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8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1
作者 韩佩佩 屈可伸 +4 位作者 杨春 王维 王玉珍 舒逸青 张平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H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行硅凝胶联合C...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H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行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HS的早期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和瘙痒症状,降低VEGF及TGF-β_(1)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点阵激光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IGBT用双组分加成型有机硅凝胶的研制
2
作者 钱帆 曾幸荣 +3 位作者 张文彬 朱青青 林子睿 雷海明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以端乙烯基甲基硅油为基础聚合物,添加含氢硅油、铂催化剂、抑制剂等制得双组分加成型有机硅凝胶。考察了端侧乙烯基甲基硅油、端侧氢基硅油、单乙烯基封端甲基硅油、活性氢与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对有机硅凝胶固化的影响,并与市售进口产... 以端乙烯基甲基硅油为基础聚合物,添加含氢硅油、铂催化剂、抑制剂等制得双组分加成型有机硅凝胶。考察了端侧乙烯基甲基硅油、端侧氢基硅油、单乙烯基封端甲基硅油、活性氢与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对有机硅凝胶固化的影响,并与市售进口产品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较佳条件为:不添加端侧乙烯基甲基硅油,端侧氢基硅油用量为端氢基硅油的15%,体系中添加9.47%的单乙烯基封端甲基硅油,活性氢与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0.95。此时制得的有机硅凝胶与市售进口产品性能相当,耐高低温老化性能、双85老化性能、修复性、电气性能良好,渗油性符合IGBT封装用有机硅凝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 加成型 封装材料
下载PDF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外涂硅凝胶治疗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3
作者 田小瑞 王建明 +3 位作者 郭万里 马冰 张书欣 刘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对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硅凝胶治疗... 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对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硅凝胶治疗,59例)和联合组(给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治疗,59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瘢痕厚度、瘢痕回声密度、生长因子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4.75%(P<0.05);联合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瘢痕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瘢痕回声密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GF-β_1、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86%和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治疗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瘢痕情况,促进瘢痕消退,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 深Ⅱ度烧伤 增生性瘢痕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硅凝胶灌封温循载荷下的键合丝疲劳失效机理仿真分析
4
作者 顾廷炜 冯政森 +1 位作者 朱燕君 孙晓冬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针对某型混合集成电路在温度循环试验后出现的硅凝胶灌封区域键合丝疲劳失效,对键合丝的键合强度和疲劳断裂失效进行了试验分析,建立了单根键合丝和硅凝胶局部灌封区域的有限元简化模型,拟合了硅凝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基于ANSYS Workb... 针对某型混合集成电路在温度循环试验后出现的硅凝胶灌封区域键合丝疲劳失效,对键合丝的键合强度和疲劳断裂失效进行了试验分析,建立了单根键合丝和硅凝胶局部灌封区域的有限元简化模型,拟合了硅凝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不同胶体材料参数条件和温循载荷作用下的键合丝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热力耦合仿真分析,并基于仿真结果对混合集成电路的硅凝胶灌封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加严温度循环试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键合丝第一键合点颈部和第二键合点根部的应力值较大,存在明显的塑性应变,与疲劳断裂失效分析一致;通过减小硅凝胶的热膨胀系数和灌封体积的方式进行工艺优化后,键合丝的应力值显著减小,样品经过温度循环试验后实测良率从167%提升至100%。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硅凝胶灌封区域中的金丝键合疲劳强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键合丝 灌封 温度循环 疲劳失效机理
下载PDF
填充型有机硅基导热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5
