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居集》外损思想探析
1
作者 马佩宏 邹怡航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外损”一词为吴澄所创,见于《不居集》。其“外损”理论是在当时医家不辨内外、以外感作虚劳、一味滋补的背景下所提出,其根源是医家对“外感”与“内伤”鉴别不明。吴澄提出外感六淫皆可成虚损,其成因包括误治、失治及失摄。对于外... “外损”一词为吴澄所创,见于《不居集》。其“外损”理论是在当时医家不辨内外、以外感作虚劳、一味滋补的背景下所提出,其根源是医家对“外感”与“内伤”鉴别不明。吴澄提出外感六淫皆可成虚损,其成因包括误治、失治及失摄。对于外损的辨治,需明辨病因、正气盛衰,治疗以祛邪为先,重视正气,以补为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吴澄 外损 病因 辨治
下载PDF
福建本“外聚珍”书稽考
2
作者 李花蕾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2期8-21,共14页
清代福建本“外聚珍”书的刊印、修补、校勘过程极为复杂,共产生了五个主要版本。其中道光八年、十年、二十七年递修本留存了大量校修标记,光绪本收录了六篇序跋。两本相互佐证,可用于稽考其时福建本“外聚珍”书百馀年间的沿革,了解清... 清代福建本“外聚珍”书的刊印、修补、校勘过程极为复杂,共产生了五个主要版本。其中道光八年、十年、二十七年递修本留存了大量校修标记,光绪本收录了六篇序跋。两本相互佐证,可用于稽考其时福建本“外聚珍”书百馀年间的沿革,了解清代福建学者对历代文献的编修情况,道光十年、同治十年及光绪十四至十八年的三次重修活动亦藉此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福建本“外聚珍” 吴荣光 宋炳垣 谭钟麟
下载PDF
吴鞠通《温病条辨》湿邪治法特点管窥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浩 周铭心 吕光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9-941,共3页
系统总结和归纳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湿邪的治法,结合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对湿邪的三焦论治、标本兼治等诸多治法特点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其所用湿邪的治法深合经旨,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湿邪 治法
下载PDF
吴鞠通论治湿热病特点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耿学英 宋乃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417-418,共2页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论治湿热病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吴氏明确分类温热与湿热;重视舌诊,以舌苔之燥滑为鉴别温热、湿热的关键;在湿热病用药方面提出"忌柔喜刚"的原则;以及其以三焦辨证为纲论治湿热病,以祛除湿...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论治湿热病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吴氏明确分类温热与湿热;重视舌诊,以舌苔之燥滑为鉴别温热、湿热的关键;在湿热病用药方面提出"忌柔喜刚"的原则;以及其以三焦辨证为纲论治湿热病,以祛除湿浊,宣畅气机为治疗原则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湿热病 温病条辨
下载PDF
论“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烨文 许琳 龚一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易治,三阴中风有必要待其阳气来复,治疗六经中风的方药选择需要兼顾辛凉清热之法,具体可以参考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的诸辛凉方。太阳中风主治方为桂枝汤,阳明中风主治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少阳中风的主治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中风的主治方为桂枝人参汤,少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升麻汤。[结论]厘清六经中风证候和病机特点,补充相应方药,有助于加强对风邪属性和六经中风证治的认识。其中,治疗三阳中风的经方与后世温病学家的辛凉解表方的比较研究,是探讨寒温统一的切入点,为探讨寒温统一提供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中风 张仲景 伤寒论 辨证论治 叶天士 吴鞠通
下载PDF
陶渊明玄学思想的诗化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福舜 韩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3,共4页
陶渊明深受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思想体现于陶渊明的思想、生活以及诗歌创作。陶渊明的生活呈现了诗化状态,玄学思想落实于陶渊明的生活,形成了诗化表现的特征。陶渊明以精简的形式把玄学概念融化于诗歌的整体意象与艺术构思,把玄学... 陶渊明深受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思想体现于陶渊明的思想、生活以及诗歌创作。陶渊明的生活呈现了诗化状态,玄学思想落实于陶渊明的生活,形成了诗化表现的特征。陶渊明以精简的形式把玄学概念融化于诗歌的整体意象与艺术构思,把玄学的思考化为一种诗思,化为一种诗歌的艺术形象。陶渊明的日常生活和诗歌创作均达到了境界的高度,他把玄学意趣融入了生活境界和诗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玄学思想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
下载PDF
吴鞠通运用舌诊规律浅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飞雪 王大伟 +3 位作者 王玉贤 马克信 王一战 范吉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有关外感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吴鞠通温病诊疗研究数据库。在所收集的489条记录中,含舌象描述的记录共有107条,共出现舌象24种。其中,苔白、苔黄、苔滑、苔灰、苔黑、舌绛、苔干七... 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有关外感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吴鞠通温病诊疗研究数据库。在所收集的489条记录中,含舌象描述的记录共有107条,共出现舌象24种。其中,苔白、苔黄、苔滑、苔灰、苔黑、舌绛、苔干七种舌象出现的频率达到77%以上。苔色、舌色以及舌苔的润燥在吴鞠通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苔色、舌色的深浅有无以及舌苔的润燥可以辨别温病病位之深浅、病邪之偏颇、病邪之轻重,以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可据此判定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吴鞠通根据舌质颜色辨别病位深浅,根据舌苔颜色辨别热邪轻重以及湿邪的有无,同时将舌苔的润燥作为伤津化燥的诊断依据,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舌诊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舌诊 《温病条辨》 《吴鞠通医案》
