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冷战视野下美国新闻处在中国新疆的宣传活动(1947-1949)
1
作者 邵玮楠 陈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美国新闻处是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宣传机构。1947年,为向新疆民众鼓吹美国的强大、进步,引起他们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共鸣,以在冷战中与苏联竞争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驻迪化领事馆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在两年多的运作中,美国新闻处迪... 美国新闻处是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宣传机构。1947年,为向新疆民众鼓吹美国的强大、进步,引起他们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共鸣,以在冷战中与苏联竞争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驻迪化领事馆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在两年多的运作中,美国新闻处迪化分处不仅在迪化通过图书报刊、电影、海报、英文培训班诸方式开展宣传工作,还利用访问全疆各地的机会进行亲美宣传,对当时和之后都产生了相当影响。美国新闻处在新疆的活动是冷战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投影,也是1940年代国民党当局在新疆事务上联美制苏外交设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冷战 美国新闻处 新疆 包懋勋
下载PDF
德庇时英译《汉宫秋》中的“摹仿”文学传统
2
作者 李亦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6,共8页
德庇时对中国元杂剧《汉宫秋》的英译体现出西方注重真实合理的“摹仿”的文学传统,从融合演员与剧中人物、间离演员与观众、隔离真实与虚拟三方面使作品的真实性、合理性得到提升。英译《汉宫秋》既是中西文学交流的体现,背后也有各种... 德庇时对中国元杂剧《汉宫秋》的英译体现出西方注重真实合理的“摹仿”的文学传统,从融合演员与剧中人物、间离演员与观众、隔离真实与虚拟三方面使作品的真实性、合理性得到提升。英译《汉宫秋》既是中西文学交流的体现,背后也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这种对“摹仿”传统的继承既有德庇时的西方文化背景、英国及其个人功利性追求的原因,也有其个人没能认识到中西戏剧本体论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庇时 《汉宫秋》 摹仿
下载PDF
《周易·系辞》“文”释
3
作者 赵秀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8,共7页
"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鉴梭罗和杜威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智慧,对在《周易·系辞》中出现的"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文"体现了... "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鉴梭罗和杜威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智慧,对在《周易·系辞》中出现的"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不论是对于我们认识《周易》本身的价值,还是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H.D.梭罗 约翰·杜威 “文” 自然 经验
下载PDF
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学学术
4
作者 孙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刊》,主持上海法学编译社,支持《法学季刊》建设。吴经熊作为法学大家对近代中国法制进程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法学学术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近代中国 法学学术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与社会法学思潮——以吴经熊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赖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在1928年至1936年期间,国民政府进行大规模立法活动,所立诸法具有浓厚的社会本位特点。学界通常注重孙中山思想对社会本位立法的影响,本文则注重社会本位立法的西学渊源。吴经熊引领中国社会法学思潮,积极参与立法活动,使国民政府的立... 在1928年至1936年期间,国民政府进行大规模立法活动,所立诸法具有浓厚的社会本位特点。学界通常注重孙中山思想对社会本位立法的影响,本文则注重社会本位立法的西学渊源。吴经熊引领中国社会法学思潮,积极参与立法活动,使国民政府的立法方针、民法制定、宪法起草等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社会本位特点。本文通过考查吴经熊的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探讨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与社会法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立法活动 社会法学思潮 吴经熊
下载PDF
近代中国法界知识分子的学术与政治命运——以吴经熊为个案
6
作者 孙伟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吴经熊是少数几位能够从容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近代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学术与政治命运最终结局是:半是成功、半是失败。可以说,吴经熊作为一位法学家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却是失败的。他个人的学术与政治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 吴经熊是少数几位能够从容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近代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学术与政治命运最终结局是:半是成功、半是失败。可以说,吴经熊作为一位法学家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却是失败的。他个人的学术与政治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法界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的社会最终命运——法律救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是走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法界 知识分子 学术命运 政治命运
下载PDF
平面调和映照的对数导数
7
作者 聂丽萍 《江西科学》 2017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重新定义复平面上单连通区域上的局部单叶保向调和映照的对数导数及其范数的定义,且利用此对数导数及其范数给出2个判定f(U)为径向John圆的充分条件。最后,对一类调和函数族SαH的对数导数范数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调和映照 对数导数 径向john 函数族SαH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在新疆的活动与美苏博弈(1945-1949)
8
作者 高大为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2年第5期109-124,共16页