作者 尚田雨 张晨旭 +2 位作者 任琳琳 曾小亮 孙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有机硅基热界面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黏度配比的硅油作为基体,并以氧化铝和氧化锌作为导热填料,制备了一系列填充型有机硅导热凝胶样品。分别研究了凝胶成分对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点胶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以有机硅基热界面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黏度配比的硅油作为基体,并以氧化铝和氧化锌作为导热填料,制备了一系列填充型有机硅导热凝胶样品。分别研究了凝胶成分对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点胶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硅导热凝胶的热导率主要受导热填料的影响,当高黏度乙烯基硅油占比为50%时,导热凝胶的各项性能良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热导率和挤出率分别达到0.37 MPa、184%、63.42、2.90 W/(m·K)和106.4 g/min。此外,本研究的导热凝胶样品在应对高温高湿环境和冷热循环试验表现良好,能满足行业要求,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界面材料 热导率 有机
下载PDF
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的研制
6
作者 何美倩 刘珠 +10 位作者 徐建馨 吕绍谊 潘基业 冼文琪 温燕思 赖燕怡 卓淑媛 肖若凡 沈琪力 牛粒名 刘国聪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以200mPa·s和5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以不同比例复配的导热填料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研究了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与基体硅油黏度对基胶黏度及... 以200mPa·s和5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以不同比例复配的导热填料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研究了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与基体硅油黏度对基胶黏度及氧化铝最大填充量的影响,探究了-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硅凝胶导热性能的影响,基体硅油黏度、活性氢与硅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铝填充量对硅凝胶硬度、密度、热导率及力学强度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氧化铝复配种类与比例对硅凝胶抗渗油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不同黏度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的球形氧化铝复配导热填料可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在采用单一粒径球形氧化铝时,同一填充量下,20μm球形氧化铝对基胶的增黏不明显且最大填充量较高,可达1500份;适当增加硅烷偶联剂KH590用量能有效提高硅凝胶的导热性能,较佳用量为2.00%;采用2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与硅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为0.8:1,单独采用600份20μm球形氧化铝作导热填料时,硅凝胶具有较佳的硬度、密度、热导率及拉伸强度,邵氏00硬度为67,密度为1.83g/cm^(2),热导率为3.69W/(m·K),拉伸强度为1.95MPa;采用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复配时,导热硅凝胶的热导率均高于采用单一粒径球形氧化铝填充的硅凝胶,导热填料采用20μm与5μm球形氧化铝按质量比2:1复配时硅凝胶导热性能较佳,热导率为4.72W/(m·K);由于球形氧化铝表面硅烷化后与基体硅油的缠绕及填料表面基与一定量残留双键的氢键效应,导热填料采用20μm与5μm球形氧化铝按质量比2:1复配时硅凝胶具有较佳的抗渗油性能及热稳定性,渗油比仅为1.0476,硅凝胶质量损失率5%时的温度为331℃,700℃时残余质量分数为8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低渗油 高填充 球形氧化铝
下载PDF
不同金属氯化物催化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气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青松 张桂华 李承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150,共7页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中掺入氯化铝或氯化铁水溶液均可制备出轻质(69.0~96.0mg/cm^(3))、高强度(0.302~0.583MPa)、高热稳定性(≥550℃)和超疏水(145.6~151.6°)的PMSQ气凝胶。以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密度最低,线性收缩率(3.2%)最小,压缩强度和最大压缩应变(87.2%±0.2%)最高。以氯化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的常温热导率[33.5mW/(m·K)]最低,可在温度低于600℃时不发生—CH_(3)的热分解反应,在800℃时的质量损失仅为7.2%,在100℃和200℃的恒温加热台上加热300s,其表面温度从30℃分别上升至42.6℃和70.6℃,体现出极好的绝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三甲氧基 甲基三乙氧基 酸催化剂 金属氯化物 聚甲基倍半氧烷气 常压干燥 压缩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硅基纳米凝胶固化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傅锋辉 邓福南 章志翔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利用硅基纳米凝胶与冶炼渣,研制了一种硅基纳米稀土凝胶固化物来固化/稳定重金属,采用浸出实验研究了硅基纳米凝胶技术对重金属的固化/稳定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重金属的迁移机制和长期安全性。研究表明:碳酸锂渣经过硅基纳米稀土凝... 本文利用硅基纳米凝胶与冶炼渣,研制了一种硅基纳米稀土凝胶固化物来固化/稳定重金属,采用浸出实验研究了硅基纳米凝胶技术对重金属的固化/稳定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重金属的迁移机制和长期安全性。研究表明:碳酸锂渣经过硅基纳米稀土凝胶技术固化形成硅基纳米稀土凝胶固化物后,经硫酸硝酸法浸出实验,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规定的上限值,锁定率均在93.5%以上,而且各种耐久性能远超普通混凝土,安全性优良。因此,硅基纳米凝胶可以成为固化/稳定化有害元素的可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纳米 基纳米稀土固化物 重金属 浸出浓度 安全性
下载PDF
