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of Molar-Tooth Structure Based on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and Macroscopic Features: Example from Meso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 at Jixian Section, Tianj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梅冥相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3期201-208,271,共9页
Both the macroscopic feature and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of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developed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Gaoyuzhuang (高于庄)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蓟县) Section in Tianjin (天津... Both the macroscopic feature and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of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developed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Gaoyuzhuang (高于庄)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蓟县) Section in Tianjin (天津)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its origin and can reveal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in the future. The Meso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 is a set of 1 600 m thick carbonate strata. This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embers. The first member is mainly made up of stromatolitic dolomites; the second is marked by a set of manganese dolomites; the third is mainly composed of lamina limesto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ar-tooth strcutures; the fourth is a set of stromatolitic-lithoherm dolomites. According to lithofacies and its succession, several types of meter-scale cycles can be discerned in the Gaoyuzhuang Formation: the L-M type, the subtidal type and the peritidal type. There is a regularly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 for meter-scale cycles in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Therefore, the Meso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13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to SQ13 ) and can further be grouped into 4 second-order sequences. The third member is marked by lamina limestones and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 (SQ9 to SQ11 ).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hird sequence, i.e. SQH , in the third member. Several features of this kind of molar-tooth structure reflect some features of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in the Precambrian, such as the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abundant organic matter, and easy silication. Stromatolites are chiefly formed in a shallow tidal-flat environment; lamina are mainly formed in the shallow ramp and molar-tooth structures are mainly generated in a relatively more deep-water environment from the middle to the deep ramp. Therefore, similar to stromatolite and lamina,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might also be a kind of bio-sedimentation structure. This suggestion is based on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the sedimentary-facies analysis of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s from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These features of Precambrian sedimentation also reveal the problem of Precambrian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With more detailed study, a more practical solution for these problems may be obtain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ar-tooth structure sequence stratigraphy Gaoyuzhuang Formation MESOPROTEROZOIC jixian Section in Tianjin.
下载PDF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f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8
2
