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ocation of the Jinghe M_S6.6 Earthquake Sequence on August 9,2017 and Analysis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1
作者 Liu Jianming Gao Rong +1 位作者 Wang Qiong Nie Xiaoh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482-490,共9页
Based on the digital waveforms of the Xinjiang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Jinghe M_S6.6 earthquake sequence( M_L≥1. 0) were relocated by HypoD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eismogenic str... Based on the digital waveforms of the Xinjiang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Jinghe M_S6.6 earthquake sequence( M_L≥1. 0) were relocated by HypoD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hock is relocated at 44. 2639° N,82. 8294° E,and the initial rupture depth is 17. 6 km.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clearly demonstrates a unilateral extension of about 20 km in the EW direction,and is mainly located at a depth of 7km-17 km. The depth profile along the aftershock direction shows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aftershocks tend to be shallower within 10 km to the west of the main shock,the focal depth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with the tail direction deflecting SW is deeper. The depth profile perpendicular to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s a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seismic sequence from north to south,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ault plane is dipping south.According to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given by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eismic source region,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Jinghe M_S 6.6 earthquake may be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Kusongmuxiek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ghe MS6.6 earthquake HypoDD location SEISMOGENIC structure Kusongmuxieke FAULT
下载PDF
甘东南重力、b值异常与岷县—漳县M6.6地震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建林 李德庆 +3 位作者 檀玉娟 秦建增 谢汝一 刘冬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2-807,共6页
利用甘东南测网2010—2014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1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并结合地震b值图像和GNSS结果进一步分析甘东南重力、b值异常与岷县—漳县M6.6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重力异常经... 利用甘东南测网2010—2014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1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并结合地震b值图像和GNSS结果进一步分析甘东南重力、b值异常与岷县—漳县M6.6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重力异常经历了由"区域重力负值变化→持续负值变化→转折上升正变化—发震→震后恢复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2)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b值曲线出现"低值—高值—回落发震"的变化特征;(3)岷县—漳县M6.6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0"等值线附近和低b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b值异常 岷县-漳县m6.6地震 甘东南
下载PDF
阿克陶MW6.6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滑动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华 万永革 吕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4-2742,共9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了MW6.6地震。通常震中所处断层的破裂特性与周围区域应力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发震构造断层的精确刻画以及区域地壳中应力释放细节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发震构造周围地震动力学特征的认...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了MW6.6地震。通常震中所处断层的破裂特性与周围区域应力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发震构造断层的精确刻画以及区域地壳中应力释放细节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发震构造周围地震动力学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对判定当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首先搜集整理了震源附近的26条余震震源机制,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得到震中附近的应力场,发现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为157.36°,倾伏角为1.15°,主张应力方向为66.56°,倾伏角为34.98°,与该地所处的帕米尔高原陆内俯冲形成近东西向断裂的右旋走滑兼有逆冲的背景相一致;然后利用389条余震精定位数据,结合高斯-牛顿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拟合得到发震断层面的走向为103.64°、倾角为65.65°,这与木吉右旋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基本重合;将所求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152.77°,该地震表现为右旋走滑断层;最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区域应力张量模拟得到的该状态下的各种形状断层面的相对应力分布,发现该地震发生的断层面的相对剪应力接近1,破裂方向与震源区的最优剪切力方向相同,表明该地震是在应力场作用下沿着最有利于背景应力释放的方向上发生的。