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Modeling and Development of Verb-object Construction from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Jinwen Shangshu 被引量:1
1
作者 Ma Qinghua Li Weizheng 《宏观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37,共37页
关键词 甲骨文 动宾结构 语言学 历史
下载PDF
祼攸比鼎释文辨补两例
2
作者 邓飞 王博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祼攸比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件土地官司,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和学术价值。对该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铭文释读仍有不同意见。基于前人成果,依据铭文合文系统条例、同组器关系和誓约语言特征,本文认为纪年时间应释为“卅... 祼攸比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件土地官司,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和学术价值。对该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铭文释读仍有不同意见。基于前人成果,依据铭文合文系统条例、同组器关系和誓约语言特征,本文认为纪年时间应释为“卅又一年”。“敢弗俱付祼比其且射分田邑则杀”是三段式誓约体现:敢弗俱付祼比(誓约)—其且射(阻谢)分田邑(违约)—则杀(惩处),其中“阻”“谢”二字同义连文,为“拒绝”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 祼攸比鼎 纪年时间 释读
下载PDF
青铜器铭文所见“自我书写”现象论析——兼谈“对扬”“埶”“施”等词之义
3
作者 姚苏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自我书写”是指文本对自身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叙述的现象,在铭文中可分为“自我指称”与“自书作铭”两类。通过铭文“自我指称”之例,可知当时观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铭”,分别指向全篇铭文、祈祝单元、部分警句。通过“自书作铭”之例... “自我书写”是指文本对自身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叙述的现象,在铭文中可分为“自我指称”与“自书作铭”两类。通过铭文“自我指称”之例,可知当时观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铭”,分别指向全篇铭文、祈祝单元、部分警句。通过“自书作铭”之例,可见时人对铭文功能的认知,并可辨析与作铭相关的一系列词语,有“对”“”“由”“扬”“光”“埶(设)”“施”等,而常见的“对扬”一语亦是制作铭文以显扬功勋之意,并非对答、称扬等礼仪动作。青铜器铭文中的“自我书写”对研究铭文观念、叙事手段的发展以及后世铭体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自我书写 自我指称 自书作铭 对扬
下载PDF
释西周金文中的“虐”字
4
作者 陈斯鹏 《出土文献》 2024年第3期32-37,169,共7页
西周金文选钟乙“虣(暴)虐”之“虐”写作“”,从卜、虎会意,表示以兵杖搏虎,为“虐”之初文。“(虐)”字的造字意图与“虣”字之表示以戈钺搏虎相类,对应的词也意义相近,故文献中常见“虣(暴)虐”连言。■盨铭文“虐”所从“匕”、《... 西周金文选钟乙“虣(暴)虐”之“虐”写作“”,从卜、虎会意,表示以兵杖搏虎,为“虐”之初文。“(虐)”字的造字意图与“虣”字之表示以戈钺搏虎相类,对应的词也意义相近,故文献中常见“虣(暴)虐”连言。■盨铭文“虐”所从“匕”、《说文》“虐”篆文所从“爪”,均为“卜”形之讹变。《说文》对“虐”字形、字义的说解,以及目前学术界将“虐”字追溯至甲骨文从虎抓人形之字的主流意见,均不可靠。西周金文霸姬盘中的“”字也应释为“虐”,读为“效”,义为致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选钟 霸姬盘
下载PDF
从“作册”到“内史”--中国上古史官体制的前缘和演化
5
作者 乔治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7,共13页
中国上古史官职能的演变,与“作册”之关系甚大,据日本学者白川静考证,“册”,最初是养护祭祀牺牲之畜的牢圈栅栏,随后将这种养护状况向君主汇报和向神灵祝告的簿书也称为“册”。“作册”官职,源于养护牺牲兽类的人员,他们需要撰写相... 中国上古史官职能的演变,与“作册”之关系甚大,据日本学者白川静考证,“册”,最初是养护祭祀牺牲之畜的牢圈栅栏,随后将这种养护状况向君主汇报和向神灵祝告的簿书也称为“册”。“作册”官职,源于养护牺牲兽类的人员,他们需要撰写相应的文书。殷商作册的职能不断扩大,但凡祝词、檄文、册命、封赏文件,无不承担,成为商代要职。西周灭商,将作册以原职录用,而新设“内史”掺入其职能,意欲最终替代。西周晚期,作册逐渐淡出职官设置,内史垄断宫廷文字事务,随着“共和行政”时期史学的产生,内史加之大史,承当了按时间顺序记述时事的职责,这就是作为历史记载之史官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册 内史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多类别形态的未隶定青铜器铭文细粒度识别
