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Nappes and Segmentation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Thrust Belt, 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1
作者 Wenzheng Jin Junpeng Wang +1 位作者 Zehong Cui Zhixu Ye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8年第3期247-262,共16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segmentation of Longmen Mountains Thrust Belt caused by the three nappes (Jiaoziding, Jiudingshan, and Baoxing Nappe), several 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field i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segmentation of Longmen Mountains Thrust Belt caused by the three nappes (Jiaoziding, Jiudingshan, and Baoxing Nappe), several 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seismic explanation and balanced crossed section, etc. Results of research reveal that nappes in Longmen Mountains vary in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Jiaoziding Nappe has generally behaved in a ductile manner, whereas Jiudingshan Nappe has been rigid, and the rheology of Baoxing Nappe has been intermediate between that of the other two nappes. The development of nappes has resulted in tectonic segmentation of Longmen Mountains: 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northern segment is thrust faulting, with Jiaoziding Nappe representing a giant syncline. Given its ductility, it absorbed lots of stress,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tectonic shortening in the SE part of the nappe. In the middle segment, the de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rigid Jiudingshan Nappe, whose frontal area records lots of tectonic shortening.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is intermediate in character between that of the other two segments, characterized by horizontal zonation, as demonstrated by fault development,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fault development wa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ppe tectonic Evolution Segmentation DECOLLEMENT Layer Longmen MOUNTAINS THRUST belt
下载PDF
新疆若羌县砂梁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勘查找矿意义
2
作者 闵壮 陈正乐 +8 位作者 王永 王威 霍海龙 潘家永 朱炳玉 杜晓飞 韩凤彬 张文高 吴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47,共9页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成矿带新发现了多处古生代的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其中以吐格曼、阿亚格、瓦石峡南锂铍矿床为代表,显示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近年来,在若羌县砂梁西铁矿区中也发现了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化,含矿伟晶岩赋...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成矿带新发现了多处古生代的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其中以吐格曼、阿亚格、瓦石峡南锂铍矿床为代表,显示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近年来,在若羌县砂梁西铁矿区中也发现了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化,含矿伟晶岩赋存于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和古生代花岗质岩体中,钻探显示其北带部分伟晶岩型矿体深部具有“无根”的特征。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在矿区发现一条第四纪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严格控制着含矿伟晶岩的深部空间展布特征。针对逆冲推覆断层中发育的擦痕,利用Faultkin软件进行了古应力方向的反演分析,确定逆冲推覆的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为NNW-SSE。综合分析区域资料,认为阿尔金造山带北缘第四纪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青藏高原自南向北扩展期间,伴随着阿尔金走滑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在阿尔金北缘断裂附近出现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推覆方向的准确判定,下一步对该区分析含矿伟晶岩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找矿工程部署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构造应力场 第四纪 阿尔金造山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3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2,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发育受基底卷入与顺层滑脱联合与差异控制下的空间断褶体系,褶皱发育受断层控制,褶皱与断层相互叠加形成构造楔、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等复合构造样式,表现为多期活动特征。研究区按构造变形性质及变形差异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3个构造带;其中,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与第一排断褶带重合,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发育基底卷入式大型构造楔、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与前倾双重构造,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高;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包括第二和第三排断褶带,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发育断展褶皱,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低,构造垂向上具有分层差异,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表现为由强至弱。挤压应力作用的时期和强度、滑脱断层的向北滑脱、构造楔的楔入长度及推挤距离、滑脱层的厚度和上覆地层厚度,以及沉积时代、沉积速率和岩性差异等因素是引起研究区构造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原因。该结果对明确研究区构造发育及下一步油气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 山前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华南大陆东部若干构造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3
