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
7
1
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4 位作者
焦晓燕
武爱莲
南江宽
郭珺
王立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3,共8页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50,60 cm)和宽窄行(30 cm+70 cm),不同行距下分别设12. 0,15. 0,18. 0万株/hm^2)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明显降低了高粱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加了叶面积指数;行距显著影响株高和生物量,60 cm等行距的生物量较高,为10. 12~11. 25 t/hm^2。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单穗籽粒质量,以12. 0万株/hm^2时最高,2014年高达81. 20 g,2015年为65. 38~73. 04 g;行距显著影响了千粒质量,以60 cm等行距时最高;就籽粒产量而言,2014年雨量充沛,以18. 0万株/hm^2较高,而2015年干旱年份,以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最高,为10 721. 61 kg/hm^2。低密度促进了穗花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而行距调控了穗花后氮素的吸收,60 cm等行距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花后的氮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运转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高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籽粒产量,通过栽培模式促进穗花后氮素吸收,对提升籽粒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为晋杂34最适宜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栽培模式
晋杂
34
产量
氮素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
7
1
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焦晓燕
武爱莲
南江宽
郭珺
王立革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3,共8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6-13.5-A2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优势课题组项目(YYS1707)
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重点实验室项目(2016K-03)
文摘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50,60 cm)和宽窄行(30 cm+70 cm),不同行距下分别设12. 0,15. 0,18. 0万株/hm^2)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明显降低了高粱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加了叶面积指数;行距显著影响株高和生物量,60 cm等行距的生物量较高,为10. 12~11. 25 t/hm^2。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单穗籽粒质量,以12. 0万株/hm^2时最高,2014年高达81. 20 g,2015年为65. 38~73. 04 g;行距显著影响了千粒质量,以60 cm等行距时最高;就籽粒产量而言,2014年雨量充沛,以18. 0万株/hm^2较高,而2015年干旱年份,以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最高,为10 721. 61 kg/hm^2。低密度促进了穗花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而行距调控了穗花后氮素的吸收,60 cm等行距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花后的氮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运转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高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籽粒产量,通过栽培模式促进穗花后氮素吸收,对提升籽粒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为晋杂34最适宜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高粱
栽培模式
晋杂
34
产量
氮素吸收
Keywords
Sorghum
Cultivation mode
jinza 34
Yield
Nitrogen uptake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董二伟
王劲松
焦晓燕
武爱莲
南江宽
郭珺
王立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