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和密度对晋麦84号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席吉龙 杨娜 +4 位作者 郝佳丽 张建诚 李永山 席天元 武雪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253-1257,共5页
为了给山西南部小麦—玉米种植区提供晋麦84号晚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试验设10月12日、10月22日和11月1日等3个播期水平和每公顷基本苗为285.0万、337.5万和390.0万株等3个密度水平,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 为了给山西南部小麦—玉米种植区提供晋麦84号晚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试验设10月12日、10月22日和11月1日等3个播期水平和每公顷基本苗为285.0万、337.5万和390.0万株等3个密度水平,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和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晋麦84号的光合性能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播期推迟极显著降低了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减少了胞间CO_2浓度;种植密度仅对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播期、密度及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0^(**)),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4^(**))。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337.5万株/hm^2(S1D2)时,产量最高,达7 373.98 kg/hm^2,比偏晚播种增加密度组合(S2D3)极显著增产4.89%,比晚播增加密度组合(S3D3)极显著增产14.46%,即播期为10月12日,密度为337.5万株/hm^2为最佳播期与密度。建议尽早播种;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麦84 播种期 密度 产量 光合性状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小麦晋麦84产量及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文斌 谢三刚 +5 位作者 王倩 邱玉亮 姚景珍 吴翠翠 柴永峰 李秀绒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等距离4、5、6、7、8、10 cm单子粒点播、条播、宽幅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等距离4、5、6、7、8、10 cm单子粒点播、条播、宽幅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少,4和10 cm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小麦成熟期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随密度增加有下降趋势。在适宜播期内晋麦84的合理基本苗密度为230万~340万/hm^2,在此范围内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密度为270万/hm^2的宽幅播种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晋麦84 种植密度 等距离 单粒点播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施氮量对晋麦84号产量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席吉龙 王珂 +3 位作者 杨娜 郝佳丽 李永山 张建诚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663-1667,共5页
以晋麦84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施氮量(N 18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穗粒数,产量比对照提高... 以晋麦84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施氮量(N 18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穗粒数,产量比对照提高34.7%,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在120~18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各处理麦收后,1 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在240 kg/hm^2以下时,麦收后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耕土层,且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在240 kg/hm^2以上时,硝态氮主要积累在60 cm以上土层,最高峰值在30 cm,淋失的风险增大。施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表层土壤的铵态氮积累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在晋南生产水平和管理方式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主栽品种晋麦84号的氮素用量为180 kg/hm^2,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7 6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晋麦84 产量 硝态氮 铵态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