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Perspectives on the Modern Educational Value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1
作者 Min Liao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7期174-181,共8页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new and important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By compar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combi...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new and important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By compar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and based on the three major relationships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is concerned about that people need to face in the world of life,i.e.,the individual and the self,the individual and nature,and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this paper defines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at individuals,as information subjects,discover,select,confirm,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they are exposed to by obtaining and discriminating the content ele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world(information sources,information,and information assets)and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methods,creatively interpret or solve the relevant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elf,individuals and nature,individuals and society,and form the literacy that represents the knowledge,ability,attitude,habit,and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through continuous reflection and practice.In order for human being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construct it responsibly,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and educational value.It not only help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ild knowledge of“good questioning”and enhance their“reasoning”skills,but also encourages them to maintain a“firm standpoint,”cultivate a habit of“healthy skepticism,”and enhance their“decision-making”sk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al value Chinese philosophy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o Zi's Eco-philosophy and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y
2
作者 余梅娴 周文军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3期5-8,共4页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nce.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co-philosophies,whether contemporary or ancient,are against any form of domination and cent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 Zi WESTERN Eco-philosophy CONVERGENCE HISTORIC
下载PDF
From Critical Thinking to Artful Communication: Inspirations from Dewey's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Jessica Ching-Sze Wa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The idea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P4C) initiated by Matthew Lipman aims to foster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children through the pedagogy of a community of inquiry. In his formulation of P4C, Lipman empha... The idea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P4C) initiated by Matthew Lipman aims to foster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children through the pedagogy of a community of inquiry. In his formulation of P4C, Lipman emphasizes the role of logical reasoning in thinking and assumes a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this paper, I present an example of a real classroom dialogue which illustrates the inherent tension between log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need to go beyond critical thinking. I then proceed to argue for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a genuine community of inquiry. In conclusion, I suggest that John Dewey's view of communication as essentially transformative, aesthetic, educative, and moral can be made the basis for envisioning an alternative focus of P4C--namely, the ideal of artful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realizing the democratic idea of "community" in a community of inqui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thew Lipman John Dewey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批判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坡 王心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证了马克思哲学立场和革命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蕴含在马克思对德国宗教问题、制度弊病和哲学局限的反思和揭露中。马克思遵循现实性、针对性、重点性和使命性的原则,从宗教批判入手,对德国的制度现实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证了马克思哲学立场和革命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蕴含在马克思对德国宗教问题、制度弊病和哲学局限的反思和揭露中。马克思遵循现实性、针对性、重点性和使命性的原则,从宗教批判入手,对德国的制度现实和哲学现状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探索实现人的解放之可能。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要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中汲取与错误社会思潮开展斗争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启示。要敢于同错误思潮进行“搏斗式批判”,以公开其渗透行径;要及时对错误思潮开展“重点式批判”,以揭露其内容实质和政治企图;要善于采取多样化方式开展系统性批判,以解构错误思潮内核;要围绕事业发展开展使命性批判,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防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批判思想 批判原则 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 新时代
下载PDF
