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Darriwilian)晚期—凯迪期(Katian)早期海相红层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宝玉 任纪舜 +1 位作者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02-2017,共16页
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 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古动物群。它们的岩性特征:如红色灰岩;古生物群特征:如牙形石Pygodus serra动物群,P.anserinus动物群和Hamarodus europaeus动物群,珊瑚Yohophyllum动物群,以及头足类Sinoceras chinense动物群均十分相似或相同。这就充分阐明,中华古陆块群(包括扬子、中朝和塔里木克拉通等)与冈瓦纳古陆北缘古陆块群(包括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在此之前它们同属于冈瓦纳古陆。这对于阐明中华古陆块群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海相红层分为两类:陆棚红层和大洋红层。陆棚红层主要见于寒武纪至三叠纪,大洋红层主要见于白垩纪至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主要块体 奥陶纪 达瑞威尔晚期至凯迪早期 海相红层 构造意义
下载PD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SW China
2
作者 ZHU Yiqing CHEN Gengsheng +6 位作者 LIU Yong SHI Xuewen WU Wei LUO Chao YANG Xue YANG Yu ran ZOU Yuan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126-1138,共13页
Based on the lithologies,sedimentary structures,graptolite zones,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electrical data of 110 shale gas wells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the miner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 Based on the lithologies,sedimentary structures,graptolite zones,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electrical data of 110 shale gas wells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the miner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Katian Stage-Himantian Stage-Silurian Rhuddanian Stage-Aeronian Stage are divided,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fourth-order sequence evolution are analyzed.The target lay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quences,namely SQ1 and SQ2.According to Ordovician-Silurian sedimentary background,the gamma value of the target layer and U/Th,5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s and 12 system tracts are identified.According to system tracts and their combinations,eight fourth-order sequences are identified,namely,Pss1-Pss8 from old to new.Th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scale of dominant shale facies from Katian stage to 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are restored.The best-quality dolomite/calcite-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siliceous shale facies,clay-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 and feldspar-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 mainly occur in Pss3-Pss5 of Weiyuan,Western Chongqing and Luzhou,Pss6 of Western Changning-Northern Luzhou-Central Western Chongqing and Pss3-Pss4 of Changning.The siliceous clay shale facies second in quality mainly occurs in Pss6 of Southern Luzhou-Changning area(excluding Western Changning area),Pss7 of Eastern Weiyuan-Northern Western Chongqing-Southern Luzhou and Pss8 of Northern Luzhou-Weiyuan-Western Chongqing.The fourth-order sequence evolution model of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is established.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Pss1-Pss8,the sea level had six regressions and five transgressions,and the first transgression SQ2-MFS1 after glaciation was the largest flooding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ichuan Basin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下载PDF
Middle–Upper Ordovician(Darriwilian–Early Kati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Paleoclimate 被引量:9
3
作者 Cunge Liu Guorong Li +3 位作者 Dawei Wang Yongli Liu Mingxia Luo Xiaoming Sh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Three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are report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ahe oil-gas field, northern Tarim Basin.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the Middle Darriwil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MDICE... Three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are report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ahe oil-gas field, northern Tarim Basin.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the Middle Darriwil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MDICE) and 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GICE) are identified from Darriwilian to Early Katian by the aid of whole-rock carbon isotope data from two well cores.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conodont Pygodus anserinus zone is developed in Early Sandbian,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is no less than MDICE. Because the range of this excursion in the generalized global carbon isotope curve is short, previous studie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it, and named Early Sandb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ESI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nd the MDICE and GICE identified in northern Tarim can be globally correlated to that in southern China,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Saergan Fm. source rocks of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Kalpin Dawangou outcrop are in accord with the geologic time of MDICE and ESICE, and GICE have strong ties to the source rock of Lianglitag Fm. in basin. Abundant organic carbon buri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genesis of positive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s. Positive oxygen isotope excursion, conodont fauna turnover, decreased conodont total diversity, and the change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dicated that dramatic changes of pale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 of Early-Middle Ordovician in Tarim Basin started from the end of Darriwillian, and an obvious icehouse climate of Late Ordovician occurred in ES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gas field DARRIWILIAN Sandbian katian carbon isotope paleoclimate source rock.
