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施尚明 房晓萌 +2 位作者 关帅 马艳平 甘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27-630,共4页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但局部富集的特点,文中得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用于描述储层质量及几何形态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综合评价参数...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但局部富集的特点,文中得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用于描述储层质量及几何形态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综合、定量描述,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评价指数超过0.6的层位进行封堵,控制其汽窜影响,能有效启动潜力层;评价指数为0.3~0.7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水淹程度较低,是剩余油进一步挖潜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评价指数 剩余油 井楼油田
下载PDF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王书林 王晗 包术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蒸汽吞吐 汽窜 调剖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古城油田B125断块表面活性剂驱技术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润芳 王纪云 +2 位作者 张燕 田宗武 王正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古城油田B125断块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该块注热水区块的油藏特性,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试验。通过表面活性剂与油田水的配伍性研究、乳化性试验和表、界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适合本区块的表面活性... 对古城油田B125断块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该块注热水区块的油藏特性,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试验。通过表面活性剂与油田水的配伍性研究、乳化性试验和表、界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适合本区块的表面活性剂,并进行了室内驱油试验和先导试验方案设计。结果表明,用表面活性剂HPS-3B、HPS-3C能大幅度提高普通稠油的采收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表面活性剂 驱油 提高采收率 稠油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4
作者 贾庆素 尹伟 +1 位作者 夏东领 金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三下亚段生成的大量低成熟油气缓慢向古城鼻状构造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早喜马拉雅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构造运动造成区域性地层抬升剥蚀和大量断层活动,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核三上亚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核三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奠定了现今古城油田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晚喜马拉雅期(新近纪凤凰镇末期)构造运动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油气藏的调整和少量高成熟油气的再次充注,形成了现今的古城油田(第三期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构造抬升 成藏机理 古城油田 泌阳凹陷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11小层隔夹层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甘宁 张亮 +3 位作者 魏华彬 王雷 金国钰 尚小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8022-8025,8033,共5页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对井楼油田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有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对井楼油田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开发动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主要有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阐明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志。开展对全区隔夹层的识别,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认识和表征储层隔夹层特征,对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以及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有重要的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测井资料 隔夹层 岩性 物性
下载PDF
HPAM-酚醛树脂凝胶在古城油田稠油调剖中的评选和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潘忠 王宁 +2 位作者 毛为成 刘国生 赵文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根据河南古城油田B12 5区地层结构疏松及注水温度高于地层温度的特点 ,将聚丙烯酰胺 (HPAM) -酚醛树脂凝胶用于稠油调剖 ,并合理地控制成胶时间 ,保证施工过程中在地面不交联、在地下能够充分交联 ,确保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该区调... 根据河南古城油田B12 5区地层结构疏松及注水温度高于地层温度的特点 ,将聚丙烯酰胺 (HPAM) -酚醛树脂凝胶用于稠油调剖 ,并合理地控制成胶时间 ,保证施工过程中在地面不交联、在地下能够充分交联 ,确保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该区调剖施工 6井次 ,施工后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M-酚醛树脂凝胶 河南古城油田 稠油调剖 评选 调剖剂 成胶时间 凝胶强度
下载PDF
古城油田B区核三段主力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熊歆睿 王洪辉 +2 位作者 周波 宋俊玲 张兴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9-11,5,共3页