作者 MEI Mingxiang GAO Jinhan +1 位作者 MENG Qingfen LIU Zhir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83-496,共14页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Tianjin is a set of more than 3000-m-thick stromatolitic carbonate succession.In this succession,several lithofacies units,that is,the subtidal stromatol...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Tianjin is a set of more than 3000-m-thick stromatolitic carbonate succession.In this succession,several lithofacies units,that is,the subtidal stromatolitic biostrome,the thrombolitic bioherm,tidal-flat micritic dolomite and lagoon dolomitic shale,make up many meter-scale cycles of the peritidal carbonate type that have been nominated as the Wumishan cycles.Importantly,many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make up the stromatolitic biostrome unit of the Wumishan cycle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Wumishan Formation. Thes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have been grouped as a stromatolitic assemblage by paleontologists, that is,"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Scuphus-Yangzhuang columnaris"assemblage.Thes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had also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aragonite(tufa) sea-floor precipitates by sedimentologists,and has further been thought as the special products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sea-floor aragonite precipitates of the Archean to the clastic and muddy carbonates of the Neoproterozoic.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strictions for the stratigraphic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stromatolitic assemblage,detailed studies on classification by paleontologists provide an important clue to understand the sedimentological meaning of th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Furthermore,an important and obvious horizon for the end of th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was record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which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tromatolite decline occurred at c.1250 Ma and the evolving carbonate world of the Pre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stromatolite decline Wumishan Formation Mesoproterozoic jixian in Tianj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白云岩中硅质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
3
作者 赵青 刘波 +4 位作者 魏柳斌 白海峰 芦飞凡 吴淳 石开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7-3133,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中元古界蓟县系白云岩中广泛发育硅质,硅质被认为是这套白云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但对硅质赋存特征及其矿物相态关系缺乏详细研究,进而影响了对这套硅质白云岩的硅化和致密化机理的合理解释。野外剖面观测和室内岩石...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中元古界蓟县系白云岩中广泛发育硅质,硅质被认为是这套白云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但对硅质赋存特征及其矿物相态关系缺乏详细研究,进而影响了对这套硅质白云岩的硅化和致密化机理的合理解释。野外剖面观测和室内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云岩中赋存的硅质以层纹状/条带状、结核状/团块状和弥散状产出。层纹状/条带状硅质以大规模硅质和白云岩相互叠置发育为特征,微观光学显微镜下表现为隐/微晶石英,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弱Ce负异常、微弱Eu正异常、高Al_(2)O_(3)和TiO_(2)含量等特征,是由海水中SiO_(2)在大陆边缘浅水区域直接沉淀和海水中微生物诱导SiO_(2)在含氧光合生物蓝细菌周围进行沉淀形成。结核状/团块状硅质常以不规则的形式分布在基岩中,主要硅质相态为玉髓、微晶石英,其LaN/CeN值接近1,伴随着弱Ce负异常、微弱Eu负异常,是由海水中的SiO_(2)和陆源碎屑输入的SiO_(2)在晚成岩阶段充填于铸模孔、格架孔形成。弥散状硅质在宏观上不具明显组构特征,微观光学显微镜下以隐/微晶石英为主,具有较高Eu正异常的特征,是由SiO_(2)对白云石进行交代形成。蓟县系白云岩中硅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旋回性,从而导致该套硅质白云岩致密化,致使岩石孔隙度降低,对优质储层的发育不具有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元古界 蓟县系 硅质条带 硅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岩体原位环境下力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周伟 马啸 +3 位作者 陈文毅 高锐 王雁 胡大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3,共9页
