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合采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表征研究
1
作者 王祚琛 刘慧卿 +3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月杰 骆晨 潘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3,共12页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方法开发适用性研究。研究发现:洛伦兹方法表征非均质性与开发效果相关性不强,仅在局部敏感区间内对开发效果产生剧烈影响;同时,当洛伦兹系数相等时,曲线形状对开发效果也有影响,但传统方法无法有效表征。因此,对洛伦兹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修正方法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及油田数据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大大扩展了洛伦兹系数的敏感区间,使得水驱开发效果与洛伦兹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实例应用表明:修正前后,KL-A区洛伦兹系数与采收率相关系数从0.48增至0.87,KL-B区相关系数从0.74增至0.87,可见层间非均质性与开发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层间非均质性 洛伦兹方法 渤海kl油田 开发指标
下载PDF
KL油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特征及砂体叠置类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汉卿 刘美佳 +2 位作者 陈存良 刘超 阳晓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0,共6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是KL油田的主力含油层段。文中综合利用钻井、测录井、岩屑和岩心等资料,建立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井间砂体沉积相剖面,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KL油田沙三上...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是KL油田的主力含油层段。文中综合利用钻井、测录井、岩屑和岩心等资料,建立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井间砂体沉积相剖面,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叠置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整体以进积为特征,内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加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自下而上逐渐向湖盆推进,河口坝范围逐渐收缩,至Ⅲ油组1小层和2小层,研究区范围内只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根据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接触关系,将砂体叠置类型划分为三大类、12个小类。砂体叠置类型主要受湖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变化和沉积相类型所控制。该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加密调整和剩余油潜力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砂体叠置类型 kl油田 莱州湾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建斌 田晓平 +2 位作者 康凯 申春生 汪利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6,共10页
针对目前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KL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沉积物征及模式认识程度较低的问题,利用该区壁芯、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古地貌背景,在层格架约束下研究沉积环境,分... 针对目前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KL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沉积物征及模式认识程度较低的问题,利用该区壁芯、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古地貌背景,在层格架约束下研究沉积环境,分析其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混合沉积,形成于宽缓斜坡、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湖平面、物源、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等条件;该混合沉积包括相缘渐变混合与原地混合两种沉积类型,互层式和分式两种混合模式,以及4种混合样式。两种混合沉积类型沉积机理不同,混合模式及组合样式表现较大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储层微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油田 混合沉积特征 成因类型 演化模式 莱州湾凹陷南斜坡
下载PDF
高效封堵性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瑞兵 苗海龙 +2 位作者 陈增海 徐安国 席江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5期26-30,共5页
渤海油田蓬莱油田群储层具有中高孔渗的储集特征,对钻井液的封堵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室内通过对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封堵剂的优选及评价,研究出一套适合蓬莱油田群的高效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实... 渤海油田蓬莱油田群储层具有中高孔渗的储集特征,对钻井液的封堵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室内通过对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封堵剂的优选及评价,研究出一套适合蓬莱油田群的高效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承压封堵能力强,当起始压力为15 MPa时,30 min的滤失量仅为7.5 mL。体系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降滤失性能。体系中加入12%的钙土后,各项参数变化幅度整体较小,具有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天然贝雷岩心使用钻井液体系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蓬莱油田群 钻井液 封堵性
下载PDF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的发现与浅层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 被引量:31
5
作者 薛永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主力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规模型构造圈闭已钻探殆尽,基于传统地质认识已难以持续获得规模型储量发现。近年来,得益于“汇聚脊控制源外油气成藏与富集”新认识的提出,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在久攻不克...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主力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规模型构造圈闭已钻探殆尽,基于传统地质认识已难以持续获得规模型储量发现。近年来,得益于“汇聚脊控制源外油气成藏与富集”新认识的提出,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在久攻不克的莱北低凸起成功发现新近系大型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进一步夯实了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的储量基础。促进了今后渤海浅层油气勘探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从过去的显性构造目标勘探,转向以新认识为指导的隐性目标勘探,为渤海浅层油气勘探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大型汇聚脊发育的凸起区、隐伏型汇聚脊发育的斜坡区和洼陷带都是今后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汇聚脊 垦利6-1 岩性油田 勘探发现 勘探思路
下载PDF
