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厥阴角度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经验
1
作者 王桂玲 郭静 +1 位作者 李焕芹 赵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6,共4页
从厥阴经脉、厥阴脏及六经之厥阴角度阐释了厥阴与围绝经期失眠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具体病例加以分析,提出从厥阴论治,针药结合,中药处方以清肝火、疏肝气、养肝血为基本治法,随证佐以滋肾、健脾、养心等;针刺以调肝为核心,以百会、四神... 从厥阴经脉、厥阴脏及六经之厥阴角度阐释了厥阴与围绝经期失眠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具体病例加以分析,提出从厥阴论治,针药结合,中药处方以清肝火、疏肝气、养肝血为基本治法,随证佐以滋肾、健脾、养心等;针刺以调肝为核心,以百会、四神聪、本神、肝俞、期门、太冲为主穴,随证配伍其他腧穴;注重选用火针温通法、放血强通法、毫针微痛法即贺氏三通法以达补虚泻实之目的,同时注重阴阳互引及子母补泻取穴法的选择运用,最终达到阴阳调和、阳气正常出入阴分则寤寐有时的正常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 厥阴论治 针药结合 火针 放血 毫针
下载PDF
从厥阴论治月经期哮喘 被引量:5
2
作者 禤少敏 李卫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516-2518,共3页
有一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经前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发作,甚至加重,肺功能下降,而月经期后哮喘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得到改善,此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称之为围月经期哮喘(premenstrual asthma,PMA)。作者认为,女性于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寒热虚实... 有一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经前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发作,甚至加重,肺功能下降,而月经期后哮喘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得到改善,此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称之为围月经期哮喘(premenstrual asthma,PMA)。作者认为,女性于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的转化过程,与厥阴病寒热虚实并见相似。“厥阴寒郁,太阴虚寒”是PMA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调治厥阴寒热虚实为主,兼以调理中焦,结合降气化痰、补肺益肾,是治疗PMA的主要方向,主张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性哮喘 从厥阴论治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围月经期哮喘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赖伟娇 禤少敏 +5 位作者 秦彩霞 刘艳艳 马全庆 李巨奇 刘晓媚 李卫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围月经期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围月经期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围月经期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围月经期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睾丸酮(T)、雌二醇(E_2)及嗜酸性粒细胞(E)、白三烯(LT)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E_2及E、LTE_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围月经期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月经期哮喘 厥阴论治 柴胡桂枝干姜汤
下载PDF
论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珍珍 王茂泓 +4 位作者 黄勇 李海群 梁晓芳 汪伟杜 张昕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9期174-177,共4页
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认识局限于足细胞损伤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阶段,控制血糖、降压、调脂、降低蛋白尿等仍是DKD治疗的基石。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机的认识基本上沿袭了消渴病“阴亏燥热”理论,临床以此立论治... 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认识局限于足细胞损伤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阶段,控制血糖、降压、调脂、降低蛋白尿等仍是DKD治疗的基石。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机的认识基本上沿袭了消渴病“阴亏燥热”理论,临床以此立论治疗往往取效不足。王茂泓主任中医师认为该病病机关键在于“风火相煽、肾精亏虚”,从虚实角度阐述足细胞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并从厥阴入手,虚实共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阴亏燥热 中医病机 厥阴 虚实共治
下载PDF
论厥阴病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武红 梁仁久 +3 位作者 黄贵华 刘熙荣 林华胜 彭玲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1-1853,1863,共4页
从《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病机要点及转归,乌梅丸的组方意义及厥阴病的其他证治等方面认识厥阴病,认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可归纳为上焦有热、中焦寒热交阻、下焦有寒,并对其提纲证的症状进行拓展;厥阴病的病机要点是寒热虚实错杂,寒多热... 从《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病机要点及转归,乌梅丸的组方意义及厥阴病的其他证治等方面认识厥阴病,认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可归纳为上焦有热、中焦寒热交阻、下焦有寒,并对其提纲证的症状进行拓展;厥阴病的病机要点是寒热虚实错杂,寒多热少、虚多实少,病在厥阴,涉及多经,乌梅丸是其主方。厥阴病的病机转归取决于阳气恢复程度,在阴阳交争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与厥阴病症状或病机相似的病证,临证当谨守病机进行鉴别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乌梅丸 临床意义 鉴别 治疗
