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服装设计创作心得——兼议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
1
作者 阳东霖 《演艺科技》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结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服装设计创作经历,就如何通过戏剧服装设计将中国传统服饰进行现代创新进行分析,并引申出传统文化进行当代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 戏剧服装设计 《只此青绿》 传统文化 宋代美学
下载PDF
何以“只此青绿”——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及设计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文娟 王惠萱 +2 位作者 刘天予 孙远波 卢兆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8-65,共8页
目的 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如何使“国潮”更加有效对接大众情感需求并走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将国潮美学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方法 以《只此青绿》节目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国潮背后的动因,分析国潮美学的视觉传... 目的 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如何使“国潮”更加有效对接大众情感需求并走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将国潮美学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方法 以《只此青绿》节目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国潮背后的动因,分析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国潮消费APP设计的案例研究。结果 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国潮美学中影响国潮表现效果的首先是色彩,其次是线条,最后是构图,并且国潮创作过程的关键在于创造沉浸式的“神似”体验。国潮创作过程应立足于时代语境,具备当代审美价值并着眼于现代表达。基于此结果设计了一款国潮消费APP并且表现出较好的可用性和美度。结论 国潮美学的视觉传播机制为现代国潮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建议,对国潮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美学 实证分析 只此青绿 视觉表现 美度测量
下载PDF
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审美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仁腾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王希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卷为基石创作的舞蹈诗剧。该剧通过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穿越”之旅展现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创作者打破“青绿”固有色彩符号印象,着重表现人文之美,以叙事和舞美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体现“丰亨豫大”的美学思想,用现代语言叙说画卷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的魅力,实现了由“画”到“诗”的审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 审美转换 再创作
下载PDF
探析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艺术特征
4
作者 郭潞 黄欣妍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通过对中国国画的重拾,并结合当代中国舞的特色,《只此青绿》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仅拥有独特的中国风格,而且还拥有丰富的中国古典舞元素,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精心的音乐设计,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通过多种研究工具,如... 通过对中国国画的重拾,并结合当代中国舞的特色,《只此青绿》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仅拥有独特的中国风格,而且还拥有丰富的中国古典舞元素,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精心的音乐设计,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通过多种研究工具,如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我们详细研究了《只此青绿》这首舞蹈诗的不同视角,并使用了相关的信息来更好地了解它的独到之处。我们还将通过研究这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来更好地了解它的独到之处。首先分析舞剧中的舞蹈形象的特性,从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切入。其次从审美特征中的形象性、独创性、技艺性去分析。最后得出了舞蹈诗《只此青绿》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诗剧 艺术特征 《只此青绿》
下载PDF
“丽人”情结与周莉亚、韩真的舞剧创编--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谈起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平 黄丹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由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切入,透过其将“青绿山水”进行“丽人化”表现的创编手法,梳理周莉亚、韩真此前创作的多部舞剧《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丽人”情... 由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切入,透过其将“青绿山水”进行“丽人化”表现的创编手法,梳理周莉亚、韩真此前创作的多部舞剧《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丽人”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是其舞剧形态构成的鲜明特征,而且是其舞剧形态创生的内在动力。“丽人”情结在舞剧中的合理性,一是强化舞剧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营造其出场的典型环境;二是替舞剧主要人物代言,吐露其心声、舒展其蓄积;三是为了调适舞剧的叙事方式和观赏效果;四是周莉亚、韩真独到的“合理”创编,这就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青绿山水”的“丽人化”——用人、甚或是丽人去“活化”某种物象,由此充实舞蹈诗剧的“戏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人”情结 周莉亚 韩真 舞剧创编 只此青绿
下载PDF
舞剧传播的受众卷入度研究——基于《只此青绿》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
6
作者 韩玉坤 樊晓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7,共15页
