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in Southwest Sanjiang Tethys and Kangdian Area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被引量:36
1
作者 WANG Changming DENG Jun +4 位作者 ZHANG Shouting XUE Chunji YANG Liqiang WANG Qingfei SUN X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28-1438,共11页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is known as a significant sediment-hosted base-metal aggregate cluster,especially for Pb-Zn deposits in China,e.g.Jinding,Daliangzi,Tianbaoshan, Kuangshanchang and Qinlinchang depo...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is known as a significant sediment-hosted base-metal aggregate cluster,especially for Pb-Zn deposits in China,e.g.Jinding,Daliangzi,Tianbaoshan, Kuangshanchang and Qinlinchang deposits.In comparison with the classic MVT deposit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basic geology of th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is deposit to further discuss its large scale 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In the SW Sanjiang Thethys,Jinding deposit is typically thrust fault-controlled and hosted mainly in the sandstones and breccia-bearing sandstones,whereas MVT-type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and faulting/fracturing 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carbonate-hosted rocks.Most importantly,Jinding Pb-Zn deposit differs from the other types of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in which it was formed in a strongly deformed foreland basin within a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In the Kangdian area,th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were formed in the extensional basin on the side of the 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along the Yangtze Craton.Compared with classic MVT deposits,the Pb-Zn deposits in the Kangdian area belong to MVT deposits.This paper is significant not only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sis of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but also for exploiting large base metal deposits in large sedimentary targe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MVT SW Sanjiang Thethys kangdian area China
下载PDF
Origin of Ore-Forming Fluids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Pb-Zn Deposits in Kangdian Area,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奖臻 李泽琴 倪师军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4期369-376,共8页
Analyses of fluid\|inclusion leachates from ore deposits show that Na/Br ratio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75-358 and Cl/Br 67-394, respectively, and this variation trend coincides with the seawater evaporation trajector... Analyses of fluid\|inclusion leachates from ore deposits show that Na/Br ratio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75-358 and Cl/Br 67-394, respectively, and this variation trend coincides with the seawater evaporation trajec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Na/Br and Cl/Br ratios. The average Cl/Br and Na/Br ratios of mineralizing fluids are 185 and 17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very close to the ratios (120 and 233) of the residual evaporated seawater past the point of halite precipit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riginal mineralizing brine was derived from highly evaporated seawater with a high salinity. However, the inclusion fluids have absolute Na values of \{69.9\}-\{2606.2\} mmol kg\+\{-1\} and Cl values of \{106.7\}-\{1995.5\} mmol kg\+\{-1\}. Most of the values are much less than those of seawater: Na, 485 mmol kg\+\{-1\} and Cl, 566 mmol kg\+\{-1\}, respectively; the salinity measured from fluid inclusions of the deposits ranges from \{2.47 wt%\} to \{15.78 wt%\} NaCl equiv. The mineralizing brine has been diluted. The \{δ\{\}\+\{18\}O\} and δD values of ore\|forming fluids vary from \{-8.21‰\} to \{9.51‰\} and from \{-40.3‰\} to \{-94.3‰\}, respectively. The δD values of meteoric water in this region varied from \{-80‰\} to \{-100‰\} during the Jurassic. This evidenced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the mixture of seawater and meteoric water. Highly evaporated seawater was responsible for leaching and extracting Pb, Zn and Fe, and mixed with and diluted by descending meteoric water, 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SSIPPI Valley-type PB-ZN deposit ORE fluid kangdian area Cl-Br-Na SYSTEMATICS
下载PDF