下载PDF
六经九分法概述(四)——和法三分:和营卫、调升降与顾寒热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35-38,共4页
将六经九分法中的和法区分为和营卫、调升降与顾寒热,分别从诊疗要点、治法方药及后世演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归纳出相应的基本方、类变方和加减方。
关键词 六经九分法 太阳调和营卫法 少阳调整升降法 厥阴寒热兼顾法 诊疗要点 方药变通
下载PDF
刍议“脏腑风湿”与粉刺性乳痈的发病及分期辨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德果 李姿蓉 +1 位作者 胡金辉 陈其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2期209-211,共3页
粉刺性乳痈是女性乳房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仝小林院士"脏腑风湿"学说,认为粉刺性乳痈属于"乳房风湿性病变",归于脏腑风湿范围。粉刺性乳痈的发病、传变及分期论治均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外感风寒湿... 粉刺性乳痈是女性乳房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仝小林院士"脏腑风湿"学说,认为粉刺性乳痈属于"乳房风湿性病变",归于脏腑风湿范围。粉刺性乳痈的发病、传变及分期论治均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外感风寒湿邪为其外因,胎产内虚、厥阴伏寒为其内因,寒、湿、毒、瘀胶结难解为其发病关键环节,在辨治上应以温阳化气、疏风祛湿为原则,根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区分为肿块期、脓肿期以及溃后期等疾病阶段分期论治、分期辨治,为该病提供新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脏腑风湿 胎产内虚 厥阴伏寒 分期论治
下载PDF
从《伤寒论》厥阴病角度初探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3
8
作者 龙舒妮 周毅平 《四川中医》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1]。《伤寒论》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为伤寒厥阴必见之证,而手足逆冷、脉细欲绝、肢节痹痛为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文章试从厥阴病角度论述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拓宽中医辨治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辨治思路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六经辨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夏聪敏 许波 +6 位作者 陈帅 阎博昭 李嘉程 张凯博 赵杰 姜泉 李刚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 《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故可从六经辨治KOA。KOA发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因此,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病在三阳,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病在三阴,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具体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伤寒论》 六经辨治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下载PDF
乌梅丸与针刺治疗厥阴证失眠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倩 张立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厥阴证失眠病程长,病机复杂,全身症状明显,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乌梅丸是厥阴证代表方剂,清上温下,调补气血,交通阴阳,安神助眠。乌梅丸联合针刺,疏养气血,调节阴阳,温寒泻热,治疗厥阴失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厥阴证 失眠 乌梅丸 针刺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海威 林锋敏 +1 位作者 许家栋 徐国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为医家争论的焦点,篇中条文所述证候寒热杂错繁复,其意难明,故而成"千古疑案"。本文以《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为基准,将厥阴病分为真厥阴和类厥阴,探讨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厥阴病历来被认为...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为医家争论的焦点,篇中条文所述证候寒热杂错繁复,其意难明,故而成"千古疑案"。本文以《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为基准,将厥阴病分为真厥阴和类厥阴,探讨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厥阴病历来被认为是六经传变之末,而真厥阴病为阴阳离脱隔绝的终末状态,真厥阴病又包含真寒厥和真热厥两个不同证候,其治法迥异,如若反治、误治则病笃危殆。因而临床上欲以仲景法度治疗危急重症,研究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则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真厥阴 病传 证治规律
下载PDF
五运六气与乌梅丸结合,寒热错杂-异病同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瑞雪 薛一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1-52,共2页
