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昆明小鼠(KM鼠)遗传背景资料调查 被引量:27
1
作者 章根木 姚甘火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46-251,共6页
中国昆明小鼠(KM鼠)遗传背景资料调查章根木,姚甘火(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室)昆明小鼠(KM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小鼠品种,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物制品的生产及药品生物制品的检... 中国昆明小鼠(KM鼠)遗传背景资料调查章根木,姚甘火(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室)昆明小鼠(KM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小鼠品种,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物制品的生产及药品生物制品的检定。作者对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 km鼠 遗传背景资料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北京生研所昆明小鼠(KM鼠)生产性能研究
2
作者 章根木 金潇 +3 位作者 李桂平 迮旭华 张翼 张海峰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8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应用昆明小鼠进行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的饲养条件下,昆明小鼠平均产仔数13.72只/胎,平均初生重1.89g、乳仔成活率98.41%、体重增长快,日增重:2周内0.665g;2周至6... 本文应用昆明小鼠进行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的饲养条件下,昆明小鼠平均产仔数13.72只/胎,平均初生重1.89g、乳仔成活率98.41%、体重增长快,日增重:2周内0.665g;2周至6周,公鼠0.7g,母鼠0.55g;7周至10周,公鼠0.38g,母鼠0.32g。母鼠生产胎间隔:平均23.3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 生产性能 km鼠
下载PDF
塔原牌食用红花籽油对KM鼠精子致畸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艺玫 刘晓峰 +4 位作者 麦丽开 熊进 燕顺生 侯岩岩 陈欣如 《地方病通报》 2007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红花籽油 km 精子 致畸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KM小鼠研究现状及热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加辉 林萌 +1 位作者 喻松仁 罗小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本文对KM小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国内KM小鼠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纳入了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10日的3981篇KM小鼠相关... 目的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本文对KM小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国内KM小鼠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纳入了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10日的3981篇KM小鼠相关文献,分析了其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和英文文献被引情况。结果KM小鼠研究中文文献发文量波动下降,英文文献发文量逐渐上升,国内外对于KM小鼠的研究热度不同。发文最多的3个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主要是刘慧雯、李光武和赵欣等。国内期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KM小鼠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国外期刊研究主要集中于KM小鼠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结论目前,KM小鼠在我国已有80余年的应用与推广历史,主要集中在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研究。KM小鼠虽在实验方面有一定成果,但规范化种群培育、优势研究领域发掘以及动物伦理的进一步推进是未来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酸化水对KM小鼠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王立辛 于春琳 +1 位作者 肖念桐 韩喜彬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6-11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对KM小鼠生长发育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只体重相近的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无菌水,pH7.2),B、C、D组为盐酸处理组(pH分别为4.0、3.0、2.5),小鼠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5周...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对KM小鼠生长发育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只体重相近的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无菌水,pH7.2),B、C、D组为盐酸处理组(pH分别为4.0、3.0、2.5),小鼠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5周,检测指标为体重、体成分(脂肪、肌肉、游离水)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A组相比,B、C和D组KM小鼠的体重、体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酸化水对各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酐(CREA)、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浓度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与A组相比,第1、2、3、5周部分酸化水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显著提高(P<0.05);第1、4、5周部分酸化水组血钙(Ca)浓度显著提高(P<0.05);第4周C组血磷(P)浓度显著提高(P<0.05)。各项生化指标虽有波动但也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不同pH的酸化水对KM小鼠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水 km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PH
下载PDF
“KM小鼠种群的培育和应用”征稿启事
6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号)、TA2(津白2号)、AMMS/1等近交系品系。KM系小鼠基因多态性高,抗病力、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广泛应用于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药理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昆明小 km 基因多态性 生物制品 封闭群 毒理学 近交系
下载PDF
“KM小鼠种群的培育和应用”征稿启事
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 (中国1号)、615、TA1 (津...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 (中国1号)、615、TA1 (津白1号)、TA2 (津白2号)、AMMS/1等近交系品系。KM系小鼠基因多态性高,抗病力、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广泛应用于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药理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昆明小 km 基因多态性 生物制品 封闭群 毒理学 近交系
下载PDF
“KM小鼠种群的培育和应用”征稿启事
