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铭 丁美灵 +3 位作者 雷紫琴 胡靖文 栾飞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新冠肺炎期间,中医药良好的防治效果再次大放异彩,其中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作为多个省市的群体预防推荐用药,也再度获得研究学者的关注。荆防败毒散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主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四季感冒、等。现代研究... 新冠肺炎期间,中医药良好的防治效果再次大放异彩,其中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作为多个省市的群体预防推荐用药,也再度获得研究学者的关注。荆防败毒散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主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四季感冒、等。现代研究表明其中成药制剂荆防颗粒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黄酮苷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及肝肾保护等作用,作用机制涉及调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 kappa-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Nrf2/HO-1)等信号通路,但尚未见全面总结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研究现状的报道。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 Direct、等中英文数据库,以“荆防败毒散”“荆防颗粒”及其英文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的组方特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与临床应用现状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经方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相应治疗疾病谱的拓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助推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 荆防颗粒 组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荆防散的抗过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哲 于柳 +6 位作者 龚锡平 杨靖 何敏 武志强 潘星 王学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抗过敏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组胺、5-HT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实验及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 目的:观察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抗过敏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DNCB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组胺、5-HT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实验及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10.01g/kg、6.67g/kg、3.34g/kg(分别为成人每日用药量的30、20、10倍)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6.67g/kg、10.01g/kg连续灌胃给药9天,显著降低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耳肿胀,并降低胸腺、脾脏指数;能明显抑制组胺所致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6.67g/kg连续灌胃给药9天,显著抑制5-HT所致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10.01g/kg连续灌胃给药7天,明显缩短右旋糖酐所致的小鼠瘙痒反应持续时间;6.67g/kg、10.01g/kg连续灌胃给药6天,显著降低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结论:荆防散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进一步验证了该部位为荆防散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 乙酸乙酯提取物 抗过敏
原文传递
荆防散抗炎有效部位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柳 王哲 +7 位作者 龚锡平 杨靖 武志强 何敏 史玉荣 潘星 王学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荆防散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ALI模型对照组、模型+AH6809组(5mg/kg)、模型+乙酸乙酯部位组(10.01,6.67g/kg)、模型+正丁醇部位组(10.01,6.67g/kg)。AH680... 目的:观察荆防散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ALI模型对照组、模型+AH6809组(5mg/kg)、模型+乙酸乙酯部位组(10.01,6.67g/kg)、模型+正丁醇部位组(10.01,6.67g/kg)。AH6809组实验当日腹腔注射给药一次,其余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日1次。末次给药30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LPS(5mg/kg)制备ALI模型。注射LPS 6h后,小鼠取血,分离血清,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剖取肺组织。测定小鼠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小鼠肺指数、肺湿/干重(W/D)比;BAL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MPO活性、MDA含量;血清IL-6、IL-10、TNF-α含量。结果: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10.01g/kg与正丁醇部位10.01g/kg显著降低ALI小鼠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GR)计数,降低肺指数及肺W/D值,降低肺组织MPO活性与MDA含量;正丁醇部位10.01g/kg显著降低血清IL-6、IL-10、TNF-α含量。结论:荆防散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部位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应,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 乙酸乙酯部位 正丁醇部位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对过敏性动物模型和IFN-γ、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阙昌田 王哲 +4 位作者 温桃群 王凤 熊茜 曾知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豚鼠过敏性模型及IFN-γ、IL-4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合并百白破疫苗致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模型和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测定大... 目的:研究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豚鼠过敏性模型及IFN-γ、IL-4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合并百白破疫苗致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模型和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测定大鼠脏器(胸腺、脾)指数及血清IL-4、IFN-γ水平;测定豚鼠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g E水平,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水平和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5.0 g生药/kg、2.5 g生药/kg显著降低全身主动过敏反应模型大鼠血清IL-4水平、升高大鼠胸腺指数及血清IFN-γ水平,并能显著降低哮喘模型豚鼠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Ig E水平;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2.5 g生药/kg显著对抗哮喘模型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L-4、总蛋白含量的升高及IFN-γ水平的降低。结论:荆防散乙酸乙酯部位抗过敏作用良好,作用机制与上调IFN-γ水平、下调IL-4水平有关,提示其能通过纠正Th1/Th2免疫失衡来抑制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 乙酸乙酯部位 抗过敏 Th1/Th2免疫失衡 免疫球蛋白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