烧伤瘢痕整形修复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硅凝胶瘢痕贴片的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
9
作者 韩颖干 吴召森 +5 位作者 谢书强 武昱君 邵高升 海莉 吴军庆 王存保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研讨烧伤瘢痕整形修复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医院接收的烧伤瘢痕整形修复患者中纳取68例配合研究,随机均分2组,34例/组。对照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加之硅... 目的研讨烧伤瘢痕整形修复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医院接收的烧伤瘢痕整形修复患者中纳取68例配合研究,随机均分2组,34例/组。对照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加之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效果评分、修复中各指标数值、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修复效果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修复效果评分包括外观(8.75±0.65)分、质地(8.75±1.06)分、弹性(9.02±0.35)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0.02±2.32)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14.21±2.42)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扩张率(115.23±17.35)%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2.15±0.23)分低于对照组的(4.05±0.2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硅凝胶瘢痕贴片常应用在烧伤瘢痕整形修复治疗中,患者修复效果较优,减轻疼痛感,防止其发生并发症,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瘢痕贴片 烧伤瘢痕整形修复 疼痛评分
下载PDF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柯玉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9-0112,共4页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两组均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瘢痕高度、硬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皮肤水分及油分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瘢痕高度、硬度、色素沉着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弹性、皮肤水分及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能有效改善瘢痕形态和皮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面部增生性瘢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徐林玉 陆海波 +5 位作者 卢道云 王浩 李程远 罗涌 李森 张斌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23-52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5~2018-04我科32例(38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行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患者。术中根据大鱼际区的血供及自然皮肤横纹,... 目的:观察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5~2018-04我科32例(38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行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患者。术中根据大鱼际区的血供及自然皮肤横纹,在同侧大鱼际肌表面掀起皮瓣覆盖指端创面,术后应用KELO-COTE~硅凝胶抑制瘢痕增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38指)患者手指皮瓣断蒂后均存活良好。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满意,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大鱼际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瘢痕不明显,无疼痛不适感,两点辨别觉8~10 mm。伤指的功能评价为优35指,良3指,优良率为100%。术后1个月虎口张开及手指伸直稍受限,经逐步指导功能锻炼后,均恢复正常。Michigan手外科问卷评定为非常满意30例,满意2例。结论:大鱼际皮瓣联合KELO-COTE~硅凝胶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手术成功率高,术区瘢痕不明显,手功能恢复理想,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皮瓣 kelo-cote硅凝胶 指端缺损
下载PDF
基于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新型载药系统的构建及胃肠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吕春艳 刘杨 +1 位作者 张文君 王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热重等对载药前后的硅气凝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释药性能及胃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硅气凝胶为载体制备的新型递药系统,负载药物后其骨架结构未被破坏且载药量高达31.24%;与原料药相比,其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显著提高;同时,经过硅气凝胶负载的尼莫地平在胃、大肠、小肠的内容物中可存留4 h,稳定性显著提高。构建的新型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和胃肠稳定性,为尼莫地平口服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释药性能 递药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氟硅凝胶对陶瓷封装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
13