原文传递
塔中隆起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生物群及其古生态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海军 王建坡 +4 位作者 黄智斌 姚小刚 张园园 马俊业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塔中隆起区的良里塔格组含菌藻类微生物岩、植物类的钙藻、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后生动物中的海绵、珊瑚、苔藓虫、介形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化石门类。根据其生物成分的埋葬学特征,分为原地或近源成分占优势的群... 塔中隆起区的良里塔格组含菌藻类微生物岩、植物类的钙藻、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后生动物中的海绵、珊瑚、苔藓虫、介形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化石门类。根据其生物成分的埋葬学特征,分为原地或近源成分占优势的群落和远源异地成分占优势的组合,群落和组合的类型展布受水深、水动力、坡折带地貌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 古生态 良里塔格组 凯迪阶 塔中隆起
下载PDF
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6
5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1 位作者 周恳恳 梁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8,共10页
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根据沉积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其他沉积特征变化,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浅海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和陆架边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以沉积"... 湖南地区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根据沉积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其他沉积特征变化,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浅海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和陆架边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以沉积"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为特征,浅海陆棚相转为沉积砂质板岩,板岩并夹有粉砂岩及泥灰岩透镜体。深水滞流盆地发育黑色碳质页岩及含放射虫硅质页岩,沉积厚度很小,代表了一个相对缺氧还原的欠补偿深水环境;陆架边缘—斜坡相则为岩屑石英粉—细砂岩,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及砂质板岩、板岩的韵律互层,沉积厚度超过1000m,具浊流沉积特征。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湖南地区总体表现为由西北和东南方向往中部逐渐变深,湘中南一带为水体最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区 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 沉积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利用GBDB数据库与GIS技术绘制高精度古地理图 被引量:5
6
作者 樊隽轩 陈清 +4 位作者 孙冬胜 李双建 孙宗元 张琳娜 杨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地理学研究及古地理图的绘制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基于单因素、单学科信息到基于多因素、多学科综合信息。新一代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高精...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地理学研究及古地理图的绘制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基于单因素、单学科信息到基于多因素、多学科综合信息。新一代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高精度古地理图的绘制,与传统的定性或手工绘制的古地理图相比,涵盖的学科信息广、涉及的数据量大、图件精度高、可叠加各种定量分析的结果,是未来古地理图绘制的主流方向,并将成为定量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GBDB数据库庞大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数据资源,以及以剖面为核心的数据结构,使其成为目前最适合开展定量古地理研究和古地理图绘制的开放数据平台。作者收集、整理了华南435个剖面的综合地层数据,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和专家厘定,绘制得到了华南奥陶纪凯迪晚期的高精度古地理图。研究表明,凯迪晚期,扬子地台上广泛发育五峰组黑色页岩沉积;扬子地台的西北缘、西南缘、湖南中南部、下扬子地区等沉积了其他岩相地层;华南南部大范围地区、四川中部等均已抬升暴露,缺失本期地层。总体来看,该时期华南呈现了三面古陆环绕的浅水台地这一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古地理图 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GBDB数据库 奥陶纪凯迪期
下载PDF
川南—黔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超 牟传龙 +1 位作者 梁薇 徐鹏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1-654,共14页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迪期早期 凯迪期晚期 涧草沟组顶部 五峰组底部 岩相古地理 川南 黔北
下载PDF
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
