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渭河支流泾河(崆峒段)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溯源解析
1
作者 李军 脱新颖 +5 位作者 马利邦 周发元 李开明 马晓红 岳斌 臧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2-1794,共13页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以黄河流域泾河崆峒段为研究区,采集91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并分析沉积物As、Cd、Cr、Cu、Hg、Ni、Pb和Zn共8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I_(g...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以黄河流域泾河崆峒段为研究区,采集91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并分析沉积物As、Cd、Cr、Cu、Hg、Ni、Pb和Zn共8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污染负荷指数(PLI)系统量化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联合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模型、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定量解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泾河崆峒段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高低依次为Cr(65.66 mg/kg)>Zn(55.63 mg/kg)>Ni(21.78 mg/kg)>Pb(17.50 mg/kg)>Cu(14.07 mg/kg)>As(10.94 mg/kg)>Cd(0.19 mg/kg)>Hg(0.032 mg/kg)。除Cd和Hg外,As、Cr、Cu、Ni、Pb和Zn含量的均值均低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和黄土高原土壤背景值,且As、Cd和Cr含量的均值分别是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1.22、1.46和1.22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有元素高含量和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均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和入河口周边流域,且Hg的空间异质性最强。Cd是泾河崆峒段亟需关注的首要污染元素,Hg、Pb、Cr和Zn存在局部污染,Cu、Ni和As为清洁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可能受污水交通源、农业源、金属冶炼加工源、电镀制造工业源和自然源的共同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3.33%、27.21%、11.02%、15.49%和1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泾河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上庙地点2022年发掘简报
2
作者 刘威 赵东月 +8 位作者 赵燕林 何鑫 李晓健 种建荣 豆海锋 刘军幸(绘图) 陈新儒(绘图) 刘威(照相) 何鑫(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6,共12页
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考古队,继续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发掘区进行发掘。本年度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0余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末至西周早期,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此次发掘为泾河流域商周时期聚落特征及社会演... 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考古队,继续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发掘区进行发掘。本年度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0余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末至西周早期,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此次发掘为泾河流域商周时期聚落特征及社会演进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西头遗址 商周墓地
下载PDF
泾渭流域殷遗民墓葬鼎制研究
3
作者 周剑 张昕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殷遗民鼎的形态大多继承自殷墟时期的同类鼎,仅个别形态有所创新。食器组合中以鼎、簋为核心,或加甗,或加鬲,个别以鬲取代簋。泾河流域、沣镐地区和周原地区用鼎组合有所差异,用鼎数量和食器组合各有特色。同殷墟和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相比... 殷遗民鼎的形态大多继承自殷墟时期的同类鼎,仅个别形态有所创新。食器组合中以鼎、簋为核心,或加甗,或加鬲,个别以鬲取代簋。泾河流域、沣镐地区和周原地区用鼎组合有所差异,用鼎数量和食器组合各有特色。同殷墟和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相比,殷遗民墓用鼎在继承和吸纳殷墟时期及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特点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用鼎制度。墓主身份方面,泾河流域用鼎墓当为为西周王朝戍守边疆的军事贵族,沣镐和周原用鼎墓的中高级贵族为政治贵族,小贵族为手工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遗民 鼎制 泾渭流域
下载PDF
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对泾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淑兰 王彦辉 +2 位作者 于澎涛 张海军 屠新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基于泾河上游(泾川水文站以上)52年(1954-2005年)的径流和气象年数据,研究了上游地区的气候和径流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器皿年蒸发量有微弱下降趋势,而年径流量却呈明显降低趋势。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的双累积曲线,... 基于泾河上游(泾川水文站以上)52年(1954-2005年)的径流和气象年数据,研究了上游地区的气候和径流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器皿年蒸发量有微弱下降趋势,而年径流量却呈明显降低趋势。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的双累积曲线,划分出了径流变化的5个阶段分别为1954-1960年、1961-1971年、1972-1980年、1981-1997年和1998-2005年。并以1954-1960年段作为基准期,定量估算了其他年段内人类活动和年降水量变化对年径流深变化的贡献,发现除1991-1997年段降水量偏低对径流减少起很大作用以外,在其它年段径流的变化更多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61-1971年、1972-1980年和1981-1990年3个年段,人类活动对径流增加的贡献量分别为52.71,9.22,3.42 mm;而降水仅在1961-1971年对径流具有增加的贡献量为5.38 mm,在其它两个年段对径流具有减少的贡献量,分别为2.85 mm和2.93 mm;在1998-2005年,相对于降水量对径流的增加贡献量为1.73 mm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减少具有较大的贡献量为24.87 mm。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定量区分气候变暖和具体人类活动对蒸散和径流变化贡献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人类活动 降水 径流 泾河上游地区
下载PDF
泾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兼议泾河流域治理方略 被引量:13
5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2 位作者 罗全华 张志萍 郭永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5,共4页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 ,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水沙变化 泾河流域 治理方略
