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can treat cerebral ischemia in a similar manner to mannitol 被引量:17
1
作者 Xuan Lu Zelin Chen +4 位作者 Yi Guo Liang Gao Liyuan Jiang Zhongzheng Li Jianqiao F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32-539,共8页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rmanent occlus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odified Longa metho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del animals were treated by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rmanent occlus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odified Longa metho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del animals were treated by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and/or by injecting mannitol into the caudal vein twice daily. Brain tissue was collected at 24, 48 and 72 hours after modeling, and blood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retinal vein before Evans blue was injected, approximately 1 hour prior to harvesting of brain tissue. Results showed that Evans blue leakage into brain tissue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del rats. Treatment with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and/or injection of mannitol into the caudal vein reduced the amount of Evans blue leakage into the brain tissue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to varying degre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 treatmen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can decrease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in rats follow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its effect is similar to that of mannitol injection alone and Jing-Well points plus mannitol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jing-Well points of hand acupoint blood-letting MANNITOL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farction blood-brain barrier nitric oxidesynthase cerebral edema neuroprotec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中枢响应特征的静息态fMRI研究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港林 赵亚丹 +4 位作者 柴超 张紫辰 赵彬 董凤菊 徐枝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完成30 min基线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后,即刻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操作,控制在5 min内。刺络放血后,立即行fMRI数据采集,参数同基线静息态扫描序列...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完成30 min基线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后,即刻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操作,控制在5 min内。刺络放血后,立即行fMRI数据采集,参数同基线静息态扫描序列。预期结果:与基线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静息态脑功能显著变化,其中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醒觉相关脑区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促醒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卫气理论探析“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3
作者 陈不群 李瑞 邱伟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始载于《黄帝内经》,文章试从卫气角度对其涵义进行探讨。病之“间”“甚”即病之轻重,是正邪交争的外在表现,而卫气因其卫外抗邪的特性常被视为正气的一个方面,亦对病情轻重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卫气因其循行规...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始载于《黄帝内经》,文章试从卫气角度对其涵义进行探讨。病之“间”“甚”即病之轻重,是正邪交争的外在表现,而卫气因其卫外抗邪的特性常被视为正气的一个方面,亦对病情轻重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卫气因其循行规律与邪气反复接触离散,是导致病情出现轻重变化的重要原因。输穴因其所处腕踝关节的独特位置,且基于“输原合一”而体现的广泛治疗范围,是调控卫气、治疗“时间时甚”的要穴。目前,“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均鲜有提及其与卫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难经》对卫气体系进行了改动,削减了卫气功能的相关认识,致使“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与卫气关系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时甚 输穴 卫气 《黄帝内经》 《难经》
下载PDF
针刺井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干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史洪润 何峰 +4 位作者 窦伟 黄炳亮 李新民 范维玲 陆丽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刺井穴疗法对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疗程均为8wk.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S...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刺井穴疗法对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疗程均为8wk.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基于疗效指数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井穴对VD患者的认知和社会行为能力障碍能进行有效干预,针药综合治疗是提高临床治疗VD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井穴 认知能力 社会行为能力
下载PDF
“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TGF-β1的时效性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郝晋东 孟宏 +2 位作者 金智秀 赵万标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 :观察“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TGF β1的时效性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Wistar大鼠一侧大脑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 1、3、6、1 2、2 4hr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 ,治疗 6天后处死大... 目的 :观察“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TGF β1的时效性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诱导Wistar大鼠一侧大脑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 1、3、6、1 2、2 4hr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 ,治疗 6天后处死大鼠 ,沿缺血中心制成冠状面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治疗组半暗带与对照组神经细胞TGF β1表达量的变化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各时段模型组TGF β1表达的总面积及 3、6、1 2、2 4hr各组的积分光度均比假手术及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针刺组 3、6、1 2、2 4hrTGF β1表达的总面积及 6、1 2、2 4hrTGF β1表达的积分光度均较同时段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转化生长因子-Β1 针刺疗法 “十二井穴”针法 半暗带神经元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意识状态、心率等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6
作者 郭义 王秀云 +2 位作者 徐汤苹 戴志华 李蕴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 ,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与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 ,仅刺络组...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 ,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与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 ,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将意识状态进行量化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收缩期血压上升 ;可使各组患者的心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中风初期患者 意识状态