8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1 位作者 周恳恳 梁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共11页
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的地层在湘西北区为五峰组、观音桥组;湘中区为五峰组;湘南区为天马山组和苏水冲组。根据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特征,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相划分为局限浅海相、潮坪相... 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的地层在湘西北区为五峰组、观音桥组;湘中区为五峰组;湘南区为天马山组和苏水冲组。根据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特征,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相划分为局限浅海相、潮坪相、深水盆地相、陆棚边缘—斜坡相等类型。凯迪期晚期,由于华夏陆块向扬子陆块不断挤压碰撞,黔中隆起、川中隆起等边缘古隆起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海平面相对上升,湘西北区变为被各古隆起围限的沉积了黑色碳、硅质页岩及泥灰岩的局限浅海环境,湘中地区主要为黑色碳、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的深水盆地环境,而湘南地区由于两陆块挤压隆升而沉积了陆棚边缘—斜坡相的砂板韵律;赫南特期随着全球冰川事件的发生,整个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海退,湘西北永顺—张家界—慈利一线以北抬升成湘鄂隆起,该线以南的湘西北区水体继续变浅,主要沉积了厚度仅十几厘米的观音桥组泥灰岩,湘中湘南地区沉积格局基本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凯迪晚期-赫南特期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湘中湘南地区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1 位作者 周恳恳 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0-45,共6页
湘中湘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时期,由于受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古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笔者通过对湘中湘南地区的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开展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和油气地质等研究,结合前人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 湘中湘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时期,由于受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古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笔者通过对湘中湘南地区的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开展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和油气地质等研究,结合前人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将该区划分为陆架相、盆地相和陆架边缘相。陆架相主要由砂质板岩、砂岩、黑色页岩和硅质岩组成;陆架边缘相为粉砂-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条带状板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而盆地相为一套炭质页岩和硅质岩组成的黑色岩系,代表了一种平静还原的滞流缺氧环境。该套岩性有机质含量高,具较高的生烃潜力,且分布范围广,是湘中湘南地区达瑞威尔-凯迪阶的富烃沉积区,也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湘南地区 达瑞威尔阶-凯迪阶 烃源岩 岩相古地理 油气勘探
下载PD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in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Cun-Ge Liu Li-Xin Qi +4 位作者 Yong-Li Liu Ming-Xia Luo Xiao-Ming Shao Peng Luo Zhi-Li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arim Basin. But research on fluctuation character- istics and global correlation of δ13Ccarb is still weak.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whole-rock δ13Ccarb data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the 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o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Darriwilian--Early Katian was exam- ined. Three positive excur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including the middle Darriwilian carbon iso- tope excursion (MDICE), 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GICE), and a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the Pygodus anserinus conodont zone which is named the Early Sandb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ESI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had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sea