6
作者 刘可欣 王慧琴 +2 位作者 王可 王展 王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4-3200,共7页
未隶定铭文的识别主要依靠传统卷积网络提供单一的全局特征,却忽略了部位识别和特征学习的关系,导致模型难以充分表达复杂形态的文字构造,进而产生识别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姿态对齐的多部位特征细粒度识别模型(MP-CNN)。在第... 未隶定铭文的识别主要依靠传统卷积网络提供单一的全局特征,却忽略了部位识别和特征学习的关系,导致模型难以充分表达复杂形态的文字构造,进而产生识别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姿态对齐的多部位特征细粒度识别模型(MP-CNN)。在第一个阶段,构建空间转换器引导铭文统一字形姿态,辅助模型准确定位文字的鉴别性部位;在第二个阶段,构建级联的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引导特征通道组合,定位多个独立的鉴别性部位,并通过相互增强的方式细粒化地提取铭文的形态特征,解决复杂形态的文字识别问题;在第三个阶段,构建特征融合层获取识别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铭文标准数据集和多类别形态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25%和97.18%,相比于传统卷积网络ResNet34分别提升4.63%和8.89%。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针对铭文实际形态的独特性,实现未隶定铭文的细粒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隶定青铜器铭文 细粒度识别 姿态对齐 ECA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下载PDF
以中国古文字外形辨析“亭”“京”“高”“■”几种古建筑形式
7
作者 孟慧 曹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25-228,共4页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探索和建筑相关的象形古文字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发掘出的文物和遗址,希望可以从古代汉字形体中找到建筑原有的形态以及日后发展的形态。它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房屋与建筑构件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发现其所反映的时代、科学和人类价值。它又是一个独到的视角来观察古文字与建筑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甲金文 古建筑形态 建筑历史 建筑文化
下载PDF
金文“咎”字补说
8
作者 陈建新 《出土文献》 2024年第3期38-45,169,170,共10页
元尊、元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改释为“咎”,毓祖丁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是“咎”“火”二字,这几处铭文中的“咎”均应读为亲属称谓“舅”。商、西周时期的“舅”指的是母之兄弟,“高舅”可能是对母之兄弟的尊称,东周时期... 元尊、元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改释为“咎”,毓祖丁卣铭文中旧释为“”的字应该是“咎”“火”二字,这几处铭文中的“咎”均应读为亲属称谓“舅”。商、西周时期的“舅”指的是母之兄弟,“高舅”可能是对母之兄弟的尊称,东周时期的“舅”可能指母之兄弟,也可能指妻之父或夫之父。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为舅举行祼祭和作器祭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上古时代对于舅权的重视和尊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宗法制
下载PDF
补说西周金文句首“■”字用法——兼与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商榷
9
作者 孙永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看,读“■”为“且”也不可信;又据《尚书》以“嗟”或“咨”等开头的常见句式,能够反证杨树达“叹词说”是正确的。此外,“句首”之“句”的定义当为具有完整句意的句子,而非分句。朱文所引用之10例金文铭文,并非都是严格的句首“■”字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下载PDF
战国晋系金文异体字整理与成因探析
10
作者 翟筱雪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汉字的表意性质、民众的审美心理、构件形体相近、书写者的书写习惯与书写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金文 战国时期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下载PDF
“耳铸公剑”铭铜剑的年代探讨
11