4
作者 宋传中 李加好 +4 位作者 严加永 王阳阳 刘振东 袁芳 李振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4-722,共19页
华南大陆的结构、属性、过程与动力学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钦杭构造带东段为主要研究地区,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变质变形研究、年代学分析,结合反射地震剖面,探讨了华南大陆东部几个科学问题。(1)江南造山带形成于新元古代... 华南大陆的结构、属性、过程与动力学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钦杭构造带东段为主要研究地区,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变质变形研究、年代学分析,结合反射地震剖面,探讨了华南大陆东部几个科学问题。(1)江南造山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软碰撞"作用,可划分为扬子板块南缘、扬子-华夏汇聚带和华夏板块北缘3个构造单元,江南断裂带和武夷山-遂昌断裂带分别为江南造山带的北界和南界。(2)扬子-华夏板块汇聚带由多个小板块拼合而成,其间有多条缝合带,大约900 Ma开始汇聚,760 Ma全面闭合,850~780 Ma为活动高峰期,具有递变式的汇聚拼合过程,由南向北发展,先斜向俯冲,后右旋走滑,最晚集中在中部活动。(3)华南大陆东部为中生代奠定的构造格架,主要构造为一系列北东走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大量地壳范围内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逆冲,可下切到中-下地壳。(4)华南大陆燕山晚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广泛发育,存在"华南热隆"构造,震旦系内的滑覆构造典型,同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和大规模的热液成矿。(5)华南大陆构造演化为:850 Ma扬子-华夏板块递进式汇聚,760 Ma全面拼合,江南造山带形成;600 Ma华南大陆盖层发育;430 Ma钦杭构造带受南部构造影响;220 Ma钦杭构造带受北部远程构造影响;160 Ma逆冲推覆构造产生;140 Ma大规模伸展,构造-岩浆-成矿关系密切;随后江南持续隆升,华南强烈热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大陆 江南造山带 板块汇聚带 构造过程 推覆构造
下载PDF
燕山板内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格局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华 吴正文 +1 位作者 刘红旭 王润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9-346,共8页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阶段 ,基本构造格局为一由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北 ,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 (J1—K1)。兴隆、承德、大庙、隆化和围场等 5条主干逆掩断层及其上驮的推覆体 ...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阶段 ,基本构造格局为一由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北 ,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 (J1—K1)。兴隆、承德、大庙、隆化和围场等 5条主干逆掩断层及其上驮的推覆体 ,在同一底界滑动拆离面上由南向北呈前展式扩展 ,造成的地壳缩短量达 4 4 1%。从造山带后端至前缘 ,褶皱形态由以箱状褶皱为主转变成以斜歪褶皱为主 ;断裂构造性质也从脆性断层转变为韧性断层 ,在造山带后缘还形成了三角带构造和突起构造。造山期后的构造变形对已形成的构造格局进行了改造和破坏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逆冲推覆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格局 燕山板内造山带 逆掩断层 断裂构造 脆性断层 韧性断层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被引量:21
6
作者 郭华 吴正文 +1 位作者 柴育成 冯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大别山造山带为一条中生代陆内造山带 ,其构造系统是由逆冲推覆构造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南。构成逆冲系统的 4条主干逆掩断层 ,由南向北呈后展式 (上叠式 )依次扩展 ,并使基底岩系和沉积盖层同时卷入构造变形 ,形成了大型薄皮构... 大别山造山带为一条中生代陆内造山带 ,其构造系统是由逆冲推覆构造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南。构成逆冲系统的 4条主干逆掩断层 ,由南向北呈后展式 (上叠式 )依次扩展 ,并使基底岩系和沉积盖层同时卷入构造变形 ,形成了大型薄皮构造 ,造成地壳缩短量达 46 8%。大别山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 (J3 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造山带 中生代 逆冲推覆 构造系统
下载PDF
太行山——秦岭中、新生代板内变形及交接转换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世秀 李三忠 +7 位作者 许立青 余珊 曹现志 王鹏程 索艳慧 刘鑫 赵淑娟 熊莉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5-1258,共14页
中—新生代,秦岭是中国大陆中轴隆升的东西向山脉,而太行山为华北地块中部隆升的南北向山脉,两者走向近垂直。为了探讨中-新生代期间同属欧亚板块内部的这两条山脉的隆升历史及其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挤压与伸展构造的... 中—新生代,秦岭是中国大陆中轴隆升的东西向山脉,而太行山为华北地块中部隆升的南北向山脉,两者走向近垂直。为了探讨中-新生代期间同属欧亚板块内部的这两条山脉的隆升历史及其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挤压与伸展构造的系统对比分析,结合两带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对比,最后得出中—新生代期间这两条近垂直山脉由挤压体制转换为伸展体制的时间约为早白垩世晚期;并通过同时代应力场的转换的分析对比,揭示出其挤压变形与古老造山带形成时导致的板内岩石圈不均一性结构有关;而其伸展变形与中国东部弥散性板内裂解密切相关,因而表现出宽裂谷的特征,但其总体构造格局仍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影响。总之,板内差异构造变形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控制,同时板内不同块体多方位先存边界对板缘动力作用响应存在巨大差异;在筛除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外,板内自身变形机制可能与板内热—力学结构的不均匀性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构造带 秦岭造山带 板内变形 逆冲推覆构造 陆内造山 构造体制