碳酸盐岩在热储层高温高压原位环境下的物理力学特性不清楚,导致井壁稳定性评估缺乏准确数据与机理支撑。以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层岩石为研究对象,沿地层延展方向寻找合适的露头进行取样。在确保岩性、成分和地质年代与现场钻井... 碳酸盐岩在热储层高温高压原位环境下的物理力学特性不清楚,导致井壁稳定性评估缺乏准确数据与机理支撑。以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层岩石为研究对象,沿地层延展方向寻找合适的露头进行取样。在确保岩性、成分和地质年代与现场钻井岩心一致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温高压下碳酸盐岩力学特性演化规律与温度作用机理。得到以下结论:温度的升高使碳酸盐岩的强度阈值随围压的增长速度变缓。当围压由40 MPa增加至60 MPa时,在室温下峰值强度增加了15.9%,而在150℃下峰值强度仅增加了7.9%。在110℃后,摩擦角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黏聚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碳酸盐岩力学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机制是温度诱导的增强效应和损伤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文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不会导致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但会引起不同矿物颗粒间的不均匀热膨胀,导致晶间热应力增加,温度对碳酸盐岩力学特性的作用机理主要以热膨胀导致矿物颗粒间微裂缝压密为主。成果将为华北平原碳酸盐岩热储层的井壁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数据与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碳酸盐岩 蓟县系雾迷山组 岩石力学 高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理论技术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凤银 聂志宏 +10 位作者 孙伟 熊先钺 徐博瑞 张雷 时小松 刘莹 刘世瑞 赵增平 王渊 黄红星 林海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8-544,共17页
针对深部煤储层埋藏深、渗透率低、应力环境复杂等开发难题,总结大宁—吉县区块近5 a勘探开发取得成果,明确了资源富集条件、有效改造体积、水平段长、良好储盖组合条件是气井高产关键因素。在“人造气藏”开发理论指导下,建立了地质-... 针对深部煤储层埋藏深、渗透率低、应力环境复杂等开发难题,总结大宁—吉县区块近5 a勘探开发取得成果,明确了资源富集条件、有效改造体积、水平段长、良好储盖组合条件是气井高产关键因素。在“人造气藏”开发理论指导下,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背景下的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体系:(1)基于储层资源条件、构造保存条件和工程改造条件三大类11项指标,建立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开发甜点评价标准;(2)基于微幅构造刻画、多尺度裂缝预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等技术,形成“地质+工程”全要素定量化、可视化表征的煤储层精细评价技术;(3)按照“地质小尺度、三维地震微尺度、轨迹走靶体、少调快钻”导向思路,形成以钻前轨迹精优设计、精准入靶及靶后微调为核心的三阶段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技术;(4)按照实现资源动用和采收率最大化为目标,形成“地应力场、天然裂缝场、人工裂缝场、井型与方位、井网井距”五位一体井网优化设计技术;(5)依据深部煤层气赋存特征、渗流机理和气井生产特征,形成以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为主,经验产量递减法、数值模拟法和经验类比等多方法结合的气井产能评价及EUR预测技术;(6)遵循“四位一体”精准选段和“井间交错+段内差异化”设计原则,形成以构建人造气藏为目标的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7)根据气井气水变化特征,形成全生命周期不同生产阶段排采优化控制技术;(8)结合当前AI技术进展与深部煤层气开发规律、集输等特征,探索了地质、工程、地面等多专业一体化协同环境下集输和数智化技术。在这一成果指导下,已投产29口水平井生产初期日产量5×10^(4)~16×10^(4) m^(3),平均10.2×10^(4) m^(3),区块日产气量突破300万m^(3),对加快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规模上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同类资源高效开发建立了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大宁—吉县区块 高效开发理论技术体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及早期沉积盖层演化 被引量:44
6
作者 包洪平 邵东波 +4 位作者 郝松立 章贵松 阮正中 刘刚 欧阳征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等;基底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划分为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三个大区,走向总体以北东向为主;从演化过程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华北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太古宙微陆块之一,古元古代末可能是其与华北拼合为一体的关键时期。早期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长城纪陆内裂陷、蓟县纪边部沉降、青白口纪—南华纪整体隆升和震旦纪边缘拗陷4个演化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以海相为主,晚期局部具陆相特征,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特征有较大差异,可能主要受构造、气候环境的共同制约;早期沉积盖层整体上受基底结构和构造控制明显,越早期影响越大;盆地西南边缘一直是最活跃的构造沉降区,基底构造所处位置特殊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结构 沉积盖层 新元古代 长城系 蓟县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昆 张哨楠 +2 位作者 周立发 刘哲 李文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1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元古代整体处于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沉积了巨厚的中元古界蓟县系海相地层。为落实该盆地西南缘蓟县系油气的勘探潜力,对该区蓟县系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元古代整体处于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沉积了巨厚的中元古界蓟县系海相地层。为落实该盆地西南缘蓟县系油气的勘探潜力,对该区蓟县系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蓟县系形成于碳酸盐潮坪沉积环境,风暴沉积序列广泛发育;该区具有大陆边缘性质,蓟县系硅质岩为生物成因背景。