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特生访华与《中国为世界而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通 李锐洁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3期59-71,共13页
1936—1937年间,安特生携带着计划发表的研究报告重返“第二故乡”中国,开展学术讲演、西康考察等一系列科学交流活动,但最终因全面抗战爆发而未能完成出版计划。回到瑞典后,在翁文灏的支持与帮助下,安特生很快撰写出版了《中国为世界... 1936—1937年间,安特生携带着计划发表的研究报告重返“第二故乡”中国,开展学术讲演、西康考察等一系列科学交流活动,但最终因全面抗战爆发而未能完成出版计划。回到瑞典后,在翁文灏的支持与帮助下,安特生很快撰写出版了《中国为世界而战》一书。该书不仅展现作者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也饱含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特生 翁文灏 学术交流 中国为世界而战 西康考察
下载PDF
从环境史看安特生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考察
2
作者 李雪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的做法,认为这是保持土壤肥力的“法宝”。安特生非常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书中他对华北的沙尘暴以及中国人对原始森林的砍伐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疾病史是环境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特生对中国寄生虫(虱子)病的流行情况,沙眼病的传播途径,以及1918年秋季在华北山区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都予以了记载和分析。这些记载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有关中国环境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循环农业 疾病史 安特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下载PDF
新常富:民国时期中瑞地质学合作的开创者(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扬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6,共9页
文章研究新常富(Erik Nystrm,1879~1963)及其在开创20世纪上半叶中瑞地质合作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新常富最重要的贡献是1902—1913年间的工作,彼时他以教授身份首次供职于山西大学,同中国学生一起开展野外地质考察工作,随后建议同瑞... 文章研究新常富(Erik Nystrm,1879~1963)及其在开创20世纪上半叶中瑞地质合作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新常富最重要的贡献是1902—1913年间的工作,彼时他以教授身份首次供职于山西大学,同中国学生一起开展野外地质考察工作,随后建议同瑞典的大规模国际合作。本文讨论新常富在山西大学的工作、在与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的初期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科学研究机构。1902至1954年间,新常富在中国非常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富 安特生 山西大学 中国地质调查所 地质学 中瑞合作 山西瑞华博物调查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