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Inheritance of the Sublime: From Longinus to Burke
1
作者 YUE Jian-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689-694,共6页
As great philosophers and aesthetes who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usher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rm "sublime", both Longinus and Edmund Burke have their respectively elaboration on sublime that not only h... As great philosophers and aesthetes who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usher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rm "sublime", both Longinus and Edmund Burke have their respectively elaboration on sublime that not only has inner connection but some sheer difference.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erpret the inheritance of Burke to Longinu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on sublime through doxologi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point of view, major concern, composing elements and interconnecting aesthetic essence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ime INHERITANCE aesthetics LONGINUS BURKE
下载PDF
Ahab and the Aesthetic Sublime in Moby Dick
2
作者 郝媛媛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5期180-182,共3页
Moby-Dick, a great masterpiece by Herman Melville, is acclaimed as an epic of the sea such as no man has equale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hab and the aesthetic sublime in Moby Dick. Ahab proves himself to be a figure ... Moby-Dick, a great masterpiece by Herman Melville, is acclaimed as an epic of the sea such as no man has equale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hab and the aesthetic sublime in Moby Dick. Ahab proves himself to be a figure of the aesthetic sublime in his chasing and fighting against the giant wh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y DICK MELVILLE the AEStheTIC sublime Ahab
下载PDF
A Study on Kant’s Views on Humanity in His Aesthetics
3
作者 Ding Q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8-234,共7页
A key to understand 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is his views on humanity,and the cornerstone of Kant’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that“beauty is a symbol of mor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views on humanity,we... A key to understand 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is his views on humanity,and the cornerstone of Kant’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that“beauty is a symbol of mor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views on humanity,we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Kant*s analysis of beauty and the sublime and his aesthetics.The focus of Kant's aesthetics is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freedom and the sublime,and this is of special humanistic fe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s aesthetics VIEWS on HUMANITY SELF-CONFIDENCE FREEDOM and SELF-DISCIPLINE
下载PDF
The Manifestation of Sublimity in Li Bai's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
4
作者 王翰芬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22-223,共2页