8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号)、TA2(津白2号)、AMMS/1等近交系品系。KM系小鼠基因多态性高,抗病力、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广泛应用于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药理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昆明小 km 基因多态性 生物制品 封闭群 毒理学 近交系
下载PDF
“KM小鼠种群的培育和应用”征稿启事
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号)、TA2(津白2号)、AMMS/1等近交系品系。KM系小鼠基因多态性高,抗病力、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广泛应用于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药理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昆明小 km 基因多态性 生物制品 封闭群 毒理学 近交系
下载PDF
“KM小鼠种群的培育和应用”征稿启事
10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 昆明小鼠是我国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封闭群小鼠。昆明小鼠因引入地是昆明,称为昆明小鼠(KM小鼠),其源于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1954年推广到全国。目前,已从KM小鼠封闭群中培育成C-1(中国1号)、615、TA1(津白1号)、TA2(津白2号)、AMMS/1等近交系品系。KM系小鼠基因多态性高,抗病力、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广泛应用于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药理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昆明小 km 基因多态性 生物制品 封闭群 毒理学 近交系
下载PDF
两种驱虫药对实验小鼠体外寄生虫的治疗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涛 刘星劼 徐玉雪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9期109-111,共3页
为研究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赛拉菌素滴剂对实验用小鼠体外寄生虫的治疗效果,为实验小鼠体外驱虫用药提供参考。伊维菌素注射液采用药浴方法,药浴液浓度为0.01 mg/mL和0.005 mg/mL,水温40℃,药浴时间1 min。赛拉菌素滴剂采用皮肤涂抹... 为研究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赛拉菌素滴剂对实验用小鼠体外寄生虫的治疗效果,为实验小鼠体外驱虫用药提供参考。伊维菌素注射液采用药浴方法,药浴液浓度为0.01 mg/mL和0.005 mg/mL,水温40℃,药浴时间1 min。赛拉菌素滴剂采用皮肤涂抹方法,按小鼠体重计算给药量,给药剂量分别为6 mg/kg·bw和12 mg/kg·bw。伊维菌素给药后试验组小鼠体重略有下降,15 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赛拉菌素组小鼠无明显体重变化,两种药物给药后螨虫数量均降为0,伊维菌素药浴死亡率约为15%。两种药物对小鼠体外寄生虫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伊维菌素相比,新型赛拉菌素滴剂安全性更高,实验鼠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 km 伊维菌素 赛拉菌素 体外寄生虫 药浴
下载PDF
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冬平 李慕 +3 位作者 尚世臣 孙岩松 凡秀 李桂军 《实验动物科学》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SPF级KM...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SPF级KM小鼠血液的WBC、MCH、MCHC、PLT在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RBC、HGB、HCT、Glu、ALT、CHOL、TP、Alb、Glb、A/G、BUN、PO4、Na、K、CI、Ca、AG在日龄、性别间均差异极显著。结论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日龄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KM小鼠建立正常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级 km 血液生理生化
下载PDF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KM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笑丛 徐国景 +7 位作者 戴涌 唐利军 孙凡中 余思义 张金明 田辉 张燕 张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建立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方法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小鼠的方法 ,建立了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 ,并对子一代进行了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实施手术 6 7例 ,成功 5 7例 ,得净化仔... 目的 建立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方法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小鼠的方法 ,建立了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 ,并对子一代进行了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实施手术 6 7例 ,成功 5 7例 ,得净化仔鼠 5 0 9只 ,育成的 4 6 0只小鼠符合SPF级标准。结论 使用生物净化的方法可以保存优良实验动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净工作台 子宫摘除术 净化 km 实验动物
下载PDF
两种麻醉剂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静 丁隽 +4 位作者 姜莹 袁春萍 严国锋 杨伟敏 陈学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4、8周龄清洁级KM小鼠各12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测试,记录作用时间。结果相同浓度水合氯醛对不同周龄KM小鼠... 目的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4、8周龄清洁级KM小鼠各12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测试,记录作用时间。结果相同浓度水合氯醛对不同周龄KM小鼠深麻作用的时间差异小,整个麻醉过程作用差异也小;戊巴比妥钠则呈现周龄越大,麻醉深麻作用时间与整个药物作用时间呈反比。350mg/kg水合氯醛均可以使4、8周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但是50mg/kg甚至55mg/kg的戊巴比妥钠均不能使8周龄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结论不同剂量的麻醉剂作用的时间各有不同,实验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 水合氯醛 戊巴比妥钠 麻醉
下载PDF
KM突变小鼠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免疫学改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彦红 刘颖 +4 位作者 黄澜 徐艳峰 朱华 马春梅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54-58,I0004,I0005,共7页