下载PDF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3 位作者 罗全华 张志萍 王存荣 郭永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 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泾河流域各县 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 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 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泾河流域各县 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 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 ,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 ,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 ;流域坡面措施减沙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 :1970~ 1996年 ,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 6.5 3 7亿m3 、减沙 0 .475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人类活动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MDAS驱动SWAT模式的精博河流域水文相关分量模拟、验证及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孟现勇 王浩 +1 位作者 雷晓辉 蔡思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114-7127,共14页
利用大气和水文模型定量描述陆表相关变量变化规律一直是大气科学和水文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站点匮乏,传统气象观测站点已不能满足大尺度地表分量高精度模拟分析的需求。建立SWAT模型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hina Me... 利用大气和水文模型定量描述陆表相关变量变化规律一直是大气科学和水文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站点匮乏,传统气象观测站点已不能满足大尺度地表分量高精度模拟分析的需求。建立SWAT模型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CMADS)驱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简称为CMADS+SWAT模式),选取传统气象站点稀缺的新疆精博河流域为靶区,完成流域各地表分量(如土壤湿度、雪深、融雪)校准、验证及其时空关系提取与分析。分析发现:CMADS数据集可很好地驱动、率定SWAT模式完成本地化工作。其中,CMADS+SWAT模式在月尺度上总体NSE效率系数均在0.659—0.942,日尺度也均在0.526—0.815。对流域内土壤湿度和融雪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精博河流域土壤湿度在年内3—4月份达到其第一次峰值,主要贡献来自于流域内高山融雪现象;融雪期结束后,流域降水量增加,伴随气温上升等现象导致土壤温度呈现波动态势,至10月中旬冷空气过境产生较大降水(雪),最终使土壤水转变为冻土,直至次年接近融雪期,土壤水再次增加直到融雪过程结束。一方面证明CMADS+SWAT模式可有效提高SWAT水文模型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站点稀缺区域)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理清了精博河流域相关地表分量(土壤湿度、蒸发等)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对我国大气水文学科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科学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DS SWAT 精博河流域:地表分量
下载PDF
系统周界观控模型的人类活动影响定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勋贵 崔一付 冯乐阳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2-698,共7页
针对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模型的弹性系数,建立系统周界的具体计算式,并应用于泾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 针对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模型的弹性系数,建立系统周界的具体计算式,并应用于泾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小,之后逐渐增强,且具有径流大时则相对较小而径流小时则相对较大的变化规律;较之传统方法,该模型所需资料较少、结果合理可靠,可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定量分析 径流系统 系统周界观控模型 泾河流域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景保 何蒙 +2 位作者 吕殿青 于丹丹 杨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内外水利工程与多年日均径流保证率、河道断流率、输沙效率的相关系数(R2)均>0.5,皆达到显著性水平。2)自然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物质能量传递功能与生态维系功能下降尤为明显。1990年之前物质能量传递与生态维系功能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1990年后这2项功能的等级已下降至"差";社会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的变化各不相同。洪涝防御功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水资源调配功能和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都在1954—1990年呈下降趋势,1990年后,水资源调配功能逐渐回升,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持续下降。3)1954—2008年自然功能等级和综合功能等级都有所下降,直到2016年才稍有回升,但升幅较小,等级较低;社会功能等级在1954—1990年较低,2008年以后回升,且明显高于自然功能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系连通功能 荆南三口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泾洛渭河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国如 芮孝芳 石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21-23,56,共4页
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相关方法较深入地分析了泾洛渭河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初步论证结果表明:对于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以南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诸河流流域,新安江模型是适用的;对于泾河流域和北洛河流域,新安江模型基本上也是适用的;产... 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相关方法较深入地分析了泾洛渭河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初步论证结果表明:对于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以南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诸河流流域,新安江模型是适用的;对于泾河流域和北洛河流域,新安江模型基本上也是适用的;产流面积的变化是影响泾洛渭河流域产汇流规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洛渭河流域 产汇流特性 新安江模型 陕北模型 产流面积
下载PDF
