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觉华岛近海水域人工鱼礁建设对日本蟳生物连通的潜在影响
1
作者 张兆衡 武媛 +2 位作者 孙涛 杨薇 张子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6,共9页
人工鱼礁在改善局部海底流场、提升庇护场所、聚鱼增产、增加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评估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效果,筛选出10对微卫星引物对觉华岛海域自然岩礁1、自然岩礁2、人工鱼礁、海草床、泥沙底质5个典型生... 人工鱼礁在改善局部海底流场、提升庇护场所、聚鱼增产、增加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评估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效果,筛选出10对微卫星引物对觉华岛海域自然岩礁1、自然岩礁2、人工鱼礁、海草床、泥沙底质5个典型生态系统的日本蟳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生物连通性评估.结果表明:10个位点在5个群体中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2.94~17.72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30~0.82和0.67~0.95;不同生态系统日本蟳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6.06~7.45,观测杂合度H_(o)为0.64~0.74,期望杂合度H_(e)为0.85~0.88,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1.95±0.07,多态信息含量PIC均较高,平均值为(80.03±1.31)%;10个日本蟳微卫星位点的F-统计量(F_(IS)、F_(IT)、F_(ST))平均值分别为0.207±0.156、0.240±0.152、0.050±0.013,遗传分化的近交程度不同;不同生态系统间日本蟳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01~0.026,所有成对生态系统日本蟳的遗传分化均较小(F_(ST)<0.05);两两生态系统日本蟳的基因流为9.410~567.932,均>1,不同生态系统间日本蟳基因交流水平高,存在极强的生物连通,其中海草床、自然岩礁和人工鱼礁等生态系统间生物连通性极高,泥沙底质与其他生态系统日本蟳的连通程度相对较低.印证了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日本蟳 遗传多样性 人工鱼礁 生物连通 觉华岛
下载PDF
文化景观中场域的表达:觉华岛东海岸步行景观路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玲 孟航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59,共5页
文化景观的创作是以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场所的整合,因此,它与生俱来的具有地域景观的特性,在展现自然风貌特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场所精神的提炼与表达。以觉华岛东海岸步行景观路项目为例,在充分理解场地现状条件及可... 文化景观的创作是以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场所的整合,因此,它与生俱来的具有地域景观的特性,在展现自然风貌特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场所精神的提炼与表达。以觉华岛东海岸步行景观路项目为例,在充分理解场地现状条件及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岛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对东海岸景观路进行场域的规划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觉华岛 文化景观 场域 景观路
下载PDF
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海草床典型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识别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兆衡 杨薇 +2 位作者 张子玥 孙涛 刘海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8,共9页
海草床是近海重要、高产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本文以渤海辽东湾觉华岛海域海草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8月和10月开展了海草床夏、秋两季的典型生物群落调查,阐明了该区域海草(鳗草(Zostera mari... 海草床是近海重要、高产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本文以渤海辽东湾觉华岛海域海草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8月和10月开展了海草床夏、秋两季的典型生物群落调查,阐明了该区域海草(鳗草(Zostera marina 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差异,揭示了海草床典型生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觉华岛海域鳗草在夏季的茎枝长度、茎枝密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秋季(P<0.05);海草床内典型生物群落夏秋两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1.09~1.77、0.46~1.17、0.65~0.88间波动;其中浮游植物的H’在夏季低于秋季,而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均呈现相反趋势.RDA分析表明:沉积物沙含量、水体无机氮和pH是该区域海草生态学指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水体总磷、无机氮和溶解氧是海草床内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特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觉华岛
下载PDF
辽东湾觉华岛附近海域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物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兴 宋永东 +3 位作者 栾振东 杨立建 甘雨 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47,共8页
为对辽东湾觉华岛附近海域海底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利用高分辨海底声学探测设备获取调查海区的精密水深地形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实验法确定表层沉积物类型及粒度参数特征,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沉... 为对辽东湾觉华岛附近海域海底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利用高分辨海底声学探测设备获取调查海区的精密水深地形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实验法确定表层沉积物类型及粒度参数特征,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目标海域测量水深介于4~22 m之间,平均水深15 m左右,海底地形平坦,整体表现为平缓的近岸缓坡,地貌以近岸粉砂淤泥质浅滩地貌为主,局部发育微型海底沙波;海底浅地层第一声学反射界面清楚连续,可全区追踪,穿透深度0.5~5 m不等,沉积物厚度相对稳定;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普遍较小,沉积物类型东区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西区以砂质粉砂为主;表层沉积物组分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分析认为其主要受到沉积物物源以及辽东湾内往复流、沿岸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地貌 沉积特征 辽东湾 觉华岛
下载PDF