目的观察KM突变小鼠皮肤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该小鼠皮肤免疫学改变。方法通过外部特征、常规HE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染方法对3月龄、6月龄KM突变小鼠皮肤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并与KM野生小鼠皮肤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 目的观察KM突变小鼠皮肤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该小鼠皮肤免疫学改变。方法通过外部特征、常规HE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染方法对3月龄、6月龄KM突变小鼠皮肤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并与KM野生小鼠皮肤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浸润进行比较。结果 KM突变小鼠皮肤毛稀、皮屑、皮皱等;组织病理表皮细胞坏死,上皮角化过度或不全,颗粒层增厚,基底细胞层水肿,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结缔组织炎细胞浸润等,皮肤CD3+、CD4+T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增多,同时炎症因子IL-6、IL-22、TNF-α、IFN-γ等增多;且这些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浸润3月龄较6月龄增多。结论 KM自发突变小鼠皮肤组织出现自发的慢性炎症病变,与人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有相类似的病理改变和细胞分子改变,有望培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 自发突变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炎症因子 动物模型
下载PDF
KM突变小鼠皮肤T、B细胞数量分布和皮肤细胞凋亡增殖的动态改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彦红 刘颖 +5 位作者 黄澜 徐艳峰 朱华 李涛 邓巍 秦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9-49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表皮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采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改变情况,TUNEL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1 d、3 d、6 d、...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表皮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采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改变情况,TUNEL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1 d、3 d、6 d、9 d、22 d、3个月、6个月KM突变小鼠皮肤组织背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KM突变小鼠皮肤T细胞主要表达在表皮及真皮,出生第1天至第6天增多,9 d、22 d减少,3个月以后增多,6个月时可见B细胞增多。KM突变小鼠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较野生小鼠增多,且两种小鼠均在22 d时凋亡细胞数目最多;出生1~9 d的KM突变小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增殖与野生小鼠无差异,22 d和3个月增殖减少,但6个月时增殖多;毛囊及皮脂腺细胞22 d时增殖较多,9 d和3月龄增殖减少。结论 KM自发突变小鼠皮肤组织存在T、B淋巴细胞数量分布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改变,引起免疫学紊乱和被毛异常生长,促进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 自发突变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爱学 尚世臣 +2 位作者 曾林 王鹏 李吉庆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在屏障环境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进行测定。方法从繁殖鼠中选80对,雌雄1:1长期同居,在生产过程中统计繁殖性能参数;从大群中随机选40窝刚出生0日龄仔鼠,统计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SPF级KM小鼠的平... 目的在屏障环境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进行测定。方法从繁殖鼠中选80对,雌雄1:1长期同居,在生产过程中统计繁殖性能参数;从大群中随机选40窝刚出生0日龄仔鼠,统计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SPF级KM小鼠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97±0.47只,平均离乳率均为97.94%,平均胎间隔为22.69±0.47d。离乳后小鼠的体重有一个快速增长期:5周龄后,增长速度放慢;10周龄时基本达到体成熟。结论设施环境对KM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级 km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慕 王冬平 +3 位作者 尚士臣 孙岩松 凡秀 李桂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61-561,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雌、雄SPF...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雌、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同时不同日龄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也存在差异。结论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日龄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KM小鼠建立正常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级 km 血液生理生化
下载PDF
中国昆明(KM)小鼠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顺娣 谢清梅 +1 位作者 赵宏旭 沈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8-41,共4页
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在不同的种系及亚种间存在多态性。我们分别用五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Ⅱ、HidⅢ、PstⅠ、MspⅠ对60只中国KM小鼠(雌雄各半)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酶切电泳分析,结果未发现多态性,且这五种限制性内切酶图... 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在不同的种系及亚种间存在多态性。我们分别用五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Ⅱ、HidⅢ、PstⅠ、MspⅠ对60只中国KM小鼠(雌雄各半)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酶切电泳分析,结果未发现多态性,且这五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均与BALB/c小鼠相同。这表明中国KM小鼠与绝大多数实验小鼠一样,均起源于欧州的野鼠M.m.domesticu。未见到KM小鼠经其它亚种野鼠母系遗传污染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内切酶 km 线粒体DNA 多态性 实验小 图谱 亚种 电泳分析 酶切
下载PDF
KM和BALB/c小鼠痘病毒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师长宏 李六金 +1 位作者 李成 李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72-73,共2页
20只外购的 KM和 BAL B/ c小鼠发生了酷似鼠脱脚病的典型症状 ,取病鼠的肝、脾、肾、淋巴结和脑作组织学检查 ,发现其病理变化呈痘病毒感染的特征性改变 ,组织匀浆液接种传代的 BHK细胞 ,可发生明显的 CPE变化 ,经电镜超薄切片及负染检... 20只外购的 KM和 BAL B/ c小鼠发生了酷似鼠脱脚病的典型症状 ,取病鼠的肝、脾、肾、淋巴结和脑作组织学检查 ,发现其病理变化呈痘病毒感染的特征性改变 ,组织匀浆液接种传代的 BHK细胞 ,可发生明显的 CPE变化 ,经电镜超薄切片及负染检查发现大量的痘病毒颗粒 ,粒子的中心为 DNA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拟核 ,在衣壳的外面有囊膜包裹 ,对鸡红细胞均呈阳性凝集反应 ( HA为 1 :1 6) ,用小鼠痘病毒EL ISA试剂盒检测病鼠血清呈阳性反应 ,用病毒悬液免疫接种 KM和 BAL B/ C小鼠后 ,发现前者感染性强 ,发病快 ,症状典型 ,以急性为主 ,并迅速出现死亡。后者对鼠痘抵抗力强 ,一般呈隐性感染 ,特征性症状出现较缓慢 ,但后者一旦施加实验因素动物则出现症状 ,也可迅速死亡。实验证明 ,该群小鼠患的传染病病原为鼠痘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 BALB/C小 痘病毒感染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