Longinus's On the Sublime holds a uniquely unparalleled position in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By analyzing Li Bai's well-known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limity, attempt is made to a... Longinus's On the Sublime holds a uniquely unparalleled position in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By analyzing Li Bai's well-known poem Cataract on Mount L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limity, attempt is made to appreciate the ancient Chinese poems by using Western critical theory and thus derive another kind of aesthetic beau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 the sublime CATARACT on MOUNT LU five principle
下载PDF
论十八世纪英国美学
5
作者 章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40,116,共10页
18世纪英国美学是现代美学的开端,可概括为以心理学方法解决趣味问题,提出了三大理论解决趣味问题和三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产生了四大美学学派。18世纪英国美学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和当代分析美学。中国的18世纪英国美学史研究,应该在翔实... 18世纪英国美学是现代美学的开端,可概括为以心理学方法解决趣味问题,提出了三大理论解决趣味问题和三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产生了四大美学学派。18世纪英国美学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和当代分析美学。中国的18世纪英国美学史研究,应该在翔实文献的基础上,深化相关问题,修正既有观念,把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推向国别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美学 趣味 联想 崇高 如画
下载PDF
教师为何爱儿童——从优美到崇高的审美德性论析
6
作者 翟毅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儿童呈现的“小”带给人以优美感的直接感官愉悦,使人爱慕;教师奉献的“爱”经理智反思带给人以崇高感的深刻愉悦,使人尊敬。将儿童视为审美对象,以儿童的优美作为师爱的感性经验来源,分析优美与崇高作为引起师爱的原因及其促进,在感性... 儿童呈现的“小”带给人以优美感的直接感官愉悦,使人爱慕;教师奉献的“爱”经理智反思带给人以崇高感的深刻愉悦,使人尊敬。将儿童视为审美对象,以儿童的优美作为师爱的感性经验来源,分析优美与崇高作为引起师爱的原因及其促进,在感性中探讨理性,导引师德向善。师爱的促进需要德行与美感的统一,即一种审美德性。在审美视野与逻辑力量下积极实践,以儿童之美辅以教师之德,同时结合必要的师德规范,运用教师的理性回应师爱的道德情感,弥补教师通过愉悦所获得的对儿童感性认识的不足,在优美的形式与崇高的内涵中更好地践行师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爱 德性 优美 崇高 审美
下载PDF
非表征视域下数字影像的审美重构
7
作者 李鲤 钟紫菱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1期81-89,392,393,共11页
非表征视域下的数字影像将“日常世界中无意的、非话语的、难以捉摸的”性质引入作品创作之中。在这一尺度中,数字影像不再囿于一味客观地描绘真实世界,而是造就了一种连接现实的新型关系。虚拟现实技术链接了身体在场、综合感官元素、... 非表征视域下的数字影像将“日常世界中无意的、非话语的、难以捉摸的”性质引入作品创作之中。在这一尺度中,数字影像不再囿于一味客观地描绘真实世界,而是造就了一种连接现实的新型关系。虚拟现实技术链接了身体在场、综合感官元素、媒介化的空间,并将其渗透到主客体交融的日常生活创作之中,以此型构了数字影像审美的新路径,赋予影像创作与研究崭新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表征理论 数字影像 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 审美升华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美学的崇高性探析——基于山东地区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
8
作者 宋金诺 陈烨 +2 位作者 李一鸣 宋润森 苏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崇高”在后工业景观中的艺术表现特征,进一步探讨后工业社会文化引导下“崇高”不断发展、翻新的景观审美价值,挖掘工业遗产遗迹在后工业时代城市变迁下存在的状态和可能,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新的视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 景观美学 崇高 工业遗产
下载PDF
“太和”之美:生态文明美学的审美境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望衡 钟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5,共12页
生态文明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来自《周易·乾卦·彖辞》。“太和”就是大和,是人与自然之和,生态与文明之和。在其具体实现之中,或表现为顺应的和谐,是为优美;或为“逆应”的和谐,是为崇高。崇高中的“逆应”,... 生态文明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来自《周易·乾卦·彖辞》。“太和”就是大和,是人与自然之和,生态与文明之和。在其具体实现之中,或表现为顺应的和谐,是为优美;或为“逆应”的和谐,是为崇高。崇高中的“逆应”,当其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它为悲剧;而当人类战胜“逆应”,实现人与生态共荣时,它为正剧。坚定走生态文明正道是人类之福,是生命之幸,是天地之大德,是宇宙之大利。“太和”的灵魂是崇高,不只是自然的崇高,还有人类的崇高,是两种崇高的统一。这样的崇高,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的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美学 崇高 “太和” 生态文明时代