以觉华岛为例探究近海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瀚洋 邢成志 +7 位作者 季祥光 林继楠 赵春晖 魏少聪 张成歆 刘浩然 谈伟 刘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0-766,共7页
觉华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研究其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以及潜在来源对于认识近海污染物传输效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意义。该研究于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在觉华岛怪石滩(120.78°E,40.48°N)基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 觉华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研究其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以及潜在来源对于认识近海污染物传输效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意义。该研究于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在觉华岛怪石滩(120.78°E,40.48°N)基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对大气气溶胶、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垂直廓线开展了连续监测,具体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上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潜在来源。通过将地基MAX-DOAS观测结果和TROPOMI卫星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可达0.82。观测结果表明,觉华岛地区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在秋冬季节NO_(2)和SO_(2)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14.5×10^(15)与16.6×10^(16)molec·cm^(-2),比春夏季分别高出约84%和88%。NO_(2)和SO_(2)垂直廓线结果显示秋冬季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NO_(2)高浓度主要出现在10:00前及15:30—17:30间0~400 m的高度;SO_(2)高浓度主要出现在10:00前及16:00左右0~500 m的高度。气溶胶高值秋冬季主要出现在10:00前与16:00后400 m以下的高度,春夏季全天保持高浓度,尤其在11:00左右和17:00后。结合气团后向轨迹和潜在来源分析的方法判断NO_(2)与SO_(2)在秋冬季的高浓度值主要受到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和机动车排放的传输贡献和辽东湾船舶排放的传输影响,而气溶胶大多来自山东半岛的生物质燃烧传输。结果表明,觉华岛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与大陆及周边海域污染物的传输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华岛 多轴差分光谱技术 垂直廓线 潜在来源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佛教与明代宁远卫地方社会——以觉华岛《重修大悲阁记》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尤李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7,共8页
通过解析觉华岛《重修大悲阁记》,可揭示出明代觉华岛的地理概况,宁远卫地区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以及隐藏在这方碑刻背后的权力幽灵。明代觉华岛不仅为战略要地,还是宁远卫官兵的信仰空间。岛上的大悲阁供奉密教神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 通过解析觉华岛《重修大悲阁记》,可揭示出明代觉华岛的地理概况,宁远卫地区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以及隐藏在这方碑刻背后的权力幽灵。明代觉华岛不仅为战略要地,还是宁远卫官兵的信仰空间。岛上的大悲阁供奉密教神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其依据是杂密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此经宣扬的免除15种恶死、得15种善生、破除一切怨敌的功能对宁远卫将士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重修大悲阁记》还隐晦地折射出明朝中期中央政局的变迁及其对宁远卫的影响。碑文作者受当时政治气氛的影响,精心选择宁远卫军政长官焦礼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合理"安排详略、分配笔墨,还借此表达拥护现任皇帝明英宗的政治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华岛 宁远卫 焦礼 重修大悲阁记 密教
下载PDF
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子玥 杨薇 +3 位作者 孙涛 舒安平 冯剑丰 刘海飞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43,共8页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其系统结构特征及能量流动规律是评估人工鱼礁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辽东湾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春、夏、秋季的生物资源调查,通过稳定同位素技...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其系统结构特征及能量流动规律是评估人工鱼礁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辽东湾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春、夏、秋季的生物资源调查,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构建了该人工鱼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揭示了人工鱼礁建设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生态系统以牧食食物链占主导,营养级为1~4.10,最高营养级为鲬,关键种为日本蟳。系统总能量传递效率为6.28%,35.08%的能量未进一步利用,流入碎屑。总初级生产/总呼吸为2.98,显示该系统为自养演替;联结指数为0.28,系统杂食指数为0.32,Finn’s循环指数为6.08%,平均能流路径长度为2.49,说明该系统的生态系统规模、物质再循环率、复杂度及稳定性均较高,但仍处于发育阶段,距离成熟系统仍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ECOPATH模型 稳定性同位素 食物网 辽东湾 觉华岛
原文传递
管窥陆外变迁:觉华岛港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8
作者 张大鹏 《中国港口》 2023年第S02期69-76,共8页
2009年位于渤海湾北部的菊花岛港再次更名为觉华岛港,历史上曾虽屡次易名,但对觉华岛港的历史研究从未停止。本文搜集了古典文献部分记载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该港口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大致以沿革建置、宗教发展和军事战争三个方面... 2009年位于渤海湾北部的菊花岛港再次更名为觉华岛港,历史上曾虽屡次易名,但对觉华岛港的历史研究从未停止。本文搜集了古典文献部分记载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该港口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大致以沿革建置、宗教发展和军事战争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呈现及梳理,通过综述的形式展示出觉华岛千百年的风云变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华岛港 研究综述 沿革 佛教 军事战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