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河流域地表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春红 申豪勇 +3 位作者 赵一 王志恒 唐春雷 谢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0,共12页
为研究汾河流域地表水中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危害程度,本文采集汾河流域主要支流入河口及干流断面水样39组,检测As、Cu、Pb、Zn、Hg、Ni、Mn、Fe和Co共9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流域地表水中... 为研究汾河流域地表水中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危害程度,本文采集汾河流域主要支流入河口及干流断面水样39组,检测As、Cu、Pb、Zn、Hg、Ni、Mn、Fe和Co共9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流域地表水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对成人与儿童产生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超标元素为Hg、Fe和Mn,污染区主要分布于汾河干流中下游和支流.汾河干流上游Fe、Mn、Zn和Co变化幅度较大,中游、下游次之;各支流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多元统计分析显示,Hg和As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及农业污染等;Cu、Pb、Zn、Ni、Co、Fe和Mn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汾河流域各河段健康总风险为汾河支流>汾河下游>汾河中游>汾河上游,汾河中下游和支流健康风险危害较大,健康风险均为中等;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健康风险儿童是成人的1.15倍,儿童更易受到金属元素的危害;As为支流浍河和昌源河的主要致癌因子;各河段优先控制金属元素为As、Co、Pb、Fe和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地表水 金属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珺 李豪 +4 位作者 马青 冯永忠 杨改河 周琳慧 田昱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4,共12页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类型级别和景观级别),探讨近30年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草地和林地次之。从土地面积变化来看,1990-2020年,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量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面积均增长,其余土地类型面积均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以及草地转为耕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类型级别方面,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平均大小(AREA_MN)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景观级别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总体均增加,边缘面积分维指数(PAFRAC)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均减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自然因素是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结论】1990-2020年,临汾市的土地利用面积与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探明了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受各驱动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汾河流域为例
3
作者 吕文宝 徐占军 +3 位作者 杨丽琪 祁强强 岳鑫 李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2947,共11页
从汾河流域耕地外源胁迫视角出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污染、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生产力等监测指标.构建胁迫—抵抗—响应框架下动态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对... 从汾河流域耕地外源胁迫视角出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污染、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生产力等监测指标.构建胁迫—抵抗—响应框架下动态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对耕地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晋中盆地及其东北部所属的部分县区受土壤污染、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较大,外源胁迫值略微上升,其他地区则以外源胁迫值降低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1.66%;抵抗值上升明显,98.69%的耕地处于上升状态,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以晋中盆地和临汾盆地为双核心的增长区;83.13%的耕地处于响应值上升状态,下降区则集中在晋中盆地及东北部.(2)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明显上升,99.06%的耕地处于稳定性增加状态,晋中盆地以稳定性略微上升为主,下游临汾盆地及河谷地区则以显著上升为主,区域之间的稳定性差异逐渐缩小,核心原因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3)基于稳定性及其内涵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黄土丘陵—核心治理区、晋中盆地—都市农业区、灵霍山峡—生态保障区、临汾盆地—保育缓冲区和河谷平原—稳产增产区,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胁迫 耕地 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空演变 汾河流域
下载PDF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4
作者 张子涵 孙舔轲 +3 位作者 侯小萌 苏迎庆 曲子涵 牛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45个传统村落的相关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数据,运用格网化、耦合协调模型、重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聚类方法,对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45个传统村落的相关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数据,运用格网化、耦合协调模型、重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聚类方法,对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及发展水平整体较均衡,两个重心均在汾河中游。(2)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水平耦合状况全流域整体为拮抗和低耦合,协调状况近90%区域为失调,上游协调情况远低于全流域平均,中游出现低值区包围高值区与中值区的现象,呈现以河道为轴的复杂层级特征。(3)区域的总体经济能力、非农经济能力、政策倾斜程度和资源禀赋是汾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4)协调发展视域下确定汾河流域传统村落“一极、一带、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极”为平遥县示范区,“一带”为汾河西侧发展带,“五区”为城镇转型区、经济优先区、综合保护区、资源开发区和政策扶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区域保护与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发展格局 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WSI的汾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周义 索文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9,共9页
基于MOD16数据,计算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汾河流域气象站点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差值法、线性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汾河流域2000—2021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WSI能有效监... 基于MOD16数据,计算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汾河流域气象站点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差值法、线性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汾河流域2000—2021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WSI能有效监测汾河流域旱情,其与10 cm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2)汾河流域CWS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出南湿北旱的特点。(3)汾河流域CWSI年际变化较为平稳,而月变化波动较大,5月CWSI达到年内峰值。(4)汾河流域不同生长期内干旱情况差异显著,生长季前期(4—5月)特旱区占汾河流域总面积的48.55%;生长季中期(6—8月)基本全域无旱;生长季后期(9—10月),仅11.17%的地区发生干旱。(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干旱程度不同,CWSI从小到大依次为:林地(0.686)<草地(0.749)<耕地(0.751)<未利用地(0.758)<城镇(0.765)。本研究结果可为汾河流域旱情监测和抗旱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CWSI) 时空变化 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多情景模拟
6
