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OH添加方式对煤基活性泡沫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慧敏 杨暖暖 +5 位作者 符海朝 王美君 申岩峰 刘冬 王建成 常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5,共17页
以强黏性炼焦煤为原料,经常压自发泡法制得的煤基泡沫炭(NCF)为碳基底,KOH为活化剂,采用机械混合、水溶液浸渍、乙醇浸渍三种不同的方式制备煤基活性泡沫炭(HPCs),并将其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了KOH添加方式对其微观结构和电... 以强黏性炼焦煤为原料,经常压自发泡法制得的煤基泡沫炭(NCF)为碳基底,KOH为活化剂,采用机械混合、水溶液浸渍、乙醇浸渍三种不同的方式制备煤基活性泡沫炭(HPCs),并将其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了KOH添加方式对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分散度和附着性对煤基活性泡沫炭孔隙结构的生成、晶体结构、表面化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煤基泡沫炭本身具有三维连通泡孔结构,有利于活化剂(KOH)深入材料的泡孔内部并为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增大活化剂与碳基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发生高效的活化。KOH水溶液的流动性较好,可以使K+更有效地穿插在NCF的泡孔结构中,在活化过程中作用于缺陷部位,在碳基体内部基质上产生更多的微孔以及介孔结构,有效地放大了活化效果。KOH水溶液浸渍泡沫炭材料制得的ACF-W样品拥有最高的比表面积(3098.35 m^(2)/g)、总孔体积(1.68 cm^(3)/g)、介孔体积比(59.13%),将其用作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比电容(310 F/g)以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泡沫炭 koh添加方式 双电层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KOH共热法和水热活化法制备多孔竹活性炭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童文瑄 梁新鑫 +3 位作者 周吓星 黄方 陈礼辉 牛敏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以竹废料为原料,制备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竹活性炭,有助于推动竹产业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在本研究中,分别采用KOH共热和水热处理对竹粉进行活化,并对制备的竹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比表面积、表...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以竹废料为原料,制备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竹活性炭,有助于推动竹产业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在本研究中,分别采用KOH共热和水热处理对竹粉进行活化,并对制备的竹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比表面积、表面微观形貌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KOH共热活化法的最佳条件为炭化温度350℃,活化温度900℃,升温速率2℃/min,碱炭质量比4∶1;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 299 m2/g, 0.5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87.8 F/g, 5 000次充放电测试后,电容保持率为95%~105%。水热活化法的最佳条件为KOH质量分数2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2 h,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92.91 m2/g, 0.5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170.4 F/g,电容保持率为88.89%。2种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孔径结构都是以微孔为主,中孔混合分布,含有少量大孔;2种活性炭均含有双层或多层石墨烯结构,但水热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石墨化程度更高,制备条件更温和。研究结果既可为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思路,也有效地扩展了竹材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粉 活性炭 koh共热活化法 水热活化法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包头地区1 24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应用对比研究
3
作者 杨美丽 武俊英 +5 位作者 杨慧娟 李丹阳 赵一彧 吉木斯 郝勇 石继海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病的效果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 目的:分析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病的效果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性率检出结果,并进一步针对不同检测部位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558例和691例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35%和58.4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头面部、手部、足部、躯干、腹股沟及甲部位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足部、头面部、腹股沟、手部、甲部、躯干部(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中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KOH湿片法,可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在甲部、足部、腹股沟、头面部的检测中可作为优选,手部、躯干部则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在KOH湿片法或荧光染色法中选择,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K_(2)CO_(3)/KOH协同醇解废弃涤纶纺织品及其制备再生DMT的研究
4
作者 陈斌杰 朱子旭 +3 位作者 官军 吕维扬 王秀华 姚玉元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废弃涤纶纺织品囤积量逐年上升,而对废弃涤纶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回收率却较低。化学法回收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法是一种回收废弃涤纶纺织品的方法,然而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工艺过程中存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BHET)单体产率低、低... 废弃涤纶纺织品囤积量逐年上升,而对废弃涤纶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回收率却较低。化学法回收中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法是一种回收废弃涤纶纺织品的方法,然而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工艺过程中存在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BHET)单体产率低、低聚物含量高的问题。文章采用K_(2)CO_(3)/KOH协同醇解废弃涤纶纺织品,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醇解工艺参数,通过甲醇酯交换法制得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研究了K_(2)CO_(3)/KOH协同醇解对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OH添加量的增加,醇解产物中BHET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KOH的添加量达到2%时,BHET含量达到最高70.2%。同时,优化后的醇解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120 min、K_(2)CO_(3)质量分数2.0%、KOH质量分数2.4%。此时BHET的收率为73.1%;醇解产物与甲醇酯交换得到再生DMT产率为80.1%,通过减压升华纯化后得到再生DMT含量高于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纺织品 K_(2)CO_(3)/koh协同醇解 酯交换 减压升华 再生DMT