从工程哲学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契机和思维优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前 武青艳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4期429-437,共9页
从工程哲学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活动,其本身也是一项极为巨大的社会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要考虑到资源、环境、人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文化转型等各种相关因素和边界条件。自2... 从工程哲学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活动,其本身也是一项极为巨大的社会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要考虑到资源、环境、人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文化转型等各种相关因素和边界条件。自20世纪初开始,全球性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临界效应”,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尖锐挑战和难得契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显示出特有的思维优势:一是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二是对实践合理性的直觉体验;三是其伦理原则强调共生、和谐与“大我”。中国式现代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临界效应”的限定条件,利用好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促进各种相关因素的和谐共生,以保证现代化进程中各项具体措施切实可行,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工程 临界效应 思维优势
下载PDF
魏校《大学》诠释的学术取向及其意义
6
作者 李敬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魏校是明代中期与阳明并肩齐名的学者,然以往那种以阳明为中心来审视整个明代理学的研究,不仅遮蔽了魏校的学术贡献,也掩盖了明代理学的多元面向。魏校依循朱子、阳明由《大学》而入建构学术体系的路径,精心结撰《大学指归》,首先以还... 魏校是明代中期与阳明并肩齐名的学者,然以往那种以阳明为中心来审视整个明代理学的研究,不仅遮蔽了魏校的学术贡献,也掩盖了明代理学的多元面向。魏校依循朱子、阳明由《大学》而入建构学术体系的路径,精心结撰《大学指归》,首先以还原古文字的形式来试图恢复更“古”的古本《大学》,尔后通过对《大学》义理骨架“三纲、八目”的新诠来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显豁出“谴取朱、王,自立新说”的学术特质,成为明代中期“介于朱、王二本之间”的典范学者。魏校此举表征出,明代中期的学术绝非只是已有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非朱即王。相反,谴取、突破朱、王藩篱,早在阳明在世时就已有端倪,这就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明代中期学术的多元面向提供一个典范的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校 《大学指归》 朱子学 阳明学 谴取朱、王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及其改造
7
作者 黄志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208,209,共11页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巴黎手稿》中存在重要差异。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巴黎手稿》中存在重要差异。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做了新唯物主义改造和科学应用。由此,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存在理论上的限度,但正是对这种限度的自觉肯认为马克思建构科学的政治经济体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哲学 思辨方法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基于积极教学理念的职业院校电工课堂教学创新
8
作者 吴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6期165-167,共3页
通过引入积极教学理念,该文系统阐述了积极教学理念的核心要素。基于目前电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结果表明,基于积极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 通过引入积极教学理念,该文系统阐述了积极教学理念的核心要素。基于目前电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结果表明,基于积极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在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中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结果旨在为职业院校在电工课程及其他技术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教学理念 电工课程 批判性思维 问题解决 教学评估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到思政哲学的探索实践与过程评价——兵团“双一流”高校“一带一路”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9
作者 杨盛超 魏忠 +2 位作者 吕银 王贺云 张新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基于对兵团“双一流”建设高校近百名全日制留学生的深度交流与调查,分析影响他们留学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意愿强烈,但留学获得感呈现出显著的内容差异,即组织支持感最高,学习支持感次... 基于对兵团“双一流”建设高校近百名全日制留学生的深度交流与调查,分析影响他们留学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意愿强烈,但留学获得感呈现出显著的内容差异,即组织支持感最高,学习支持感次之,生活支持感最低。同时,留学获得感呈现出较大的个人差异,这既与个人留学预期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也深受校内组织与个体国际化理念的影响。培养亲华友华留学生,需整体提升留学获得感,强化学习生活支持感。因此,要重视留学生具有的批判性思维,与思政哲学有机融合进行教学,生活上提升对兵团的感知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政哲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留学生 “一带一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政治批判的哲学叙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再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良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青年马克思对法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直指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之现实性、实践性与超越性,不仅为其解决物质利益的困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明确表达了对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之全... 青年马克思对法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直指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之现实性、实践性与超越性,不仅为其解决物质利益的困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明确表达了对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之全新看法。青年马克思以“高卢雄鸡”来表征哲学与时代互动的方式,使哲学在“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真正“为历史服务”,并真实地“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政治批判 哲学时代
下载PDF
马克思类哲学视域下数字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类哲学思想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马克思依据人的类本质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现象进行了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异化现象,异化现象反而得以加深和蔓延: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丧失得更加彻底、... 类哲学思想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马克思依据人的类本质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现象进行了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异化现象,异化现象反而得以加深和蔓延: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丧失得更加彻底、工人的劳动更加失去自主性、虚我与本我关系倒置,乃至有可能导致人类主体性的全面消失。数字资本主义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没有改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资本对数字劳动的支配权。更重要的是,资本与科技形成一种“共谋”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对数字劳动的支配能力。目前,在尚不能彻底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关系的背景下,“扬弃”数字资本主义进一步加深和蔓延的异化现象,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方面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类哲学 异化劳动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劳动
