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ppa阿片受体的抗缺血性心脏保护作用——信息机制(英文)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德明 吴淞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有证据表明 ,心脏细胞产生强腓肽和强腓肽类多肽 ,它们是kappa阿片受体 (κ OR)的激动剂。κ OR是心脏一种优势的阿片受体 ,其激活可改变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功能。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 ,内源性κ 阿片肽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 有证据表明 ,心脏细胞产生强腓肽和强腓肽类多肽 ,它们是kappa阿片受体 (κ OR)的激动剂。κ OR是心脏一种优势的阿片受体 ,其激活可改变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功能。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 ,内源性κ 阿片肽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缺血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的一个常见原因 ,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减弱 ,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等。心肌缺血时 ,交感神经发放增强 ,从而增加作功负荷及氧消耗量 ;而这又使缺血引发的状况更为恶化。机体抵抗缺血引发心肌损害 /心律失常的保护机制之一是抑制 β 肾上腺素受体 ( β AR)的兴奋。κ OR确实能抑制β AR的激动。这种抑制主要是由于GS蛋白受到抑制 ,也在较小程度上由于信息通路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因为该种酶能通过对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转导β AR的激动。另一保护心肌对抗缺血性损害的机制是预处理。预处理是指预先受到缺血等损伤使心脏对随后更严重的损伤产生较强的耐受能力。这种保护作用可以在预处理后即时产生 ,也可延至预处理后 1- 3天。在采用缺血或其产生的后果之一代谢抑制作为预处理而致的心脏保护中 ,κ OR参与媒介预处理的作用。用κ OR的特异性激动剂U5 0 488H激活κ OR (U5 0 488H药理性预处理 ,UP)可激活蛋白激酶C (PK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阿片受体 心肌缺血 Β-肾上腺素受体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猪Kappa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部分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剑虹 崔卫国 +1 位作者 王宇 包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69-1374,共6页
应用PCR SSCP的方法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Kappa阿片受体 (Kappaopioidreceptor,简称KOR)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 ,研究Kappa阿片受体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影响母猪行为规癖性状的可能性。根据Kappa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 应用PCR SSCP的方法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Kappa阿片受体 (Kappaopioidreceptor,简称KOR)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 ,研究Kappa阿片受体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影响母猪行为规癖性状的可能性。根据Kappa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的部分序列设计 3对引物 ,发现F1/R1引物对扩增的片段有多态性。对两种纯合子片段克隆并测序表明 ,mRNA第 10 5处有一C→T的单碱基突变 ,为沉默突变。统计结果发现 ,3种基因型 (AA、AB、BB)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 ,χ2 独立性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 1)。将 3种基因型同行为规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表现较高的静止站立行为 ,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 (P<0 0 1) ,其他 4种行为性状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阿片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行为规癖
下载PDF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salvinorin A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轻大鼠前脑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磊 董海平 +1 位作者 何振洲 王震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探讨kappa阿片受体(KOR)激动剂salvinorin A(SA)对前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夹闭颈动脉联合低血压建立前脑I/R损伤模型,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I/R组、I/R+DMSO组、I/R+S... 目的探讨kappa阿片受体(KOR)激动剂salvinorin A(SA)对前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夹闭颈动脉联合低血压建立前脑I/R损伤模型,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I/R组、I/R+DMSO组、I/R+SA组和I/R+SA+nor BIN(KOR拮抗剂),另设立假手术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评估脑水肿情况;I/R后1、2、5 d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前脑I/R损伤后,I/R组和I/R+DMSO组脑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R+SA组脑水含量显著低于I/R组(P<0.05),I/R+SA+nor-BIN组脑水量显著高于I/R+SA组(P<0.05)。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I/R+SA组显著高于I/R组(P<0.01),I/R+SA+nor-BIN组显著低于I/R+SA组(P<0.05)。I/R+SA组I/R损伤后1、2、5 d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I/R组、I/R+DMSO组和I/R+SA+nor BIN(P<0.05)。结论 SA可以减轻I/R损伤造成的脑组织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通过KOR上调VE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水肿 神经功能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周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婷 王德传 +1 位作者 徐云根 刘景根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最新报道的外周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结构类型及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开发,为该类新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外周kappa阿片受体存在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以外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其激动剂无吗啡样副作用和中枢副作用,是一类高效的... 综述最新报道的外周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结构类型及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开发,为该类新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外周kappa阿片受体存在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以外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其激动剂无吗啡样副作用和中枢副作用,是一类高效的镇痛、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外周选择性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 镇痛 抗炎
