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魔像、超级英雄与列维纳斯—《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中的图像叙事
1
作者
任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乔·库伯特的《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是继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后,图像小说领域内出现的又一部关于犹太大屠杀历史的经典之作。与斯皮格曼将人脸代之以各式动物脸的隐喻手法不同,库伯特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多张人物面容,还...
乔·库伯特的《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是继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后,图像小说领域内出现的又一部关于犹太大屠杀历史的经典之作。与斯皮格曼将人脸代之以各式动物脸的隐喻手法不同,库伯特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多张人物面容,还原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波兰华沙隔都起义中对德军发起的英勇抵抗。这些面容融合了犹太传统文化中的魔像与美国流行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并与列维纳斯伦理学意义上抗拒被图像化的“他人之面容”形成对话。本文将聚焦于与图像相关的三重叙事维度,指出《约瑟尔》控诉了上帝在犹太大屠杀历史中的缺席状态,呈现了作者之为美国犹太人在“大屠杀的美国化”观念影响下的双重文化认同,挑战了列维纳斯关于面容无法以视觉化的形式再现的观点。此外,经由对望向文本之外的、人物面容之上的眼神的细致描绘,该作品迫使读者观审并深切体认犹太人所经历的痛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库伯特
《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
魔像
超级英雄
列维纳斯
原文传递
题名
魔像、超级英雄与列维纳斯—《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中的图像叙事
1
作者
任娜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文摘
乔·库伯特的《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是继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后,图像小说领域内出现的又一部关于犹太大屠杀历史的经典之作。与斯皮格曼将人脸代之以各式动物脸的隐喻手法不同,库伯特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多张人物面容,还原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波兰华沙隔都起义中对德军发起的英勇抵抗。这些面容融合了犹太传统文化中的魔像与美国流行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并与列维纳斯伦理学意义上抗拒被图像化的“他人之面容”形成对话。本文将聚焦于与图像相关的三重叙事维度,指出《约瑟尔》控诉了上帝在犹太大屠杀历史中的缺席状态,呈现了作者之为美国犹太人在“大屠杀的美国化”观念影响下的双重文化认同,挑战了列维纳斯关于面容无法以视觉化的形式再现的观点。此外,经由对望向文本之外的、人物面容之上的眼神的细致描绘,该作品迫使读者观审并深切体认犹太人所经历的痛楚。
关键词
乔·库伯特
《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
魔像
超级英雄
列维纳斯
Keywords
joe kubert
Yossel:April 19
1943
golem
superhero
Emmanuel Levinas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魔像、超级英雄与列维纳斯—《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中的图像叙事
任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