下载PDF
基于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联产氢气
5
作者 王克超 徐绍平 +1 位作者 王雯雯 杜利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2)O和K_(2)CO_(3)并析出H_(2),而K_(2)CO_(3)可继续反应生成单质K和K_(2)O;在降温脱插过程,脱插试剂水蒸气与插层K、游离单质K和K2O反应生成KOH和H_(2);生成的KOH在二次升温活化时再次与碳质原料反应,如此构成K循环。在水平舟式反应器中考察了碳质原料种类(石油焦和石墨)、活化剂KOH和其活化中间产物K_(2)CO_(3)对活化过程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和产品活性炭孔隙结构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K循环机理。结果表明,K循环效率和H_(2)产量因所用碳质原料与活化剂不同而不同:石油焦的反应活性远高于石墨,KOH活化性能优于K_(2)CO_(3)。在KOH活化石油焦的K循环过程中,KOH转化率达80%,而K_(2)CO_(3)转化率为18.5%,经由K_(2)CO_(3)的转化环节决定了K循环效率。以石油焦为碳质原料、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800℃及脱插温度为250℃的条件下,4.5 g干燥后的石油焦与13.5 g KOH经二次活化-脱插,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达2808 m^(2)/g,并联产1403 mL/g H_(2)(1 g石油焦产生1403 mL 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石油焦 K循环 koh 氢气
下载PDF
KOH活化法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6
作者 章学如 胡世棋 +3 位作者 贺雅芳 葛建龙 于彩娇 刘其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7,31,共6页
针对物理活化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存在生产效率低、力学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代替物理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工艺制得一系列不同的PAN-ACF样... 针对物理活化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存在生产效率低、力学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代替物理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工艺制得一系列不同的PAN-ACF样品。通过探讨浸渍浓度、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四个因素对PAN-ACF得率和碘吸附值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活化工艺,并对最佳工艺下制得的PAN-ACF样品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下制得的PAN-ACF样品以微孔为主,存在少量的中孔和极少量的大孔,比表面积为2122.00 m^(2)·g^(-1),总孔容为1.00 cm^(3)·g^(-1),碘吸附值高达1740.20 mg·g^(-1),得率为4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 化学活化法 氢氧化钾(koh) 活化工艺
下载PDF
皮肤真菌检查中荧光染色法与KOH法的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和KOH法在皮肤真菌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临沂市皮肤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皮肤科门诊接诊的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60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对比不同真菌感染...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和KOH法在皮肤真菌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临沂市皮肤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皮肤科门诊接诊的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60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对比不同真菌感染的检出率。结果:荧光染色法检测的标本镜下可清晰观察真菌的轮廊与菌丝,真菌轮廊呈现亮蓝色,菌丝与周围的背景容易分辨;KOH湿片法检测的标本镜下可见背景昏暗并且较为杂乱,反差比较小,真菌的结构与杂质之间无法清晰鉴别;荧光染色法的总阳性率为42.48%(257/605),明显高于KOH检测法的22.81%(138/605),且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的检测结果中荧光染色法也均高于KOH法(P<0.05)。结论:与KOH湿片法相比,荧光染色法对皮肤真菌的检测效果更理想,能够辅助临床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真菌直接镜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胡明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27-129,共3页
目的对比荧光染色法与氢氧化钾(KOH)湿片法用于皮肤真菌直接镜检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诊疑似皮肤真菌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皮损样本,分别通过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进行镜检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 目的对比荧光染色法与氢氧化钾(KOH)湿片法用于皮肤真菌直接镜检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诊疑似皮肤真菌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皮损样本,分别通过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进行镜检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显示,31例患者确诊为手足癣,占比34.44%;19例患者确诊为体股癣,占比21.11%;11例患者确诊为头面癣,占比12.22%;20例患者确诊为甲癣,占比22.22%。荧光染色法直接镜检取得的总阳性率高于KOH湿片法(P<0.05)。结论通过荧光染色法进行皮肤真菌直接镜检检查相比KOH湿片法结果更准确,且操作更为便捷、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真菌 直接镜检
下载PDF
Conversion of Lignin into Porous Carbon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via Spray Drying and KOH Activation: 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 and Reaction Mechanism
9
作者 Shihao Feng Qin Ouyang +4 位作者 Jing Huang Xilin Zhang Zhongjun Ma Kun Liang Qing Huang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CAS 2024年第7期1207-1218,共12页