level fluctuations. MDICE and GICE could be globally correlated. The Middle-Upper Ordovi- cian Saerg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of the Kalpin outcrop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ical time of MDICE and ESICE. GICE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rce rock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the basin.Massive organic carbon burial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nesis of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gas field - Middle-Upper Ordovician Carbon isotope DARRIWILIAN Sandbian katian source rock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与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存革 刘永立 +3 位作者 罗明霞 邵小明 罗鹏 张智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钻井全岩碳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学者公布的碳同位素曲线,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早期碳同位素波...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钻井全岩碳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学者公布的碳同位素曲线,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早期碳同位素波动较弱,缺乏可全球对比的波动标志。达瑞威尔阶中期和凯迪阶早期发育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分别对应于国际上的中达瑞威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MDICE)和加顿伯格碳同位素正漂移(GICE),能够进行全球对比。桑比阶早期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内发育波动幅度达1.4‰的正漂移,其可能仅在部分地区分布,暂时命名为早桑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ESICE)。凯迪阶中后期碳同位素波动特征目前还不清楚,晚奥陶世赫南特阶碳同位素正漂移(HICE)在塔里木盆地也未见报道。MDICE和GICE可作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的等时对比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碳同位素正漂移 达瑞威尔阶 桑比阶 凯迪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凯迪阶-埃隆阶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逸青 陈更生 +6 位作者 刘勇 石学文 吴伟 罗超 杨雪 杨雨然 邹源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4-985,共12页
以四川盆地南部110口页岩气评价井的岩性、沉积构造、笔石带、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电性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至留系兰多列维统鲁丹阶—埃隆阶进行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四级层序演... 以四川盆地南部110口页岩气评价井的岩性、沉积构造、笔石带、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电性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至留系兰多列维统鲁丹阶—埃隆阶进行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四级层序演化规律。目的层可以划分为SQ1、SQ2两个层序,依据奥陶系—志留系沉积背景、目的层伽马值以及铀与钍的质量分数之比可以识别5个最大海泛面和12个体系域,根据体系域及其组合,可划分8个四级层序,由老至新为Pss1—Pss8。确定了川南地区凯迪阶—埃隆阶优势页岩岩相的发育时期,预测了发育规模,最优质的岩相包括含白云石/方解石硅质页岩相、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含长石硅质页岩相,主要发育在威远、渝西、泸州地区的Pss3—Pss5和长宁西部—泸州北部—渝西中部地区的Pss6以及长宁地区的Pss3—Pss4,次优质的硅质黏土质页岩相主要发育在Pss6的泸州地区南部—长宁地区(不含长宁西部)、威远地区东部—渝西地区北部以及泸州地区南部的Pss7、泸州地区北部—威远地区—渝西地区的Pss8。建立了川南地区凯迪阶—埃隆阶四级层序演化模型,Pss1—Pss8海平面经历6退5进,冰期后的第1次海侵SQ2-MFS1是级别最大的一次海泛面。图6表1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凯迪阶—埃隆阶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新疆乌什地区奥陶系两个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雨晨 唐鹏 +8 位作者 黄智斌 罗正江 龚方怡 杨果 张小乐 崔雨浓 朱莉叶 王怿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3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城东南出露的晚奥陶世碎屑岩地层惯称为柯坪塔格组,但其地层序列、厚度、沉积时代和化石面貌等特征与柯坪地区的柯坪塔格组差别甚大,宜另建新组。对于这段地层,本文新建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分别是亚科瑞克组和亚巴...