下载PDF
罗赞诺夫宗教哲学批评视阈中的屠格涅夫及其创作
13
作者 纪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4期69-76,92,共9页
屠格涅夫的个性和创作在罗赞诺夫的批评论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赞诺夫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等级谱系,他从一开始就确定屠格涅夫是一位“观察型艺术家”,后在其批评论著中多处论及屠格涅夫创作的优缺点。罗赞诺夫认为屠格涅夫作品所描... 屠格涅夫的个性和创作在罗赞诺夫的批评论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赞诺夫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等级谱系,他从一开始就确定屠格涅夫是一位“观察型艺术家”,后在其批评论著中多处论及屠格涅夫创作的优缺点。罗赞诺夫认为屠格涅夫作品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的特点是无果和非肉体性,并以宗教哲学批评视角从屠格涅夫这种“玻璃式”的爱中阐释了其身上的基督教无性精神和笔下的永恒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赞诺夫 屠格涅夫 宗教哲学批评 爱情无果 非肉体性
下载PDF
论“理、事、情”:四部之文与文学分类体系的建构
14
作者 伏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三分法也存在着“变体”:强调“子史”的并立即议论与叙事的二元对立以及在乾嘉汉学的时代背景下,考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这一体系。诗歌既可能兼包“理、事、情”三者,又在整个文学分类体系中作为抒情文类的代表与“情”对应,故而诗歌与“理、事、情”具有双重关系,而加入以古文为主的这一分类体系,既符合诗歌源于六艺之一的学术史事实,亦有利于丰富这一体系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子史 考据 诗歌
下载PDF
技术、主体性与存在之思——从技术批判看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
15
作者 赵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也分为三个层次。在有着浓厚的主体性哲学色彩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暗示技术阻碍了此在实践性的在世方式;在开始反思并克服主体性问题之时,技术破坏了大地之隐匿;在完成了对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和扬弃后,技术批判走向了既控制了世界也控制了人的双重维度。但海德格尔并非主张单纯的拒斥技术和现代化,而是认为只有在艺术和诗中,才能重新回归整全的存在之思,重回精神之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批判 主体性哲学 存在之思
下载PDF
越过斯宾格勒的图景——阿多诺对斯宾格勒文化理论的批判
16
作者 冯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32-139,共8页
斯宾格勒的历史文化哲学著作《西方的没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引发了学界褒贬不一的讨论。1941年阿多诺在《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今日斯宾格勒》(英文版),对斯宾格勒文化理论进行批判,后将其德文版(改题为《没落的斯宾格勒》)收... 斯宾格勒的历史文化哲学著作《西方的没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引发了学界褒贬不一的讨论。1941年阿多诺在《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今日斯宾格勒》(英文版),对斯宾格勒文化理论进行批判,后将其德文版(改题为《没落的斯宾格勒》)收录于1955年出版的《棱镜》。文章使用文本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今日斯宾格勒》与《没落的斯宾格勒》在内容与表述上的差异,从中厘清阿多诺文化研究的批判理路:聚焦如何理解和解释大屠杀问题,阿多诺对斯宾格勒历史观赖以建基的尼采式怀疑和歌德式自然主义哲学进行批驳,指认斯宾格勒的文化理论具有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特征,进而回击了来自实证主义的文化挑战,以批判理论的激进意识反思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生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斯宾格勒 阿多诺 实证主义 文化批判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
17
作者 田福宁 孙文杰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主要围绕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的关系、辩证法与演绎法和归纳法之间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这些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主要围绕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的关系、辩证法与演绎法和归纳法之间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这些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阐明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动了党的建设,增强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叶青 哲学 批判
下载PDF
《纯粹理性批判》的前夜——康德“十年沉寂”考
18
作者 马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9,160,共12页
康德在1770至1781年“十年沉寂”期间,除了发表3篇小文章之外没有任何重要作品问世,原因是此时的他正在筹划、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没有大的争议。不过,对于他何以要在这一时段写作第一批判,以及如何写作第一批... 康德在1770至1781年“十年沉寂”期间,除了发表3篇小文章之外没有任何重要作品问世,原因是此时的他正在筹划、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没有大的争议。不过,对于他何以要在这一时段写作第一批判,以及如何写作第一批判的问题,后世学者鲜有论及。虽然亦有康德传记作家翔实记录过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生活琐事,但对其哲学义理与理论演化的分辨梳理并不多见。然而,这一时段的积淀对康德思想形成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借助对康德在这一时期的往来书信、思想札记等材料的考证,人们不难发现:他在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以及宗教学说等方面的思考,不仅直接塑造了第一批判的理论架构和基本内容,还间接影响到了批判哲学时期的诸多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批判哲学时期 《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宗教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布鲁诺·鲍威尔: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同路人”
20
作者 张毕晓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关系及演变发展是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青年马克...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关系及演变发展是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虽然被学界认同,却有所低估。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鲍威尔著作缺乏直接的了解,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大多体现的是他对鲍威尔的批判;二是研究者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影响上。事实上,1837—1841年是马克思与鲍威尔的亲密期。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就布鲁诺·鲍威尔对马克思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可以看出,这期间,鲍威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当时他有着进步性质的自我意识的哲学思想为马克思最终超出黑格尔思辨哲学、建构新世界观的全新境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布鲁诺·鲍威尔 宗教批判 自我意识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