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人体与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医学理论,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正确认识五运六气,不迷信,不生搬硬套,灵活恒动,可预测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蛔厥、久利,被奉为经典。五运六气与... 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人体与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医学理论,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正确认识五运六气,不迷信,不生搬硬套,灵活恒动,可预测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蛔厥、久利,被奉为经典。五运六气与乌梅丸有机结合,认准寒热错杂病机,异病同治,下半夜(厥阴病欲解丑至卯时)加重症状,诸如心慌、胸痛、胁痛、呕吐、失眠、痛经等证属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者,皆可用乌梅丸治疗,正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乌梅丸 伤寒论 厥阴病 上热下寒 寒热错杂 异病同治 预测疾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悟消渴之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玉苹 徐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90-3193,共4页
消渴的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加之后天失养、饮食膏粱厚味、七情过度化火,导致五脏虚实寒热失调。消渴的辨证治疗始于《金匮要略》,笔者深入研习《伤寒杂病论》,悟仲景消渴之论,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消... 消渴的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加之后天失养、饮食膏粱厚味、七情过度化火,导致五脏虚实寒热失调。消渴的辨证治疗始于《金匮要略》,笔者深入研习《伤寒杂病论》,悟仲景消渴之论,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消渴之病根在少阴,厥阴为调控,病性为寒热错杂或寒凝;从病变之层面来看,有气与精的不同,病久多至精之层面;从肾、肝入手运用经方治疗消渴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并附3则运用经方治疗消渴病案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治疗 少阴 厥阴
原文传递
从厥阴肝论治结缔组织病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强 李孟芳 周晓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285-4287,共3页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厥阴经主方乌梅丸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可使患者症状、体征及免疫炎性反应水平、脏器功能损害、脂质及蛋白质等的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微循环障碍、情绪失常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认为从厥阴肝论治CTD有助神经-内分泌-...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厥阴经主方乌梅丸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可使患者症状、体征及免疫炎性反应水平、脏器功能损害、脂质及蛋白质等的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微循环障碍、情绪失常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认为从厥阴肝论治CTD有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生理调节功能自稳,利于降低结缔组织(CT)的免疫炎性反应和机体功能的恢复,从而减轻CTD病理状态。此法属于"和法"范畴,临床运用的具体方剂主要是乌梅丸。文章首次对CTD从厥阴肝论治进行了深度的理论探讨:认为CTD之病理基础——结缔组织定位于中医之经筋,并认为经筋与厥阴关系紧密,具有积极的临床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从厥阴论治 结缔组织 经筋 乌梅丸 和法 内环境 稳态
原文传递
从六经之厥阴探讨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云松 于俊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5-1227,共3页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正虚邪实,其病机与厥阴病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的病机特点相应,提出从六经之厥阴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辨治时注重分析血分证和风证的特点,采用"和血法"、"和风法"之和厥...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正虚邪实,其病机与厥阴病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的病机特点相应,提出从六经之厥阴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辨治时注重分析血分证和风证的特点,采用"和血法"、"和风法"之和厥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为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厥阴病 六经辨证 中医药疗法 临床思维
原文传递
从“枢”病探析“和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云松 袁学梅 于俊生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74-777,共4页
"和法"即用升、降、收、散的药物,调节少阳或厥阴阴阳交接的枢转作用,使机体脏腑关系协调,气血流畅,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和少阳法"及"和厥阴法",其实质是针对枢机为病而设的一种治法,故在... "和法"即用升、降、收、散的药物,调节少阳或厥阴阴阳交接的枢转作用,使机体脏腑关系协调,气血流畅,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和少阳法"及"和厥阴法",其实质是针对枢机为病而设的一种治法,故在临床上不能不辨病机随意运用。和解剂的代表方剂有和少阳之小柴胡汤、和厥阴之乌梅丸、和少阳厥阴之四逆散,此三方枢机病位特殊,用药多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但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并不等于"和法"。"和法"的临床应用一定要符合枢机为病的病机特点,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以免贻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病 “和法” “和少阳法” “和厥阴法” 少阳病 厥阴病 小柴胡汤 乌梅丸 四逆散 枢机不利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