下载PDF
宋代武举三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兴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5-100,共6页
学界对宋代武举武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很多问题尚未定论。本文从文献和语言入手解决了宋代复置武举时间、武举考试程序、四川武举类省试始置时间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宋代 武举 武学
下载PDF
关于秋燥之邪温凉属性之争的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媛 郑韦莎 +2 位作者 李玉 刘桂荣 司国民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于秋燥之邪属凉还是属热,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见解,有燥属火热、燥属次寒、燥分温凉等多种观点。从秋燥实质的角度,对两种观点进行探究,认为秋燥本由凉生,而产生之后可表现为热,由此尝试对古代的两种观点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秋燥 寒温属性 吴鞠通 喻嘉言 费伯雄 王孟英
下载PDF
吴鞠通寒湿理论在呼吸系统疾病运用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海 赵晓峰 +2 位作者 皇玲玲 陈茜 龚婕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5-1358,共4页
通过系统总结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寒湿理论,认为寒湿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强调内生寒湿与外感寒湿同气相求,合邪致病,病机演变为易损人体三焦阳气,导致阳气虚损,寒饮内停。治疗寒湿疾病当时时顾护心脾肾阳气,给予宣肺化湿、健脾渗湿、通小... 通过系统总结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寒湿理论,认为寒湿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强调内生寒湿与外感寒湿同气相求,合邪致病,病机演变为易损人体三焦阳气,导致阳气虚损,寒饮内停。治疗寒湿疾病当时时顾护心脾肾阳气,给予宣肺化湿、健脾渗湿、通小便利湿等多种方法,使阳气恢复而寒湿倶去。后期变证有寒化热化、伤气伤血等多种变化,皆具有湿邪黏滞而不易速愈的特性,临床治疗当细心分辨,精心诊治。临证若寒湿外感侵犯人体卫表和经络肌肉用桂枝姜附汤治疗;寒湿不解、湿郁化热成为热饮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寒湿咳嗽用杏仁薏苡汤治疗;寒湿咳喘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湿支饮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吴鞠通寒湿理论可广泛用于寒湿引起的感冒、咳嗽、咳喘、支饮和痰热咳喘等疾病,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肺心病急性发作以及寒湿疫病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理论 《温病条辨》 呼吸系统疾病 吴鞠通
下载PDF
浅析吴鞠通论治“虚不受补”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晓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71-172,共2页
吴鞠通从脾胃之气受阻或受伤的角度将"虚不受补"的成因分为3种,并简要提出了解决策略。结合吴鞠通的其他相关观点,从临床实际分析了其思路并提出了补充意见。
关键词 吴鞠通 虚不受补 补法
下载PDF
《温病条辨》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发挥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烨文 许琳 龚一萍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探讨《温病条辨》对栀子豉汤的临床应用,分析栀子豉汤的适应病证和剂量结构。吴鞠通传承仲景学说,总结了叶天士的临床经验,充实并拓展了栀子豉汤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张仲景 叶天士 吴鞠通 栀子豉汤
下载PDF
吴鞠通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学习,认为"鞠通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并举例加以说明。除阐明其"羽翼伤寒"外,着重论述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扬,如阐明白虎之用、创制承气诸方、明确黄连阿胶汤之用、巧变复脉诸方,都足以说...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学习,认为"鞠通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并举例加以说明。除阐明其"羽翼伤寒"外,着重论述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扬,如阐明白虎之用、创制承气诸方、明确黄连阿胶汤之用、巧变复脉诸方,都足以说明吴氏对《伤寒论》理论和方药运用,多有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发扬仲景学说
下载PDF
论《温病条辨》中人参之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颂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对吴鞠通运用人参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吴鞠通对人参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探讨《温病条辨》中人参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人参 吴鞠通
下载PDF