下载PDF
阴山晚中生代板内造山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以内蒙古大青山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菊民 张庆龙 +2 位作者 徐士银 杜松金 解国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0-922,共13页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底以逆冲推覆及基底褶皱的形式广泛地?入中生代的构造变形,以及先存构造样式的广泛复活并对后期地层沉积和断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是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些变形特征反映了阴山带板内造山过程中,是以结晶基底为受力层,并控制上覆盖层进行构造变形的,进而表明板内造山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应力造成的。结合研究区构造变形特点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地质情况的分析认为,晚侏罗世时期之所以在阴山带形成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是由其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褶皱带碰撞产生的板缘应力的远程传递,以及其南侧坚硬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青山 阴山 华北北缘 推覆构造 板内造山 构造变形
下载PDF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被引量:31
9
作者 曲国胜 Joseph +2 位作者 Canerot 王宗起 赵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26,共14页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弧形构造 挤压逆冲 西昆仑 帕米尔弧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构造样式与演化 被引量:34
10
作者 付建奎 张光亚 +1 位作者 马郡 李洪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1,共2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断裂较发育,可分为3 组( 北西向,分布最广泛;东西向和北西西向;北北东向,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南部) ,主要是基底卷入型断裂,断面较陡,上盘发育断展褶皱和伴生断裂。巴楚地区构造样式可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断裂较发育,可分为3 组( 北西向,分布最广泛;东西向和北西西向;北北东向,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南部) ,主要是基底卷入型断裂,断面较陡,上盘发育断展褶皱和伴生断裂。巴楚地区构造样式可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卷入型。下寒武统泥岩、膏泥岩和下第三系膏泥岩是该区的两套区域性滑脱层,盖层滑脱型构造可分为两种: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发育的断展背斜、叠瓦状逆冲断片和沿下第三系滑脱层发育的滑脱型逆冲断块。基底卷入型构造有多种构造样式,包括单斜式断块、“Y”形及反“Y”形断块和背冲式、对冲式断块。巴楚地区构造发育史可分为3 期:加里东期—海西期,海西晚期,这两期构造形成与中、晚志留世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及西昆仑晚古生代火山弧的演化相关;喜山期,构造形成与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南缘的碰撞密切相关。图3 参3(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中央拗陷南缘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征健 周鼎武 +1 位作者 冯娟萍 张小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央拗陷带南缘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方法对野外调研、地震勘探、钻探及解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央拗陷带南缘自北西向南东依次发育对冲、叠瓦和构造楔 ,其中的石板墩与黑墩构造带中二叠统烃源岩叠置,构造裂缝十分发... 目的探讨中央拗陷带南缘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方法对野外调研、地震勘探、钻探及解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央拗陷带南缘自北西向南东依次发育对冲、叠瓦和构造楔 ,其中的石板墩与黑墩构造带中二叠统烃源岩叠置,构造裂缝十分发育,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结论中央拗陷带南缘构造带呈现自北西向南东渐趋复杂的构造面貌,且石板墩与黑墩构造带是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逆冲推覆构造带 冲断带 构造楔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体东缘断裂带变形特征及运动学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宪依 唐菊兴 +2 位作者 钟康惠 郭娜 张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构造剖面测量基础上,通过断裂控盆控岩特点、断裂带宏观特征、构造岩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年代学成果和断裂、褶皱和磨拉石盆地的组合特征,较全面论证了(1)昌宁-营盘、柯街、勐波罗河、大桥四... 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构造剖面测量基础上,通过断裂控盆控岩特点、断裂带宏观特征、构造岩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年代学成果和断裂、褶皱和磨拉石盆地的组合特征,较全面论证了(1)昌宁-营盘、柯街、勐波罗河、大桥四条断裂带是保山地体东缘主要断裂带;昌宁-营盘、柯街、勐波罗河三条断裂带是华力西期控盆控岩的正断层,在中-新生代,反转为逆冲推覆;大桥断裂带是中-新生代形成的盖层逆冲推覆断裂带。(2)保山地体东缘四条主要断裂带,在中-新生代〔(71.6±1.1)Ma~32.1Ma〕,皆具逆冲挤压兼微弱走滑的地质特征和单轴压缩的岩组特征,所显示的古构造应力场均为东西向挤压,表明其经历了统一应力场下的变形,反映了表壳岩层自西向东滑动推覆的运动学特征。(3)昌宁-营盘断裂带为深切至沉积盖层之下的断面西倾的铲形低角度断层,既构成保山地体与临沧地体的边界断裂,也构成弧形推覆褶皱带的主逆冲推覆断裂。(4)保山地体东缘,在中-新生代,表壳岩层具由西向东滑动的运动学特征,是一个中-新生代〔(71.6±1.1)Ma~32.1Ma〕弧形褶皱-推覆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体 构造变形 中—新生代 反转断裂 表壳滑动 褶皱—推覆造山带
下载PDF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雷四段储层脆性与裂缝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闫丽丽 江莹莹 喻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岩石脆性与裂缝参数,并以此研究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且得出以下认识:(1)根据测井和地震数据分别计算的脆性系数清晰地刻画了白云岩、灰岩储层与上覆泥岩、下伏膏(盐)岩的脆性差异,并据此研究了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2)雷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构造和非构造两类裂缝,其展布规律与构造、沉积等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且在气藏圈闭内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3)充分利用不同岩性的脆性差异及脆性与裂缝之间的密切关系,能更深刻地认识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但受脆性系数计算精度、地震分辨率等客观因素制约,尚难以精确定量预测脆性储层中的裂缝;(4)雷四上亚段的孔隙度较高、微裂缝较发育、脆性较强的白云岩和灰岩储层,应是气藏开发中选点、选层的关键目标。上述认识在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PZ1、YaS1等井的实钻资料中获得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 雷四上亚段 脆性储层 裂缝预测