引入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舞剧传播的解释框架,探寻舞剧传播效果的提升进路是舞蹈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接受理论为基础,运用词频、语义网络和扎根分析方法,从2710条《只此青绿》微博评论中提炼出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卷入度的... 引入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舞剧传播的解释框架,探寻舞剧传播效果的提升进路是舞蹈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接受理论为基础,运用词频、语义网络和扎根分析方法,从2710条《只此青绿》微博评论中提炼出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卷入度的范畴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直观、情绪和个人化的话语修辞更易于进入舞剧传播舆论场;舞剧传播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效应和圈层化特征,建构起“核心—次核心—过渡—边缘”四层结构;舞剧传播的受众卷入度整体呈现“认知—情感—行为”递进关系,情感卷入是核心环节,应更充分地发挥认知、行为卷入作用。研究提出优化舞剧传播效果的四条建议:提升受众审美素养,规避娱乐化、庸俗化传播陷阱;调适舞剧记忆点节奏,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打通意义空间;依托大型社会文化仪式构建媒介事件,建构普通受众对舞剧艺术的期待视野;拓展舞剧人际传播网络,提升意见领袖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传播 受众卷入度 接受理论 《只此青绿》 内容分析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邻界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五
7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6-26,共11页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戏剧样式。所谓“舞剧邻界批评”是指深度参与这个“综合性戏剧样式”的各方—主要是音乐、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领域的学者对舞剧的批评。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的第五篇,举隅的批...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戏剧样式。所谓“舞剧邻界批评”是指深度参与这个“综合性戏剧样式”的各方—主要是音乐、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领域的学者对舞剧的批评。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的第五篇,举隅的批评文章出自六位学者:三位来自音乐界(两位作曲家和一位乐评家),两位来自戏剧界,一位来自美术界。六篇批评文章对舞剧的透彻分析和美学提升,对于我国当代舞剧批评而言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邻界批评 《南越王》 《月牙五更》 《春之祭》 《凤鸣岐山》 《只此青绿》
原文传递
以舞入画: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跨媒介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一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3,共6页
经过对《千里江山图》跨媒介的编创与再造,《只此青绿》探索了舞蹈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语言,呼应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旨归。《只此青绿》的诞生离不开近十年来《千里江山图》在艺术史研究和传播中的焦点地位,但具有图像所不具有的情感... 经过对《千里江山图》跨媒介的编创与再造,《只此青绿》探索了舞蹈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语言,呼应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旨归。《只此青绿》的诞生离不开近十年来《千里江山图》在艺术史研究和传播中的焦点地位,但具有图像所不具有的情感力量。舞剧的叙事贯彻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元创作理想,展现了“心中之画”与“山水之质”的碰撞,协调了叙述与情感、表现与再现之间的复杂关系。舞台上生灭变幻的同心圆环、曲折幽深的立体画卷、虚实相生的视觉奇观,带来了情与景的交融和意境的创生。《只此青绿》在展示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同时,带来了以时代眼光重审中国古代艺术资源和思想传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只此青绿》 《千里江山图》 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做好四个“坚持”,打造艺术精品——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作 被引量:5
9
作者 景小勇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是2021年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四海一家、北京保利剧院等运营的一部原创艺术作品。该剧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是2021年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四海一家、北京保利剧院等运营的一部原创艺术作品。该剧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文章通过分析《只此青绿》本土性、人民性、人文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艺术特征,总结了该剧在选好题目找准定位、深入生活匠心精制、凝聚合力双效合一、重视推广双线并举、尊重市场深挖价值五个方面的创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作同类舞蹈作品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充分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坚持文化自信,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四方面的创作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以人民为中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千里江山图》
原文传递
《只此青绿》:从“出圈”到经典再生产的当代法则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再红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作为2022年春节档热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之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功“出圈”。该作品借助现代的叙事手法、多元的媒介技术、丰富多样的传播路径,制造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艺术事件。本文力图通过创作意图、创作题材、创作媒介三个层面的分... 作为2022年春节档热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之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功“出圈”。该作品借助现代的叙事手法、多元的媒介技术、丰富多样的传播路径,制造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艺术事件。本文力图通过创作意图、创作题材、创作媒介三个层面的分析,揭示出《只此青绿》的“出圈”奥秘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概言之,《只此青绿》不仅是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传承的成功案例,而且彰显了艺术经典在当代再生产的基本法则。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形态,它见证了跨媒介艺术在新的技术逻辑下的日益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传统文化 艺术经典 跨媒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