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regulates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synapse plasticity in neurons
1
作者 Shi-Yan Sun Lingyun Nie +5 位作者 Jing Zhang Xue Fang Hongmei Luo Chuanhai Fu Zhiyi Wei Ai-Hui T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dendritic spines have been linked to changes in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that affect learning and memory.Kinesin-4 KIF21A helps organize the microtubule-actin network at th...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dendritic spines have been linked to changes in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that affect learning and memory.Kinesin-4 KIF21A helps organize the microtubule-actin network at the cell cortex by interacting with KANK1;however,whether KIF21A modulates dendrit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neurons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KIF21A was distributed in a subset of dendritic spines,and that these KIF21A-positive spines were larger and more structurally plastic than KIF21A-negative spines.Furtherm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was found to be critical for dendritic spine morphogenesi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Knockdown of either KIF21A or KANK1 inhibited dendritic spine morphogenesis and dendritic branching,and these deficits were fully rescued by coexpressing full-length KIF21A or KANK1,but not by proteins with mutations disrupting direct binding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or binding between KANK1 and talin1.Knocking down KIF21A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s inhibited the amplitudes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duced by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and negatively impacted the animals’cognitive abilities.Taken together,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 of KIF21A in modulating spine morphology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its role in synapt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CYTOSKELETON dendrite kank1 KIF21A MICROTUBULE spine morphology SPINE synaptic plasticity talin1
下载PDF
Kank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玻玮 王雯 +1 位作者 马方婧 马遇庆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Kank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学法(IHC)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别检测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Kank1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统计分析K... 目的:研究Kank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学法(IHC)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别检测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Kank1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统计分析Kank1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的相关性。结果:Kank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而在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率为95%。Kank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Kank1在正常食管黏膜与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 RNA表达有明显差异。此外,Kank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族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Kank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Kank1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一个潜在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kank1 抑癌基因
下载PDF
Kank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珊 魏旺丽 +2 位作者 肖志强 马虹英 汤参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Kank1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Kank1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同时通过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Kank1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Kank1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同时通过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与肺癌细胞中Kank1 m RNA的表达差异。结果Kank1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其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5%。Kank1在肺癌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此外,其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类及分化程度无关,且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与肺癌细胞中Kank1 m RNA表达明显有差异。结论 Kank1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kank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临床病理
下载PDF
KANK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4
作者 吕牧 楼利群 +4 位作者 余娟娟 罗伊凡 黄宝珠 覃祚树 张箴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研究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1)TCGA数据库分析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生存期分析。(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转染KANK1质粒的效果。采用Ishikawa和ECC1这两种子... 目的:研究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1)TCGA数据库分析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生存期分析。(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转染KANK1质粒的效果。采用Ishikawa和ECC1这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来探讨KANK1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3)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过表达KANK1下调了Cyclin D1和Cyclin D2的蛋白水平,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过表达KANK1组的细胞凋亡水平(Ishikawa:22.7%;ECC1:19.0%)比对照组(Ishikawa:18.1%;ECC1:15.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KANK1组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弱。结论:本研究证明了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抑癌作用。KAN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良好成正相关。KANK1通过抑制癌细胞周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增殖的作用。此外,KANK1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k1 子宫内膜癌 细胞周期 凋亡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Kank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聪聪 王小稳 刘炜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期6-9,14,共5页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瘤旁组织Kan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组织中Kan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瘤旁组织Kan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组织中Kan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Kank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神经母细胞瘤中kank1基因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亚分型、INS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ank1基因mRNA及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可能是促进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k1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ka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6
作者 肖珊 马虹英 汤参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实验共选择74例NSCLC标本。选取2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NK1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kank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实验共选择74例NSCLC标本。选取2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NK1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kank1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 kank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7/74),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nk1在NSCLC中与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nk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蛋白失活,说明kank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ank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Kank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晓寒 周阳 +2 位作者 李琛 高旭 魏秀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目的研究Kank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nk1在60例OSCC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O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研究Kank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Kank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nk1在60例OSCC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O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研究Kank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Kank1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而在NOM中的高表达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5,P<0.001);Kank1的表达与OSCC的分化程度有关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Kank1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P<0.05);Kank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Kank1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k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临床诊断脑性瘫痪儿童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晓捷 姜志梅 +12 位作者 庞伟 郭津 赵会玲 冯欢欢 邱洪斌 孔祥颖 宋虎杰 马丙祥 唐久来 曹建国 袁兆红 邱正庆 王滨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研究基因致病性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分析脑瘫的遗传学病因,为脑瘫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明确的1至12岁脑瘫儿童,来自... 目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研究基因致病性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分析脑瘫的遗传学病因,为脑瘫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明确的1至12岁脑瘫儿童,来自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等全国6家医院,对临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且采集儿童及其父母的静脉血,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候选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共收集149例脑瘫儿童的DNA合格样本,男97例,女52例,其中14例儿童携带脑瘫可疑基因致病性变异,约占9.40%(14/149)。最终发现19个疑似致病性变异位点,在19个突变位点中有1例为新发突变,其余均为遗传性变异(遗传于亲代)。共涉及12个受累基因,分别为KANK1、ACADS、ATR、POLR3A、SLC2A1、SLC16A2、AP4S1、MECP2、GFAP、ALDH3A2、ALDH5A1、SPAST。其中,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频次最高,占31.58%(6/19)。ACADS、ATR、POLR3A基因均出现2次,各占10.53%(2/19)。其他突变基因只出现1次。结论:单基因致病性变异是脑瘫的致病因素之一。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可能是我国脑瘫儿童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致病性变异 二代测序 kank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