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
1
作者 许宗瑞 张云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6,318,324,共8页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或译创结合策略以增强文本故事性和时代性,从而提高译本可读性。两节译本的成功经验或可为今后中华典籍外译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典籍外译 《西游记》 《西游记》韦利译本 《西游记》蓝诗玲译本
下载PDF
《西游记》新英译本新在何处?——基于语料库计量文体研究的初步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华 平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7,F0002,共10页
2021年以出版世界文学经典著称的“企鹅经典文库”出版了蓝诗玲新译的《西游记》英译本。从章回选择来看,该译本与之前已列入该文库的韦利英译本类似。从关于两个译本的书评来看,这两个译本均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新译本... 2021年以出版世界文学经典著称的“企鹅经典文库”出版了蓝诗玲新译的《西游记》英译本。从章回选择来看,该译本与之前已列入该文库的韦利英译本类似。从关于两个译本的书评来看,这两个译本均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新译本究竟有何异同?与当前中国文学外译研究多采用分析翻译和出版活动的文本外方法或采用分析译本书评和前言后语等的副文本方法不同,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计量文体学研究方法,从语言总体特征及译本内容、关键词和词汇搭配等层面对蓝氏和韦氏的译本进行宏观为主、微观为辅的比较分析,从文本角度系统探究蓝诗玲译本与韦利译本的异同。研究发现,从语言总体特征来看,蓝译本平均句长比韦译本短,词汇密度也不如韦译本高;从译本内容来看,蓝译本选译了更多的章回,译本情节更为丰富,但在章回内部删减了无法融入叙事主线的章节;从译本的关键词表来看,两个译本的文化专有项翻译均多采用体现源文文化的直译手法,虽然韦氏翻译人名和地名采用韦氏拼音或梵语拼写,而蓝氏则采用现代汉语拼音;从译文主题词“monkey”的词汇搭配来看,两个译本塑造的猴王形象有所不同,韦译本集中凸显了孙悟空英勇伟大的形象,而蓝译本孙悟空的形象相对更为立体而多面。两个译本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社会时代背景和翻译手法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蓝诗玲译本 韦利译本 重译 语料库计量文体研究
下载PDF
《西游记》蓝诗玲英译本的副文本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古斯莹 李晓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6-100,共5页
文学译本在目的语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副文本质量的影响。蓝诗玲翻译的《西游记》节译本《猴王:西游记》(以下简称蓝译本)自出版以来收获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赞誉。该译本的副文本类型多样,且所含信息丰富,对译本的传播... 文学译本在目的语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副文本质量的影响。蓝诗玲翻译的《西游记》节译本《猴王:西游记》(以下简称蓝译本)自出版以来收获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赞誉。该译本的副文本类型多样,且所含信息丰富,对译本的传播和接受,以及《西游记》和中国文化在目的语国家的形象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蓝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呈现原著特点、推动译本传播和促进译本接受三个维度入手,探讨其所采用的副文本设计策略。本文旨在拓展《西游记》英译研究的视角,同时为中国文学经典外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英译 蓝诗玲 副文本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基于深度翻译理论的《鲁迅小说集》翻译研究
4
作者 王伟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通过对译本中脚注、背景注释、尾注、前言等不同文本的分析,发现受译者主体差异性和译文受众差异性的影响,深度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常不拘泥于格式化的文本表现。译者可以遵循通用规则,也可以自主安排译文内外说明性文本的表现形式。深度翻译策略的使用是一种有主旨的自由文本设置,也是一种方便读者接受文化信息的翻译活动,更是一种促进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鲁迅小说集》 蓝诗玲 当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观论 被引量:46
5
作者 覃江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7-121,共5页
蓝诗玲是英国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曾成功地将鲁迅、张爱玲等中国作家送入西方文艺界门槛甚高的"企鹅经典"。蓝诗玲关注翻译文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她对中国文学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译入语文化意识... 蓝诗玲是英国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曾成功地将鲁迅、张爱玲等中国作家送入西方文艺界门槛甚高的"企鹅经典"。蓝诗玲关注翻译文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她对中国文学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和赞助人的认识,影响着她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蓝诗玲洞悉翻译之"忠实性再创造"的本质,重视语言差异和文体考量,关注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诗玲 翻译观 西方汉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中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的体现——以汉学家蓝诗玲英译《马桥词典》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郝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译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蓝诗玲所译《马桥词典》的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其译作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译者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生态,以译入语读者感受为要义,从宏观层面彰显... 