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
1
作者 韩宏博 周怡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82-86,共5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结晶,稷下学宫之所以在齐国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齐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产物,是独具特色的齐地文化中结出的硕果。该文主要就稷下学宫的建立背景、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两...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结晶,稷下学宫之所以在齐国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齐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产物,是独具特色的齐地文化中结出的硕果。该文主要就稷下学宫的建立背景、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春秋战国这一时代为背景,以人为中心,对稷下学宫人才思想及实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察,在充分运用基本史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分析稷下学宫时期特殊人才现象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深层次原因,总结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性问题,以史为鉴,让稷下学宫文化遗产在守得住、传承好的前提下,发挥更多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齐国 尊贤尚功 诸子百家 选人用人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论道庙堂:《康熙几暇格物编》中的动物释读
2
作者 邹振环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105-114,159,共11页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 《康熙几暇格物编》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与他人讨论科学问题的读书札记,是他学习、研究和考察自然现象、文化问题所写的读书心得。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所记每事皆按条目编写,每条都有标题,每一条目皆由题目和内容构成,或长或短,类似后来辞书中的辞条或年鉴中专门论述一个问题的条目。书中有不少是康熙长期出师行猎巡视各地,以及关于物产资料、山川动物、江河鱼类、草木药材、风云雷电、潮汐地震、语音方言、风俗习惯等的考察记录。札记中涉及的动物特别引人注目。本文拟以该书中的动物札记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虎踞宫廷之中的意见领袖康熙皇帝,是如何释读自己所认识的动物,进而将庙堂有关博物学的认识,提升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几暇格物编》 动物意象 读书札记 自然考察 庙堂政见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稷下人物知识重构与时空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张亚辉 白如江 +2 位作者 张玉洁 耿振东 王志民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数字人文视域下,以稷下人物事件梳理史实脉络,实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思想影响、研究记载等多元数据的重构和时空可视化,对于分析稷下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历史意义至关重要。首先构建稷下人物元数据组织描述规范,形成统一的知识表述... 数字人文视域下,以稷下人物事件梳理史实脉络,实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思想影响、研究记载等多元数据的重构和时空可视化,对于分析稷下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历史意义至关重要。首先构建稷下人物元数据组织描述规范,形成统一的知识表述和组织规范;其次,利用事件抽取、思想分类等技术对研究文本进行细粒度处理,以时间叙事为主、事件叙事为辅进行知识重构;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技术实现重构知识的时空可视化。通过对稷下人物规范化组织与重构,解决数字人文研究中历史人物数据碎片化和关联性不足等问题,并充分挖掘稷下人物隐性知识,丰富稷下人物知识发现视角与可视化维度,为数字人文知识发现与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重构 人物历程 时空可视化 稷下人物 数字人文
下载PDF
稷下学宫办学特点及对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启示
4
作者 庞苇 季孟蒙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7,共3页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具有显著的办学特点,即官家操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尊师重道,待遇优厚;管理规范,自由择师。这些办学特色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具有显著的办学特点,即官家操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尊师重道,待遇优厚;管理规范,自由择师。这些办学特色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对我国现代大学内部治理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即在校院两级管理方面,给予学院办学自主权;在学术建设方面,倡导学术自由;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高教师地位;在学生管理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充分结合现代大学的发展特色,以期能够增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学校管理 大学内部治理 启示
下载PDF
《管子》“桓公问”故事的文本来源问题再检视——由清华简《管仲》篇谈起
5
作者 苗江磊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近年《管子》研究多集中于此书的单篇创作、该书与稷下学派的渊源等问题,而《管子》文本的创作内涵可结合近出简帛进行更深层的探讨。清华简《管仲》基于齐桓公与管仲问对的形式架构全文,简文所体现出的着意编排、涵盖他派学说等因素正... 近年《管子》研究多集中于此书的单篇创作、该书与稷下学派的渊源等问题,而《管子》文本的创作内涵可结合近出简帛进行更深层的探讨。清华简《管仲》基于齐桓公与管仲问对的形式架构全文,简文所体现出的着意编排、涵盖他派学说等因素正揭示出它是带有模拟附会性质的托名作品。通过对传世《管子》中“桓公问”故事的考察,也可证明假托齐桓公与管子之名的模拟附会之作有着颇为广泛的存在。“桓公问”故事带有演练谏君议政的特点,应与稷下学士“不治而议论”的需要紧密有关。这些深富托名虚构特征的故事产生于齐国招贤纳谏和稷下学士尊崇管仲声名的背景之下,它们已成为文学作品在不断迈向自觉的发展中十分可贵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管仲》 《管子》 “桓公问管子” 稷下学士 托名虚构