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城东南出露的晚奥陶世碎屑岩地层惯称为柯坪塔格组,但其地层序列、厚度、沉积时代和化石面貌等特征与柯坪地区的柯坪塔格组差别甚大,宜另建新组。对于这段地层,本文新建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分别是亚科瑞克组和亚巴格组。亚巴格组由3条剖面拼接而成,分别为亚巴格剖面、斯代剖面及蒙达勒克剖面,指定亚巴格剖面为正层型,斯代剖面和蒙达勒克剖面为副层型。亚科瑞克组主要为铁红色含砾粉砂岩和钙质细砂岩,时代为凯迪早期,与下伏的“丘里塔格群”呈不整合接触,亚巴格剖面为层型。亚巴格组的时代为凯迪中—晚期,分为两段:下段为灰绿色厚层钙质细砂岩、粉砂岩,产牙形类;上段为不等厚韵律互层的灰绿色钙质泥质粉砂岩和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砂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产笔石、腕足类、珊瑚、牙形类、几丁虫等。亚巴格组与下伏的亚科瑞克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石炭纪蒙达勒克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科瑞克组 亚巴格组 上奥陶统 凯迪阶 生物地层 新疆乌什县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晚期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雨晨 薛云飞 +9 位作者 张娟 卜春阳 张小乐 孙硕 黄璞 孙珏 季兴开 龚方怡 崔雨浓 唐鹏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508,共16页
奥陶系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广泛出露。本研究对该地区任英沟剖面上奥陶统凯迪阶上部的阿日苏组和铁热克阿瓦提组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CIA、CIAcorr.、Sr/Ba、U/Th、Ni/Co、V/Cr、Al_(2)... 奥陶系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广泛出露。本研究对该地区任英沟剖面上奥陶统凯迪阶上部的阿日苏组和铁热克阿瓦提组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CIA、CIAcorr.、Sr/Ba、U/Th、Ni/Co、V/Cr、Al_(2)O_(3)/TiO_(2)、TiO_(2)/Zr等)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阿日苏组和铁热克阿瓦提组记录了化学风化作用先减弱后增强的变化趋势,对应了区域内古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这与全球范围内Boda事件中期的降温-升温事件吻合;(2)该套地层沉积水体盐度不高,海水呈间歇性漫入,这与上覆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底部地层的开阔海沉积环境不同;(3)该套地层的物源以远源较古老的沉积岩地层为主,混入近源早奥陶世地层,其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受到南天山洋洋壳消减的影响;(4)柯坪塔格山北麓印干组顶部的厚层生物灰岩代表了柯坪地区早古生代最后的碳酸盐岩沉积,之后转换为以阿日苏组、铁热克阿瓦提组、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和克兹尔塔格组为代表的巨厚碎屑岩沉积,对应于整个塔里木盆地在奥陶纪晚期发生的沉积相转化事件。这一沉积模式的转换,可能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发生的区域内南天山洋洋壳消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奥陶统凯迪阶 阿日苏组 铁热克阿瓦提组 主、微量元素分析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原文传递
扬子台地西缘晚奥陶世凯迪早期地层划分对比与古地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光旭 崔雨浓 +6 位作者 张竹桐 吴荣昌 魏鑫 梁艳 栾晓聪 唐鹏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70,共16页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晚奥陶世凯迪早期浅水相地层,过去多被视作“大箐组”(下部)或“宝塔组”,其划分对比一直存在争议,空间分布特征未得到充分揭示。综合研究新成果与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研究区凯迪早期地层空间...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晚奥陶世凯迪早期浅水相地层,过去多被视作“大箐组”(下部)或“宝塔组”,其划分对比一直存在争议,空间分布特征未得到充分揭示。综合研究新成果与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研究区凯迪早期地层空间分布模式,即浅水相区可划分为以厚层白云岩为特征的近岸白云岩相带和以中至厚层生物扰动灰岩为特色的过渡灰岩相带,并由后者向台地内部过渡为以宝塔组为代表的远岸较深水灰岩相区。本文据此修订“大箐组”专指近岸相沉积,新建镇雄组代表过渡相沉积,认为二者均可对比于台地内部的宝塔组,时代为凯迪早期(或包含桑比末期)。在新的地层框架下,通过总结已有的剖面资料,本文还对研究区凯迪早期的古地理进行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古地理 奥陶纪 凯迪早期 华南
原文传递
扬子台地西缘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地层划分对比与古地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光旭 崔雨浓 +4 位作者 魏鑫 吴荣昌 张竹桐 王骞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5-345,共21页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空间分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本文综合新的研究成果和前人的资料,认为研究区这段地层可划归近岸白云岩相、近岸灰岩相、过渡混积相和远岸较深水相4个相...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空间分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本文综合新的研究成果和前人的资料,认为研究区这段地层可划归近岸白云岩相、近岸灰岩相、过渡混积相和远岸较深水相4个相带,并据此修订了前3个相带的地层框架,以实现与远岸较深水沉积(以临湘组和五峰组为代表)更高精度的对比。