论明以来叙事文学中的武举形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兴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章选择小说、戏曲、宝卷、弹词、鼓书等叙事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武举形象,发现武举多是作为背景人物静态出现,很少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武举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有文士化甚至女性化倾向。武举的出现使才子佳人武勇化,增加了侠义文学和武... 文章选择小说、戏曲、宝卷、弹词、鼓书等叙事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武举形象,发现武举多是作为背景人物静态出现,很少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武举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有文士化甚至女性化倾向。武举的出现使才子佳人武勇化,增加了侠义文学和武侠作品的情节,使这种类型互相借鉴、融合,丰富了文学叙事的类型。无论是纯属虚构还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改写,文学作品还是透露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社会观念,即在文治社会下"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文学描写的诸多事实或观念都可以在历史文献或现实社会中得到印证,所以它们是另一种"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 文学叙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三焦治湿热法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淑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2,共2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湿热病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论元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题材来源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 ,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 ,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 ,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 ,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 ,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 ,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 ,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 ,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借古讽今 古代戏曲 居士 元杂剧 题材来源 价值 主旨
下载PDF
论梁聚五在国家不同体制下的苗族身份认同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义群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梁聚五的一生都致力于提高苗夷民族的政治地位,在民国国家体制建设中,他多方奔走呼号,认为苗夷民族应成为一个具有合法身份地位的民族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理想才变成现实,为此他的民族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苗族进入社会主义国... 梁聚五的一生都致力于提高苗夷民族的政治地位,在民国国家体制建设中,他多方奔走呼号,认为苗夷民族应成为一个具有合法身份地位的民族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理想才变成现实,为此他的民族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苗族进入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后,他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性,恳请中央政府予以照顾。虽说这带有社会学、统筹学的观点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事实证明这是真理,体现了一个民族知识分子为建设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与深思熟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聚五 国家体制 苗族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吴鞠通络病治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笈 武养星 乔欣 《山西中医》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辨证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医外感、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络病证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清络法、宣络法、活络法、温络法、补络法、搜络法...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辨证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医外感、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络病证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清络法、宣络法、活络法、温络法、补络法、搜络法、透络法7种治法,丰富了络病的治疗方法,为后世治疗络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痛 络病 学术思想 治法
下载PDF
魔与道的消长:小说中的骗局与武举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兴涛 《考试研究》 2018年第4期99-105,共7页
分析小说中有武举牵涉其中的骗局类型,有主动设骗局的也有被他人骗的,骗局的设置营造出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使故事场景延长,节奏减慢,人物形象更为具体生动,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设局、入局、破局使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阅读... 分析小说中有武举牵涉其中的骗局类型,有主动设骗局的也有被他人骗的,骗局的设置营造出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使故事场景延长,节奏减慢,人物形象更为具体生动,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设局、入局、破局使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阅读效果。无论是设骗者还是被骗者,作者对武举流露出来的情感多是负面的,正面的极少,表明社会对武举的评价平均值较低。文学作品中的武举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武举制度的了解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武举 骗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