Lignin-derived porous carbon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However,the challenge remains in designing and controlling their structure to achieve ide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 Lignin-derived porous carbon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However,the challenge remains in designing and controlling their structure to achieve ide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ue to the complex molecular structure of lignin and its intricate chemical reactions during the activation process.In this study,three porous carbons were synthesized from lignin by spray drying and chemical activation with vary-ing KOH ratios.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tructural order of the prepared porous carbon continue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KOH ratio.Thermogravimetric-mass spectrometry(TG-MS)was employed to track the molecular fragments generated during the pyrolysis of KOH-activated lignin,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was investigated.During the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lignin,KOH facili-tated the removal of H2 and CO,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not only more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but also more ordered carbon structures.The pore structure exhibited a greater impact than the carbon structur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 carbon.The optimized porous carbon exhibited a capacitance of 256 F g-1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2 A g-1,making it an ideal electrode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N porous carbon koh activation mechanism SUPERCAPACITOR
下载PDF
KOH改性稻壳炭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芦欣禹 帕尼•沙依兰别克 +1 位作者 李咨萱 李小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230-237,共8页
研究旨在探究KOH改性稻壳炭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性能。KOH改性稻壳炭最佳制备条件为:KOH与稻壳炭比例为1∶2时磺胺甲恶唑吸附性能最好;最佳吸附条件:温度为5℃,投加量为0.010 g,初始浓度为80 mg/L吸附时间为2 h。通过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 研究旨在探究KOH改性稻壳炭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性能。KOH改性稻壳炭最佳制备条件为:KOH与稻壳炭比例为1∶2时磺胺甲恶唑吸附性能最好;最佳吸附条件:温度为5℃,投加量为0.010 g,初始浓度为80 mg/L吸附时间为2 h。通过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公式,得出KOH改性稻壳炭吸附磺胺甲恶唑的过程是化学吸附。通过9组正交试验,得到KOH改性稻壳炭对磺胺甲恶唑影响因素按显著程度依次为:初始浓度、温度、投加量、时间;响应面分析出显著影响依次是初始浓度、时间、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 稻壳炭 磺胺甲恶唑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微波辐射-KOH活化兰炭粉制备活性炭 被引量:29
11
作者 田宇红 兰新哲 +2 位作者 周军 陈向阳 李林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5-228,共4页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700 W,碱炭质量比为3,活化时间为15 min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694.5 mg/g,比表面积为513.62 m2/g,总孔容为0.510 3 cm3/g,平均孔径为3.973 8 nm,该活性炭为中孔型。以兰炭粉为原料,传统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红外光谱图其峰形基本一致,只是峰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粉 微波辐射 活性炭 koh 孔径分布
下载PDF
KOH亚熔盐法分解钛铁矿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玉民 齐涛 +2 位作者 王丽娜 初景龙 张懿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以KOH亚熔盐为反应介质,研究了KOH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体系中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及KOH浓度均有利于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 以KOH亚熔盐为反应介质,研究了KOH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体系中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及KOH浓度均有利于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但当反应温度超过260℃时,钛铁矿的分解率又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KOH浓度80%(ω)、搅拌速度700r/min、反应温度260℃、碱/矿质量比5、反应时间180min的条件下,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率超过95%.此外,钛铁矿在KOH亚熔盐中的分解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亚熔盐法 koh 分解
下载PDF
KOH活化微孔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坤权 郑正 +1 位作者 罗兴章 蒋剑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经过碳化、KOH活化两步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微孔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SAAC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经过碳化、KOH活化两步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微孔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SAAC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速率在前25min由内扩散控制,而后由膜扩散与内扩散共同控制.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SAAC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在15℃时,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19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活化 对硝基苯胺 微孔活性炭 吸附机理
下载PDF
KOH活化丝瓜络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园园 陈少华 +2 位作者 张召基 石建稳 汤凤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为了探讨以丝瓜络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佳条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升温速率等因素对KOH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活化温... 为了探讨以丝瓜络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佳条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升温速率等因素对KOH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活化丝瓜络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30 min,升温速率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为多孔、非晶型的无定形碳,具有高的比表面积(3545 m2/g)和强的吸附性能,其碘值和亚甲基蓝值分别达到2926 mg/g和528.58 mg/g;为丝瓜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koh 活性炭
