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筹笔驿”非“朝天驿”:金牛道筹笔驿地望考
1
作者 刘玉国 张朝碧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在众多古蜀道中,金牛道长期居于主线地位。朝天,地处四川广元北大门,是古金牛道上的重要水陆节点。1989年9月,朝天成为广元市辖区——朝天区的区治所在地。筹笔驿,是唐宋金牛道上的著名驿站之一。溯源筹笔驿的由来历史,分析学术界关于... 在众多古蜀道中,金牛道长期居于主线地位。朝天,地处四川广元北大门,是古金牛道上的重要水陆节点。1989年9月,朝天成为广元市辖区——朝天区的区治所在地。筹笔驿,是唐宋金牛道上的著名驿站之一。溯源筹笔驿的由来历史,分析学术界关于筹笔驿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法、方音互证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阐释论述了筹笔驿地望当位于嘉陵江上游东岸今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军师村筹笔滩一带,确认“筹笔驿”非“朝天驿”。从微观角度对蜀道关岭驿铺地望等进行探讨、研究与修正,有助于增强蜀道研究整体性、协同性和科学性,推动蜀道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道 筹笔驿 朝天驿 地望 考证
下载PDF
剑阁道的支线间道考论
2
作者 孙启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1-78,共8页
剑阁道是金牛道自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镇至绵阳市梓潼县之间的重要路段。为了避开其间剑门关之险,以及政治、军事需要,在剑阁道基础上开辟形成了平道、小剑路和来苏路等主要支线间道。平道开辟于隋初,发轫于三国末期魏将钟会攻蜀;小剑... 剑阁道是金牛道自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镇至绵阳市梓潼县之间的重要路段。为了避开其间剑门关之险,以及政治、军事需要,在剑阁道基础上开辟形成了平道、小剑路和来苏路等主要支线间道。平道开辟于隋初,发轫于三国末期魏将钟会攻蜀;小剑路在后唐石敬瑭率军进攻后蜀时,为阶州刺史王弘贽等首先经行;来苏路在五代后期至宋初形成,因王全斌遣将所过而载入史籍。剑阁道的这些支线间道今天仍有遗迹可寻。它们在特定的时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战场局势,影响了相关人物的命运,也留下了征服者须戒贪自守等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道 剑阁道 平道 小剑路 来苏路
下载PDF
川陕公路开通前的蜀道交通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中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4-44,共11页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交通 连云栈道 金牛古道 川陕公路
下载PDF
《五盘》小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飞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3期8-16,共9页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由同谷经徽州、兴州,过五盘进入蜀地,作《五盘》。五盘又名七盘,乃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驿站,沈佺期、杜甫及岑参先后途经五盘,留下诗作。金牛道北段线路,历史上多次变迁。经五盘入朝天,分水陆两线,木栈(云栈)大...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由同谷经徽州、兴州,过五盘进入蜀地,作《五盘》。五盘又名七盘,乃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驿站,沈佺期、杜甫及岑参先后途经五盘,留下诗作。金牛道北段线路,历史上多次变迁。经五盘入朝天,分水陆两线,木栈(云栈)大致沿嘉陵江而下,经九井驿、筹笔驿(军师庙),即今410省道路线。另有一条陆栈沿潜溪河而下,经神宣驿、龙门阁,即今108国道走向。清代王士祯《蜀道驿程记》由七盘关向南,经龙门阁道入嘉陵江,走的正是这条路线。杜甫经历之五盘,当在金牛道上,今川陕交界之七盘关古道地界,下临潜溪河,汇入嘉陵江。沿潜溪河岸栈道经龙门阁,再沿嘉陵江岸栈道达朝天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盘 七盘 龙门阁 金牛道
下载PDF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金牛道展示及利用设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商晨雯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20-29,共10页
金牛道是蜀道交通网络中的主干道,长期作为古代官方驿道,直接联通了关中重镇的宝鸡、陕南中心的汉中、四川北部重镇广元与西南首府成都,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联系。我国已启动以金牛道为基础的蜀道路网作为世界文... 金牛道是蜀道交通网络中的主干道,长期作为古代官方驿道,直接联通了关中重镇的宝鸡、陕南中心的汉中、四川北部重镇广元与西南首府成都,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联系。我国已启动以金牛道为基础的蜀道路网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的申报程序,但仍在遗产认知和保护实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在观察分析金牛道的现状和构成的基础上,对其性质及价值进行了探究,并总结了因未认清线性遗产特殊性而导致的问题。文章提出金牛道展示与利用应当以线性遗产的整体性为核心,明确线性文化遗产的性质,对古道进行疏通,以完善遗产系统;建立一套统一而凸显要素特征的阐释框架,并利用标识系统直观表现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面貌;在对遗产进行展示时,需考虑到金牛道是一套自然与文化要素复合的系统,不仅需要关注遗产点,更要坚持对遗产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性展示,避免开发性破坏,以提供具有统一感官体验的参观氛围;同时,金牛道的展示与利用要根据线性遗产的形态及内涵特征,推广动态式参观,并凭借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式旅游,充分阐释金牛道的丰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金牛道 线性文化遗产 展示 利用
下载PDF
司马错入蜀相关地理及其遗存研究
6
作者 郑万泉 唐飞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4,共8页