作者 汪勇政 梁哲 +2 位作者 余浩然 张强 范昕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探究流域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未来多情景模拟对于诊断区域土地开发问题以及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网格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统... 探究流域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未来多情景模拟对于诊断区域土地开发问题以及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网格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规律,并结合多元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探讨未来多情景下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演变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低风险地区面积持续增加;(2)其空间集聚效应逐年增强,地形较平坦的盆地地区主要为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等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愈大集聚性越强;(3)2035年两情景景观生态风险进一步降低,基于生态保护可持续情景下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均值降低以及低风险面积增大与林地、草地、水域的面积增大和连通密切相关,自然发展情境下的变化与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整合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汾河流域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史利江 高思睿 +4 位作者 李永宁 高杉 李前锦 张永凯 张殷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2-324,共13页
探索流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提升流域城镇化质量和促进流域城镇化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汾河流域3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数理统计方法、探索性空... 探索流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提升流域城镇化质量和促进流域城镇化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汾河流域3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数理统计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地理探测器分析相结合,对2000—2018年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汾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逐渐减小;2)流域内各县(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明显,且随时间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逐步形成了以太原市区、孝义市、临汾市区为中心的流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及文水县、汾西县和万荣县等形成的城镇化发展的边缘区;3)流域内大部分县(市)的城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以太原市区为核心的周边县(市)区域形成的高-高集聚及岚县、翼城和周边县(市)形成的低-低集聚;4)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和政策等对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由地理探测器的定量分析可知,经济发展和政策投资是影响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差距、促进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时空格局 县域 汾河流域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汾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路径分析
8
作者 贾彩红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5期189-191,共3页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汾河流域水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承载力日益增大,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结合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提出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措施,然后开展汾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评价。坚持控源...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汾河流域水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承载力日益增大,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结合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提出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措施,然后开展汾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评价。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对汾河流域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汾河水质退出劣Ⅴ类的目标。建立汾河庙前村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确保监测数据达标,把清澈的汾河水送入黄河,为“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奠定基础,这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水环境质量
下载PDF
宁武县汾河流域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研究
9
作者 白钰 程靓 刘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宁武县地处汾河上游,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但开采方式粗放,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环境破坏,影响水资源补给体系和区域植被生境。本文结合现状问题调查结果,从治理策略和工程措施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宁武县汾河流域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的方... 宁武县地处汾河上游,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但开采方式粗放,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环境破坏,影响水资源补给体系和区域植被生境。本文结合现状问题调查结果,从治理策略和工程措施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宁武县汾河流域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的方法,以期为我国流域矿山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矿山环境 生态修复 灾害治理 废弃地造林 宁武县
下载PDF
山西静乐汾河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实践与思考
10
作者 孙道千 孙维然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汾河是黄河流域的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长期过度资源开采与不当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导致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退化,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调... 汾河是黄河流域的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长期过度资源开采与不当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导致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退化,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显著影响。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汾河流域两岸生态保护修复为实践案例,基于地区现有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数据,利用无人机航拍、现场调研等技术手段,明确汾河两岸重点修复区域基础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措施,构建“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生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退化 生态系统保护 修复措施 生态格局
下载PDF
汾河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耦合协调研究
11
作者 杨洁 牛柯悦 贾培煜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汾河流域作为山西省工业发展密集地带,在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同时,也是废水污染的重要承载体。研究汾河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水平,对加强汾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治理、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立... 汾河流域作为山西省工业发展密集地带,在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同时,也是废水污染的重要承载体。研究汾河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水平,对加强汾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治理、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汾河流域,构建汾河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1—2021年汾河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探究其耦合协调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1—2021年汾河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运城市水环境耦合度和协调度均位于汾河流域首位,而忻州市耦合协调水平增幅最高。到2025年,汾河流域耦合协调水平呈增长趋势,朝向中级协调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污染 耦合协调度 汾河流域
下载PDF
Tree-ring based PDSI reconstruction since 1853 AD in the source of the Fenhe River Basin,Shan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6
12
