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er topographic data improv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of Picea crassifolia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1
作者 ZHANG Xiang GAO Linlin +3 位作者 LUO Yu YUAN Yiyun MA Baolong DENG Y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0期3306-3317,共12页
The Qilian Mountains, a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 in Western China, play a pivotal role in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its dominant tree species, Picea crassifolia (Qinghai spruce), ha... The Qilian Mountains, a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 in Western China, play a pivotal role in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its dominant tree species, Picea crassifolia (Qinghai spruce),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which may have influenced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 To restore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 reasonable reforestation is the key measure. Many previous efforts have predicted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on regional reforestation policy. However, all of them were performed at low spatial resolution, thus ignoring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chy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Here, we modeled the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with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at high spatial resolutions. For many model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is larger than 0.9, suggesting their excellent precision. The AUC of models at 30 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odels at 90 m, and the current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is more closely aligned with its actual distribution at 30 m, demonstrating that finer data resolution improves model performance. Besides, for models at 90 m resolution, annual precipitation (Bio12) played the paramoun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while the aspect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t 30 m, indicating the crucial role of finer topographic data in modeling species with patchy distribution.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is pattern will be maintained under future scenarios, although some habitat loss in the central parts and gain in the eastern regions is expected owing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Our findings can guide protective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Qilian Mountains, which would benefit regional ecological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Picea crassifolia High resolution topographic data Climate change qilian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Climate scenarios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2
作者 苏军德 赵晓冏 +1 位作者 李国霞 关海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5-2605,共11页
借助InVEST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的时空特征,同时利用空间关联的localMoran’sI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明确了其热点分布状况,深入探讨了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东南到西北,生境质... 借助InVEST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的时空特征,同时利用空间关联的localMoran’sI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明确了其热点分布状况,深入探讨了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东南到西北,生境质量逐渐减低,2000~2020年,高生境质量区域逐年减少,低和较低生境质量区域明显增加,生境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威胁源(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道路)附近的草地和林地;生境质量热点区域集中于研究区中部,且呈连片分布,东部和西部热点区域多被冷点分割,生境退化热点区域面积较少,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2%~8.22%,但多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域;影响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海拔、年均NDVI和人口数量,且各因子间呈非线性增强关系;生境质量与年均NDVI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人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1751~2400m海拔梯度上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均较低,海拔在2400~2950m区间内生境质量较高,但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其生境退化度也较大.在未来区域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中,更应防止低海拔区域(1751~2400m)生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在减少人类活动的同时,更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保护措施,同时特别关注中海拔区域(2400~2950m)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生境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精准制定环境保护策略和未来土地利用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生境质量 驱动机制 生境退化度 地理探测 热点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砂石料场植被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薛春 许尔文 +3 位作者 赵维俊 敬文茂 安洁琼 杨斌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9-21,27,共4页
选择祁连山自然保护区4处典型砂石料场植被恢复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被恢复技术和林下草本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砂石料场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采坑回填、废弃渣堆平整、河道清淤、废弃建筑物拆除、排导堤修筑、围栏封育、覆土、... 选择祁连山自然保护区4处典型砂石料场植被恢复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被恢复技术和林下草本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砂石料场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采坑回填、废弃渣堆平整、河道清淤、废弃建筑物拆除、排导堤修筑、围栏封育、覆土、种植单一的乔木或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种。林下植物以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占据优势地位,其他植物种处于劣势地位。林下植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均偏小,植物多样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建议继续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砂石料场植被恢复区的经营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砂石料场 植被恢复 植被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GEE云计算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4
作者 白婷 崔涵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客观评价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保护区内生态环... 为客观评价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2000-2010年期间,RSEI均值从0.56下降到0.43,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2010-2020年期间,RSEI均值从0.43上升到0.4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在空间上,从西北到东南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高,生态环境差和较差区域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态环境中等的区域整体上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反映出祁连山整治行动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建议根据祁连山环境质量等级进一步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孝贤 张秀霞 +6 位作者 李旺平 程小强 凌晴 周兆叶 郝君明 林庆润 陈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3-863,共11页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特征向量方向不唯一性及光学影像存在坏死像元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择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21年489景Landsat TM/SR可用性遥感影像,采用RSEI改进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引入...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特征向量方向不唯一性及光学影像存在坏死像元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择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21年489景Landsat TM/SR可用性遥感影像,采用RSEI改进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引入地理探测器中单因子分析和交互式探测分析对RSEI的绿度、湿度、热度、干度、土地利用类型、DEM和人口密度7个影响因子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与RSEI模型相比,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的干扰,可以较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1986—2021年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恢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2)时空差异分析表明,35 a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轻度恶化、不变和轻度改善为主,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以及张掖市与武威市交界处等地区。轻度改善区域在保护区分布零散,其中在核心区分布相对较多。(3)从生态环境质量成因分析来看,7个影响因子中绿度对RSEI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交互式探测结果表明绿度和干度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区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逐步改善,保护区的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动态监测 地理探测器 影像可用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情景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钟绍卓 孙浩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8-369,共12页
