两类各具审美特征的论体古文,我们应注意苏轼本人的看法,即他说的"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体古文
进策
进论(人物论)
论古之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高僧传·经师论》解读——西域与中原佛教音乐关系之考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霍旭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8,共10页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说提出辨析。通过解读与考析,表明西域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主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高僧传》
《经师论》
西域佛教音乐
龟兹石窟壁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中叶史学风气的变化
被引量:
7
4
作者
钱茂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李梦阳、陆深、瞿景淳、梁梦龙、卜大有的研究 ,对明中叶史学风气转变的背景、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 ,当时史学风气的转变与文学上的复古运动具有一定联系 ,而陆深等人的《史通》研究 ,促进了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史学...
本文通过对李梦阳、陆深、瞿景淳、梁梦龙、卜大有的研究 ,对明中叶史学风气转变的背景、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 ,当时史学风气的转变与文学上的复古运动具有一定联系 ,而陆深等人的《史通》研究 ,促进了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史学批评的展开。梁梦龙等人对史学要义的思考 ,也推动了史学理论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会要》
《古今史学得失论》
《史要编》
《史学要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鉴中求超越:在唐宋诗之外求出路——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
被引量:
5
1
作者
查洪德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5,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A751012)
文摘
金元之际的诗学大家元好问,生当唐宋之后,探索诗歌继续发展之路,力图借鉴唐宋,折中唐宋,超越唐宋,创造沿自唐宋而不同于唐宋的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和美学特色的诗风,在唐宋诗之外,开辟诗歌发展的新路。要认识元好问这一诗学思想,需要清理和辨明一些问题,如:《论诗三十首》不代表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元好问论诗宗旨之"诚",其概念源于理学,归趣宋学;元好问论诗所谓的"以唐人为指归",反映的却是宋诗精神等等。
关键词
元好问
金元诗学
《论诗三十首》
以唐人为指归
Keywords
Yuan Haowen
jin
and Yuan poetics
lun
shi
san
shi
shou
influenced by Tang poet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苏轼三类论体古文的书写艺术
2
作者
熊礼汇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7,共9页
文摘
苏轼论体古文可分为三类:"进策"、"进论"与论古之作。"进策"及"进论"中的人物论采色绚烂,高下抑扬,在艺术上追求新颖、巧妙,有意而为的成分居多;论古之作平淡、自然,文若泉水涌地而出,有随笔写出、不待安排而自然超妙者。两者的不同,不但表现在文章结构、修辞手段、艺术风貌上,甚至连文章的长短、达意的曲直、言说的详略,都有区别。如何评论这两类各具审美特征的论体古文,我们应注意苏轼本人的看法,即他说的"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关键词
苏轼
论体古文
进策
进论(人物论)
论古之作
Keywords
Su
shi
essay-styled classical Chinese
jin
Ce (advisory essay)
jin
lun
(character description)
essay on ancient works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高僧传·经师论》解读——西域与中原佛教音乐关系之考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霍旭初
机构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文摘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说提出辨析。通过解读与考析,表明西域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主要源头。
关键词
《梁高僧传》
《经师论》
西域佛教音乐
龟兹石窟壁画
Keywords
Gao Sen Zhuan
jin shi lun
Buddhist music in the Western Regions
murals of grottoes in Kucha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中叶史学风气的变化
被引量:
7
4
作者
钱茂伟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5,共10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李梦阳、陆深、瞿景淳、梁梦龙、卜大有的研究 ,对明中叶史学风气转变的背景、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 ,当时史学风气的转变与文学上的复古运动具有一定联系 ,而陆深等人的《史通》研究 ,促进了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史学批评的展开。梁梦龙等人对史学要义的思考 ,也推动了史学理论的普及。
关键词
《史通会要》
《古今史学得失论》
《史要编》
《史学要义》
Keywords
shi
TONG HUI YAO\ GU
jin
shi
XUE DE SI
lun
\
shi
YAO BIAN\
shi
XEU YAO YI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借鉴中求超越:在唐宋诗之外求出路——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
查洪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简论苏轼三类论体古文的书写艺术
熊礼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梁高僧传·经师论》解读——西域与中原佛教音乐关系之考析
霍旭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明中叶史学风气的变化
钱茂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