作者 SUN JunYan LIU Yu +1 位作者 SUN Bo WANG RuiY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1847-1854,共8页
A robust tree-ring-width chronology was developed from two Pinus tabulaeformis sampling sites in the source of the Fenhe River,Shanxi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tree-ring-width indices,a 157-year long Palmer Drought ... A robust tree-ring-width chronology was developed from two Pinus tabulaeformis sampling sites in the source of the Fenhe River,Shanxi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tree-ring-width indices,a 157-year lo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 was reconstructed,which explains 53.7% of the variance of the modeled PDSI over the common period 1957-2008.The drought periods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1914-1931 and 1970 to the present,whereas the wet periods were 1866-1892 and 1932-1969.The drought of 1914-1931 was a severe long-lasting drought with a low inter-annual variability,and the drought of 1970-2009 was an overall long-term drought with a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The period of 1866-1892 is a continuously wet period with a low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the period of 1932-1969 is an overall long-term wet period with a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The reconstructed PDSI series in the source of the Fenhe River shows synchronous variations with the regional drought/wetness indices.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higher correlations lie exclusively in the Fenhe River Basi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econstructed PDSI has regional representativeness and can represent the drought history of the entire Fenhe River Basin to some extent.Furthermore,the reconstructed PDSI matches with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er unit yield of summer grain crops in Shanxi Province very well and they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the reconstructed PDSI series could supply scientific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n hel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and ecosystem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ring-width indices PDSI reconstruction DROUGHT the fenhe river basin China
原文传递
近25年来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天悦 李家存 +2 位作者 王艳慧 黎思云 张田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5,共8页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山西省的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2个角度,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汾河流域1995-2020年的6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获取25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山西省的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2个角度,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汾河流域1995-2020年的6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获取25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的草地、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减少了,建设用地与林地的面积增加了;其中耕地、草地及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大,表现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变的特征。(2)研究区景观总体上呈破碎化倾向,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分布异质性减小。(3)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景观形状日趋复杂;林地景观破碎度先增加,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而后则相反;草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形状趋于简单;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幅减小但始终保持在第一的位置,耕地作为汾河流域的基质景观优势地位显著下降。总之,自然环境的演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增加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构建流域防护林体系,采取节水政策及建立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与评价体系,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向好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汾河流域
下载PDF
2000—2020年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水源涵养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丽婷 刘海红 +1 位作者 黄丽洁 王钰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25,共13页
基于时空性、生态性和整体性原则,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20年5期研究数据,利用RSEI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估汾河流域20 a的生态环境质量及水源涵养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 基于时空性、生态性和整体性原则,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20年5期研究数据,利用RSEI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估汾河流域20 a的生态环境质量及水源涵养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RSEI良好级面积增幅较大(23.6%),优级增加了1.9%,主要分布于汾河流域西部和东部地区。(2)2020年水源涵养总量为228.9×10^(8)mm,相比于2000年增加了23×10^(8)mm,主要分布于上游水源地,中下游的中部地区水源涵养量较低。(3)RSEI和水源涵养量二者的正相关性区域面积占78.42%,负相关性区域面积占21.58%,总体呈现出正相关性。汾河流域20 a来生态环境持续变好,良好和优面积逐年增加,差和较差面积逐年下降,中等级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高,上游水源地的水源涵养量明显增加,中下游中部地区较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水源涵养正相关性区域面积比例最大,水源涵养能力提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也能促进当地水源涵养能力的提高;存在21.58%的区域二者关系呈现负相关,主要与二者的主导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源涵养 时空变化 汾河流域
下载PDF
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雅诗 刘敏 闫旭纲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基于PS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Max-DEA软件、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20年汾河流域35个县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主导因子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上,2010—2020年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 基于PS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Max-DEA软件、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20年汾河流域35个县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主导因子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上,2010—2020年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演变态势,多集中于“敏感级”且缓慢趋向“临界安全级”。(2)空间格局上,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整体和区域两种空间演变格局。(3)空间相关性上,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全局空间关联经历了由弱相关向强相关的演变。(4)影响汾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强度、旅游资源禀赋吸引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PSR-DEA模型 时空格局 县域尺度 汾河流域
下载PDF
2000—2020年汾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钰帆 白强 孙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618,共12页
