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士科考试内容历史演变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立祝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因具有不同性质特点和功能而受到各个历史朝代不同程度的重视。唐朝重视诗赋取士,宋代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并用,元明清则采用经义取士,进士科考试内容从诗赋取士走向经义取士的过程是考试的外部功能与考试自身发展规... 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因具有不同性质特点和功能而受到各个历史朝代不同程度的重视。唐朝重视诗赋取士,宋代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并用,元明清则采用经义取士,进士科考试内容从诗赋取士走向经义取士的过程是考试的外部功能与考试自身发展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 经义 朝代 唐朝 宋代 元明清 走向 考试内容 自身发展 历史
下载PDF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明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从考试科目及文体、中试后的择录和授官程序等三个角度对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考试科目及文体上具有重进士与创设八股,在进士之后的择选上具有馆选庶常和授官程序上具有观政进士这三点特征。
关键词 明代 科学制度 进士科 八股文 庶吉士 观政进士 考试科目 授官程序
下载PDF
科举制视角下的《旧唐书》“经籍”“艺文”观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古月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艺文”的语义具有时代性。在自汉以后的长期使用中,“艺文”的概括性意义发生了语义偏移,从汉时的偏指于“艺”变为唐时的偏指于“文”。该用法在唐初至于五代的高频使用中进一步固化。“艺文”一词由偏指于“艺”到偏指于“文”的这... “艺文”的语义具有时代性。在自汉以后的长期使用中,“艺文”的概括性意义发生了语义偏移,从汉时的偏指于“艺”变为唐时的偏指于“文”。该用法在唐初至于五代的高频使用中进一步固化。“艺文”一词由偏指于“艺”到偏指于“文”的这一变化,导致了在重新尊崇经学、批判浮华文风、改革进士科的唐末五代文化政策背景下,《旧唐书》编纂者弃“艺文”而用“经籍”命名其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经籍志 艺文志 进士科
下载PDF
唐代进士科“试读”考论
4
作者 彭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2-99,共8页
《通典》所载之“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之“试读”,历来争议不断。清人徐松、今人傅璇琮、徐晓峰等认为“试读”经史即“试策”经史;陈飞另立新说,主张“试读”类同于“帖读”或“读帖”。实则“试读”经史目的是考察举子以... 《通典》所载之“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之“试读”,历来争议不断。清人徐松、今人傅璇琮、徐晓峰等认为“试读”经史即“试策”经史;陈飞另立新说,主张“试读”类同于“帖读”或“读帖”。实则“试读”经史目的是考察举子以“离经”断句为基础的诵读。“试读”试项的设置,不仅与治经读史的传统方法有关,同时也是蹈袭前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结果。将其视为“试策”经史或“帖读”经史,实有待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科 试读 “离经”断句 诵读 帖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宾贡进士”考
5
作者 任晔 《考试研究》 2021年第5期99-104,共6页
隋唐五代并无作为专门选举科目的“宾贡科”,外国士子参加进士科中第后,被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与中华进士同受科场风气影响,与知贡举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对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宾贡进士以新罗人最多,与新罗的文教政策密切... 隋唐五代并无作为专门选举科目的“宾贡科”,外国士子参加进士科中第后,被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与中华进士同受科场风气影响,与知贡举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对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宾贡进士以新罗人最多,与新罗的文教政策密切相关。宾贡进士授官、迁转与中华进士相同,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贡进士 进士科 科举制 新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