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楸炭疽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景耀 杨学军 党齐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0-35,共6页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刺楸炭疽病的病原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引起,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同时还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PD...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刺楸炭疽病的病原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引起,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同时还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PDA培养基上,能产生其无性和有性世代。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25℃条件下,4h开始萌发,14h达到萌发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6种不同营养液中,分生孢子萌发情况不同。在4种不同的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楸 炭疽病 病原
下载PDF
锥栗炭疽病的研究 Ⅰ.病原的确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建勤 张思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锥栗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病原菌菌落在PDA加锥栗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锥栗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病原菌菌落在PDA加锥栗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pH3~11均能产生分生孢子,pH8.5时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由水条件下分生孢子才有较高的萌发率(39.2%).分生孢子萌发pH值范围为2~10,最佳为6.5;锥栗叶煎汁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炭疽病 病原 围小丛壳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