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震源区及周围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应力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W6.6地震 小震丛集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前乌苏泥火山群流体地球化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成英 周晓成 +5 位作者 麻荣 闫玮 梁卉 张涛 高小其 颜玉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0-1075,共16页
乌苏泥火山群位于北天山构造带,由于其处于构造活跃部位,且与地下的连通性较好,其活跃程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乌苏泥火山群历时超过7a的实时宏观监测资料和超过3a的地球化学监测资料,认为在距乌苏泥火山群300km范围内... 乌苏泥火山群位于北天山构造带,由于其处于构造活跃部位,且与地下的连通性较好,其活跃程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乌苏泥火山群历时超过7a的实时宏观监测资料和超过3a的地球化学监测资料,认为在距乌苏泥火山群300km范围内M S5.0及以上的地震震例中,2011年8月以来的13次地震中有9次地震前泥火山喷涌量的宏观监测数据出现明显的增大异常;2015年7月以来的6次地震中有3次地震前泥火山的地球化学微观监测数据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异常出现的时间点至发震的间隔以中期(6~12个月)为主。2017年8月9日精河M S6.6地震前,乌苏泥火山群剧烈喷涌,化学组分呈明显的高值异常。艾其沟1号和白杨沟1号泥火山在2017年1月的喷涌量显著增大,艾其沟2号泥火山在震前1个月出现由休眠到活跃、泥浆喷涌量逐渐增大的现象。艾其沟1号泥火山的F^-、SO 4^2-,白杨沟(1号及2号)泥火山的F^-、CO 3^2-、SO4^2-、Rn(气)、CH 4、Ar和N 2在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变化;F-、CO 2-3、SO 2-4、Ar和N 2表现为短期异常,CH 4、Rn(气)表现为中期异常。Giggenbach三角图(Na-K-Mg)显示:白杨沟泥火山的水-岩反应较弱,受外界干扰小;艾其沟泥火山水-岩反应仍在进行,且受到了一定的外界干扰,因此白杨沟泥火山化学组分的地震前兆异常比艾其沟泥火山更明显。利用阳离子(Na-K、K-Mg和Na-K-Ca)地温计估算研究区的热储温度,得到乌苏泥火山群的热储温度约70℃,循环深度约3km。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受挤压应力(由震源机制判断)作用的影响或地震孕育伴随的区域构造应力集中,导致泥浆携带深部化学组分喷发至地表;孕震区或附近的岩层发生形变,液体循环深度增加,同时加快水-岩反应的速率,使得部分离子组分的浓度增加,挤压作用使大量泥浆携带地球化学组分喷发至地表。因此,在地震前泥火山的喷涌量和部分化学组分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 MS6.6地震 乌苏泥火山群 响应特征 化学组分
下载PDF
2017-08-09新疆精河M_S6.6地震附近区域相对应变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丽娟 邢喜民 +1 位作者 高歌 李尚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2-1006,共5页
2017年精河MS6.6地震震前,尼勒克、巴伦台和小泉沟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应变变化,经现场落实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这3个台的记录资料计算相对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最大(小)主应变大小和方向分别出现明显加速和急剧偏转变... 2017年精河MS6.6地震震前,尼勒克、巴伦台和小泉沟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应变变化,经现场落实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这3个台的记录资料计算相对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最大(小)主应变大小和方向分别出现明显加速和急剧偏转变化。此外还发现,相对应变场异常期间主方向与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 相对应变 精河MS6.6地震 应变方向偏转
下载PDF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宏观烈度及其余震分布的断层气体地球化学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成英 闫玮 +4 位作者 麻荣 李志海 汪成国 黄建明 周晓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5-1239,共15页
2017年8月9日7时27分52秒,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位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东段。为研究精河M_(S)6.6地震后其周边断裂的活动特征,对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开展跨断层土壤逸出气体Rn... 2017年8月9日7时27分52秒,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位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东段。为研究精河M_(S)6.6地震后其周边断裂的活动特征,对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开展跨断层土壤逸出气体Rn、H_(2)、CO_(2)的浓度测量。结果表明:1)土壤气体Rn、CO_(2)和H_(2)的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值出现在断层附近,多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2)Rn、CO_(2)和H_(2)浓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从西向东浓度值逐渐增大,主震和余震集中区附近达到最高值,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的土壤气浓度达到最低值。3)Rn、CO_(2)的浓度异常强度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的高、低值分布区域与H_(2)基本相反。余震集中的区域也是断层活动增强的区域,随着余震的发生,应力增加,岩石的渗透性减小,使得不能参与扩散和对流等迁移活动的Rn被CO_(2)从地下深部携带至地表,这能解释Rn和CO_(2)出现同步异常的原因;H_(2)主要被封存于深部的岩石孔隙和裂隙中,地震发生后,岩石中的孔隙受到破坏,H_(2)迅速逃逸到浅部或大气中。一方面,随着余震的发生来自浅部气藏的H_(2)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岩石中因化学反应产生的H_(2)生成量随断层活动性的降低而下降。4)土壤气Rn、CO_(2)和H_(2)的浓度大小与余震分布和地震宏观烈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时在震区和外围区域开展土壤气体地球化学观测是震后趋势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也可把跨断层土壤气体的浓度作为地震宏观烈度评定的重要补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6.6级地震 跨断层土壤气体 地球化学 气体浓度