结论认为,从蓟县系可能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认为其生烃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元古代 蓟县系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评价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朋威 何治亮 +5 位作者 罗平 金廷福 张英 冯建赟 宋金民 徐士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6,49,共12页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为主的储层类型,岩石结构构造复杂,其中,锥状叠层石和凝块石为其最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按照储集空间组合,可将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物性最好;高于庄组则以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主,物性相对较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礁滩、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破裂及溶蚀作用为其形成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白云岩储层 高于庄组 雾迷山组 蓟县系 华北北部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赵帮胜 刘雪峰 程敬华 李得路 吴小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03,611,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白云岩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成岩环境分析及古盐度、古温度的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未经过深埋藏,一直处于近地表,其δ13CPDB和δ18OPDB分布范围较窄,分别为-0.4‰^-0.2‰、-4.7‰^-3.9‰,与研究区...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白云岩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成岩环境分析及古盐度、古温度的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未经过深埋藏,一直处于近地表,其δ13CPDB和δ18OPDB分布范围较窄,分别为-0.4‰^-0.2‰、-4.7‰^-3.9‰,与研究区稳定存在的潮间带环境特征相一致;得出古盐度值(Z)为124.24~124.74,古水温(T)为19.12~22.67℃,反映该区中元古代温暖的古气候环境.分析表明,在温暖的古气候背景下,蓟县系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推测温度可能对碳氧同位素的变化起主要控制作用.垂向上,δ13CPDB、δ18OPDB、Z与T具有波动性变化,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中元古代稳定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元古代气候环境温暖并具有稳定的构造环境,这可能是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处于较低纬度及研究区在该时期持续热沉降的良好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蓟县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下载PDF
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莉红 石晓今 +3 位作者 于彦 刘杰 林溦 康楠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50-154,共5页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通过对天津市平原区不同构造单元的70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测试,从其化学类型、特殊组分、热储温度及地热水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类型北部以H...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通过对天津市平原区不同构造单元的70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测试,从其化学类型、特殊组分、热储温度及地热水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类型北部以HCO_3·SO_4-Na、HCO_3·SO_4·Cl-Na为主,往南变为Cl·HCO_3-Na、Cl·HCO_3·SO_4-Na、Cl·SO_4·HCO_3-Na为主,南部为Cl·SO_4-Na为主;地热流体中的氟、偏硅酸、偏硼酸、温度均达到了"有医疗价值浓度"或"命名矿水浓度"标准;由于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水-岩之间未达到离子平衡状态,K-Mg温标不适用于本地区热储温度的计算,采用玉髓温标来预测热储温度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本地区的热储。通过成因分析可知该热储属于贫溴的含岩盐地层溶滤水,具有陆相沉积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水化学 地热温标 成因 天津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蓟县系古油藏沥青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荣西 梁积伟 翁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含硅质条带纹层状藻白云岩野外露头发现大量集中分布的天然固体沥青,沥青主要分布在蓟县系且自下而上穿过其与上覆下白垩统罗汉洞组界线进入到罗汉洞组紫红色砂泥岩中。沥青呈薄片状或脉状分布在岩石层面、孔...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含硅质条带纹层状藻白云岩野外露头发现大量集中分布的天然固体沥青,沥青主要分布在蓟县系且自下而上穿过其与上覆下白垩统罗汉洞组界线进入到罗汉洞组紫红色砂泥岩中。沥青呈薄片状或脉状分布在岩石层面、孔隙和裂隙中。氯仿沥青"A"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萜烷、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沥青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有机质为母源,蓟县系纹层状藻白云岩是其可能的烃源岩。沥青反射率为2.7%~3.6%,与研究区延安组煤层(镜质体反射率为0.6%~0.8%)热演化程度极不协调,表明其受控于局部热异常事件。早白垩世晚期铜城碱性岩体侵入作用导致了蓟县系古油藏破坏而形成了古油藏沥青。研究区具有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聚集条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蓟县系生烃潜力及其油气勘探前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沥青 蓟县系 油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北京延庆盆地东部岩溶水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雷晓东 关伟 +1 位作者 郭高轩 朱丽琼 《工程勘察》 2014年第5期89-92,98,共5页
北京延庆盆地东部是隐伏岩溶分布区,以往研究程度较低。查明该区深部地质结构对于评价岩溶水资源、为首都优选战略后备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旧县村附近完成了两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勘探剖面。根据二维反演结果,确定... 北京延庆盆地东部是隐伏岩溶分布区,以往研究程度较低。查明该区深部地质结构对于评价岩溶水资源、为首都优选战略后备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旧县村附近完成了两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勘探剖面。根据二维反演结果,确定了旧县断裂的位置、查明了蓟县系岩溶含水层埋深,在此基础上实施了1眼勘探孔,结果表明CSAMT勘查成果与实钻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CSAMT可以有效查明隐伏岩溶区地质构造和岩溶含水层的分布情况,为优选井位和井身设计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岩溶 延庆盆地 旧县断裂 蓟县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蓟县系古地温演化历史及岩浆热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强 李荣西 +4 位作者 任战利 雷享和 孙现瑶 杨麒可 王宝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2-937,共16页