作者 毛波 《草原文物》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有学者认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征集的“耳铸公剑”铭铜剑为春秋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所用之剑。本文从“耳铸公剑”铭铜剑的形制、吴越系厚格剑在北方地区的传播、战国时期该型剑厚格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认为该剑年代应不早于春... 有学者认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征集的“耳铸公剑”铭铜剑为春秋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所用之剑。本文从“耳铸公剑”铭铜剑的形制、吴越系厚格剑在北方地区的传播、战国时期该型剑厚格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认为该剑年代应不早于春秋晚期,很可能为战国时期,并指出该剑与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铸公剑”铭铜剑 晋文公 战国时期
下载PDF
商代金文族徽传播与夏商族群的融合认同 被引量:1
12
作者 雒有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3,共8页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上传播,至殷墟一期始被商王族采用。金文族徽传播是夏遗民与商人族群文化融合认同的体现,在商代晚期已成为殷商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播方式分为三种,在族氏分封、奠置过程中出现了三方面的明显变化。由于地域化、政治化发展,商代晚期的金文族徽具有表示血缘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含义,在性质上也有类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族徽 族氏 族群
下载PDF
中日学界关于中国金文研究的互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无未 周士瑶 《国际汉学》 2023年第2期86-94,157,158,共11页
贝塚茂树与白川静分别写有金文学史,力图客观而全景式地展现金文学发展史,并无“国别”与“域别”之分,但他们站在日本学者的立场,“隐形”地流露日本化中国金文学史的意识。白川静认为,郭沫若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研究古文字,明显受到滨... 贝塚茂树与白川静分别写有金文学史,力图客观而全景式地展现金文学发展史,并无“国别”与“域别”之分,但他们站在日本学者的立场,“隐形”地流露日本化中国金文学史的意识。白川静认为,郭沫若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研究古文字,明显受到滨田耕作《泉屋清赏》商周铜器“形态样式”理论与考释方法影响。本文从梅原末治等与郭沫若、容庚的学术互动,以及滨田耕作、梅原末治金文学贡献谈起,力图缕清中日之间的这种学术关系,并对中日近现代古文字学术关系史研究提出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化 金文学史 中日学术互动
下载PDF
西周颂赞性铭文的结构及生成
14
作者 徐正英 陈芳兵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颂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发展演变源远流长。关于颂体文学的源头,刘勰认为是《诗经》中的“三颂”。事实上,西周颂赞性铭文才是颂体的早期形态,分非独立成篇和独立成篇两种结构类型。前者文本特征是以食器为主对在世之人... 颂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发展演变源远流长。关于颂体文学的源头,刘勰认为是《诗经》中的“三颂”。事实上,西周颂赞性铭文才是颂体的早期形态,分非独立成篇和独立成篇两种结构类型。前者文本特征是以食器为主对在世之人的被动性颂赞,后者则是主动对祖先进行的非模式化颂赞。西周颂赞性铭文有两种生成方式,以记事为主的铭文是史官对相关事件要素的记录及第三人称的润色,以记言为主的铭文则可能是预先写好的发言稿。作为颂赞性文本早期发展的重要一环,独立成篇类颂赞性铭文与《诗经》“周颂”关系密切,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予以继承和发展,并逐渐演变出后世的颂体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体 铜器铭文 结构 生成
下载PDF
霸伯盂铭文所记西周朝聘礼补论
15
作者 黄益飞 《文物季刊》 2023年第4期84-88,95,共6页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17出土霸伯盂铭文所记西周朝聘礼是周穆王制礼的重要金文依据,笔者曾就霸伯盂铭文所记西周朝聘礼进行过详细考证。本文就前论未及者略作补证,所补论者有如下几项:其一,霸伯盂铭所记朝聘礼第二日伯老摈传王命之后,...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17出土霸伯盂铭文所记西周朝聘礼是周穆王制礼的重要金文依据,笔者曾就霸伯盂铭文所记西周朝聘礼进行过详细考证。本文就前论未及者略作补证,所补论者有如下几项:其一,霸伯盂铭所记朝聘礼第二日伯老摈传王命之后,行享聘之礼时言“遣宾”与首日行礼之时所言“延宾”有所区别,第二日正礼伯老代天子行事,“遣宾”强调伯老身份尊贵、霸伯身份相对较低,与《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遣宾就主人”所陈礼义相类。其二,霸伯盂铭两度赠贿玉(命圭)皆言“原贿”,“原贿”强调赠贿玉(命圭)之时谨敬的仪容,可与《仪礼·聘礼·记》《论语·乡党篇》所记执圭之容对读。其三,霸伯盂铭文所记首日之礼与《仪礼·聘礼》的私觌之礼更为接近,翌日正礼参用《仪礼·觐礼》和《仪礼·聘礼》二礼的礼程,这种礼程安排,既符合伯老摈传天子之命、申明君臣之义,又顾及了伯老、霸伯的宾主情谊,反映了周人周顾大义和人情的礼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伯盂 铭文 聘礼 礼制精神
