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JURA高级防伪设计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郁 《今日印刷》 2003年第8期74-74,共1页
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逐步发展防伪事业,防伪最初使用的技术是全息、防伪油墨、证券纸、版纹技术,乃至现在三维、四维全息和立体全息等等.而版纹防伪技术由于其难度大、美观、成本低等特点,在印钞、造币等有价证券、各种高级证件、证书的... 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逐步发展防伪事业,防伪最初使用的技术是全息、防伪油墨、证券纸、版纹技术,乃至现在三维、四维全息和立体全息等等.而版纹防伪技术由于其难度大、美观、成本低等特点,在印钞、造币等有价证券、各种高级证件、证书的设计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纹防伪技术 jura防伪设计系统 北人防伪中心 jura软件 功能特点 使用 造币防伪技术
下载PDF
Carbonate weathering rates in the Jura Mountains, France—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2
作者 Jérome Gaillardet Damien Calmels Louis Francoi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2,共1页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作用 侏罗纪 植被 法国
下载PDF
国际实践视角下我国商事仲裁释明规则的构建
3
作者 刘彤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90-105,共16页
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性质的争论以及仲裁规则中制度的缺失,我国仲裁释明的行使缺乏明确的指引,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对于国际仲裁法律原则以及主流仲裁机构规则的分析可以确定,仲裁庭释明的基础是源自仲裁庭本身的调查权... 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性质的争论以及仲裁规则中制度的缺失,我国仲裁释明的行使缺乏明确的指引,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对于国际仲裁法律原则以及主流仲裁机构规则的分析可以确定,仲裁庭释明的基础是源自仲裁庭本身的调查权以及裁判者知法原则的适用,因此应更多地解释为仲裁庭权利的范畴。释明的目的和效果与商事仲裁所追求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在仲裁领域应有着更为广泛的适用空间。对于释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仲裁规则中特定程序的使用、当事人异议权的保障以及司法审查标准的明确等方式充分加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明 ex officio jura Novit Curia
下载PDF
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本土化路径——以纠纷实质化解为视角
4
作者 马思程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法官知法的诉讼构造保证了法官独立适用法律,但也埋下了法律适用突袭的隐患。为解决该隐患,大陆法系部分国家明确了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该义务在我国经历了从一般法律释明到具体法律观点释明两个发展阶段,逐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法律观点... 法官知法的诉讼构造保证了法官独立适用法律,但也埋下了法律适用突袭的隐患。为解决该隐患,大陆法系部分国家明确了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该义务在我国经历了从一般法律释明到具体法律观点释明两个发展阶段,逐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法律观点开示内涵。我国的法律观点开示义务虽然最早溯及于2002年《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五条,而2019年修正之后的《民事证据规定》五十三条更接近学理上关于法官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通说,但该条的具体适用仍须通过类型化分析予以明确。通过分析每一类适用类型与规范本旨的契合与否,可以得出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第五十三条各种适用细节的应有之义,以此作为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法律观点开示义务的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知法 法律观点开示义务 突袭裁判 辩论权
下载PDF
Palaeogeography of a shallow carbonate platform:The case of the Middle to Late Oxfordian in the Swiss Jura Mountains
5
作者 André Strasser Bernard Pittet Wolfgang Hu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51-268,共18页
The Oxfordian (Late Jurassic) carbonate-dominated ptatform outcropping in the Swiss Jura Mountains offers a good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stratigraphic, and cycl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o reconstruct changes in f... The Oxfordian (Late Jurassic) carbonate-dominated ptatform outcropping in the Swiss Jura Mountains offers a good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stratigraphic, and cycl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o reconstruct changes in facies distribution at a time-resolution of 100 ka. It thus allows interpret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is platform in much more detail than conventional palaeogeographic maps permit. As an example, a Middle to Late Oxfordian time slice is presented, spanning an interval of about 1.6 Ma. The study is based on 12 sections logged at cm-scale. The interprete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marginal-marine emerged ;ands, fresh-water lakes, tidal fiats, shallow lagoons, ooid shoals, and coral reefs. Although limestones dominate, marly intervals and dolomites occur sporadically. Major facies shifts are related to m-scale sea-level changes linked to the orbital short eccentricity cycle (100 ka). The 20-ka precession cycle caused minor facies changes but cannot always be resolved. Synsedimentary tectonics induced additional accommodation changes by creating shallow basins where days accumulated or highs on which shoals or islands formed. Autocyclic processes such as lateral migration of ooid and bioclastic shoals added to the sedimentary record. CEimate changes intervened to control terrestrial run-off and, consequently, siliciclastic and nutrient input. Coral reefs reacted to such input by becoming dominated by microbialites and eventually by being smothered. Concomitant occurrence of siliciclastics anddolomite in certain intervals further suggests that, at times, it was relatively arid in the study area but there was rainfall in more northern latitudes, eroding the Hercynian substrate. These examples from the Swiss Jura demonstrate the highly dynamic and (geologically speaking) rapi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in which tectonically controlled basin morphology, orbitally induced climate and sea-level changes, currents, and the ecology of the carbonate-producing organisms interacted to form the observed stratigraphic record.