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在轻质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阳晓燕 王月杰 +2 位作者 郭诚 雷源 吴小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2,96,共4页
针对渤海南部轻质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单井实际产能与初始开发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静态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以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到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可有效指... 针对渤海南部轻质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单井实际产能与初始开发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静态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以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到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可有效指导渤南KL油田群单井配产、调整井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计算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小于5%。研究成果对油田的产能评价、综合调整油井的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评价 电阻率 比采油指数 中轻质油田 渤南kl油田群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类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志伟 宿雯 +2 位作者 李果营 黄志 叶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8,共10页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宏观成盆机制和岩石断裂力学分析,对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南部受郯庐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影响,新近纪拗陷期断裂活动明显,大量小微断裂发育。新近纪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剪切应力...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宏观成盆机制和岩石断裂力学分析,对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南部受郯庐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影响,新近纪拗陷期断裂活动明显,大量小微断裂发育。新近纪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剪切应力逐渐取代伸展应力占据主导地位,为小微断裂的大量新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高泥质含量、早成岩阶段的岩石介质属性决定了小微断裂带形成演化的介质基础;小微断裂具有剪切破裂机制主导下塑性泥质流侵入剪切-涂抹成核的发育演化模式。根据局部剪切应力的成因机制及构造特征,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可分为横向调节型、垂向传导型和断间均衡型等3种类型。小微断裂精细识别与解释技术在渤中26-3、垦利9-1和渤中34-1等油田的成功应用对于渤海海域高勘探成熟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海域 小微断裂 成因机制 控藏类型 渤中26-3油田 垦利9-1油田 渤中34-1油田
下载PDF
渤海油田岸电工程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以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工程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国锋 高璇 +1 位作者 张昊 李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7-196,共10页
秦皇岛32-6、曹妃甸11-1岸电工程是中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已投产岸电项目。基于该岸电工程设计面临的海洋环境条件复杂、海上油田位置分散、海上油田用电可靠性要求高等诸多挑战... 秦皇岛32-6、曹妃甸11-1岸电工程是中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已投产岸电项目。基于该岸电工程设计面临的海洋环境条件复杂、海上油田位置分散、海上油田用电可靠性要求高等诸多挑战,根据海上油田供电原则、海上电力动力平台位置优选及供电方案与区域互联方案设计的研究结果,确定了该油田群岸电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介绍了远距离大容量海缆过电压和无功补偿、稳定控制技术、高压海缆交流腐蚀干扰分析及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秦皇岛32-6、曹妃甸11-1岸电工程已于2021年9月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向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智能开发迈出了历史性变革的一步,同时也为后续岸电工程项目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 岸电工程 总体方案 区域互联 高压海底电缆 稳定控制 交流腐蚀干扰 智能化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砂体富集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汉卿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古近系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的重要储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统计砂地比等数据,并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类型及砂体富集规律。研究... 古近系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的重要储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统计砂地比等数据,并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垦利10-4油田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类型及砂体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段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其内部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井间对比剖面显示,LST时期砂体以Ⅰ型河道为主,河道切割叠置特征明显;TST时期砂体以Ⅱ型河道为主,河道呈叠置特征,切割作用不明显;HST时期砂体以Ⅲ型河道为主,几乎不存在切割叠置特征,河道间相互分离。叠置特征和富砂规律主要受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研究其富砂规律对莱州湾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砂体富集模式 叠置特征 垦利10-4油田 莱州湾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海上气云影响区复杂断块油田河道刻画思路与挖潜——以渤中Y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建敏 宋俊亭 +2 位作者 张占华 李扬 张俊廷 《复杂油气藏》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渤海南部海域渤中Y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明化镇组下段,储层为分支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由于受浅层气云影响,部分断块地震反射杂乱,成像模糊,储层预测困难。气云区外,在区域沉积背景约束下,利用测井相、地... 渤海南部海域渤中Y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明化镇组下段,储层为分支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由于受浅层气云影响,部分断块地震反射杂乱,成像模糊,储层预测困难。气云区外,在区域沉积背景约束下,利用测井相、地震相及小层地震属性,井震一体化完成河道刻画;气云区内,充分利用井眼资料识别河道边界,结合动态储量认识及油田整体沉积模式,参考气云区外河道走向趋势及河道间湾展布特征,由外向内完成了气云区内的河道刻画。利用研究成果在气云区内部署调整方案,开发井实钻油层厚度8 m,有效增加了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气云区 河道刻画 渤中Y油田 渤海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