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沮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慕全鹏
鲁克新
+4 位作者
杨光
张译心
董敬兵
李合方
吴庆良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9,共10页
径流变化的特征及归因分析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线性回归法、五年滑动平均法及重标极差(R/S)分析法阐述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有序聚类法确定沮河黄陵...
径流变化的特征及归因分析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线性回归法、五年滑动平均法及重标极差(R/S)分析法阐述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有序聚类法确定沮河黄陵站径流序列突变年份,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法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SCRAQ法)对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967—2019年期间沮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潜在蒸发量和年径流深呈下降趋势,且径流序列在1985年发生突变;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小贡献率分别为24.04%和11.7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75.96%和88.29%,水利水保措施及煤矿开采等剧烈的人类活动是沮河流域径流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河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归因分析
径流变化
Budyko假设
SCRAQ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习良
张礼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的发展演变分为四期六段,从地域分布上可分为三个地区,分别为淮河干流区、苏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淮式鬲是西周中期在周式鬲基础上形成的,莒式鬲是春秋早期在淮式鬲基础上形成的。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的发展演变分为四期六段,从地域分布上可分为三个地区,分别为淮河干流区、苏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淮式鬲是西周中期在周式鬲基础上形成的,莒式鬲是春秋早期在淮式鬲基础上形成的。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的动态分布与周文化、淮夷文化、莒文化及楚文化等在淮河流域的势力消长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至春秋
淮河流域
类型学分析
淮式鬲
莒式鬲
原文传递
题名
沮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慕全鹏
鲁克新
杨光
张译心
董敬兵
李合方
吴庆良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9,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M4017)。
文摘
径流变化的特征及归因分析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线性回归法、五年滑动平均法及重标极差(R/S)分析法阐述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有序聚类法确定沮河黄陵站径流序列突变年份,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法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SCRAQ法)对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967—2019年期间沮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潜在蒸发量和年径流深呈下降趋势,且径流序列在1985年发生突变;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小贡献率分别为24.04%和11.7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75.96%和88.29%,水利水保措施及煤矿开采等剧烈的人类活动是沮河流域径流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沮河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归因分析
径流变化
Budyko假设
SCRAQ法
Keywords
ju river basin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attribution analysis
runoff change
Budyko hypothesis
SCRAQ method
分类号
P338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习良
张礼艳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文摘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的发展演变分为四期六段,从地域分布上可分为三个地区,分别为淮河干流区、苏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淮式鬲是西周中期在周式鬲基础上形成的,莒式鬲是春秋早期在淮式鬲基础上形成的。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的动态分布与周文化、淮夷文化、莒文化及楚文化等在淮河流域的势力消长变化有关。
关键词
西周至春秋
淮河流域
类型学分析
淮式鬲
莒式鬲
Keywords
Western Zhou to Spring and Autumn
Huaihe
river
basin
typological study
Huai-style li
ju
-style li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沮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慕全鹏
鲁克新
杨光
张译心
董敬兵
李合方
吴庆良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河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陶鬲研究
杨习良
张礼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