下载PDF
西周铜器铭文与《书》类文献之关系
16
作者 赵培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94-101,共8页
学术界习惯上所定义的五类铜器铭文,赏赐类和《书》类文献有较多交集,其铭文“阀阅之辞”分记录式和自述式两种,前者有铸刻册命仪式过程的史官记录者,亦有记录册命过程中命官之辞者。记录命官之辞者,所铸内容或为一次册命中多名史官所... 学术界习惯上所定义的五类铜器铭文,赏赐类和《书》类文献有较多交集,其铭文“阀阅之辞”分记录式和自述式两种,前者有铸刻册命仪式过程的史官记录者,亦有记录册命过程中命官之辞者。记录命官之辞者,所铸内容或为一次册命中多名史官所记内容,或将史官多次相关记录最后汇总成编。通过比较可知,自述式的铭文有着明显的拼合倾向,而其所据的材料似乎都出自一个“共享库”。这个“共享库”或与史官文书、贵族私家所藏文书档案以及口传文化均有关联。从毛公鼎铭文对史官所记命官之辞的汇合整编处理来看,《书》类文献中已有整合数次训政之辞为一篇者,如《大诰》《洛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史官记录 《书》类文献 阀阅之辞 训政之辞
下载PDF
禹鼎“于将朕肃慕”补释
17
作者 谢明文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12-14,共3页
禹鼎铭文中“于将朕肃慕”一句,旧有不同的释读意见。如“于”字,有虚词与动词两种不同意见。“于”后一字,有不识字、释读作“■/匡”或“■”三类意见。“慕”,或解释作爱慕,或认为是《说文》的慔字,或读作训谋的谟。本文在已有成果... 禹鼎铭文中“于将朕肃慕”一句,旧有不同的释读意见。如“于”字,有虚词与动词两种不同意见。“于”后一字,有不识字、释读作“■/匡”或“■”三类意见。“慕”,或解释作爱慕,或认为是《说文》的慔字,或读作训谋的谟。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相关金文资料,认为“于”训作往,“于”后面一字从“爿”声,读作将,解释为奉行。据字形与用字习惯,“慕”应该看作是“谟”的异体。“于将朕肃慕”大意即“去执行我严整的谋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禹鼎 肃慕
下载PDF
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及铭文综合整理研究
18
作者 李春利 马欢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地点较多,本文搜集十处重要窖藏,分析其特点具有器类杂乱、器型无规律、铭文多为族氏铭文且没有重复等重要特征。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原因学界意见颇不统一,主要有储藏、祭祀以及遭遇变故等观点,在探讨窖藏青... 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地点较多,本文搜集十处重要窖藏,分析其特点具有器类杂乱、器型无规律、铭文多为族氏铭文且没有重复等重要特征。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原因学界意见颇不统一,主要有储藏、祭祀以及遭遇变故等观点,在探讨窖藏青铜器埋藏原因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片面地用一种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区 窖藏 青铜器 铭文 窖藏原因
下载PDF
说金文中的“■”
19
作者 刘云 《出土文献》 2023年第3期7-15,154,共10页
金文中的“■”字十分常见,大体有三种用法:一种修饰食器自名,这类“■”字最常见,它们与名词“飧”表示同一词,泛指食物。这类“■”字还有异体作“■”,修饰食器自名“壶”。“■”亦与“飧”表示同一词,但词义略有不同,特指水浇饭。... 金文中的“■”字十分常见,大体有三种用法:一种修饰食器自名,这类“■”字最常见,它们与名词“飧”表示同一词,泛指食物。这类“■”字还有异体作“■”,修饰食器自名“壶”。“■”亦与“飧”表示同一词,但词义略有不同,特指水浇饭。一种表宴飨义,这类“■”字比较少见,它们与动词“飧”表示的是同一词。一种表祈求义,这类“■”字也比较少见,它们与甲骨、金文中表祈求义的“■”用法相同,都应读为“祈求”之“祈”。另外,本文还指出“■”的本义是水浇饭,它与本义是晚饭的“飧”,是为同一词的不同义项造的不同的字,后“飧”行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下载PDF
子犯和钟铭文疑难字新诠
20
作者 李一宁 李振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关于子犯和钟铭文中的存疑字如何解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未有确释。现从“六书理论”入手,推证存疑字可能是古文“厷”字,应为“六书”中的指事字,与“股”连文,用以指国之重臣;并根据《左传》文例,对其作出新的诠释。
关键词 子犯和钟 铜器铭文 疑难字 六书理论 指事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