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明确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这对区域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烃源岩在中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有何特征,是否受早白垩世岩浆热作用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的... 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明确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这对区域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烃源岩在中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有何特征,是否受早白垩世岩浆热作用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的不明确,制约着人们对该地区中元古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的认识及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思路。通过对安口—铜城地区出露的三叠系、侏罗系及铜城岩体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锆石(U-Th)/He测试,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分别恢复了该地区沉积岩在中三叠世以来和侵入岩在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历史,结合岩浆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泥页岩镜质组反射率,估算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热年代学模拟表明,蓟县系烃源岩自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的正常埋深增温,达到了生烃温度门限,自早白垩世约130~110 Ma开始冷却,其中个别样品表现为自始新世中期至45 Ma微弱加速冷却,中新世晚期至8 Ma以来快速冷却。研究表明,中晚侏罗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生烃的关键时期,烃源岩处于主生油温度范围,之后的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侵入事件的热作用范围有限,对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的影响仅发生在局部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如安口地区等未受早白垩世晚期岩浆热事件影响的广大地区,中元古界蓟县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年代学 非常规油气 岩浆油气藏 蓟县系 中元古界
下载PDF
蓟县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4
作者 田辉 张健 +8 位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周红英 杨立公 相振群 耿建珍 刘欢 朱士兴 许振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658,共12页
最近在天津蓟县东水厂村附近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三段(即张家峪亚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了一层15 cm厚的凝灰岩夹层,测得其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1577±12)Ma。这一进展不仅使得蓟县地区高于庄组沉积时代第一次获得了精确可靠... 最近在天津蓟县东水厂村附近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三段(即张家峪亚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了一层15 cm厚的凝灰岩夹层,测得其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1577±12)Ma。这一进展不仅使得蓟县地区高于庄组沉积时代第一次获得了精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也为华北克拉通北缘整个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的精确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与此同时,由于在其紧邻的上覆层位还发现了与标准剖面早年所发现的以光面拟丘阿尔藻(Parachuaria glabra Sun)为代表的同类的宏观藻类,因此本测年结果实际也同时标定了这一宏观藻类群的生存时代。结合笔者等早先获得的北京延庆地区高于庄组三段上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1560±5)Ma)可以确认,整个燕山地区高于庄组三段主体的沉积时限应为1580~1560 Ma,同时可以更为精确地将高于庄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界线年龄限定为1600 Ma左右,相当于目前通用的国际中元古界盖层系(Calymmian System)的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高于庄组 LA-MC-ICPMS U-PB测年 盖层系 蓟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天津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俊峰 靳宝珍 +1 位作者 程万庆 杨永江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4期339-345,共7页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主要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之一。笔者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了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认为该层在天津的山区和平原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水质良好等特...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主要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之一。笔者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了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认为该层在天津的山区和平原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水质良好等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学资料及同位素资料分析,揭示了该热储层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而阐明了地热流体的形成和运移特征。该层中的热流体其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制约,由北部地区的HCO3-Ca·Mg型,逐步过度到南部地区的Cl·SO4-Na型,呈现由山前到盆地中心的水平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地热流体 水化学特征 动态研究