司马错入蜀是巴蜀地区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利用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以“白水关”“葭萌”“武阳”等重要节点的地望为线索,对司马错入蜀的路线进行探索。司马错入蜀的路线应沿先秦金牛道而行,先后经过白水关、葭... 司马错入蜀是巴蜀地区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利用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以“白水关”“葭萌”“武阳”等重要节点的地望为线索,对司马错入蜀的路线进行探索。司马错入蜀的路线应沿先秦金牛道而行,先后经过白水关、葭萌、梓潼、德阳、成都,直至彭山附近击杀蜀王,最终得以平蜀、灭苴、灭巴。但目前这条线路上的考古发现尚不充足,在部分节点上还存在探索的空间,例如“葭萌”的地望尽管可以锁定在宝轮镇至昭化古城一线,但其具体位置尚无法确认;武阳故城遗址也仅能确认为汉晋时期的城址,尚未发现更早的遗存;西坝遗址、绵竹故城遗址、新都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还不够充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也正是未来继续开展先秦至两汉三国时期金牛道及相关问题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错 白水关 葭萌 金牛道
原文传递
明清金牛道剑阁段调查简报
7
作者 万娇(执笔/摄影) 孙华 +6 位作者 邓阿莲 孙静 傅玉斌 王显军 王朝辉(摄影) 王绍强(摄影) 张宇(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93,共19页
金牛道是蜀道南栈的主干道,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的重要路段之一,现存道路以明清时期古道为主体,大约从陕西勉县经宁强县从七盘关进入四川境内广元市朝天区,经广元、绵阳、德阳抵达成都锦官驿作为终点,其中剑阁段是该道上保存最完好、... 金牛道是蜀道南栈的主干道,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的重要路段之一,现存道路以明清时期古道为主体,大约从陕西勉县经宁强县从七盘关进入四川境内广元市朝天区,经广元、绵阳、德阳抵达成都锦官驿作为终点,其中剑阁段是该道上保存最完好、最系统的路段。2018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剑阁县文物管理所对明清金牛道剑阁段展开调查,此次调查不仅记录了金牛道剑阁段的位置,并且根据道路的保存状况,对其作了分级记录,同时对沿线桥梁、关隘、墓葬、建筑、石刻等相关遗迹进行了调查和标注。调查发现,金牛道剑阁段走向明确,一级路保存最长,二级路类型丰富,沿线共保留古行道树3672株。此次调查准确记录了剑阁段古道现存状况,简要记录了沿线文物点,为深入研究金牛道剑阁段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金牛道 剑阁段
原文传递
蜀道金牛道北段改线的地理背景与考古学证据
8
作者 邓阿莲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11,共17页
金牛道北段的改线过程是蜀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往研究多限于对相关文献记载的考证,缺乏从地理环境、政区规划、城市发展、考古发掘与田野调查等多角度的综合论证。地理条件是古代交通选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金牛道北段由早至... 金牛道北段的改线过程是蜀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往研究多限于对相关文献记载的考证,缺乏从地理环境、政区规划、城市发展、考古发掘与田野调查等多角度的综合论证。地理条件是古代交通选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金牛道北段由早至晚依次利用了青川谷地、白龙江河谷、嘉陵江河谷、潜溪河谷等地理通道。其行经范围内的政治中心经历了由白水县向兴安县(利州)转移的过程,而广元城自身从南北朝至元明清的城市发展史也有助于理解这一交通路线变迁给聚落兴废带来的影响。梳理不同时期这一范围内发现的考古遗存,并将其标注于地图上,可以弥补相关文献证据的不足,以实物材料证实金牛道北段的改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道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考古材料
原文传递
蜀道金牛道广元段路线变迁试析
9
作者 杨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今天的剑门蜀道路线较为明确,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从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七盘关始,经朝天、利州、昭化、剑阁四县区,东南端至阆中古城,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大庙山。历史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路线因战争等原因数次变迁,尤其各支线路线变... 今天的剑门蜀道路线较为明确,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从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七盘关始,经朝天、利州、昭化、剑阁四县区,东南端至阆中古城,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大庙山。历史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路线因战争等原因数次变迁,尤其各支线路线变化较多,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段、东北段、中段和南段。根据历史年代、背景、路线及意义,又可将蜀道金牛道的发展分为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振荡、稳定、衰落七个阶段。深入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历史沿革和线路变迁的研究,可为今后蜀道的考古调查、规划、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提供一些思考,促进更多的文化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金牛道 路线变迁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空间认知虚拟性与区位重构——以金牛道川陕交界段路线体系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8,共12页
从秦汉以来广元段的金牛道实际有一个道路体系的变化过程,在历史上白水关道在汉魏最为重要,嘉陵江道在唐宋为主线,到元明清时期神宣中子道成为主线,藁本山道等其他三道仍是次要交通通道。从道路的空间体系中线路位置重要性变化趋势来看... 从秦汉以来广元段的金牛道实际有一个道路体系的变化过程,在历史上白水关道在汉魏最为重要,嘉陵江道在唐宋为主线,到元明清时期神宣中子道成为主线,藁本山道等其他三道仍是次要交通通道。从道路的空间体系中线路位置重要性变化趋势来看,存在路线主线随时代发展逐渐向东偏移的整体趋势。从金牛道的道路体系变化轨迹中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时期主线的易位,许多原来主线的山脉、关隘、驿站名称完全被后人转移到新的主线上,或重新构建在东面的一些道路上,而原来主线上的关隘、山脉、驿站反而被历史遗忘而无法寻访了,我们将这种地名的集体位移现象称为"地理认知易位",也可称"地名整体漂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空间认知多是一种"虚拟空间认知",如我们称"某某山、某某关在某县北多少里"的表述,就是传统中国地理认知的一个标准范式。这种标准范式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在现实环境中难以具体定位,而一旦出现社会动荡后的"传承断层"或重大格局变化的"区位重构",地理认知出现的误差率就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道 道路体系 地名整体飘移 虚似空间认知 区位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