下载PDF
基于KOH活化法的核桃壳基活性炭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阳 高建民 +1 位作者 郝新敏 陈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采用农林废弃物制备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利用价值。以核桃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单因素法探讨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碘吸附... 采用农林废弃物制备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利用价值。以核桃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单因素法探讨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碘吸附值的影响,确定了核桃壳基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孔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孔径结构、表面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3∶1、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800℃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551.85 m2/g,总孔容为0.79 cm3/g,微孔比表面积为1 491.22 m2/g,微孔率为89.87%。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同时极微孔含量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炭 核桃壳 koh
下载PDF
KOH/NaOH活化法辣椒秸秆制备高表面积活性炭与表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马承愚 毛宇 +2 位作者 徐鹏飞 刘建奇 宋新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4-708,共5页
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炭化温度及KOH/NaOH/C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80min、炭化温度为450℃、KOH/NaOH/C为3∶1∶1。此条件下制得的样... 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活化温度、时间、炭化温度及KOH/NaOH/C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80min、炭化温度为450℃、KOH/NaOH/C为3∶1∶1。此条件下制得的样品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217.237m2/g,吸附平均孔径为3.590nm,皆高于单一KOH活化样品(SLangmuir=3159.200m2/g,D=2.672nm)。同时采用SEM和FT-IR对KOH/NaOH活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并与单一KOH活化样品进行对照,发现它们的化学组成相似,并皆具有丰富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但KOH/NaOH活化样品出现更多的中孔和一定量的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活性炭 koh NaOH活化 高比表面积 孔结构
下载PDF
KOH对超临界水中褐煤连续制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冰洁 杜新 +1 位作者 张荣 毕继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以20%的水煤浆为反应原料,考察了不同KOH/煤质量比、温度、压力对褐煤制氢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煤浆中添加KOH可以提高碳气化率及H2的体积分数和产率,在600℃、25 MPa、KOH/煤质量比为4.1%时,与未... 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以20%的水煤浆为反应原料,考察了不同KOH/煤质量比、温度、压力对褐煤制氢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煤浆中添加KOH可以提高碳气化率及H2的体积分数和产率,在600℃、25 MPa、KOH/煤质量比为4.1%时,与未加KOH相比,气相产物收率由29.6%提高到49.5%,碳气化率由23.0%增大到31.5%;H2的产率由135.4 mL/(g daf coal)提高到239.1 mL/(g daf coal)。随着温度的升高,H2产率逐渐增大,650℃时达到287.8 mL/(g daf coal),是500℃时的5.4倍;高温、高压下,KOH对煤气化过程的催化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超临界水 koh koh/煤质量比
下载PDF
浸渍KOH研制煤基高比表面活性炭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辉 袁国君 +1 位作者 李书荣 梁大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9,共5页
研究了在煤基活性炭生产工艺中浸渍KOH方法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采用竞争吸附剂加KOH浸渍可显著提高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及吸附性能。
关键词 koh 浸渍 煤基活性炭 高比表面 活性炭
下载PDF
KOH活化法高比表面积竹质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秀芳 张会平 陈焕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5-679,共5页
以竹屑为原料,研究了KOH活化法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分别考察了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活化机理。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最佳的制备工艺是浸渍比1.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 以竹屑为原料,研究了KOH活化法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分别考察了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活化机理。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最佳的制备工艺是浸渍比1.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所得到的活性炭产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可达2996m2/g和1.64cm3/g。该产品附加值高,在吸附领域特别是在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高比表面积 化学活化 koh 竹屑
下载PDF
纯铝在KOH-乙醇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邵海波 王建明 +2 位作者 王晓艳 郑奕 张鉴清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研究纯铝在KOH 乙醇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腐蚀失重、极化曲线、EIS和恒电流放电实验表明,该体系纯铝的腐蚀速率极小,因而有可能应用于密闭电池,并可在相当宽的电位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活性.放电的终止可能是由于放电产物在电极表面堆积引...  研究纯铝在KOH 乙醇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腐蚀失重、极化曲线、EIS和恒电流放电实验表明,该体系纯铝的腐蚀速率极小,因而有可能应用于密闭电池,并可在相当宽的电位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活性.放电的终止可能是由于放电产物在电极表面堆积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腐蚀失重 极化曲线 电化学行为 腐蚀速率 电位 EIS 恒电流 koh 乙醇溶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