下载PDF
“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马惠芳 图娅 +3 位作者 马文珠 郭长青 郝晋东 邬继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5-37,42,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针法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时效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8只,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各40只。后两组又分为1、3、6、12、24 h各时段组,每时间段组各8只。...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针法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时效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8只,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各40只。后两组又分为1、3、6、12、24 h各时段组,每时间段组各8只。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一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1、3、6、122、4 h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1 h,脑皮质及血清TNF-α即明显升高,至24 h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后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针刺“十二井穴”有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的作用,这可能是“十二井穴”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早期介入治疗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针刺 十二井穴 TNF-α
下载PDF
十二井穴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惠芳 郭长青 +1 位作者 马文珠 睢明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4-236,220,共4页
本文就井穴的实验研究最新进展进行文献整理 ,从生化免疫、血液流变、电生理、微循环等方面进行综述 ,认为针灸井穴对急症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对井穴治病范围的研究仍非常局限 。
关键词 十二井穴 实验研究 针灸治疗 电生理 微循环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超早期脑细胞内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姚凯 郭义 +1 位作者 胡利民 曲竹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超早期脑细胞内游离C a2+浓度(〔C a2+〕i)和细胞外游离C a2+浓度(〔C a2+〕o)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在中风急救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针型C...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超早期脑细胞内游离C a2+浓度(〔C a2+〕i)和细胞外游离C a2+浓度(〔C a2+〕o)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在中风急救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针型C a2+选择电极观测大鼠脑缺血即刻至20 m in期间每分钟脑缺血区皮质细胞〔C a2+〕o的变化。应用Fura 2/AM荧光探针技术观测脑缺血后20 m in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 a2+〕i。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成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细胞〔C a2+〕o从第5 m in开始出现明显降低(P<0.05),到20 m in为止其下降幅度与时间呈正相关(P<0.01),而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 a2+〕i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细胞〔C a2+〕o从第8 m in开始其下降幅度明显减小(P均<0.05),到第18 m in此趋势更加显著(P均<0.01),第20 m in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 a2+〕i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超早期应用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进行干预可快速起效,起到调节缺血区脑细胞内外游离C a2+浓度,有效抑制神经元内钙超载,保护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早期 钙超载 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大鼠促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岳颖 金军 +4 位作者 刘建卫 刘亮 刘文淑 冯宇 郭义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意识状态、静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意识状态、静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10只。于大鼠染毒前、染毒后即刻、染毒后1 h及4 h,观测大鼠意识状态,分别取大鼠尾静脉血检测COHb浓度,4 h后取脑组织,进行GSH-Px活性检测。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以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的意识状态,缩短昏迷时间;染毒后1 h和染毒后4 h,治疗组大鼠静脉血中COHb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三组比较均有差异(F=10.640,F=4.401;P<0.05)。染毒后4 h,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三组比较均有差异(F=17.626,P<0.05)。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井穴放血 碳氧血红蛋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创伤急性期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苗笑梅 程世翔 +4 位作者 杨震 张赛 韩宛君 涂悦 孙洪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ham)、颅脑创伤组(TBI)、放血组(BL)、亚低温组(MIH)、放血联合亚低温组(BL+MIH)。采用电子...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ham)、颅脑创伤组(TBI)、放血组(BL)、亚低温组(MIH)、放血联合亚低温组(BL+MIH)。采用电子脑皮质损伤撞击仪(eCCI)建立大鼠TBI模型,BL组于伤后即刻行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每日2次;MIH组在伤后即刻采用亚低温冰毯使体温降至32℃,持续干预6 h。伤后48 h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观察脑水肿变化(n=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观察行为学改变及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n=8)、伊文思蓝染色(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BBB)(n=4)。结果:MRI显示,TBI组脑水肿及血肿明显,中线明显偏移;而干预组较TBI组水肿明显减轻,中线居中。与TBI组比较,各干预组m 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BL+MIH组优于单独BL和MIH组(均P<0.01);各干预组脑含水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尤以MIH组和BL+MIH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各干预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而且MIH组和BL+MIH组显著优于单独BL组(P<0.05,P<0.01)。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亚低温均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轻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对创伤性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且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井穴 亚低温 颅脑创伤 脑水肿 放血 大鼠
下载PDF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静宜 岳颖 王秀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15-217,共3页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脑部疾病如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等;肢体经络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扭挫伤等...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脑部疾病如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等;肢体经络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扭挫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帕金森病等,均有显著治疗作用。研究证明井穴刺络放血能清泻经络表里之热,对神经细胞可产生保护作用,改善脑血流和缺氧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发挥镇痛效应。本文综合阐述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意在探索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更为广泛的适应症,从而促进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刺络放血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薏苡仁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苗笑梅 程世翔 +2 位作者 孙洪涛 王景景 涂悦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573-576,共4页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薏苡仁 脑水肿