下载PDF
范畴史视野下的“高古”诗歌美学——论元初郝经儒学化审美旨蕴的一种拓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文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2,共8页
“高古”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其范围涵盖诗书画诸多领域,且使用频率极高。然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高古”范畴的内涵所指或语义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在范畴史视野下考察“高古”诗歌美学,可发现金元之际的郝... “高古”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其范围涵盖诗书画诸多领域,且使用频率极高。然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高古”范畴的内涵所指或语义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在范畴史视野下考察“高古”诗歌美学,可发现金元之际的郝经与晚唐司空图及南宋严羽均不相同,后者具有明显的佛道色彩,而郝经则凸显元初儒学复兴之下的经义之旨,也即与《诗经》“风雅”精神存在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史 高古 诗歌美学 郝经 儒学化拓展
下载PDF
崇高美学的现代变体——从康德到韦尔施
11
作者 朱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关注优美到关注崇高的转变,是现代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康德开始,其崇高理论中的超验、反思和自治的崇高遗产一直被后人批判性地继承,展现了崇高美学的各种现代变体。阿多诺超越康德形而上学视角并吸收其崇高的自治性遗产,其理论彰... 从关注优美到关注崇高的转变,是现代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康德开始,其崇高理论中的超验、反思和自治的崇高遗产一直被后人批判性地继承,展现了崇高美学的各种现代变体。阿多诺超越康德形而上学视角并吸收其崇高的自治性遗产,其理论彰显了现代艺术自治的崇高美学本性;利奥塔在阿多诺的基础上更是继承了康德崇高论中的超越意识和无限性观念,其理论揭示了现代艺术某种不可把握、不可感知的异质性的崇高美学表征;这些崇高理论都被韦尔施在后现代美学谱系中继承和发扬,其理论构筑了后现代艺术“超越美学的美学”“反审美”的崇高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美学 现代变体 后现代
下载PDF
崇高美学:从利奥塔到朗西埃
12
作者 郭玉生 王蕙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利奥塔认为崇高美学与意识不可把握、不可表达的悖谬性时间——“此刻”密不可分。以此为前提,利奥塔所理解的崇高不再附属于自然存在的对象,也不再涉及表现任何具体内容,而是感受“此刻”“发生”“事件”。在感受“此刻”“发生”“... 利奥塔认为崇高美学与意识不可把握、不可表达的悖谬性时间——“此刻”密不可分。以此为前提,利奥塔所理解的崇高不再附属于自然存在的对象,也不再涉及表现任何具体内容,而是感受“此刻”“发生”“事件”。在感受“此刻”“发生”“事件”的基础上,人对于绝对差异敏感的感觉力得以产生。利奥塔将康德对于崇高美学所提出的否定性的“无形式”发展为“不可再现物”。朗西埃把利奥塔的崇高美学视为法国当代思想“伦理转向”的典型例证。他认为利奥塔的崇高美学仅仅强化了既有感觉分配秩序,没有真正激活绝对差异,从而开拓新的感知方式。在朗西埃看来,利奥塔的“不可再现物”接近黑格尔的无限理念,其崇高美学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利奥塔阐述“差异”旨在强调作为“事件”呈现出来的关于“不可再现物”的感性异质性,朗西埃提出“歧见”目的是为了推动可感性重新分配的美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学 利奥塔 朗西埃
下载PDF
发现历史的“真义”——《历史的天空》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
13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8-101,106,共5页
《历史的天空》秉承“大义”的历史观,在尊重历史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摆脱既定的历史叙事模式,以“人”为中心,展开历史叙事,以人性为基点突出矛盾冲突。叙事中通过设置多个视点多条线索,还原了历史本有的丰富,揭示了历史规律的逻辑必然... 《历史的天空》秉承“大义”的历史观,在尊重历史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摆脱既定的历史叙事模式,以“人”为中心,展开历史叙事,以人性为基点突出矛盾冲突。叙事中通过设置多个视点多条线索,还原了历史本有的丰富,揭示了历史规律的逻辑必然性。同时,在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思考中,作者表现出的对个体成长的人文关怀和对崇高美学的执着追求,使小说文本呈现出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飞扬的理想主义激情紧密结合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天空》 历史叙事 审美追求 人性视角 崇高美学
下载PDF
现代文明与技术时代的崇高:刘慈欣的人类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雅露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面对现代性的危机和当代人类的困境,刘慈欣用科幻小说予以回应。他关注人类困境,歌颂英雄豪情,升华苦难之痛,探索未来道德,为人类规划了重返伊甸园的道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走向给出自己的回答。他选择相信科学与自然的伟大力量,并由此... 面对现代性的危机和当代人类的困境,刘慈欣用科幻小说予以回应。他关注人类困境,歌颂英雄豪情,升华苦难之痛,探索未来道德,为人类规划了重返伊甸园的道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走向给出自己的回答。他选择相信科学与自然的伟大力量,并由此构造了属于现代文明与技术时代的独特的崇高人类美学。在科学技术会带领人类的道德、伦理、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上,刘慈欣用自己的人类美学论证了科学乐观主义何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现代性 崇高 科幻小说
