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O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学良 曲扬 +2 位作者 董荣鹏 康明阳 赵建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K-RO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K-ROD系统治疗,11例)和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9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K-RO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K-ROD系统治疗,11例)和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9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腰、腿部疼痛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和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34~53(44.55±6.5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1~54(40.22±9.26)个月。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长(多)于对照组(P<0.05)。②临床疗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影像学指标: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观察组退变椎间盘节段椎间活动度(ROM 1)均降低(P<0.05),退变椎间盘上位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ROM 2)均增高(P<0.05),对照组ROM 1、ROM 2均增高(P<0.05),ROM 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出现邻椎退变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OD系统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相邻节段退变临床疗效较好,可延缓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系统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普有登 杨俊宇 +6 位作者 周兆文 段洪 尹劲 孙启增 金雄 张涵 蓝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42-48,53,共8页
目的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 目的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1~73岁,平均(53.4±10.8)岁;融合组(n=21),非融合组(n=20),“融合+非融合”组(n=24)。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根据术前及各随访时间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3组病例术前及随访时间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手术及邻近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情况。结果经72~84个月,平均(72.0±8.6)个月随访。3组组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改善率,融合组为66.4%、76.7%,非融合组为84.4%、72.4%,“融合+非融合”组为70.8%、77.8%;邻近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指数:3组组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指数: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非融合及“非融合+融合”术治疗,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对退变的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 动态稳定 邻近节段退变 中期随访
下载PDF
K-Rod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谢雁春 项良碧 +2 位作者 刘军 于海龙 陈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内固定术,通过分析手术前后Oswes... 目的探讨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内固定术,通过分析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改善率、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ROM值(腰椎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评估该技术近期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背痛改善率为(87.0±2.0)%、平均手术时问为(99.6±16.2)min,平均失血量为(70.5±31.5)m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2±2.6)d。结论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 多节段 融合 非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融合在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合并多节段退变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雁春 项良碧 +1 位作者 刘军 于海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目的 目前对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合并多节段腰椎退变的文献报道甚少。文中比较分析K-Rod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方法在治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 目的 目前对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合并多节段腰椎退变的文献报道甚少。文中比较分析K-Rod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方法在治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56例接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合并多节段腰椎退变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K-Rod组(融合辅助以相邻退变节段非融合)和传统融合组。其中K-Rod组28例患者行K-Rod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传统融合组28例患者行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通过分析比较2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腰椎X线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估2种技术对于治疗腰椎极外侧间盘突出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疗效。结果 2组共56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患者治疗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与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Rod组与传统融合组在平均手术时间[(119.6±14.2)min vs(155.5±17.5)min]、平均失血量[(235.5±32.5)m L vs(367.5±29.5)m L]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2.2)d vs(14.2±2.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K-Rod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较传统腰椎融合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 极外侧间盘突出 多节段 融合 非融合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6
作者 王景续 宫树一 邬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80-2985,共6页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理论上可用于修复椎间盘退变损伤。目的:观察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完成。纳入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7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进行修复,随访2年。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12,24个月的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腰椎前凸角;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腰椎X射线形态;固定后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3214042)。试验经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验证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损伤安全有效,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部分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固定后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固定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但患者术前与固定后各时间点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腰椎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而言,K-Rod动态稳定系统固定修复后可减轻疼痛并改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腰椎 椎间盘 骨科植入物 脊椎植入物 临床试验 k-rod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间隙 椎体高度 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X射线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齐平 赵志 +1 位作者 闵星星 沈进稳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46-48,51,共4页
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 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而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竖脊肌,术后常残留腰痛。为解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研发出了多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其中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Wiltse入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直接暴露上下关节突及外侧横突,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近年来报道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既可实现有效固定,又可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创伤较小,短期疗效满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的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期疗效也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脊柱融合术 腰椎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Wiltse入路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叶文明 麦伟 方文焕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即施行腰椎融合辅以邻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12个月时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腰椎总ROM值高于对照组,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不仅有手术快捷、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术后腰椎活动度影响较小,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邻近节段辅以k-rod动态固定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顺义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前,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已成为经典的手术方案。但不可忽视的是,当腰椎责任节段被融合后,腰椎原有的生物力学被改变,可导致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加重其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自201... 目前,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已成为经典的手术方案。但不可忽视的是,当腰椎责任节段被融合后,腰椎原有的生物力学被改变,可导致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加重其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自2012—05—2014—06,笔者引进了K—Rod系统,在责任节段融合固定的基础上对邻近节段进行动态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与传统的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式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该术式的优势,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变 椎间融合内固定 k-rod动态固定系统
下载PDF
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结合K-Rod弹性固定治疗中青年旁侧性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利 王天胜 +1 位作者 滕寿发 刘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弹性棒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单节段,CT、MRI显示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随访12...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弹性棒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单节段,CT、MRI显示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随访12~18个月,通过VAS评分、ODI指数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回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VAS评分及ODI指数显著改善,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无变化,运动范围较术前减少。结论后路髓核摘除结合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k-rod动态固定系统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宇 魏立 +2 位作者 魏祥科 向前生 郑海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2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 目的:探讨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融合治疗,B组给予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年手术节段活动度和上位节段活动度。结果:2组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年腰痛和腿痛VAS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B组术后6月、术后1年腰痛和腿痛VAS与A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患者手术节段活动度,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 k-rod动态固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