[目的]分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的情景预测,运... [目的]分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的情景预测,运用InVEST模型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2020年和2050年的产水量、碳储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借助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索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草地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地类。2000—2020年,草地增多的同时,伴随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及林地的减少。2050年自然趋势情景延续了此趋势,而生态保护情景扭转了此趋势。2000—2020年,保护区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增加,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明显下降,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2050年模拟的生态系统服务相较2020年均增加,生态保护情景增幅更大。保护区内4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总体呈协同关系,其局部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则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碳储量与产水服务间的协同关系最强。[结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在未来的发展和保护中应注意分区优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情景预测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模式的探讨
7
作者 关琳 王让会 +1 位作者 刘春伟 周丽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06,共10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技术体系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等角度出发,探讨了适用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数据管理模式。首先,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来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技术体系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等角度出发,探讨了适用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数据管理模式。首先,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数据处理方式复杂,难以通过传统技术手段被有效收集、处理和应用,除了具备一般大数据的“5V”特征外,还具备地理空间特征;然后,大数据技术贯穿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及数据解释在内的整个流程,为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高效管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GEE云平台与生态环境模型模拟技术对植被变化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获取了2000—202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及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地带性差异规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大数据面对新形势、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 GEE云平台 数据管理模式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施工废水防治与处理技术实践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科 李廷山 +4 位作者 周小永 唐渭 鲁利亮 余文斐 袁鹏洲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为了确保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施工废水有效处理,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工艺利用平流初沉、酸碱中和、絮凝反应、沉淀、自清洗过滤、消毒的处理方法对施工期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投加碱式PAC(浓度10%)经工艺处理后,氨氮处理效率为84.7%、... 为了确保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施工废水有效处理,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工艺利用平流初沉、酸碱中和、絮凝反应、沉淀、自清洗过滤、消毒的处理方法对施工期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投加碱式PAC(浓度10%)经工艺处理后,氨氮处理效率为84.7%、石油类处理效率为60.7%、五日生化需氧量处理效率为9.9%、悬浮物处理效率为92.9%,各项污染指标均满足排放浓度限值。相比其他处理方法,该工艺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污泥产生量少、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设备布置灵活,为工程实践中施工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施工废水 环境保护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祁连山康乐区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9
作者 刘新明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3期37-39,68,共4页
通过在祁连山康乐区的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带阴坡采集土样分析,对祁连山康乐区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土壤剖面0~4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和酶... 通过在祁连山康乐区的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带阴坡采集土样分析,对祁连山康乐区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土壤剖面0~4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值排序为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带>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带>山地荒漠草原带,随着土层垂直深度的加深,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在递减,不同植被带不同土层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层深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康乐自然保护区 植被带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思考
10
作者 黄禾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6期158-160,共3页
198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为野生动物和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理坐标为36°43′N~39°36′N以及97°25′E~103°46′E,其占地总面积高达265.3万hm2,占据本省5.8%的土地面积。该... 198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为野生动物和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理坐标为36°43′N~39°36′N以及97°25′E~103°46′E,其占地总面积高达265.3万hm2,占据本省5.8%的土地面积。该保护区资源极其丰富,包含湿地、雪山、森林、冰川等,具备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化、调节气候、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等作用。该保护区经营管理目标主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水源涵养效能、保护祁连山北坡典型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及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之际,正确认识到保护区的战略地位,科学评价其生态功能,认真总结其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推动其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是保护区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管理 科学发展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庄 沈渭寿 +2 位作者 车克钧 邹长新 张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75,共5页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中祁连山浅山区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杨国靖 肖笃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数字化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站 1∶10 0 0 0 0地形图 ,生成研究区高程图和坡向图 ,并同植被图叠加 ,分析各景观组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 ,用定量分析景观结构程序Fragstats分析景观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数字化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站 1∶10 0 0 0 0地形图 ,生成研究区高程图和坡向图 ,并同植被图叠加 ,分析各景观组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 ,用定量分析景观结构程序Fragstats分析景观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景观组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非常明显 .草地是面积最大、连结性和完整性最好的景观组分 ;青海云杉林斑块形状最为不规则 ,平均斑块面积小而距离近 ,最易因受到干扰而发生重大变化 ;宜林地和祁连圆柏林相对于农田、疏林地有较强的扩张特征 .杨桦阔叶林各斑块相隔距离大而分散 ,斑块之间的邻接性很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祁连山 西水自然保护站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离褶伞属真菌资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桂建华 魏生龙 王生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4-287,共4页