利用岩心观测、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对古城油田B区构造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B区目的层段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 利用岩心观测、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对古城油田B区构造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B区目的层段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多种微相,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以粗孔喉占主导。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影响储层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物成分、沉积微相、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古城油田 储层特征 沉积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古城油田B125区块稠油油藏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光辉 束华东 刘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古城油田B125区块普通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平均黏度达1 000 mPa·s以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为此,通过增黏性、流变性和驱油试验,评价了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技术优势,考察了含硫污水对聚合物溶液... 古城油田B125区块普通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平均黏度达1 000 mPa·s以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为此,通过增黏性、流变性和驱油试验,评价了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技术优势,考察了含硫污水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增黏性优越,相同质量浓度下较常规聚合物溶液黏度高40%以上;黏弹性强,相同黏度下较常规聚合物采收率提高3.4百分点以上;含硫污水会造成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10%以上、弹性明显减弱和采收率提高幅度降低3.0百分点。B125区块部署注聚井22口,截至2018年底,累计注入0.22倍孔隙体积的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上升3.5 MPa,日产油量增加45.0 t,含水率降低9.0百分点,累计增产油量1.84×10~4 t,阶段采收率提高1.19百分点。研究与应用表明,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较高黏度普通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超高分子量 普通稠油 古城油田
下载PDF
古城油田B125断块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喜杰 赵文杰 +1 位作者 赵文民 廖文敏 《油气井测试》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针对古城油田B12 5断块属普通稠油油藏的特点 ,对调剖机理、调剖剂的配方、选井选层原则、施工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配套和应用。措施实施后 ,区块大孔道得到了有效封堵 ,增油效果明显 。
关键词 古城油田B125 断块油田 调剖技术 研究 稳油控水
下载PDF
井楼油田复杂井固井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德清 谢亚辉 +3 位作者 白斌 许广辉 陈红宾 曾元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0,90,共4页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浅,稠度大,需进行蒸汽吞吐才能开采。由于长期注水、注汽开采,导致地层水十分活跃,井下动态干扰大,在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溢流、井涌、气窜,影响固井质量。采用管外封隔器工艺与快凝早强膨胀水泥浆体系,并配合其他...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浅,稠度大,需进行蒸汽吞吐才能开采。由于长期注水、注汽开采,导致地层水十分活跃,井下动态干扰大,在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溢流、井涌、气窜,影响固井质量。采用管外封隔器工艺与快凝早强膨胀水泥浆体系,并配合其他固井技术措施如用低密度水泥浆替代“清水”用作冲洗液、采用小排量进行替浆和优化固井设计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井楼油田稠油浅井复杂井的固井质量差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溢流 管外封隔器 快凝早强膨胀水泥浆 固井质量 井楼油田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124区聚合物驱动态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爱玲 王泊 +3 位作者 李芳 赵艳锦 潘素玲 周文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古城油田泌124区块属于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开采层位多、构造复杂、井距不规则等多种因素造成开发形势严峻,进入聚合物驱开发后如何提高开发效果尤为重要。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技术,聚合物驱前,通过完善注采井和整体调剖技... 古城油田泌124区块属于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开采层位多、构造复杂、井距不规则等多种因素造成开发形势严峻,进入聚合物驱开发后如何提高开发效果尤为重要。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技术,聚合物驱前,通过完善注采井和整体调剖技术,对注采关系进行精细调整。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调整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注采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大聚合物驱波及体积,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泌124区块聚合物驱方案设计为段塞量0.567PV,注入速度0.11PV/a,注采比1.05,与水驱相比累计增油4.35×104t,提高采收率8.63%,吨聚合物增油45.3t,取得了较好的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聚合物驱 动态调整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沉积微相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铭赫 程璐 田继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8,113,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单井相测井相泌123和泌124区块古城油田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浅10区注热水热损失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道祥 石璐 +3 位作者 周文健 王继军 马迎菊 吉素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116-119,141,共4页
为了开展古城油田泌浅10区注蒸汽开采后转热水驱试验,了解注热水沿程热损失的分布情况,开展了地面、井筒沿程各节点热损失研究,主要分析了地面管线保温层厚度、材料、不同季节、不同热水流量以及井筒隔热、注热水时间等对沿程温度的影响... 为了开展古城油田泌浅10区注蒸汽开采后转热水驱试验,了解注热水沿程热损失的分布情况,开展了地面、井筒沿程各节点热损失研究,主要分析了地面管线保温层厚度、材料、不同季节、不同热水流量以及井筒隔热、注热水时间等对沿程温度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地面管线保温和井筒隔热参数,优选确定了四个注热水井组各节点的温度值,为下步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注水热损失 热水驱
下载PDF
河南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继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5,共7页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Ⅲ5-6-Ⅳ1-3小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远砂坝4个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5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层,充分说明井楼油田一区为构造岩性控制的油藏,这为井楼油田扩展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问题,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沉积微相 微构造 剩余油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Ⅲ5-6、Ⅲ8-9层吞吐后期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瑞霞 徐松忠 +3 位作者 袁燕丽 包敏 崔连训 贾胜彬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77-79,83,共4页