下载PDF
赣东北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李昌年 廖群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1,共5页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ε=2.4×10-12/s。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则形成于印支期,自北西向南东运移至少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双层复合 逆冲推覆构造带 加里东期
下载PDF
豫西宜阳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及其演化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江红 郑德顺 +3 位作者 刘思聪 乔雨 王振江 李雨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由中国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其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特殊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造成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质演化特征的双重性...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由中国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其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特殊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造成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质演化特征的双重性和构造的多期次性决定了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必要性。通过野外地表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等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其运动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豫西宜阳南部地区以褶皱、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主要发育了李沟向斜、祖师庙-水河沟断层、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2)中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分为以下4个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NS向碰撞挤压,发育了李沟向斜;中-晚燕山期,李沟向斜核部逐步发生伸展变形,发育了NW向正断层;燕山末期,随着北秦岭反向逆冲推覆带北向扩展,NW向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依次发育,呈前展式叠瓦扇式逆冲;喜马拉雅期,以伸展走滑为主,发育了NNE向正断层。该研究能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对华北南缘的构造发育及演化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逆冲推覆构造 演化过程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豫西宜阳
下载PDF
再论博格达推覆构造与油气 被引量:32
16
作者 伍致中 郭富贤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0-49,共10页
根据地面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进一步论述了博格达推覆构造确立的依据,建立了基本模式,进行了区带划分,研究分析了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指出了各区段的特征,受力机制以及控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推覆构造 主推覆体 次推覆体 滑脱楔 原置体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华 刘红旭 王润红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72,80,共9页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阶段 ,并具有分期演化的幕式特征。在时间演化序列上 ,可分出造山前期 (T3)、造山主期 (J1~J3)和造山后期 (K1)等 3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 ,燕山板内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阶段 ,并具有分期演化的幕式特征。在时间演化序列上 ,可分出造山前期 (T3)、造山主期 (J1~J3)和造山后期 (K1)等 3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 ,燕山板内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呈前展式扩展 ,造成的地壳缩短量可达 44 1 %。动力变质作用以高压动力变质为特征 ,发育高压动力变质岩(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 ) ,形成于构造应力集中的逆掩断层上盘 ,由中 上地壳长英质岩石转变而成。岩浆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酸性岩石组合 ,其中岩石类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及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强度均具有一定的特征。在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伴生 3期同造山磨拉石 :杏石口期磨拉石 (T3x)、后城期磨拉石 (J3h)和青石砬期磨拉石 (K1q)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燕山板内造山带 时间演化序列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高压动力变质岩 三叠世
下载PDF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被引量:46
18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带 结构样式 叠加模式
下载PDF
论东秦岭剪切造山带──以武当山韧性推覆构造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向池 蔡学林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8-26,共9页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造山带 剪切带 推覆构造
下载PDF
青川鹰咀山花岗岩体侵位与山脉隆升
20
作者 白富正 《四川地质学报》 2015年第1期3-6,11,共5页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隆升 裂变径迹定年 推覆构造带 摩天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