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s have to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because the km-wide spacing between the studied sections is too large to monitor the smaU-scale facies mosaics as they can be observed on modern platforms and as they certainly also occurred in the p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ss jura OXFORDIAN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evot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YCLOSTRATIGRAPHY
原文传递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解国爱 贾东 +4 位作者 张庆龙 吴晓俊 沈礼 吕赟珊 邹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88,共16页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和微玻璃珠模拟沉积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之间摩擦力、盖层的物性、滑脱层的埋藏深度等因素。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滑脱层的深度和盖层性质是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主要是下寒武统膏页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埋深较大,地表构造形态表现为隔槽式褶皱;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泥质灰岩充当滑脱层,埋深较浅,盖层表现为隔档式褶皱。微玻璃珠是模拟侏罗山式褶皱较好的实验材料,推测川东薄皮构造带形成时候以塑形变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侏罗山式褶皱 物理模拟 基底滑脱
下载PDF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被引量:83
7
作者 胡召齐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张必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构造带 “侏罗山式”褶皱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褶皱时代
下载PDF
燕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造山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洋 姬广义 邓晋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第四阶段为早白垩世早期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与之相对应,燕山造山带侏罗纪 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后造山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侏罗纪-白垩纪 岩浆活动 造山运动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高压输电线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敏 赵敏 邢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9-1145,共7页
针对高压输电线接地故障现象复杂、单参数判断故障检测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输电线路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的产生原理,设计了关键参数电压跳变和电流跳变的检测电路,能够迅速捕捉到输电... 针对高压输电线接地故障现象复杂、单参数判断故障检测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输电线路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的产生原理,设计了关键参数电压跳变和电流跳变的检测电路,能够迅速捕捉到输电线电流和电压的突变,利用直接检测参数和数据分析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设计了基于数据融合的接地故障决策系统,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单个参数判断的局限,提高了输电线路接地故障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故障 输电线 数据融合 模糊神经网络 电流跳变
下载PDF
用益权的源流及其在我国民法上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屈茂辉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81,共8页
用益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种重要类型 ,为西方国家所固有 ;现代用益权较之传统用益权在客体、内容、基本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民法可以借鉴用益权这个“壳”规定企业用益权、自然资源用益权、空间用益权。
关键词 企业 中国 借鉴意义 国民 自然资源 西方国家 规定 民法 用益物权 客体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大型裂谷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正军 温志新 +5 位作者 王兆明 阳孝法 刘小兵 梁英波 吉利洋 汪永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 勘探领域 侏罗纪—白垩纪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论儒藏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蕾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共7页
儒藏思想是中国古代藏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儒藏思想吸收了佛藏与道藏思想的精华,并推进了古代公藏思想的发展。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古代儒藏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对丘濬之"藏书分三处"思想、陆世仪"藏书邹鲁&qu... 儒藏思想是中国古代藏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儒藏思想吸收了佛藏与道藏思想的精华,并推进了古代公藏思想的发展。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古代儒藏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对丘濬之"藏书分三处"思想、陆世仪"藏书邹鲁"思想、曹学佺"儒藏"思想、周永年"儒藏说约"等代表性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成就分别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价,并对儒藏思想影响下,清代公藏实践及儒藏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藏 儒藏说 曹学佺 丘濬 陆世仪 周永年
下载PDF