下载PDF
《吕氏春秋》生态哲学思想探赜
6
作者 姚海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7-61,共15页
《吕氏春秋》思想承自稷下道学,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从类别和归属来看,属于稷下道家式的生态哲学。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条件下,《吕氏春秋》以贯通先验与经验的入思向度,建构起了集整体论生态世界观与具体生态实践法则于一... 《吕氏春秋》思想承自稷下道学,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从类别和归属来看,属于稷下道家式的生态哲学。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条件下,《吕氏春秋》以贯通先验与经验的入思向度,建构起了集整体论生态世界观与具体生态实践法则于一体的独特生态哲学思想。其整体论生态世界观,可谓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视域下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体言之有三:一为天道尚圜,地道尚方;二为天地阴阳,不言而信;三为贵公去私,养有五道。纲下有目,纲举目张。其具体生态实践法则包括道理与本分、生生与因时、律气与制度三大维度。具体言之有四:一是执道循理,审本定分;二是尊生重生,人物共存;三是贵因顺时,因类合宜;四是以律候气,风化建制。深入挖掘《吕氏春秋》内蕴的博大精深、淹贯精微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生态哲学 稷下道家 整体论生态世界观 生态实践法则
下载PDF
仲景攻泻救急思想初探--从少阴三急下证谈起
7
作者 朱文清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9期39-42,共4页
《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所描述的病证,相当于当今肝肾功能衰竭的表现。而古人面对此危重病证,常用攻泻法以改善保全。攻泻法是古人拯危救急的必要手段,而历来学者以为少阴三急下证运用大承气汤,则此证必以阳明腑实为主导。文章力驳其非... 《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所描述的病证,相当于当今肝肾功能衰竭的表现。而古人面对此危重病证,常用攻泻法以改善保全。攻泻法是古人拯危救急的必要手段,而历来学者以为少阴三急下证运用大承气汤,则此证必以阳明腑实为主导。文章力驳其非,证实其是少阴病证自然发展的危重阶段,病本在肾,而与阳明燥热结实无关,并阐释其中机制及选方用药的依据等。攻泻救急之法运用于诸如肝肾功能衰竭的危重病证是古代常用的治疗措施,类似于现代的“透析”,对保护剩余肝肾单位有良好疗效。文章总结张机(字仲景)选方用药有两大基准点:一是根据正气状态,二是根据病势缓急。而惟于患者弥留之际,后者当为主导外,其他情况甚至急危重症下,前者应成为选方用药的根本出发点。攻泻救急之法虽不能完全治愈疾病,但可以缓解病情,挽留生命,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看清事情的本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阴三急下 攻泻救急 承气汤 正气 病势
下载PDF
稷下学宫的高校智库功能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海涛 葛欣 张猛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59,共6页
稷下学宫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长卷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学宫集研究、育才、讲学、咨政议政为一体,承担着类似于高校智库的职能,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坚守学术自由与学派平等的传统,... 稷下学宫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长卷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学宫集研究、育才、讲学、咨政议政为一体,承担着类似于高校智库的职能,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坚守学术自由与学派平等的传统,着眼现实问题与关切民生需求的情怀,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与主动建言进策的意识等都是稷下学宫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对当下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均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智库 稷下学宫 智库传统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长华 易卫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7-80,共4页
屈原思想的基本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南方楚文化基因外,它还深受北方文化尤其是稷下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的重要作品《天问》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以《天问》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宇宙论、天命观以及屈原对待"尊贤"问题的态度... 屈原思想的基本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南方楚文化基因外,它还深受北方文化尤其是稷下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的重要作品《天问》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以《天问》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宇宙论、天命观以及屈原对待"尊贤"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可见稷下学对屈原思想形成所施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稷下学 屈原思想
下载PDF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本文即探讨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龙山文化 齐太公 管仲 稷下学宫
下载PDF
浅谈气一元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昌 梁华龙 《河南中医》 2009年第5期431-433,共3页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论"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精气学说 稷下学派 老子 庄子 管子 刘安 王允 张载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下载PDF