下载PDF
新疆精河2017年6.6级地震对2018年5.4级地震的应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惠玲 曹建玲 魏文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3-1257,1320,共6页
基于2017-08-09新疆精河6.6级地震同震破裂位错模型和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利用粘弹性模型计算其地表位移、同震及震后应力场扰动变化,分析其对2018-10-16精河5.4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表明,精河6.6级地震造成的同震位移主要为地表垂... 基于2017-08-09新疆精河6.6级地震同震破裂位错模型和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利用粘弹性模型计算其地表位移、同震及震后应力场扰动变化,分析其对2018-10-16精河5.4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表明,精河6.6级地震造成的同震位移主要为地表垂向位移,最大位移量为84 mm,地表水平位移最大位移量为25 mm;地震引起发震断裂及其与博阿断裂交会区、库松木楔克断裂东段及分支断裂、喀什河断裂东段库仑应力增加,这些断裂靠近精河6.6级地震震中部分库仑应力增加超过10 kPa,但5~10 a尺度内的应力扰动基本为弹性响应,并未随时间显著变化。精河6.6级地震造成的精河5.4级地震震中位置同震库仑应力变化显著低于10 kPa的触发阈值,两者不存在同震或震后应力触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6.6级地震 精河5.4级地震 同震位移 库仑应力
下载PDF
基于ShakeMap_CNST的2017年精河6.6级地震灾害快速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军 谭明 +4 位作者 宋立军 郝婧 毕雪梅 王新刚 常想德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1-388,共8页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 M S6 . 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 M S6 . 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keMap_CNST系统能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烈度进行更为准确的估计,在人员伤亡、受灾人口估计、紧急安置人数及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果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Map_CNST 烈度图 地震动 震害预测 2017年精河 6.6级地震
下载PDF
2014年景谷6.6级地震前通海地震台倾斜形变异常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玲英 毛先进 徐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24-130,共7页
通过分析通海地震台垂直摆倾斜观测数据的长期、中期、短临、临震异常,发现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数据曲线年变幅度变小,出现跳跃式变化,在地震发生前4天,NS向逐渐升高、突然降低,变化幅度达179×10-3″,具有长期... 通过分析通海地震台垂直摆倾斜观测数据的长期、中期、短临、临震异常,发现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数据曲线年变幅度变小,出现跳跃式变化,在地震发生前4天,NS向逐渐升高、突然降低,变化幅度达179×10-3″,具有长期、短临及临震异常特征。分析认为,通海地震台垂直摆倾斜形变响应数据,较好预示了此次景谷6.6级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垂直摆倾斜 异常
下载PDF
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重力分形指数异常分析
10
作者 许康生 李英 张卫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3-746,共4页
以2013-07-22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的MS6.6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处理兰州、高台2个台2011~2015年重力观测资料,试图提取这次地震前的相关重力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以9.4倍的该台分形指数标准差为异常阈值,岷县-漳县地震前... 以2013-07-22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的MS6.6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处理兰州、高台2个台2011~2015年重力观测资料,试图提取这次地震前的相关重力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以9.4倍的该台分形指数标准差为异常阈值,岷县-漳县地震前这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均出现相似的异常升高过程,表明震前重力变化具有定向持续特征,显示出长程相关性,是孕震过程中物质运移、密度连续变化的反映,应该是与这次地震有关联的重要信息。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测,这个异常变化可能与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物质运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去趋势波动分析 分形指数 岷县-漳县MS6.6地震
下载PDF
定量与定性分析在2017年精河M_(S)6.6地震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占阳 孙启凯 +2 位作者 何亚东 张俊青 刘坤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准确提取震前异常信息,以2017年新疆精河M_(S)6.6地震为例,基于乌鲁木齐台站W-N(k)测段数据,利用离差统计分析方法与原始曲线分析方法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研究了地震前后的数据异常特征。结果显示,震前测段数据的变差系数成倍增... 为准确提取震前异常信息,以2017年新疆精河M_(S)6.6地震为例,基于乌鲁木齐台站W-N(k)测段数据,利用离差统计分析方法与原始曲线分析方法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研究了地震前后的数据异常特征。结果显示,震前测段数据的变差系数成倍增大,离差分布曲线偏离正态分布,原始曲线出现大幅转折,断层活动形式出现明显变化,震后异常特征消失。通过效果图可知,结合两种方法分析数据异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为震前异常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差统计 变差系数 滑动时间窗 离差分布曲线 原始曲线 精河M_(S)6.6地震
下载PDF
2017年精河6.6级地震异常变化数据跟踪分析
12