采用“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评价模型,构建了汾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地理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20年汾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 采用“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评价模型,构建了汾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地理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20年汾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流域生态脆弱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生态以中度脆弱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态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好转。(2)平原丘陵区、低山区生态脆弱性高,中山区次之,高中山区最低。近20 a间,平原丘陵区、低山区、高中山区生态脆弱性降低,中山区生态脆弱性有所增加。(3)影响汾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驱动因素多样化,在自然、人类活动和景观格局等因素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地利用程度和香农均匀度指数是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在政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气候因素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强。所得结果可为汾河流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评价模型 空间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汾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及分区振兴路径——以汾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志华 崔晓琪 樊晓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9-657,共9页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地关系最集中的表现,探索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及发展路径对流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和现代化乡村发展特征,综合评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制定区划方案,诊断各区优势因子和制约性,...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地关系最集中的表现,探索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及发展路径对流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和现代化乡村发展特征,综合评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制定区划方案,诊断各区优势因子和制约性,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并以汾河流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汾河流域11107个自然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约束、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外驱5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体系。(2)汾河流域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空间差异悬殊,中游、下游高于上游,中部河谷盆地高于两侧山地丘陵。(3)汾河流域自然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参差不齐,共划分了5个一级区和12个二级区,不同类型区的发展潜能、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特征和差异。研究结果为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新的考量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聚落 发展路径 汾河流域
下载PDF
ArcSwat模型在汾河上游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国 邢立文 赵璐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2期64-75,共12页
为了模拟汾河上游流域水沙运移和污染物输出情况,本文基于流域基础数据构建ArcSwat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的模拟精度高。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排污口优化等情境得到以下结论:ArcSwat模型可以精... 为了模拟汾河上游流域水沙运移和污染物输出情况,本文基于流域基础数据构建ArcSwat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的模拟精度高。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排污口优化等情境得到以下结论:ArcSwat模型可以精确模拟流域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质运移,降雨是未来情景模式下污染物质输出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对污染物质输出的影响是负面的,流域排污口优化可满足纳污能力的核定,应适当减少入河排污口的数量。综上所述,ArcSwat模型能较好地在汾河上游流域应用,能够为该流域水环境生态治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流域 ArcSwat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排污口 水环境
下载PDF
汾河流域磷赋存形态及来源解析
19
作者 韩文辉 宋姗娟 +1 位作者 王林芳 党晋华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汾河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质质量对整个流域的健康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析流域水质及其污染源能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文章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现场实测结合模型构建,... 汾河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质质量对整个流域的健康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析流域水质及其污染源能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文章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现场实测结合模型构建,分析该流域磷污染的赋存特征,量化磷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水体总磷浓度范围在0.011~0.433 mg/L,平均值0.187 mg/L,上游磷含量满足水质Ⅱ类考核指标,中下游基本满足Ⅳ类考核指标;汾河流域水体中无机磷浓度在0.000~0.304 mg/L,平均值0.093 mg/L,有机磷浓度范围在0.011~0.295 mg/L,平均值0.094 mg/L,其中上游以有机磷为主,中下游有机磷、无机磷占比相当,这与沿河产业分布密切相关。沉积物中磷含量为63.9~492 mg/kg,平均值为257 mg/kg,属于轻度污染。总磷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为313~36182 L/kg,总体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趋势,特别是流量相对静止、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汾河水库出口Kp较高。利用SWAT模型对汾河流域的总磷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进行解析,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是汾河流域总磷的重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赋存形态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研究
20
作者 贾雯霞 张艳 崔国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23,共9页
生态系统的供需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其供需服务的定量分析、供需匹配程度的识别及其与地形分异的关系,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汾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以其为研究对象集成多源数据,对汾... 生态系统的供需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其供需服务的定量分析、供需匹配程度的识别及其与地形分异的关系,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汾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以其为研究对象集成多源数据,对汾河流域2015年产水、粮食供给、碳固存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探究其与地形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总量除碳固存服务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但局部区域仍存在明显赤字;(2)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由高到低分别是产水服务(0.085)、土壤保持服务(0.023)、粮食供给服务(0.009)和碳固存服务(-0.012);(3)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程度与地形位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地形对研究区4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分布、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影响,但地形因素并非唯一影响因素,应结合地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4)在不同地形位指数区间内,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程度具有不同的关系,此时可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对生态保护的要求进行主要生态功能的界定,提出生态功能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汾河流域 地形位指数 供需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