下载PDF
井穴放血和薏苡仁对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靓 杜元灏 +2 位作者 李中正 田力欣 郭义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井穴放血和静脉注射薏苡仁提取液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存活率、存活时间及脑水肿的影响,并比较两种疗法单用与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3个治疗组:井穴放血... 目的:观察井穴放血和静脉注射薏苡仁提取液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存活率、存活时间及脑水肿的影响,并比较两种疗法单用与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3个治疗组:井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井穴放血加薏苡仁组。用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测定48 h后各组大鼠的脑含水量和脑系数,同时统计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结果:井穴放血和中药薏苡仁提取液静脉注射后,大鼠48 h内的存活时间延长,病变侧的脑含水量、脑系数降低,两法同用效果优于单用。结论:井穴放血和薏苡仁有提高脑缺血大鼠48 h存活率的趋势,可延长脑缺血大鼠48 h存活时间,对缺血性脑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放血 薏苡仁 脑缺血 脑水肿 存活时间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晓红 张果忠 +1 位作者 王秀云 王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结合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分别于缺血6、24、48、72 h治疗后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井穴放血、安宫牛黄丸、...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结合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分别于缺血6、24、48、72 h治疗后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井穴放血、安宫牛黄丸、针药结合组均可抑制IL-1β的表达(P<0.05),且针药结合效果最佳,48 h内显著(P<0.01)。尼莫地平对照组抑制IL-1β表达的作用不明显。结论:井穴放血和安宫牛黄丸结合在脑缺血早期有很好的泄热抗炎效果,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放血法 安宫牛黄丸 实验性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闭塞 IL-1Β
下载PDF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丹 郭义 +32 位作者 周国平 周智梁 岳颖 金军 高旸 张赛 涂悦 程世翔 丁晶 陈泽林 郭永明 潘兴芳 王秀云 马岩璠 任秀君 姚凯 徐放明 徐汤苹 徐枝芳 余楠楠 高靓 卢轩 赵雪 蒋丽元 张洁 张静莎 屈超超 陈宇岑 姜小秋 赵烨 刘宝虎 李博 杨家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33-1642,共10页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诊断和治疗 昏迷 启智 预防
下载PDF
针刺井穴、重灸督脉对6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催醒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储浩然 杨骏 +1 位作者 曾永蕾 李佩芳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井穴 ,重灸督脉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催醒作用的预试验。方法 :6例患者均以十二井穴、水沟、大椎、素等为主穴 ,加用重灸督脉经百会穴的方法来治疗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VS评分的得分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促醒 2例 ,... 目的 :观察针刺井穴 ,重灸督脉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催醒作用的预试验。方法 :6例患者均以十二井穴、水沟、大椎、素等为主穴 ,加用重灸督脉经百会穴的方法来治疗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VS评分的得分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促醒 2例 ,1例显效 ,2例有效 ,总有效率为 83.3%。结论 :针刺井穴 ,重灸督脉的方法治疗持续植物状态 ,在疗效上有一定的优势 ,表现出较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催醒作用 针刺井穴 重灸督脉 预试验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层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秀云 李积胜 +6 位作者 郭义 刘公望 潘荣菁 李桂兰 韩煜 王强 张果忠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12期39-41,共3页
目的 从脑内 c- fos蛋白表达的角度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以凝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急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MCAO)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区皮层脑组织 c- 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 目的 从脑内 c- fos蛋白表达的角度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以凝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急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MCAO)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区皮层脑组织 c- 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施加手十二井穴放血法后对其的干预治疗作用。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可快速诱导 c- fos蛋白在皮层缺血区脑组织的表达 ,其表达有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 ,而缺血后即刻施加井穴放血的干预治疗 ,在 1h、3h、6 h、2 4 h各缺血时间段均可明显上调缺血区皮层脑组织 c- 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c- fos蛋白表达既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也反应神经元的应激反应能力 ,脑缺血能诱导 c- fos蛋白的逐渐表达 ,提示脑的缺血性损伤可应激性地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而早期施加井穴刺络放血疗法能进一步增强 c- fos蛋白表达 ,提高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 ,从而提高缺血区脑组织的抗损伤修复能力 ,减缓神经细胞凋亡 ,抵抗缺血性脑损害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有效的脑保护作用 ,表明井穴放血法对中风早期有一定的急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 大鼠 大脑皮层 C-FOS蛋白 表达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下载PDF
近10年井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兰 李桂兰 +1 位作者 郭义 金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7期66-68,共3页
对近10年井穴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主要从泻热解毒、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疏肝解郁、温通阳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临床更好的使用井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井穴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针刺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韩为 郭铁 +1 位作者 张玲 杨骏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选用不同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观察其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合格受试患者1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纳入井穴组、药物组和非经穴组,并给予相应处理,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目的选用不同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观察其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合格受试患者1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纳入井穴组、药物组和非经穴组,并给予相应处理,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选用茴拉西坦0.2 g/次,口服,每日3次,连服20 d。治疗前后均接受MMSE、ADL量表积分评定及TCD检查。结果治疗后十二井穴各组在改善MMSE、ADL与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上均优于非经穴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在改善MMSE评分疗效上商阳组、少冲组、中冲组、至阴组、大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ADL评分效果上,少冲组、中冲组与其他井穴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在改善各条脑血管平均流速效果上,少冲组、中冲组及大敦组均有7条以上脑血管平均流速改善幅度大于药物组。结论不同井穴治疗VD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性,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穴和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穴疗效较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痴呆 血管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