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曙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稷下学宫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所坚持的尊宠贤士、教学自由、论辩争鸣、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仅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现代的大学亦有... 稷下学宫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所坚持的尊宠贤士、教学自由、论辩争鸣、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仅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现代的大学亦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办学理念 当代意义
下载PDF
稷下学风与百家争鸣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孔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各...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各自的学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 学风 学术交流 百家争鸣
下载PDF
简论稷下诸子学派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孔宝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关键词 稷下 诸子学派 代表人物
下载PDF
淳于髡、黄老学派与稷下学风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新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101,共4页
稷下学宫能够长期维持诸子百家自由论辩的局面,与学宫内部领袖人物的素质、学派力量的对比和学术范式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淳于髡与黄老学者在培育和维护稷下学风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探讨稷下学术事业兴盛发达的原因时,应... 稷下学宫能够长期维持诸子百家自由论辩的局面,与学宫内部领袖人物的素质、学派力量的对比和学术范式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淳于髡与黄老学者在培育和维护稷下学风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探讨稷下学术事业兴盛发达的原因时,应当对淳于髡等人这种特殊的贡献给予更充分的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淳于髡 黄老学派
下载PDF
论原始五行与四时的整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逯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商、周两族群是上古华夏族的主干。早期的商族群以渔猎-畜牧生产为主,崇尚四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原始五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周族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部落,重视四时,素有依据时令交替安排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习俗。战国中期以后,各地域... 商、周两族群是上古华夏族的主干。早期的商族群以渔猎-畜牧生产为主,崇尚四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原始五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周族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部落,重视四时,素有依据时令交替安排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习俗。战国中期以后,各地域、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以五行、四时为代表的两种传统文化也随之开始了整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四时 整合 季夏
下载PDF
稷下学宫的兴衰及其对当前用人机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中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作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兴衰与田齐政权的存亡相始终,在它一百五十年的兴衰史中,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化、教育、学术的繁荣发展,也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出色的教育典... 作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兴衰与田齐政权的存亡相始终,在它一百五十年的兴衰史中,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化、教育、学术的繁荣发展,也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出色的教育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稷下学宫在养士、用士方面的创造性举措,对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用人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稷下学宫的历史经验,从制度层面上分析了其对当前我国人才选择、培养、管理工作中的启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田齐政权 用人机制 人才
下载PDF
《晏子春秋》是稷下学者所作吗?——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115,326,共6页
"淳于髠作《晏子春秋》"之说是站不住脚的,《晏子春秋》根本就不可能是稷下学者所作的,而是由反对田齐政权的齐学者陆续成书的,最后经过某人或某些人的润色,它后来对以淳于髡为代表的稷下先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晏子春秋》 稷下学者 淳于髠 田齐政权 齐学者
下载PDF
淳于髡与杂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天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87,共3页
杂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九大学派之一 ,有自己的学派宗旨 ,有庞大的弟子群体 ,有著作 ,有稷下先生作为学派领袖。杂家学派产生在稷下 。
关键词 淳于髡 杂家学派 稷下学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