作者 斯琴 郭春生 高守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96-100,共5页
利用数据跟踪分析信息库,提取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前3个月,距震中500 km范围内的观测数据跟踪分析记录,对与地震相关的不明原因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精河地震发生前,温泉地震台水平摆、精河地震台水平摆、博乐32井水位出... 利用数据跟踪分析信息库,提取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前3个月,距震中500 km范围内的观测数据跟踪分析记录,对与地震相关的不明原因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精河地震发生前,温泉地震台水平摆、精河地震台水平摆、博乐32井水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疑似前兆异常变化,地震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巴仑台地震台分量应变在此次地震前也出现不明原因变化,但地震结束后异常持续变化,需后续重点跟踪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跟踪分析 精河6.6级地震 不明原因事件
下载PDF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参数和破裂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平川 张勇 冯万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51,I0001,共16页
利用远震资料、近场强震资料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资料确定了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面参数及震源破裂细节。为得到可靠的断层几何参数,发展了一套基于In SAR数据滑动分布反演的三维格点搜索流程,对本次地震断层面的... 利用远震资料、近场强震资料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资料确定了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面参数及震源破裂细节。为得到可靠的断层几何参数,发展了一套基于In SAR数据滑动分布反演的三维格点搜索流程,对本次地震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和震源深度进行了格点搜索。结果显示,地震断层面走向为95°,倾角为47°,震源深度为14 km。基于搜索得到的断层模型进行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的结果显示:精河M_(S)6.6地震为一次单侧破裂事件,最大滑动量约为0.8 m,滑动区域集中在断层面上震源以西5-15 km,沿倾向15-25 km,破裂主要发生在10 km深度以下区域。断层面上的平均滑动角为106°。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3.6×10^(18)N·m,对应矩震级为M_(W)6.3。破裂过程持续约9 s,期间的破裂速度约为2.1-2.6 km/s。由于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10 km以下,未来可能需要关注该区域0-10 km发生潜在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 断层几何参数 震源破裂过程 联合反演
下载PDF
2016—2017年北天山地区两次6级地震前地电场异常 被引量:9
14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陈界宏 毛志强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地下介质在应力积累过程中,会导致岩体裂隙结构变化,从而使得大地电场E T的优势方位角发生变化.文中收集了2016年到2017年的数据,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提取与分析了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6.2级和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 地下介质在应力积累过程中,会导致岩体裂隙结构变化,从而使得大地电场E T的优势方位角发生变化.文中收集了2016年到2017年的数据,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提取与分析了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6.2级和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前地电场异常,探讨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表现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前,震中周围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台均显示出显著的地电场异常,即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异常;异常特征以突跳和偏转为主;岩体裂隙结构发生异常时间上存在准同步性,表现出短临异常信息.因此,地电场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电场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裂隙结构 北天山地区 呼图壁6.2地震 精河6.6地震
下载PDF
天山地震带空间集中度ΔC值演化特征
15
作者 马亚伟 孟令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采用新疆地区1990年以来的浅源地震目录,利用扩散链法去除余震,在小震空间集中度C值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C值变化量,即ΔC值的时空扫描计算方法,针对2000年以来天山地震带11次6级以上地震前ΔC值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 采用新疆地区1990年以来的浅源地震目录,利用扩散链法去除余震,在小震空间集中度C值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C值变化量,即ΔC值的时空扫描计算方法,针对2000年以来天山地震带11次6级以上地震前ΔC值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2017年精河M_(S)6.6地震和2020年伽师M_(S)6.4地震之前,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区域ΔC值异常,且3次地震前ΔC值异常演化时间均小于6个月,属于震中附近区域震前中短期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C值 新源—和静M_(S)6.6地震 精河M_(S)6.6地震 伽师M_(S)6.4地震
下载PDF
白银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趋势变化分析
16
作者 史小平 刘鸿斌 《高原地震》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通过对白银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趋势变化的分析,发现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均出现了趋势变化异常,认为该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能够很好地记录到当地的地壳变化信息。
关键词 洞体应变 趋势变化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门源6.4级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