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度火干扰对具茨山典型植被草本植物早期恢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闫东锋 郭丹丹 +2 位作者 杨喜田 崔雪娜 寇首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了解火干扰后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规律,对新郑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侧柏林、草丛2种不同植被类型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地开展植物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中度火干扰对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早期草本植物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种... 为了解火干扰后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规律,对新郑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侧柏林、草丛2种不同植被类型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地开展植物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中度火干扰对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早期草本植物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种火烧迹地类型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比未火干扰草本植物重要值显著减小(P<0.05),物种种类数量显著增加(P<0.05);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指数(H)均显著高于未火干扰相应的物种多样性指数(P<0.05);火干扰前后侧柏林和草丛中大多数草本植物为广生态位种群,狭生态位型物种相对较少;侧柏林和草丛地火干扰后生态位重叠度较低的种对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生态位 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林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2 位作者 郭丹丹 张振 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3,共8页
火干扰作为一种自然扰动现象,对土壤物理、化学、矿化和微生物等土壤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在河南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过火林地和草地,进行土壤样品(0~5和5~10 cm土层)采集,测定表征土壤渗透性和持水能力的指标,研究中度火干扰对不同土层... 火干扰作为一种自然扰动现象,对土壤物理、化学、矿化和微生物等土壤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在河南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过火林地和草地,进行土壤样品(0~5和5~10 cm土层)采集,测定表征土壤渗透性和持水能力的指标,研究中度火干扰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中度火干扰造成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0~5 cm)的土壤密度、含水率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下降(P<0.05),但火烧前后,土壤5~10 cm层上述物理特性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火烧后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0~5 cm)有机C和全N显著下降(P<0.05),而土壤pH、全P和全K显著上升(P<0.05),相似的现象出现在草地土壤5~10 cm层,火烧前后林地土壤5~10 cm层,各化学特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火烧使草地和林地土壤0~5 cm层的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均显著上升(P<0.05),而对土壤5~10 cm层土壤各渗透特性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火烧使草地和林地土壤0~5 cm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显著下降(P<0.05),草地和林地最大持水量分别从未过火289.984和390.971 t/hm^2,下降到258.072和342.386 t/hm^2。该研究为开展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林地 土壤入渗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化学 具茨山 河南
下载PDF
具茨山岩画与中国文字起源
3
作者 仲几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69-73,共5页
从天文考古学、文字学等多维视角看,具茨山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体系,不仅蕴含着古代天文历法的丰富内涵,而且还承载着汉字起源的深邃历史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具茨山的"岩画图法"上承远古结绳之法,下启后世汉... 从天文考古学、文字学等多维视角看,具茨山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体系,不仅蕴含着古代天文历法的丰富内涵,而且还承载着汉字起源的深邃历史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具茨山的"岩画图法"上承远古结绳之法,下启后世汉字六书,是中国文字起源于本土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具茨山 岩画图法 文字起源
下载PDF
群落结构和叶面积指数在具茨山植被次生演替中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宋豫秦 常磊 +1 位作者 杨晓靖 蔡博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3-648,共6页
采取3S(GIS,RS和GPS)技术和野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具茨山人为干扰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对不同演替阶段典型群落的结构变化和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阶段的植被LAI均值... 采取3S(GIS,RS和GPS)技术和野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具茨山人为干扰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对不同演替阶段典型群落的结构变化和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阶段的植被LAI均值为4.1~5.5;灌木阶段为3.0~3.7;草本阶段为1.0~1.5。部分灌木林在生长季的LAI和盖度高于乔木林。随着演替进行,群落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乔木种类和数量逐步上升。植被系统的复杂度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茨山 生物多样性 叶面积指数 退耕还林 生态恢复 生态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具茨山之名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顺湛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9,共2页
具茨山也称大隗山,坐落在新郑、新密、禹州三市的交界处,历史背景十分神奇。具茨山名,"具"字象两手举鼎,是祭祀活动的象征;"次(茨)"字是指神庙,或者也包括祭坛,与"具"字组合在一起,其内涵很明显地反映了... 具茨山也称大隗山,坐落在新郑、新密、禹州三市的交界处,历史背景十分神奇。具茨山名,"具"字象两手举鼎,是祭祀活动的象征;"次(茨)"字是指神庙,或者也包括祭坛,与"具"字组合在一起,其内涵很明显地反映了举行祭祀活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茨山 大隗山 祭祀 神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