译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蓝诗玲所译《马桥词典》的译者中心与译者责任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其译作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译者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生态,以译入语读者感受为要义,从宏观层面彰显译者责任,从微观层面在原语与译入语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以译者为中心,践行"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不失流畅性,最终获得读者认可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译者责任 蓝诗玲 《马桥词典》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鲁迅小说蓝译本译介探析
7
作者 蔡瑞珍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3期84-92,共9页
蓝诗玲翻译的《阿Q及其他——鲁迅小说全集》是国外学者翻译中最完整、最受欢迎的版本。蓝译本的成功译介与文学场域中鲁迅享有的文化资本、作品本身的经典性,译者的文化资本和惯习介入以及企鹅出版机构的运作紧密相连。通过联合各方资... 蓝诗玲翻译的《阿Q及其他——鲁迅小说全集》是国外学者翻译中最完整、最受欢迎的版本。蓝译本的成功译介与文学场域中鲁迅享有的文化资本、作品本身的经典性,译者的文化资本和惯习介入以及企鹅出版机构的运作紧密相连。通过联合各方资本在场域中角逐更多的资本和利益,推动了鲁迅作品的接受与传播,同时学者、报刊和读者的评论为译本累积文化资本,助推了小说的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鲁迅小说 蓝译本 译介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狂人日记》隐含义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8
作者 殷健 冯振洋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视角,分析对比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蓝诗玲的《狂人日记》译本中对隐含义词句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历史背景及个人经历、翻译观以及读者市场的差异导致了两个译本中对隐含义的不同翻译策略。杨译本更倾向...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视角,分析对比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蓝诗玲的《狂人日记》译本中对隐含义词句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历史背景及个人经历、翻译观以及读者市场的差异导致了两个译本中对隐含义的不同翻译策略。杨译本更倾向于“求真”,译者“语言人”的身份占上风;蓝诗玲更倾向于“务实”,译者“社会人”的身份占上风。此外,杨译本适合以研究为目的的读者阅读,准确传达了隐性信息;蓝诗玲译本虽有误译,但其译本简洁通顺,更适合普通读者进行阅读,其对隐含义的传达更有利于西方读者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隐含义 翻译策略 蓝诗玲 杨宪益
下载PDF
蓝诗玲鲁迅小说全集英译本的副文本解读
9
作者 胡燕娜 《科技视界》 2019年第9期135-136,共2页
本文试图撼动鲁迅小说英译本的研究路径,即仅侧重于翻译正文本的研究模式,全面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因素,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通过对蓝诗玲鲁迅小说全集英译本的内外副文本的考察,详细梳理副文本在促进译本传播中所起的架构作用,为今... 本文试图撼动鲁迅小说英译本的研究路径,即仅侧重于翻译正文本的研究模式,全面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因素,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通过对蓝诗玲鲁迅小说全集英译本的内外副文本的考察,详细梳理副文本在促进译本传播中所起的架构作用,为今后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提供新思路。鉴于该译本已成功入选"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s)系列,译本被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现代史专家华志坚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企鹅经典",副文本作为该译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研究有助于开拓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鲁迅小说全集》 蓝诗玲 蓝译本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与读者接受——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翻译实践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18,共4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关注的中心不应只是对于原文的忠实,更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介入,照顾到读者的接受。从译者介入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英国新生代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鲁迅作品(《阿Q正传及其它中国故事》)和《色·戒》时...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关注的中心不应只是对于原文的忠实,更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介入,照顾到读者的接受。从译者介入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英国新生代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鲁迅作品(《阿Q正传及其它中国故事》)和《色·戒》时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找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介入 读者接受 蓝诗玲