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姬广义 《北京地质》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根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 ,划分出燕山造山带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时期的五个岩浆活动阶段 ,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变形序列的关系。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玄武岩 (和安粗岩 ) ;而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 根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 ,划分出燕山造山带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时期的五个岩浆活动阶段 ,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变形序列的关系。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玄武岩 (和安粗岩 ) ;而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 ;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两次岩浆活动阶段 ,较早的阶段 (第四阶段 )以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 ,而后一个阶段(第五阶段 )以 1 2 0 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其中 ,第二、三岩浆活动阶段分别早于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末的两次主造山幕发生的时代 ,所以燕山地区主造山幕的 P-T-t演化为逆时针轨迹。同时 ,第五阶段岩浆活动对应于造山后崩塌阶段。本文归纳的燕山造山带侏罗 -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 :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造山后崩塌和碱性花岗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 构造序列 燕山造山带 侏罗-白垩纪 火山岩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四川安岳恐龙化石埋藏地遂宁组、蓬莱镇组中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阚泽忠 梁斌 +1 位作者 王全伟 朱兵 《四川地质学报》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在四川安岳恐龙化石埋藏地上侏罗统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中,发现了Scoyenia,Palaeophycus,Skolithos,Muensteria,Planolite,Cylindricum,Thalassinoides,Arenicolites等8个遗迹属,共10个遗迹种,归属为Scoyenia遗迹群落。遗迹群落与沉积... 在四川安岳恐龙化石埋藏地上侏罗统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中,发现了Scoyenia,Palaeophycus,Skolithos,Muensteria,Planolite,Cylindricum,Thalassinoides,Arenicolites等8个遗迹属,共10个遗迹种,归属为Scoyenia遗迹群落。遗迹群落与沉积构造特征表明遂宁组、蓬莱镇组沉积环境为泛滥平原,其中恐龙化石埋藏于泛滥平原上洪泛湖泊的滨湖砂岩之中。恐龙集中埋藏的原因可能是其死亡后被搬运于滨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恐龙 沉积环境 侏罗纪 四川
下载PDF
赣北地区地台盖层中的滑脱断裂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项新葵 陈茂松 张路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23-230,共8页
赣北地区属扬子准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台盖层中的滑脱断裂与滑脱褶皱紧密伴生,共同构成滑脱构造。滑脱断裂沿地台盖层中的软弱面、润滑层发育。滑脱断裂的总体产状是后缘倾角较缓,向前缘逐渐变陡至倒转;在平面上与地层走向一致,方... 赣北地区属扬子准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台盖层中的滑脱断裂与滑脱褶皱紧密伴生,共同构成滑脱构造。滑脱断裂沿地台盖层中的软弱面、润滑层发育。滑脱断裂的总体产状是后缘倾角较缓,向前缘逐渐变陡至倒转;在平面上与地层走向一致,方向变化较大,因地而异、各不相同。滑脱断裂的构造样式,以短轴背形、向形构造为主,另有穹窿构造、滑来峰构造、滑覆窗构造。滑脱断裂是良好的内生热液矿床的储矿构造;滑脱断裂形成于中生代,大多己褶皱变形,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台盖层 滑脱断裂 滑脱构造 侏罗山式伸展造山带 赣北
下载PDF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固有属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福祥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95-203,T001,共10页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洲地方性的非海相三分白垩系的下白垩统,可与滇中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青海南部的雁石坪群上段(扎窝茸组)和藏东的多尼组对比。该组双壳类曾被误认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是因为Sinonaia和Eonippononaia被误定为Go-niomya;Nakamuranaia被误定为Quenstedtia,Tancredia和Anisocardia;Yunnanocon-cha被误定为Pleuromya;Mytilus被误定为Falcimytilus和Lycetia的缘故。该动物群中的最重要的代表Peregrinoconcha,见于滇中、滇西、青南和藏东,曾一度被误认为Vaugonia和Syrotrigonia。这是把景星组双壳类误解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的重要原因。实际上,Peregrinoconcha是类三角蚌类,其内部形态与Wakinoa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动物 双壳类 动物群 三角蚌类 侏罗系 白垩系
下载PDF
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晓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0-94,共5页
传统民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局限于动产所有权,忽略动产所有权以外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文章对我国动产质权、抵押权、留置权以及不动产他物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善意取得 他物权 无权处分
下载PDF
试论我国自力救济制度的立法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了一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7-42,共6页
自力救济是一种强化民事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设计的自力救济,应当选择向权利人倾斜的模式,既允许自力救济针对侵权人的财产,也允许权利人在情况紧迫时可以采取有限的拘束人身的措施,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下实行自力救济的条件、... 自力救济是一种强化民事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设计的自力救济,应当选择向权利人倾斜的模式,既允许自力救济针对侵权人的财产,也允许权利人在情况紧迫时可以采取有限的拘束人身的措施,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下实行自力救济的条件、限度作出明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力救济 立法选择 人身权
下载PDF
新疆早侏罗世植物群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绍祖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本文根据新疆早侏罗世各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提出了疆新早侏罗世植物群分属于毛羽叶—锥叶蕨植物群与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过渡植物群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过渡植物群中苏铁类比较丰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 本文根据新疆早侏罗世各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提出了疆新早侏罗世植物群分属于毛羽叶—锥叶蕨植物群与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过渡植物群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过渡植物群中苏铁类比较丰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真蕨类中锥叶蕨,托第蕨,枝脉蕨最为发育.两个植物群按照不同层位均可分出上下两个组合.本文还探讨了八道湾组时代,认为无疑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植物组合也应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的地质时代为T_(?)—J_1).早侏罗世早期新疆气侯曾一度炎热,向后转为湿暖潮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早侏罗世 植物群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内的滑脱构造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义方 《湖南地质》 1989年第2期10-17,共8页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源 凹陷 滑脱构造 褶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