大口径闪烁仪监测系统在黄河泾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东 邱淑会 +1 位作者 张诚 吴怡 《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泾河流域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监测系统包括LAS和自动气象站两部分,介绍了LAS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安装实践,通过LAS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参数Cn2,结合气象元素,求出显热通量(H),根据能量平衡方法计算出... 泾河流域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监测系统包括LAS和自动气象站两部分,介绍了LAS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安装实践,通过LAS测量的折射率结构参数Cn2,结合气象元素,求出显热通量(H),根据能量平衡方法计算出实际蒸散发,以此来校验能量水平衡系统,提高能量水平衡系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闪烁仪 自动气象站 泾河流域 折射率 结构参数 能量水平衡
下载PDF
“丰”字型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贡生 李长亮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三条河流和京广铁路构成一个“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丰”字的下端,而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发展较落后。实施“丰”字型发展战略,将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和下游形成共同的经济发展带,可以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城乡... 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三条河流和京广铁路构成一个“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丰”字的下端,而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发展较落后。实施“丰”字型发展战略,将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和下游形成共同的经济发展带,可以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丰”字型战略的实施主要通过国家总体规划,区域内合作和创新,最终要依靠产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字型战略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京广铁路
下载PDF
《水经注》塔里木盆地“南河”考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守春 《地理研究》 1987年第4期36-44,共9页
本文认为《水经注》记述的塔里木盆地的“南河”并非虚构。南河并非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西向东流动,也不是盆地南缘诸绿洲地下水溢出的泉水河。“南河”是对几个并不一定直接相通连的河段的概括称谓。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河” 《水经注》
下载PDF
泾洛渭河三流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14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1 位作者 王宏 马勇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11,共2页
以采用“水保法”计算为主,对泾河、北洛河、渭河三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970~1996年,三流域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875亿m3,年均减洪沙0.7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1.239亿m3,年均减洪沙0.943亿t;水利水保措... 以采用“水保法”计算为主,对泾河、北洛河、渭河三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970~1996年,三流域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875亿m3,年均减洪沙0.7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1.239亿m3,年均减洪沙0.9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34.816亿m3,年均减沙1.106亿t。三流域1990~1996年年均减水38.251亿m3,年均减沙1.086亿t。在减水减沙中,水利水保措施居主导地位,降雨变化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减水作用 减沙作用 泾河流域 北洛河流域 渭河流域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区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光泽 袁继超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各粳稻品种在不同生态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重,而穗长变短、有效穗数、穗粒教变少;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呈变好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蛋白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安宁河流域 生态区 粳稻产量 海拔高度 淀粉含量 蛋白质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探究泾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丽霞 丁慧兰 +2 位作者 刘招 张双成 孔金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196,共7页
植被NPP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及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基于CASA模型估算NPP,探究时空尺度NPP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状况,可了解泾河流域植被恢复状况并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 植被NPP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及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基于CASA模型估算NPP,探究时空尺度NPP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状况,可了解泾河流域植被恢复状况并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2009年、2018年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与植被分布数据等,运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对2000年、2009年及2018年流域NPP进行了估算,探究流域内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分析了各植被类型下NPP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0年、2009年及2018年泾河流域NPP均值分别为521.81 gC/(m^(2)·a),664.77 gC/(m^(2)·a),719.78 gC/(m^(2)·a),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型,4—8月呈较强上升趋势,8月后逐渐下降;各季节的NPP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空间尺度上,NPP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水平方向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垂直方向上,NPP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不同植被类型下NPP均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常绿阔叶林年均NPP值最高,为1544.50 gC/(m^(2)·a)。(4)气候变化背景下,NPP主要受气温与降水的影响,且降水为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泾河流域NPP呈增加趋势,即植被覆盖情况在逐步改善;流域北部植被覆盖状况仍有待改善,建议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果树、茶树等防护型林地的种植;且该流域NPP对降水的响应强于气温,故可加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的力度,也可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并加大湿地保护,从而保证空气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植被覆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NPP模拟 时空动态 气候变化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山经》时代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研究
