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PV1和NaV1.8在食管高敏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
作者 吴白馨 次仁玉珍 +4 位作者 彭帅 吴祖楠 张毓玲 余晓云 沈磊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1-649,共9页
背景:食管高敏感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烧心等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可能在食管高敏感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检测TRPV1、NaV1.8在GERD动物模型食管和迷走神经感... 背景:食管高敏感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烧心等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可能在食管高敏感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检测TRPV1、NaV1.8在GERD动物模型食管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元中的表达,探究其在食管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1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ERD组,后者通过饮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建立GERD模型。通过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食管炎症组织学评分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验证造模成功与否。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明确动物是否处于内脏高敏感状态。以免疫荧光法、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食管、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和颈静脉神经节中的TRPV1、NaV1.8表达、分布和共表达情况。结果:GERD组食管炎症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85±0.43对0.22±0.45),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高,抗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体质量增长缓慢(P均<0.05)。造模前两组HRV指标低频/高频(LF/HF)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GERD组LF/HF比值显著增高(P<0.05)。GERD组食管黏膜上皮和颈静脉神经节TRPV1、NaV1.8表达和共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5),结状神经节中两者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在食管酸暴露情况下,食管黏膜上皮TRPV1、NaV1.8表达增高,迷走神经颈静脉神经节中两者表达亦显著上调,促进迷走神经通路伤害性信号的传递,最终导致食管高敏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高敏感 TRPV1 NAV1.8 迷走神经 结状神经节 颈静脉神经节
下载PDF
小鼠哮喘模型颈静脉-结状神经节内参基因的筛选
2
作者 林敏娟 刘晓妍 +1 位作者 马洪明 刘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12个常用看家基因在正常小鼠和哮喘小鼠颈静脉-结状神经节的表达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得到可信数据提供依据。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制备哮喘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目的观察12个常用看家基因在正常小鼠和哮喘小鼠颈静脉-结状神经节的表达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得到可信数据提供依据。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制备哮喘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经geNorm及Normfinder程序分析,评价了12个常用看家基因CYC1、UBC、RPL13、YWHAZ、18srRNA、B2M、SDHA、ATP5B、CANX、ACTB、EIF4A2和GAPDH在小鼠颈-结状神经节的表达稳定性。结果 12个候选看家基因在小鼠神经节的表达差异较大,其中GAPDH、18srRNA、CANX、ACTB和EIF4A2表达相对稳定,而CYC1、UBC和RPL13的表达在两组小鼠神经节变化幅度较大,结合两种分析证实GAPDH是其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APDH是研究哮喘小鼠和正常小鼠颈静脉-结状神经节基因表达的最佳内参基因,同时也为进一步认识在不同实验模型确定适宜内参基因的重要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家基因 哮喘模型 颈静脉-结状神经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 GENORM NORMFINDER
下载PDF
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白志勇 刘芳 +1 位作者 栾好梅 张华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SGB(前斜角肌组,n=72)和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SGB(颈静脉组,n=72)。比较2组阻滞成功...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SGB(前斜角肌组,n=72)和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SGB(颈静脉组,n=72)。比较2组阻滞成功率、霍纳征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前斜角肌组与颈静脉组阻滞成功率[97.22%(70/72)vs 98.61%(71/72)]、霍纳征出现时间[术后(2.18±0.96)min vs术后(1.96±0.87)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斜角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14/72),颈静脉组4.1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过前斜角肌与穿透颈静脉行SGB均安全有效,后者穿刺时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颈静脉 超声检查 影像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