作者 高成 李凯 +1 位作者 黄姣英 刘宇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陶瓷封装隔离器具有高可靠性,灌胶可加强其绝缘性能,但还需要考虑灌胶对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以GL3200C型陶瓷封装隔离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氟硅凝胶通过内部水汽对陶瓷封装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对隔离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稳定性烘焙10 h... 陶瓷封装隔离器具有高可靠性,灌胶可加强其绝缘性能,但还需要考虑灌胶对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以GL3200C型陶瓷封装隔离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氟硅凝胶通过内部水汽对陶瓷封装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对隔离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稳定性烘焙10 h后测量其内部水汽含量,并分析内部水汽含量对隔离器漏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超过150℃的条件下,氟硅凝胶会分解产生烃类物质并释放至GL3200C封装内,但并不释放水汽,灌胶不会影响陶瓷封装隔离器的漏电流指标,满足隔离器的可靠性要求,但是存在稳定性不足和引入腐蚀性离子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工程应用上灌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封装隔离器 漏电流 内部水汽含量 腐蚀
下载PDF
气凝胶在阻燃领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郝金灵 陈雅君 钱立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硅系气凝胶、有机气凝胶和碳系气凝胶在阻燃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气凝胶的特点、在阻燃领域的相关阻燃改性技术及其对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种气凝胶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系气 有机气 碳系气 阻燃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纳米气凝胶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佳臻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行600℃、800℃、1000℃和1200℃热处理,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仪器对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Cl_(3)·6H_(2)O∶TEOS=8∶1时,Al_(2)O_(3)-SiO_(2)气凝胶样品在1000℃和1200℃热处理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621 W/m·K和0.0803 W/m·K,在1000℃以上热处理后,孔径更加均匀,保留了较好的介孔结构;并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延缓了晶型转变,在常温和1200℃条件下,样品比表面积分别为617.14 m^(2)/g和102.9 m^(2)/g,为均匀的介孔结构(孔直径为8~32 nm),孔径低于常温下空气的平均自由程,在1200℃热处理后,样品总失重率为16.3%,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复合气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忠伦 孙沈涵 +1 位作者 徐长伟 王明铭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近年来,二氧化硅气凝胶凭借其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硅源作为制备SiO_(2)气凝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SiO_(2)气凝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多种硅源为前驱体的SiO_(2)气凝胶发展历程及制备。硅源种类划... 近年来,二氧化硅气凝胶凭借其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硅源作为制备SiO_(2)气凝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SiO_(2)气凝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多种硅源为前驱体的SiO_(2)气凝胶发展历程及制备。硅源种类划分为单一硅源和复合硅源。单一硅源主要有水玻璃、硅溶胶、工农业含硅废料及常见硅醇盐;复合硅源通过引入疏水性和功能性基团来改善结构性能,从而实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对SiO_(2)气凝胶硅源的选择、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单一 复合
下载PDF
Fe、Mn掺杂APP/硅凝胶对泡桐的阻燃抑烟性能
17
作者 王勇 袁利萍 +2 位作者 何东风 胡云楚 袁光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205,共9页
【目的】利用氮-磷阻燃剂和金属盐/介孔凝胶的高效协同阻燃作用,减少木质材料热量释放的同时,降低其烟雾毒气,探索木质材料高效阻燃基础上解决火灾烟雾毒气问题。【方法】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将硅源前驱物和APP的复合阻燃剂负载于泡桐... 【目的】利用氮-磷阻燃剂和金属盐/介孔凝胶的高效协同阻燃作用,减少木质材料热量释放的同时,降低其烟雾毒气,探索木质材料高效阻燃基础上解决火灾烟雾毒气问题。【方法】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将硅源前驱物和APP的复合阻燃剂负载于泡桐细胞腔中,并原位构建APP/硅凝胶复合体系。采用SEM、CONE、TGA等测试与分析手段研究APP/硅凝胶复合体系对泡桐的阻燃减毒作用。【结果】SEM显示掺杂改性的凝胶颗粒成功地沉积在木材导管和细胞腔中,与细胞壁结合紧密。CONE试验表明,APP/硅凝胶能高效抑制木材的热释放,但却无法减少烟雾毒气的生成,这一直是APP阻燃剂需要克服的缺点。Fe、Mn掺杂的PF-Fe/APP/Gel与PF-Mn/APP/Gel的PHRR、THR等热释放值比PF-APP/Gel试样下降更为显著,其THR较于泡桐素材PF-UN也分别下降了66.05%、75.62%,比PF-APP/Gel减少了7.7、10.8 MJ/m2。同时PF-Fe/APP/Gel与PF-Mn/APP/Gel表现了优异抑烟作用,不仅其TSP2较PF-UN分别下降了13.9%、13.43%,SPR降低了64.9%、66.2%,其SPR、TSP、YCO也明显低于PF-APP/Gel。由TGA可知,APP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浸渍泡桐成炭量,使其在更低的温区成炭,但PF-APP/Gel在600~800℃高温区稳定性下降,Fe、Mn掺杂可提高试样在高温下的稳定性。PF-Fe/APP/Gel和PF-Mn/APP/Gel在800℃的残炭量从PF-UN的19.9%上升到38.3%、38.2%,比PF-APP/Gel也提高约4%。残炭分析发现PF-Fe/APP/Gel和PF-Mn/APP/Gel的CONE试验残炭形成了一个绵延致密的整体炭层。【结论】研究表明,在木材催化成炭的过程中,Fe、Mn盐能明显促进APP/硅凝胶与泡桐的成炭作用,形成的Fe(Mn)-Si-磷酸盐炭层质量高,是抵挡材料的热量释放和烟气产生的致密坚固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原位构建 催化成炭 阻燃抑烟