下载PDF
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崇高美学
15
作者 吴志鹏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7-71,94,共6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高举崇高旗帜,使崇高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束缚,重返美学范畴。宇宙、科技与人是刘慈欣建构崇高美学的三大基石,三者以死亡焦虑为纽带,具有复杂耦合关系。从文本出发,聚焦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观,汲取伯克、康德、马克思等思想...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高举崇高旗帜,使崇高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束缚,重返美学范畴。宇宙、科技与人是刘慈欣建构崇高美学的三大基石,三者以死亡焦虑为纽带,具有复杂耦合关系。从文本出发,聚焦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观,汲取伯克、康德、马克思等思想家的理论资源,揭示刘氏崇高美学的多维特征与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崇高美学
下载PDF
疼痛的生命诗学——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精神样本与审美品格
16
作者 吴井泉 《写作》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罗振亚的诗歌具有生命本源的质素与崇高品格,是以疼痛的生命形态凝结的诗歌美学。其生命疼痛的精神样本多元繁复,表现了诗人对话世界的开放与真诚的情怀。“敞开”是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特点,即把情感、生命、生活向读者和世界敞开。其写... 罗振亚的诗歌具有生命本源的质素与崇高品格,是以疼痛的生命形态凝结的诗歌美学。其生命疼痛的精神样本多元繁复,表现了诗人对话世界的开放与真诚的情怀。“敞开”是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特点,即把情感、生命、生活向读者和世界敞开。其写作视角融合了内、外两个视域,呈现出“我”与“他”浑然相融、和谐共生的精神合体。在艺术传达上,他的诗歌以捕捉细节、节制抒情和构筑崇高见长,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别开一路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亚 当代诗歌写作 诗歌美学 生命疼痛 崇高
下载PDF
网络时代器物政治的认同建构
17
作者 曹克亮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政治认同需要政治符号意义的支撑与协助,政治认同需要整合符号象征意义和器物审美才能实现认同的社会化和大众化。当下,政治学已经从符号政治扩展到器物政治,从有形走向无形。网络时代的政治认同及其塑造已经由单一刻板器物转向多元信... 政治认同需要政治符号意义的支撑与协助,政治认同需要整合符号象征意义和器物审美才能实现认同的社会化和大众化。当下,政治学已经从符号政治扩展到器物政治,从有形走向无形。网络时代的政治认同及其塑造已经由单一刻板器物转向多元信息器物,由现实有用性器物转向信息消费性器物,政治审美由宏观实物审美转向微观信息审美。从器物审美到政治认同的崇高审美,需要想象力的“边界效应”。网络时代,当手机(器物)、账号(身份)、群(“共同体”)组成一个新的政治认同表达范式和空间时,需要主张理性反思的团结和认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政治学 器物政治 政治认同 审美 崇高
下载PDF
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立元 黄文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9,共8页
在概述康德、黑格尔崇高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异同,特别是差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又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理论前驱思想的选择性接受和他们的基本哲学立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讨。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崇高理论 关学
下载PDF
基于美学向度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秋华 杜高山 +2 位作者 王欢 韩春利 蒋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8,共5页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奥运开幕式表演 优美与崇高 艺术美 审美对象 审美主体
下载PDF
风骨:古典艺术的美学风范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经之 李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2,共12页
风骨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文艺学美学的意蕴至魏晋才得以生成。风和骨是两个概念,风是指文学的抒情性,骨是指刚健有力的语言。这两者结合才具有美的意义。风骨与气的关系非常密切,气化育了风骨的情感性和美感力量。气... 风骨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文艺学美学的意蕴至魏晋才得以生成。风和骨是两个概念,风是指文学的抒情性,骨是指刚健有力的语言。这两者结合才具有美的意义。风骨与气的关系非常密切,气化育了风骨的情感性和美感力量。气就是风骨。“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是风骨的审美标准,它是刚健壮大美感力量的代用语。风骨与西方美学的崇高在内涵上有相近之处,两者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中国古典文艺学 美学风范 崇高理论 古典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