下载PDF
葛浩文与蓝诗玲翻译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小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通过分析葛浩文与蓝诗玲的翻译观,包括对文本的选择、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发现二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兼顾忠实与叛逆,重视跨文化交流活动,采用相似的翻译策略。二人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本选择标准不同,翻译模式... 通过分析葛浩文与蓝诗玲的翻译观,包括对文本的选择、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发现二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兼顾忠实与叛逆,重视跨文化交流活动,采用相似的翻译策略。二人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本选择标准不同,翻译模式不同。还分析了葛浩文与蓝诗玲翻译观存在相似之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蓝诗玲 忠实 叛逆 文本选择 翻译模
下载PDF
中国式“哈姆雷特”:痴语中的抗争——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中“疾病”主题隐喻的再呈现
12
作者 王雅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5-79,共5页
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 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文概念隐喻的再呈现。对于译文所甄选词汇在英语在线词典Macmillandictionary中的词义,观察译文中隐喻再创作如何动态推进小说,完成第一人称"迫害狂人"的自我框定,到其他人物病态的映射,再推及普罗大众的内心,实现作品的主题隐喻预设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隐喻翻译 蓝诗玲译本 再呈现
下载PDF
蓝诗玲译本《马桥词典》使用的独特策略——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金茂 《科教文汇》 202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蓝诗玲译本《马桥词典》在西方文学世界备受赞誉,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其译文流畅性高和可接受性强。蓝诗玲以“忠实化再创造”为翻译理念,尊重原作特点,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民族气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关注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体... 蓝诗玲译本《马桥词典》在西方文学世界备受赞誉,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其译文流畅性高和可接受性强。蓝诗玲以“忠实化再创造”为翻译理念,尊重原作特点,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民族气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关注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体验,以保证译本在西方文学世界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诗玲 关联理论 中国文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蓝诗玲翻译风格库助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德凤 贺文照 侯林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6,共7页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受到大家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同源多译类比语料库的研究方式,与王际真、杨宪益、及莱尔等其他三位译者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考察蓝诗玲英译鲁迅小说的翻译风格。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用同一译者不同英译...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受到大家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同源多译类比语料库的研究方式,与王际真、杨宪益、及莱尔等其他三位译者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考察蓝诗玲英译鲁迅小说的翻译风格。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用同一译者不同英译的类比语料库研究方法,将蓝氏英译鲁迅作品与其英译朱文的《我爱美元》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其鲁迅作品英译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最后,结合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社会的接受状况、蓝诗玲的诗学立场、重译影响等,对蓝氏翻译风格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蓝诗玲 鲁迅小说英译 多译文类比语料库
原文传递
评英籍汉学家蓝诗玲的“中国书写”之功与过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利 易春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127-129,共3页
蓝诗玲是英国新生代汉学家,在译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和研究中国社会文化问题方面卓有成就。本文旨在通过评价蓝诗玲其人其作,肯定以她为代表的汉学家所做出的成绩,但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促进中国文学和文化更加健康地走出国门。
关键词 蓝诗玲 译介 中国书写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中的互文性误读、误用与滥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瑞清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3,共6页