下载PDF
高分子医用材料聚丙烯/硅凝胶瘢痕贴片创面修复应用比较
18
作者 林庆华 廉静 张爱菊 《粘接》 CAS 202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在对烧伤瘢痕患者进行整形修复治疗的过程中,硅凝胶瘢痕贴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材料,开始在此类患者的修复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对接受整形修复治疗的烧伤瘢痕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实施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治疗和皮肤软组... 在对烧伤瘢痕患者进行整形修复治疗的过程中,硅凝胶瘢痕贴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材料,开始在此类患者的修复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对接受整形修复治疗的烧伤瘢痕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实施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治疗和皮肤软组织扩张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结果表明,在皮肤创面愈合时间与血运恢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皮肤创面愈合率、临床疼痛程度,以及皮肤瘢痕评分情况等方面,皮肤软组织扩张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均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整形修复 瘢痕贴片
下载PDF
硅凝胶联合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在面部急诊外伤后瘢痕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王硕 王怀谷 +3 位作者 蒋邦红 韩娜 崔雷 白子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11-2516,共6页
目的探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对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分别给予硅凝胶应用... 目的探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对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分别给予硅凝胶应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硅凝胶治疗应用。每位患者均需要接受6次治疗,每次治疗之间的间隔为1个月。为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我们将在治疗前后两周,使用PSAS、OSAS和VSS三种量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结果,并评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分别有4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PSAS、OSAS和VSS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经过比较,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2.50%,而观察组的满意度却达到了87.50%。在观察组中,存在2例患者出现了色素沉着,1例患者表示疼痛。其余患者正常。结论经过研究发现,硅凝胶和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均可以改善头面部急诊外伤患者的瘢痕,其中1565 nm非剥脱激光的改善作用得到肯定,且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伤 瘢痕 1565 nm非剥脱激光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酚醛气凝胶的制备及隔热疏水性能
20
作者 范佳敏 秦岩 +2 位作者 傅华东 薛宸沂 常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39,共11页
酚醛(PR)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和低导热等突出优点,广泛用作隔热、保温材料。然而,传统的PR气凝胶制备工艺复杂,且与生俱来地存在易吸湿的弊端。文中以线型酚醛树脂为原料、辛基三乙氧基硅烷(OTES)为疏水剂,分别通过化学接枝法和物理共混法... 酚醛(PR)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和低导热等突出优点,广泛用作隔热、保温材料。然而,传统的PR气凝胶制备工艺复杂,且与生俱来地存在易吸湿的弊端。文中以线型酚醛树脂为原料、辛基三乙氧基硅烷(OTES)为疏水剂,分别通过化学接枝法和物理共混法制备了硅改性酚醛树脂,进一步借助溶胶-凝胶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了硅改性酚醛气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N2吸附-脱附实验、同步热分析、热常数和疏水角测量对气凝胶进行表征,并通过水浸泡实验评估其吸水性能。所制备的试样密度在0.205~0.260 g/cm~3、热导率在0.040~0.044 W/(m·K)。研究表明,引入OTES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PR气凝胶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和隔热性能,且化学接枝法的综合表现优于物理共混法。物理共混改性使气凝胶的高温残重率提高约5%,疏水角提高约121.0°,在水中的饱和吸湿率为59.6%(改性前高达349.5%);而通过化学接枝路线添加少量的OTES即可大幅度提升气凝胶性能,残重率增加约10%、疏水角达153.4°、饱和吸湿率仅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气 辛基三乙氧基 化学接枝法 物理共混法 疏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