17
作者 周宏伟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2-17,共6页
二千多年来,《山经》的科学价值一直不大为学界所重视。本文通过科学考证与分析,认为《山经》中所记载的有关长江流域的生态资料大致是可信的,并据此指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山经》时代即已受到人类活动程度不同的破坏。
关键词 《山经》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科学价值 生态破坏 生态情况 《山海经》
下载PDF
渭河与泾河流域水沙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晨璐 杨勤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依据渭河和泾河流域1956—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水利水保统计数据、TerraClimate年平均温度和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集,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气温及植被覆盖度的历年变化规律,采用双累积值曲线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Lee-Heghina... 依据渭河和泾河流域1956—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水利水保统计数据、TerraClimate年平均温度和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集,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气温及植被覆盖度的历年变化规律,采用双累积值曲线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Lee-Heghinan法、秩和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渭河和泾河流域历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渭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比泾河流域减少较多,泾河流域的泥沙比渭河流域减少较多。(2)人类活动对2个流域径流泥沙量的影响均大于降水量对其的影响,且泾河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渭河流域明显。(3)2个流域的水沙特征差异性较大,渭河的年径流量、年径流深、径流系数是泾河流域的2.0~2.4倍,渭河的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均含沙量仅是泾河流域的1/2~1/5。2个相邻流域水沙特征差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不同,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存在差异,水利水保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减水减沙效应 渭河 泾河
下载PDF
泾河流域粮食产量与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MODIS-GPP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扶松林 孔令颖 +1 位作者 周海香 刘文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199,共8页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利用2001—2012年的MOD17A2H GPP数据、流域范围28个站点气象及辐射数据,以及农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流域尺度GPP、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利用2001—2012年的MOD17A2H GPP数据、流域范围28个站点气象及辐射数据,以及农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流域尺度GPP、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泾河流域单位面积年GPP随时间呈增加趋势,流域平均GPP为519.6 g·m^-2·a-1。GPP空间格局总体上与降雨分布特征一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北部为GPP低值区,两侧山地林区和河川区为GPP高值区,南部的长武、正宁、旬邑、彬县一带是GPP次高值区。(2)泾河流域光温生产潜力在空间上整体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南北向呈“马鞍形”分布,范围为16462~21786 kg·hm^-2;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范围为4945~12412 kg·hm^-2;研究时段内,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都不显著。(3)泾河流域粮食产量在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增加,2001—2012年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流域内大部分县区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差值在6000 kg·hm^-2以上。(4)对各站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空间分布上泾河流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及GPP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时间过程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GPP之间显著相关。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MODIS-GPP时空间的极显著相关性展示了通过遥感数据估算粮食产量的有效性,有助于推进区域粮食产量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初级生产力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 粮食产量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优化——以泾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玉洋 李晶 +1 位作者 周自翔 唐承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8-1280,共13页
城市高速发展引起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在泾河流域2000—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农业生产... 城市高速发展引起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在泾河流域2000—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农业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空间评估的基础上,将贝叶斯网络和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在关键变量子集和可视化的最优状态子集的基础上,评估了4种生态系统服务需要优化的区域,为区域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水文评价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区域的径流量。通过模拟值和观测值对比分析,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性系数(R2>0.6)和纳什效率系数(NSE>0.5),可为进一步评估产水服务提供保障。(2)2000—2020年泾河流域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差异性较为显著。在时间尺度上,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呈现较为稳定的变化趋势。(3)通过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区域进行叠加分析,发现综合优化区域集中在彭阳县的中部和西南部以及环县的零星区域。研究结果对指导优化区域进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以及改善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贝叶斯网络 时空格局优化 泾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