国内有些研究者对互文性概念的缘起与流变以及各种互文性的本质了解不多。因此,翻译研究中存在误读、误用或滥用互文性的现象。误读主要表现在:混淆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三个互文性定义的本质,一切皆互文。误用表现在:狭义互文性用于... 国内有些研究者对互文性概念的缘起与流变以及各种互文性的本质了解不多。因此,翻译研究中存在误读、误用或滥用互文性的现象。误读主要表现在:混淆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三个互文性定义的本质,一切皆互文。误用表现在:狭义互文性用于解构批评,广义互文性指导翻译实践。滥用主要表现在:互文性用于翻译教学、译者主体性研究,"引用"用于同译者同作品的重译作品分析。互文性翻译研究过多关注译作的相似性,意义不大。研究译作差异性才能比较译作优劣,提高翻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狭义互文性 广义互文性 建构 解构 翻译
原文传递
从蓝诗玲英译《鲁迅小说全集》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国家政策考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滕梅 王萌萌 《翻译界》 2017年第2期43-55,161,共14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水平和质量备受关注。中国传统的本土译者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刻了解,而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鲁迅小说全集》的过程,充分说明汉学家译者模式在中国文学...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水平和质量备受关注。中国传统的本土译者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刻了解,而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鲁迅小说全集》的过程,充分说明汉学家译者模式在中国文学外译中的优越性。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出版社与译者的合作对文本选择的意义,以及归化翻译策略的现实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去” 蓝诗玲 译者模式 文本选择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蓝诗玲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主题隐性偏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奇 王树槐 《外国语言文学》 2022年第2期113-125,136,共14页
以自建语料库为辅助对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迄今全部6部独译中国现当代小说译著代表作进行考察,从政治主题、性主题和民生主题三个维度分析和阐释其译作主题隐性偏移现象,发现:蓝诗玲译作中存在“主题三角关联”;译者微观层面的文字处理造... 以自建语料库为辅助对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迄今全部6部独译中国现当代小说译著代表作进行考察,从政治主题、性主题和民生主题三个维度分析和阐释其译作主题隐性偏移现象,发现:蓝诗玲译作中存在“主题三角关联”;译者微观层面的文字处理造成了译作主题的隐性偏移;上述偏移受翻译文学地位、诗学形态限制、小说主题认知、译者移情倾向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对特定民众群体形象建构有美化效果,但对中国社会制度和机构形象存在某些丑化和污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诗玲 主题隐性偏移 译者移情 形象建构
原文传递
副文本视角的译本制作者控制——以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0-73,共4页
针对译界对蓝诗玲翻译的鲁迅小说全集研究只关注其译文正文本、忽视译文副文本研究的现状,借鉴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探索副文本在源语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之间所起的架构作用,揭示译本制作者如何通过副文本控制译本的生成... 针对译界对蓝诗玲翻译的鲁迅小说全集研究只关注其译文正文本、忽视译文副文本研究的现状,借鉴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探索副文本在源语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之间所起的架构作用,揭示译本制作者如何通过副文本控制译本的生成、推介和传播,最终为中国文化顺利"走出去"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译本制作者 鲁迅 蓝诗玲 蓝译本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蓝诗玲鲁迅小说英译临时词创造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琴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本研究对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蓝译)临时词的创造性应用进行系统描写,总结临时词在翻译中应用的规律性特征,以加深对翻译创造性的认识。研究自建由原文、蓝译以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杨译)组成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 本研究对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蓝译)临时词的创造性应用进行系统描写,总结临时词在翻译中应用的规律性特征,以加深对翻译创造性的认识。研究自建由原文、蓝译以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杨译)组成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通过语内和语际对比,考察临时词如何动态参与鲁迅小说英译的文学性重构。两译本共有三类临时词,即派生临时词、复合临时词和仿音临时词。两译本在临时词总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蓝译仿音临时词最多,最具特色。临时词增强了蓝译词汇形式的陌生化程度和词汇的语境适应性,使形式成为表现意义的重要手段,从而艺术地再现了鲁迅小说的文学性特征。蓝诗玲临时词的创造性应用来自赞助人对鲁迅小说译作“经典性”和“独特性”的要求,译者“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观,以及译者对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词 翻译创造性 蓝诗玲 鲁迅小说 语料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