二战后期,新疆政局发生变化,中苏在新疆问题上的矛盾凸显。此时,美国注重平衡中苏矛盾,以保证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冷战开始后,美国企图将新疆打造成反苏反共的基地,美苏开始了在新疆的博弈。美国在与苏联争夺新疆政治资源的同时,还逐步... 二战后期,新疆政局发生变化,中苏在新疆问题上的矛盾凸显。此时,美国注重平衡中苏矛盾,以保证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冷战开始后,美国企图将新疆打造成反苏反共的基地,美苏开始了在新疆的博弈。美国在与苏联争夺新疆政治资源的同时,还逐步渗透新疆的社会经济领域,以求通过与国民政府合作控制新疆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同时,美国利用援助手段提升在新疆影响力。美国还积极拉拢反苏势力煽动反苏情绪,挤压苏联在新疆的政治空间。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作为幕后主使,策动民族分裂分子负隅顽抗,阻挠新疆和平解放,但这些活动均未成功。1949年驻迪化(今乌鲁木齐)领事馆的撤离标志着美国新疆政策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新疆 美苏博弈 包懋勋
下载PDF
Acknowledgements (Continued)
9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6,共1页
The Male Pill* traces the kaleidoscopic history Ofhormonal methods of contraception for men,exploringwhy such methods have been so long in coming whenthose for women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nearly 40 years.The common ... The Male Pill* traces the kaleidoscopic history Ofhormonal methods of contraception for men,exploringwhy such methods have been so long in coming whenthose for women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nearly 40 years.The common features of pituitary endocrine control,whereby gonadotropin withdrawal switches off the func-tion of both zonads, could surely have led to the parall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The Male Pill Waites A Biography of a Technology in the Making Geoffrey M.H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47
下载PDF
London in the Visions of Literature
10
作者 Norah Hadi Alsaeed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To write about art and literature depicting London is often to write about Romantic poetry and novels,and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green and pleasant parts of the lands as hills,vales,woods,and all their rural relativ... To write about art and literature depicting London is often to write about Romantic poetry and novels,and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green and pleasant parts of the lands as hills,vales,woods,and all their rural relatives.Urban areas are often cast as dark mills,restaurants with oyster-shells,hospitals,and underground stations,for example,whilst rural places are celebrated,but their inspiration and beauty is to be found in the more civic depictions.Such poems and novels can enable us to envisage the city in a new life and even uncover the histories of a place.This paper will shed light on London in the eyes of literature,both as a civic and a cultural city,in order to draw more attention to the city as both an urban and rural place.This paper will also shed light on the great poets as William Wordsworth,John Keats,D.H.Laurence,and novelists such as Charles Dickens,Sam Selvon Salvo,and Virginia Woo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DON urban life rural Life William Wordsworth john Keats Charles Dickens D.H.Laurence Sam Selvon Virginia Woolf
下载PDF
朝向“人格主义”:论吴经熊法哲学思想的三次转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钰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5-185,共11页
吴经熊是学贯东西的民国法律哲学大家,他的法哲学思想了经历了三次转向:早期他转向法律认识论,综合了法律的个观与概观。中期他转向新分析法学,重点关注法律方法论,探讨了区分、类比、不得不逻辑、假设、直觉等科学方法。后期他转向天... 吴经熊是学贯东西的民国法律哲学大家,他的法哲学思想了经历了三次转向:早期他转向法律认识论,综合了法律的个观与概观。中期他转向新分析法学,重点关注法律方法论,探讨了区分、类比、不得不逻辑、假设、直觉等科学方法。后期他转向天主教法哲学,重点关注法律目的论,探讨自然法、正义、美与爱等问题。吴经熊法哲学的三次转向与他个人的传奇经历,倾向于综合相反相成观点的心性,以及对法律目的与本源的追求有重大关系。从表面上,吴经熊法哲学的三次转向是断裂的,然其内在理路与进路是一脉相承的,乃朝向人格主义,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法律认识论 新分析法学 天主教法哲学 人格主义
原文传递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人的形象塑造:丁铎尔的策略变化(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伯纳德.莱特曼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9,共14页
本文讨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丁铎尔在塑造自我形象时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它追溯了丁铎尔的转变历程。最初他是一名保守主义者,到他成为一名测量员时他反抗自己保守的教养,在皇家学院任职以后他掩盖自己激进的立场,而他的"... 本文讨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丁铎尔在塑造自我形象时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它追溯了丁铎尔的转变历程。最初他是一名保守主义者,到他成为一名测量员时他反抗自己保守的教养,在皇家学院任职以后他掩盖自己激进的立场,而他的"科学父亲"法拉第逝世以后他又重回反叛之路。通过对丁铎尔形象的重新描述,笔者试图解释他作为赫胥黎和其他科学自然主义者的亲密朋友,为何没有参加19世纪60年代关于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铎尔 自我塑造 赫胥黎 法拉第 皇家学院 贝尔法斯特讲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