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研究报道了采集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离褶伞属真菌8种。其中墨染离褶伞、暗褐离褶伞、真姬离褶伞、簇生离褶伞等4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种。对它们生长的生态环境、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及经济价值等进行了描述,为野生食用... 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研究报道了采集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离褶伞属真菌8种。其中墨染离褶伞、暗褐离褶伞、真姬离褶伞、簇生离褶伞等4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种。对它们生长的生态环境、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及经济价值等进行了描述,为野生食用菌的驯化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褶伞属 分类学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进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4,共2页
采用样坑调查法和查阅历史资料,查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计有3目17科约105种。其中,半翅目1科1种,鞘翅目15科64种,鳞翅目夜蛾科40种。主要危害种类有鳞翅目的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鞘翅目的棕色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大云鳃金... 采用样坑调查法和查阅历史资料,查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计有3目17科约105种。其中,半翅目1科1种,鞘翅目15科64种,鳞翅目夜蛾科40种。主要危害种类有鳞翅目的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鞘翅目的棕色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大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金龟甲的幼虫———蛴螬,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的幼虫———金针虫等。总结生产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圃 地下害虫 祁连山保护区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区系及水平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进军 汪有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99,共4页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归属做了初步分析。据对不同纬度地域的气候、植被的水平差异和昆虫种类的比较分析认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昆虫的水平地理分布概况表现为东南部种类较多,西北部种类较少,近现代人为生产和经济活动对昆虫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保护区 昆虫 区系 水平地理分布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翔 黄星星 +2 位作者 刘宽梅 米小婷 温蕊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8,共10页
基于2001-2019年MODIS数据与1985-201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部及毗邻区41个气象站点逐日数据判断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的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35 a来祁连山自... 基于2001-2019年MODIS数据与1985-201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部及毗邻区41个气象站点逐日数据判断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的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35 a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年、季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均不同程度上升,保护区呈暖湿化发展;19 a来保护区年、季尺度的NDVI皆呈升高趋势,植被改善区占保护区面积的61.9%,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北部.年、季尺度NDVI与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之间有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区域差异,说明NDVI对气温变化更敏感,气温是保护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NDVI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年尺度上,保护区85.5%与68.8%的区域NDVI分别与气温及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59.8%的区域重合,说明该区域的NDVI发展受气温和降水共同驱动;季尺度上,保护区春、夏、秋季分别有80.6%、77.3%、83.8%区域的NDVI与同季气温呈正相关,分别有71%、72.7%和59.2%区域的NDVI与同季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重合区域占保护区比例分别为57.8%、56.4%和58.8%,说明保护区有50%的区域植被发展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响应 相关性性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肃斌 《甘肃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提出祁连山保护区科学发展的主要策略: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生态道德观念和自然保护法律意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提出祁连山保护区科学发展的主要策略: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生态道德观念和自然保护法律意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三是依法治林,建立保障保护区的法制体系;四是加强科研培训,实施人才强区和科技兴区战略;五是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渠道,加大保护区建设投入;六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强保护区发展实力;实施项目带动,推动保护区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科学发展 策略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自然栖息地质量分析与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艳平 《矿山测量》 2019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因其典型和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的优先区域,因此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栖息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采用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基于地理国情监...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因其典型和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的优先区域,因此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栖息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采用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栖息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其值的大小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国情监测 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
下载PDF
基于SRTM DEM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坤 肖燕 +1 位作者 何振芳 高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9-1566,共8页
基于研究区的SRTM DEM模型,应用ArcGIS10.5空间分析模块及Excel、SPSS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邻域分析最佳统计单元;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地形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度5个地形因子,以分析... 基于研究区的SRTM DEM模型,应用ArcGIS10.5空间分析模块及Excel、SPSS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邻域分析最佳统计单元;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地形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度5个地形因子,以分析研究区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为11像元×11像元(0.98 km2),地形起伏度为0~1216 m。研究区包含13种地貌类型,87.28%的区域为中海拔,中海拔平原、台地、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走廊南山、冷龙岭、乌鞘岭和龙首山地平行分布,台地、丘陵穿插其中,地形复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M DEM 地形特征 均值变点分析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Delphi-PSR模型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毅 谢蓉蓉 +2 位作者 王菲凤 王学福 郭生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8-336,共9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区和重点治理区。为研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状况,本文基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选取24项评价指标,构建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Delphi经典法...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区和重点治理区。为研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状况,本文基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选取24项评价指标,构建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Delphi经典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2008年、2016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不安全度为0.1934,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016年为0.2454,较2008年增加了26.9%,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其中,压力因子的不安全度由0.1094升至0.1276,增加了16.6%;状态因子由0.0593升至0.0748,增加了26.1%;响应因子由0.0247升至0.0430,增加了74%;说明响应层面不安全度上升最显著。2008年与2016年相比,人类活动增加及资源过度开发是祁连山保护区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旅游客流量大幅度持续增加、水电和矿产的不合理开发。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其他复杂生态系统的安全评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管理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DELPHI法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