随着蒸汽吞吐开采进入后期,井楼油田一区Ⅲ5-6、Ⅲ8-9层,汽窜日趋剧烈,边水推进造成水淹井增多,油层纵横向动用程度差异大,区块油汽比逐渐下降;为改善区块生产状况,分析了区块油井吞吐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提出了氮气化学降粘辅助吞吐... 随着蒸汽吞吐开采进入后期,井楼油田一区Ⅲ5-6、Ⅲ8-9层,汽窜日趋剧烈,边水推进造成水淹井增多,油层纵横向动用程度差异大,区块油汽比逐渐下降;为改善区块生产状况,分析了区块油井吞吐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提出了氮气化学降粘辅助吞吐、组合注汽、泡沫组合调剖、封堵水、换层补孔、短周期吞吐等综合治理对策。治理对策实施后,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综合递减得到控制,取得了稳产增油的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吞吐后期 水淹 汽窜 边水淹 治理对策 潜力
下载PDF
井楼油田八区优势通道判别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连训 黄金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2期46-50,共5页
探讨井楼油田八区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优势通道的形成判别。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可能会形成许多高渗流通道,这会导致注入水形成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通过结合油田的实际生产资料和成熟理论,建立了优势通道的研究模型,结... 探讨井楼油田八区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优势通道的形成判别。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可能会形成许多高渗流通道,这会导致注入水形成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通过结合油田的实际生产资料和成熟理论,建立了优势通道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井楼八区南部大部分区域形成了优势通道,而北部则有小部分区域,且与储层的物性资料相匹配,可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关联度法 井间连通 井楼油田
下载PDF
井楼油田零区浅薄层稠油试验区注蒸汽开采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常忠 刘新福 马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井楼油田零区试验区是典型的浅薄层特稠油注蒸汽开采先导试验区,经历了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个阶段.本文从油藏地质特点和注蒸汽开采特点出发,系统阐述了这类油藏注蒸汽开采的技术策略,从油层动用状况、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三个方面对注蒸... 井楼油田零区试验区是典型的浅薄层特稠油注蒸汽开采先导试验区,经历了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个阶段.本文从油藏地质特点和注蒸汽开采特点出发,系统阐述了这类油藏注蒸汽开采的技术策略,从油层动用状况、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三个方面对注蒸汽开采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薄层 稠油 注蒸汽开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一种叠加汽窜影响的稠油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以井楼油田中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费永涛 刘宁 +3 位作者 丁勇 李星 张辉松 刘士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油藏进入超高轮次蒸汽吞吐阶段以后,汽窜升级为网状面积汽窜,加剧了剩余油赋存状态的复杂程度及剩余油潜力评价的难度。在原有常规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工程确定泄油半径、汽窜宽度等参数,绘制网状汽窜分布图,将其与动... 油藏进入超高轮次蒸汽吞吐阶段以后,汽窜升级为网状面积汽窜,加剧了剩余油赋存状态的复杂程度及剩余油潜力评价的难度。在原有常规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工程确定泄油半径、汽窜宽度等参数,绘制网状汽窜分布图,将其与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剩余油分布结果相叠合,形成了一种叠加汽窜影响的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应用于井楼油田中区,明确了三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划分出低采高黏、中采中黏、高采低黏三类剩余油潜力区,为制定超高轮次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提高的技术策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中区 剩余油分布 潜力评价 稠油油藏 汽窜 蒸汽吞吐
下载PDF
井楼油田北区细分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艳树 张杨 +1 位作者 陈执勤 妙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16-18,共3页
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源存在争议,导致对砂体分布的认识不清,限制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古城三角洲。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区主要属于三角洲前缘末梢沉积,发育... 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源存在争议,导致对砂体分布的认识不清,限制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古城三角洲。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区主要属于三角洲前缘末梢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以及湖泥五个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并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对储层微相及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 井楼油田
下载PDF
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酸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燕利 邓雨生 +3 位作者 李影 杜雪花 司玉梅 谭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120-122,150,共3页
针对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原油高含蜡、高含胶质沥青质和高凝固点,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机和无机双重污染堵塞等问题,开展了室内优化酸液配方及完善施工工艺等项研究,研制出一套完整适合该区块的酸化技术。该酸化技术能有效解除地... 针对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原油高含蜡、高含胶质沥青质和高凝固点,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机和无机双重污染堵塞等问题,开展了室内优化酸液配方及完善施工工艺等项研究,研制出一套完整适合该区块的酸化技术。该酸化技术能有效解除地层有机和无机污染,防止产生酸渣,避免污染堵塞地层;另外酸化施工后,采用0.6~0.8 g/cm^3氮气泡沫助排液,可有效加强残酸的返排,以防止对地层造成的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楼八区 酸化技术 粘土稳定剂 泡沫助排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