云南元谋县黄瓜园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付宇 王生伟 +6 位作者 孙晓明 廖震文 蒋小芳 任光明 周邦国 郭阳 王子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92,共17页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宇地层集中出露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地质构造演化的窗口,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近年本项目组在南北走向的元谋-绿汁江深大断裂北部、云南元谋县黄瓜园地区识别出了中元古代晚期的片麻状...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宇地层集中出露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地质构造演化的窗口,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近年本项目组在南北走向的元谋-绿汁江深大断裂北部、云南元谋县黄瓜园地区识别出了中元古代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069.4±6.9Ma(MSWD=0.47,n=18)。岩石化学表现为较高的SiO_2(平均值高达72.79%)和中等Na_2O+K_2O(平均为6.62%),低TiO_2(平均0.26%)、低CaO(平均0.79%)、低MgO(平均0.52%,Mg#平均值22.13)和高Al_2O_3(平均12.84%,A/CNK平均值为1.33)含量,总体表现为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2.96×10^(-6)~278.72×10^(-6),平均237.00×10^(-6),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δEu在0.38~0.49之间;微量元素配模式明显亏损Ba、Ta、Nb、Sr、P和Ti,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Zr、Hf、Y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花岗岩属于A2亚类,可能源于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为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中元古代末期,康滇地区除了发生过南北向的块体汇聚外,可能还可能发生过较大规模东西向的汇聚过程,为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的组成部分。此外,该区花岗岩的时代与邻近拉拉IOCG矿床中辉钼矿的Re-0s年龄高度一致,表明拉拉铜铁矿床成矿物质的最终定位富集与中元古代晚期康滇地区微陆块东西方向汇聚后的伸展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格林威尔造山 元谋—绿汁江断裂 康滇地区 拉拉铜铁矿床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其成矿远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巨初 罗朝文 童运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94-98,共5页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铀矿化(960—600Ma)是晋宁-澄江运动的产物,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铀矿化(960—600Ma)是晋宁-澄江运动的产物,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铀矿化类型 成矿远景评价
下载PDF
云南牟定戌街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争启 陈欢 +2 位作者 宋昊 李涛 田建民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云南牟定戌街1101铀矿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中南段,是我国西南地区产于元古界变质岩中的铀矿之一。通过对矿化区岩石及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铀矿的形成条件,揭示了铀成矿规律。研究发现... 云南牟定戌街1101铀矿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中南段,是我国西南地区产于元古界变质岩中的铀矿之一。通过对矿化区岩石及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铀矿的形成条件,揭示了铀成矿规律。研究发现:①牟定戌街地区铀矿化赋存于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混合岩中,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钛铀矿及次生铀矿,含铀矿物有榍石、锆石,硫化物丰富,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碱交代等;②牟定1101铀矿化地区混合岩化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③研究区混合岩形成于1 056 Ma左右,铀矿形成于845 Ma左右,为新元古代产物;④牟定1101地区铀成矿受构造、岩性控制,与混合岩化作用、构造热液活动及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属热液成因铀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成矿规律 成因探讨 康滇地轴中南段 牟定戌街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康滇地区铅锌矿资源潜力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军 侯立平 +5 位作者 朱晓鸣 万平益 晏子贵 卢珍松 梁英 杨浩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83-391,共9页
根据四川省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成果,应用GIS评价技术研究了康滇地区典型铅锌矿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提取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信息、构造信息、物探信息及化探信息等,进行康滇地区铅锌矿的资源潜力... 根据四川省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成果,应用GIS评价技术研究了康滇地区典型铅锌矿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提取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信息、构造信息、物探信息及化探信息等,进行康滇地区铅锌矿的资源潜力预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根据铅锌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预测了找矿远景区,在康滇地区圈定了5个矿集区、7个重点找矿远景区,确定主攻类型为黑区式和大梁子式,其次为小石房式和乌依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区 GIS技术 铅锌矿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四川省
下载PDF
康滇地轴南段江川—建水地区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7
作者 解波 钟康惠 +1 位作者 孙泽轩 巫声扬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铀矿地质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江川—建水地区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及铀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存在有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指出...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铀矿地质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江川—建水地区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及铀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存在有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指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部位应放在切穿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的断裂构造蚀变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型铀矿 特征 成矿模式 康滇地轴 江川-建水地区