下载PDF
河北宽城蓟县系铁岭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顺社 李任远 +3 位作者 汪凯明 陈晓油 王丽云 余凤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河北宽城蓟县系铁岭组主要为一套滨海潮坪相碳酸盐岩沉积,剖面实测厚度211.11m,可划分为两段。该套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泥页岩和硅质岩。碳酸盐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砾(砂)屑灰(白云)岩、瘤状灰岩、叠层石灰岩、泥(粉)晶灰(白... 河北宽城蓟县系铁岭组主要为一套滨海潮坪相碳酸盐岩沉积,剖面实测厚度211.11m,可划分为两段。该套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泥页岩和硅质岩。碳酸盐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砾(砂)屑灰(白云)岩、瘤状灰岩、叠层石灰岩、泥(粉)晶灰(白云)岩和泥质灰(白云)岩。根据岩石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上、下)和潮下带(上、下)3种沉积环境。地化特征表明,铁岭组一段沉积期气候干燥炎热、海水古盐度较高;铁岭组二段沉积期则气候温暖潮湿、古盐度较低、陆源物质供应较多的环境。石油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表明,铁岭组灰岩储层具备油气成藏的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和盖层条件,该组合找到原生油藏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岭组 蓟县系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河北宽城
下载PDF
新疆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式铜矿的勘查标志 被引量:1
17
作者 隗合明 于凤池 +2 位作者 孙继东 王崇礼 王全庆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床的若干勘查标志,其中地层层位、含矿岩相、地球化学异常、容矿岩石、围岩蚀变、活化脉体及同生断裂等最为明显。在区域内如能确定出这些标志,尤其是标志组... 本文通过对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床的若干勘查标志,其中地层层位、含矿岩相、地球化学异常、容矿岩石、围岩蚀变、活化脉体及同生断裂等最为明显。在区域内如能确定出这些标志,尤其是标志组合的存在,则将可能取得该类矿床找矿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萨依式铜矿 勘查标志 蓟县系 热水沉积岩 同生断裂
下载PDF
定福庄地热试验井成井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左明星 王佟 曾铁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JR-121井位于北京市定福庄南里,开采蓟县系雾迷山组1600m以深热储层的岩溶裂隙水。该试验井施工使用GZ-2000型水源钻机,TBW-850/50型泥浆泵,钻探深度2202.98m。成井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段,采用不同成井工艺,在目的含水层的上覆非取水层段... JR-121井位于北京市定福庄南里,开采蓟县系雾迷山组1600m以深热储层的岩溶裂隙水。该试验井施工使用GZ-2000型水源钻机,TBW-850/50型泥浆泵,钻探深度2202.98m。成井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段,采用不同成井工艺,在目的含水层的上覆非取水层段,采用分级下套管及水泥封闭的方法进行止水,泥浆与回旋方法钻进;在取水段,采用裸眼孔底钻铤加压、泥浆护壁与回旋钻进。洗井工艺上,采用酸化、液态CO2和空压机引喷相结合的联合洗井方法。使用此成井工艺,止水效果良好,达到了开发岩溶裂隙地热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裂隙水 蓟县系雾迷山组 止水层位 成井工艺 地热试验井 钻井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侠 郭颖 苏国英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小城镇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由于小城镇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及人地矛盾的加剧,其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仅是节省用地、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更是保障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前... 小城镇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由于小城镇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及人地矛盾的加剧,其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仅是节省用地、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更是保障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体制改革入手,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以实现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集约利用 蓟县 土地市场 制度改革
下载PDF
蓟县高于庄组燧石中原位保存的单细胞微体化石新类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7-551,共5页
本文描述的化石产自天津市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长城系高于庄组(小红峪沟)一段,即官地亚组燧石条带中。其基本外形为两端浑圆的橡皮艇状,沿长轴方向具有一个贯通化石体的纵向开口,开口的大小约占标本宽度的1/3,以开口为界,化石体具有两... 本文描述的化石产自天津市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长城系高于庄组(小红峪沟)一段,即官地亚组燧石条带中。其基本外形为两端浑圆的橡皮艇状,沿长轴方向具有一个贯通化石体的纵向开口,开口的大小约占标本宽度的1/3,以开口为界,化石体具有两侧对称特征。该类形态化石在蓟县剖面的报道尚属首次。文中就化石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及产出特点与国内外相关化石进行了详细对比。另据标本所显示的规则的开口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释放内生孢子的功能,因此视其为可能的真核生物。此外,笔者还就该层位化石种类单调,个体微小(8~17μm)等特征,结合官地亚组的沉积特点,探讨了化石的形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系 高于庄组 单细胞微体化石 蓟县 中元古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