近岸白云岩相带以下部深灰色薄层硅质白云岩、上部薄至厚层白云岩夹含笔石碎屑岩为特色,以修订后的王家河坝组称之。近岸灰岩相带的该段地层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硅质灰岩,上部为薄至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常发育含笔石碎屑岩夹层,本文以修订后的铁足非克组称之。在过渡混积相带内,下部为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常发育垂向管状遗迹化石,创名莲峰组;上部为灰岩与泥页岩不等厚互层,化石丰富,沿用大渡河组一名。同时,本文认为王家河坝组下段、铁足非克组下段和莲峰组均对比于临湘组;王家河坝组上段与五峰组可部分对比;铁足非克组上段和大渡河组均可与五峰组完全对比。在新的地层框架下,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已有的资料,尝试对研究区凯迪晚期的古地理进行更高精度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古地理 奥陶纪 凯迪晚期 华南
原文传递
奥陶系三个阶名的命名和确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旭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奥陶系阶名 弗洛阶 桑比阶 凯迪阶
原文传递
陕西富平金粟山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时代
18
作者 王玉净 崔智林 +2 位作者 张元动 华洪 武学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4,共14页
安太庠等(1985)把金粟山组分成4段,其中2-4段产有较丰富的牙形类化石Tasmanognathus动物群,当时定其时代为Caradocian期。后来,崔智林等(2000)在该组的第二段硅质岩和灰岩中发现放射虫也认为是Caradocian期的。这次,我们在第4段中找到... 安太庠等(1985)把金粟山组分成4段,其中2-4段产有较丰富的牙形类化石Tasmanognathus动物群,当时定其时代为Caradocian期。后来,崔智林等(2000)在该组的第二段硅质岩和灰岩中发现放射虫也认为是Caradocian期的。这次,我们在第4段中找到了一个以Secuicollacta ornata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Noble和Aitchison(2000)在讨论早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时提出把Secuicollacta的首现作为凯迪期的开始,并把其归属到他们建立的大门孔同心状球形放射虫带1中。因此,金粟山组有可能是凯迪期的。同时,我们对崔智林等(2000)发现的放射虫动物群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个动物群是以Secuicollacta,Kalimnasphaera,Protoceratoikiscum,Palaeoephippium和Haplotaeniatum等属为特征,其时代也是凯迪期的。根据王志浩等(2011)最新研究,金粟山组的2个牙形类化石带,即上部的Tasmanognathus gracilis-T.multidentatus带和下部的T.shichuanheensis带分别可以同王志浩等(1996)建立的晚奥陶世凯迪期Phragmodus andatus带和Beodina compressa-Microcoelodus symmetricus带上部带对比。因此,金粟山组应该是凯迪期的,而不是过去认为桑比期的。文中共描述放射虫9属18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归属5目7科。这个组的放射虫可以建立一个组合带二个亚组合带,即Secuicollacta ornata组合带,下部的Protoceratoikiscum chinocrystallum-Kalimnasphaera maculosa亚组合带和上部的Haplentactinia baltica-Inanibigutta aculeata亚组合带。下亚组合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Malongulli组,美国内华达Hanson Creek组和俄罗斯西伯利亚Gorny阿尔泰Tekhten组,由于产有许多相同的凯迪期的放射虫属种而可以互相对比;上亚组合带同爱沙尼亚,德国北部,波兰北部冰川漂砾中的放射虫动物群成分相似,都含有Haplentactinia baltica和Inanibigutta aculeata等,两者也可以互相对比。同时,这些冰川漂砾很可能来自当时的古亚洲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金粟山组 晚奥陶世凯迪期 陕西富平
原文传递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照 罗辉 张元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五峰组 仑山 岗岗山剖面 宜黄-1井 江苏 湖北
原文传递
生长标度——腕足动物异速生长研究中的定量指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雨晨 黄冰 +2 位作者 詹仁斌 Colin D Sproat 周航行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生长标度"定义了在研究腕足动物异速生长时所需的个体生长发育定量指标,其数值大小受到壳长、壳宽、壳厚以及相对应权重的共同控制。将腕足动物待研究性状的测量值与其生长标度作为两个变量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可判断该性状是... "生长标度"定义了在研究腕足动物异速生长时所需的个体生长发育定量指标,其数值大小受到壳长、壳宽、壳厚以及相对应权重的共同控制。将腕足动物待研究性状的测量值与其生长标度作为两个变量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可判断该性状是否存在与腕足动物个体发育不等的生长速率,即异速生长。该指标对凯迪期(Katian)(晚奥陶世)腕足动物无洞贝类Rongatrypa xichuanensis的定量分析表明,该种腕足动物的壳宽与个体发育保持同步,壳长呈负异速生长,壳厚呈正异速生长,指示出该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总体向横宽方向伸展,并伴随着壳体的加快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标度 腕足动物 异速生长 凯迪期(晚奥陶世) Rongatrypa xichuanen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