下载PDF
康滇地轴超大型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裴培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9年第2期4-7,60,共5页
"康滇地轴"是我国最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域之一,除著名的天宝山、会泽铅锌矿床以外,该区还分布有大小数百个铅锌矿点,文章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简要总结该区域地球化学方面的异同点,为找探矿提供... "康滇地轴"是我国最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域之一,除著名的天宝山、会泽铅锌矿床以外,该区还分布有大小数百个铅锌矿点,文章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简要总结该区域地球化学方面的异同点,为找探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铅锌矿床 天宝山 会泽 微量元素 矿床对比
下载PDF
康滇隆起东缘上三叠统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9
作者 何磊 牟必鑫 +2 位作者 杨平 陈杨 刘治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6,共14页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组二段下部厚度一般为40~89m,果湾组三段下部厚度最大可达251 m。白果湾组页岩平均有机碳为1.0%~1.6%,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为-26.2‰~-23.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米市拗陷东部R。为1.1%~3.0%,演化程度适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陆相页岩的各项指标,发现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是研究区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成因法估算白果组页岩含气量为1.0∼1.5 m^(3)/t,利用多因素叠合法分段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分区评价了页岩气资源量,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共7106×10^(8)m^(3),其中,白果湾组三段最有利,资源量为3094×10^(8)m^(3)。米市拗陷东部的特尔果和七里坝等有利区有望实现新区新层系的页岩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康滇隆起东缘 上三叠统白果湾组 页岩气 有利区优选 资源量
下载PDF
康滇地轴前震旦纪混合岩铀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找矿方向
10
作者 张成江 姚建 +2 位作者 徐争启 陈友良 宋昊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7,共14页
近年来在康滇地轴中南段前震旦纪混合岩区发现了以国际上罕见、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粗粒晶质铀矿和特富铀矿石为的特征的铀矿类型。本次研究在研究团队研究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较系统分析了特富铀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指出了存在... 近年来在康滇地轴中南段前震旦纪混合岩区发现了以国际上罕见、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粗粒晶质铀矿和特富铀矿石为的特征的铀矿类型。本次研究在研究团队研究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较系统分析了特富铀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思路与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康滇地轴产于混合岩中的铀矿存在两类明显不同的成矿类型,代表了两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为典型的岩浆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组合为铀-钛-磷,晶质铀矿与钛铁矿、磷钇矿、独居石、金红石、锆石、钍石、方钍石、氟磷灰石、榍石紧密共生,基本不含硫化物;晚期为与岩浆期后高温热液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典型成矿元素组合为铀-钼-铜-硫,晶质铀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紧密共生。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760~1 00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由挤压造山向拉张伸展转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与混合岩化过程中深熔作用产生的钠质岩浆或与其有关的气液流体关系密切,碱质岩浆演化晚期富Si, P,F等流体分异是粗粒晶质铀矿形成的关键作用,深熔作用与大型韧性剪切带耦合对铀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早期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以深熔岩浆贯入为主形成的混合岩造成了铀的初步富集,局部形成低品位铀矿化,后期构造-流体叠加形成了极高品位铀矿,成矿后构造活动和地壳隆升对矿体破坏改造明显。研究表明,康滇地轴存在形成高强度铀矿化的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具有寻找特富铀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富铀矿 粗粒晶质铀矿 成矿作用 前震旦纪 康滇地轴
原文传递
康滇地轴中南段牟定1101铀矿区沥青铀矿成矿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13
11
作者 武勇 秦明宽 +5 位作者 郭冬发 蔡煜琦 王凤岗 吴玉 郭国林 刘章月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9-433,共15页
牟定1101铀矿区是康滇地轴中南段发现高品位、巨粒晶质铀矿代表性产地之一.为了解铀矿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EPMA、SEM、LA-ICP-MS)对该区3件沥青铀矿样品开展了主量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分析及年龄测定.沥青铀矿电... 牟定1101铀矿区是康滇地轴中南段发现高品位、巨粒晶质铀矿代表性产地之一.为了解铀矿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EPMA、SEM、LA-ICP-MS)对该区3件沥青铀矿样品开展了主量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分析及年龄测定.沥青铀矿电子探针(EPMA)化学成分具有高PbO、ThO2、Y2O3,低SiO2,Na2O,CaO,K2O,ZrO2含量特征,反映沥青铀矿形成之后遭受后期的蚀变、改造作用较弱.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ΣREE-(U/Th)、ΣREE-(ΣREE/ΣREE)N图解表明其为岩浆作用相关成因、形成于高温环境(T>450℃).3件沥青铀矿的U-Pb同位素年龄在(950±5 Ma、MSWD=0.025,953±9 Ma、MSWD=0.051,954±8 Ma、MSWD=0.085)之间,表明它们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新元古界晚期).对比国外不同类型铀矿床,该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新元古界晚期,Rodinia超大陆由聚合转化为裂解阶段,广泛引起了Pt1j苴林群发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铀成矿作用.牟定1101铀矿区的成矿作用与~960 Ma Rodinia超大陆裂解地质事件所对应的晋宁构造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1101铀矿区 沥青铀矿LA-ICP-MS U-PB定年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