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熵——《特别响,非常近》的热力学维度
1
作者 李冲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2-38,共7页
熵可用来衡量一封闭系统内的混乱程度,这一热力学概念可为解读弗尔小说《特别响,非常近》提供新的视角。城市地标建筑的损毁是地志空间的流变,是坐标隐喻纵轴的瓦解,是景观幻象的坍塌。由此城市系统的熵增状态达到较高点,作为城市秩序... 熵可用来衡量一封闭系统内的混乱程度,这一热力学概念可为解读弗尔小说《特别响,非常近》提供新的视角。城市地标建筑的损毁是地志空间的流变,是坐标隐喻纵轴的瓦解,是景观幻象的坍塌。由此城市系统的熵增状态达到较高点,作为城市秩序书写者的个人也呈现出主体心灵空间熵化的特点。主人公奥斯卡的寻锁之旅可以看作是主动的局部熵减,有赖于负熵即信息的流动,在此过程中,城市空间既规定其行动域,又在与其行走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秩序重构。作品跨越三代的叙事设定是作者弗尔对于创伤事件重复发生的反思,是对历史之熵的文学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萨弗兰·弗尔 《特别响 非常近》 “9·11” 热力学维度
下载PDF
《一切皆被照亮》中的“后记忆”与犹太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桂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6,共8页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福厄的小说《一切皆被照亮》以一位美国犹太青年作家前往乌克兰寻根的经历为线索,借助魔幻现实主义重构个体层面的家族史和社会层面的犹太集体记忆。通过探讨小说中的"后记忆"与...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福厄的小说《一切皆被照亮》以一位美国犹太青年作家前往乌克兰寻根的经历为线索,借助魔幻现实主义重构个体层面的家族史和社会层面的犹太集体记忆。通过探讨小说中的"后记忆"与犹太性的关系,该小说体现了新生代犹太作家在后大屠杀时代继承创伤、延续犹太性,并以文学想象表现历史"真相"、照亮未来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厄 《一切皆被照亮》 后记忆 犹太性
下载PDF
书写“9.11”“图像事件”:《特别响,非常近》的图像叙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瑞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
"9.11"被看作是个"图像事件",不仅因为遭遇在一个"图像时代",而且也与袭击对象、事件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紧紧相关。本文对美国新锐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第二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 "9.11"被看作是个"图像事件",不仅因为遭遇在一个"图像时代",而且也与袭击对象、事件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紧紧相关。本文对美国新锐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第二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解读,认为小说在文本图像化与图像文本化的双重过程中,用图像叙事书写一个"图像事件",既取得了形式上的创新,又使形式与内容在"图像事件"这一概念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作品中的图像叙事代表了"9.11"小说的一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响 非常近》 图像化叙事
下载PDF
创伤博物馆——论《剧响、特近》中的创伤与记忆 被引量:30
4
作者 曾桂娥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9,共9页
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福厄的小说《剧响、特近》以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以儿童视角勾勒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各色人物的创伤体验,谱写20世纪以来人类创伤的全景图。本文以创伤理论为视角... 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福厄的小说《剧响、特近》以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以儿童视角勾勒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各色人物的创伤体验,谱写20世纪以来人类创伤的全景图。本文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认为该小说以博物馆的呈现方式书写灾难,并从创伤人物、创伤书写和承载创伤记忆的图像三个"展区"来聚焦创伤,揭示创伤与记忆之间的张力,探讨创伤叙事中书写与沉默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萨福兰·福厄 《剧响 特近》 博物馆 创伤 记忆
原文传递
记忆、忘却、追梦--论《了了》的主题呈现
5
作者 魏新俊 张国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9,共6页
乔纳森·萨福兰·福厄是一位书写记忆主题的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他为数不多的几部力作中均能搜寻到记忆的痕迹。他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记忆的长期积淀,是对个人悲苦经历、民族深重灾难乃至国家惨痛历史记忆的艺术升华。本文通过... 乔纳森·萨福兰·福厄是一位书写记忆主题的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他为数不多的几部力作中均能搜寻到记忆的痕迹。他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记忆的长期积淀,是对个人悲苦经历、民族深重灾难乃至国家惨痛历史记忆的艺术升华。本文通过《了了》对往事的追忆,剖析作品极力挖掘过去、书写过去和力图活在过去的深刻内涵,以此探索小说刻画人物、呈现记忆和诠释信仰的不同层面,从而进一步揭示虚构的记忆与真实的记忆的揉合,记忆的冲突与消解的张力,以及作者所要达到的记忆与忘却的真正目的,最终完成超越现实和放飞梦想的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萨福兰·福厄《了了》记忆 忘却
原文传递
乔纳森·萨弗兰·福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后记忆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尔聪 田俊武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0,共8页
作为大屠杀亲历者的后代,乔纳森·萨弗兰·福厄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描写了谢尔家祖孙三代人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与"9·11"恐袭事件中的创伤记忆及其代际影响。本文从语言、图像及历史观三个维度探讨福厄在《... 作为大屠杀亲历者的后代,乔纳森·萨弗兰·福厄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描写了谢尔家祖孙三代人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与"9·11"恐袭事件中的创伤记忆及其代际影响。本文从语言、图像及历史观三个维度探讨福厄在《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后记忆建构方式,认为小说的证言叙事再现了后记忆的意义层次及传播方式,其视觉化叙事架构了承载后记忆并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记忆点,而小说通过后现代式的历史叙事探讨战争与大屠杀后记忆建构中的元历史问题,揭示改变人类历史的杀戮与暴力事件对当代人持续不断的影响,构建属于当代人的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萨弗兰·福厄 《特别响 非常近》 后记忆 证言叙事 视觉化叙事 后现代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从“响”字解读《特别响,非常近》中隐含的音轨
7
作者 奚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当代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刻画了一个在'9·11'事件中痛失父亲的小男孩奥斯卡。小男孩努力寻找与父亲生前留下的钥匙相匹配的锁,在此过程中,他与祖父母交叉诉说着各自的创伤体验。... 当代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刻画了一个在'9·11'事件中痛失父亲的小男孩奥斯卡。小男孩努力寻找与父亲生前留下的钥匙相匹配的锁,在此过程中,他与祖父母交叉诉说着各自的创伤体验。小主人公的听觉主体性影射着当下的社会语境,同时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其内心的'声音景观'。多样的创伤背后却隐含着多重音轨,与书名的'响'声相呼应。隐含的音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伤叙事,而是通过重新思考图像与文字背后的听觉形态,解读人的内心张力和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响 非常近》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 音轨 声音景观 听觉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