下载PDF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的mu、kappa阿片受体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宝华 莫平 张胜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mu、kappa阿片受体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的变化.方法:以泻剂复制大鼠泻剂结肠模型,观察泻剂结肠的mu、kappa阿片受体活性.结果:泻剂结肠的mu阿片受体的最大结合数和解离常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07.00±22.9vs82.00±4.23f... 目的:探讨mu、kappa阿片受体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的变化.方法:以泻剂复制大鼠泻剂结肠模型,观察泻剂结肠的mu、kappa阿片受体活性.结果:泻剂结肠的mu阿片受体的最大结合数和解离常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07.00±22.9vs82.00±4.23fmol/mg.p,P<0.01;3.30±0.45vs2.40±0.57mmol/L,P<0.05).与对照组相比,泻剂结肠的kappa阿片受体最大结合数明显增高(957.00±102.41vs459.00±52.41fmol/mg.p,P<0.01),解离常数无明显的差异.结论:mu,kappa阿片受体可能参与了泻剂结肠的功能紊乱,mu阿片受体较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剂 大鼠 mu阿片受体 kappa阿片受体 慢传输性便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过程杏仁核中央核Kappa阿片受体表达变化
6
作者 宋秀花 吕江玲 +4 位作者 李文强 张景丹 石玉中 张瑞岭 李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注射一日两次(10 mg/kg)后予一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PA)模型。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注射一日两次(10 mg/kg)后予一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PA)模型。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杏仁核中央核(CeA)内Kappa阿片受体(KOR)表达情况。结果:CPA建立前,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KOR蛋白表达水平(132.89±10.35)与吗啡对照组(MS组)(109.83±7.30)和纳洛酮组(SN组)(121.00±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建立后,三组KO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N组(99.56±7.67)低于MS组(85.43±7.81,P<0.01),高于SN组(118.25±1.71,P<0.01)。结论:1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建立的基础。2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表达变化可能引起了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发生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厌恶 戒断 kappa阿片受体 免疫组化 大鼠
下载PDF
蛋脑啡肽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CEM×174细胞kappa阿片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英文)
7
作者 李刚 RonaldYChuang +1 位作者 LindaFChuang KannethMLam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蛋脑啡肽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CEM×174 细胞kappa 阿片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SIV 感染CEM×174 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蛋脑啡肽。在24 h 提取RNA,用RT-PCR 方法扩... 目的:研究蛋脑啡肽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CEM×174 细胞kappa 阿片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SIV 感染CEM×174 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蛋脑啡肽。在24 h 提取RNA,用RT-PCR 方法扩增kappa 阿片受体m RNA 并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IV 能够抑制CEM×174 细胞的生长。在10- 7m ol/L蛋脑啡肽存在下,SIV 对细胞的损害减轻。10- 7m ol/L和10- 6m ol/L蛋脑啡肽不能改变正常细胞kappa 阿片受体的表达,但是在SIV 感染组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蛋脑啡肽能够维持正常淋巴细胞的生长。Kap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脑啡肽 SIV 受体 淋巴细胞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kappa阿片受体
下载PDF
共表达人kappa阿片受体与PKAcat-EGFP的CHO稳定细胞株建立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蕾 龙隆 +3 位作者 温泉 王莉莉 宫泽辉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上建立人kappa阿片受体(human kappa opioid receptor,hKOR)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catalytic domain of cAMP-dep... 目的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上建立人kappa阿片受体(human kappa opioid receptor,hKOR)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catalytic domain of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PKAcat)融合蛋白(PKAcat-EGFP)稳定共表达的细胞模型,为体外高通量筛选作用于hKOR的药物及药物分子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潮霉素B抗性的hKOR重组质粒[pcDNA3.1/Hygro(+)-hKOR]转染入已稳定表达PKAcatEGFP的CHO细胞中,随后用含潮霉素B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细胞,有限稀释法挑取耐药单克隆,PKA重分布实验筛选阳性克隆,利用Z’因子对建立的细胞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利用PKA重分布实验与LANCE cAMP 384 Kit检测受体功能。结果 PKA重分布实验与LANCE cAMP 384 Kit结果表明,CHO-PKAcat-EGFP/hKOR-13号克隆反应性良好,100nmol·L^(-1)的U-50488作用时的Z’平均值为0.596,证明了该细胞模型的可靠性,且经多次传代后的受体表达也能保持稳定。结论成功建立了hKOR与PKAcat-EGFP融合蛋白稳定共表达的细胞模型CHO-PKAcat-EGFP/h KOR-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阿片受体 蛋白激酶A 稳定转染 高内涵分析 信号转导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下载PDF
伏隔核Kappa阿片受体对海洛因戒断性抑郁样行为的调控
9
作者 师钰慧 肖一帆 +2 位作者 苏蕊 赖江华 魏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6,346,共6页
目的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iod receptor,KOR)在海洛因戒断性抑郁行为(heroin withdrawal depression-like behavior,HW-D)中的作用。方法每天9点给小鼠腹腔注射1 mg/kg海洛因,每日1次,连续注射14 d... 目的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iod receptor,KOR)在海洛因戒断性抑郁行为(heroin withdrawal depression-like behavior,HW-D)中的作用。方法每天9点给小鼠腹腔注射1 mg/kg海洛因,每日1次,连续注射14 d后戒断3~8周,通过旷场、糖水偏爱及悬尾实验评估其抑郁样行为,根据行为学结果海洛因组小鼠分为海洛因戒断性抑郁易感组及不易感组。参照G.Paxinos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分离双侧NAc脑区,Western blotting检测NAc KOR及强啡肽原(prodynorphin,PDYN)蛋白表达量;于戒断后第4周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向小鼠NAc微量注射KOR拮抗剂nor-BNI进行药物干预,评估其对抑郁行为的影响。结果小鼠持续注射海洛因14 d后,戒断3周、4周及8周,行为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及HW-D不易感组相比,HW-D易感组糖水偏爱率下降(P<0.01),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戒断4周及8周后,与生理盐水组及HW-D不易感组相比,HW-D易感组伏隔核KOR(P<0.05)与PDYN(P<0.05)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nor-BNI干预后,HW-D易感组糖水偏爱率升高(P<0.05),悬尾不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小鼠NAc KOR调控了海洛因长期戒断后的抑郁行为,在NAc给予KOR拮抗剂可以改善这种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伏隔核 kappa阿片受体 戒断性抑郁样行为
下载PDF
共表达人Kappa阿片受体与Gq嵌合体GqG66Di5的稳定细胞株构建与鉴定
10
作者 石晶晶 张毅 +4 位作者 陈学军 靳倩 朱思庆 李丽琴 王陈 《防化研究》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ioid Receptor,KOR)是新药研究的重要靶标之一,建立稳定表达相应受体的细胞株是实现快速高效筛选靶向化合物的前提。通过构建人KOR过表达质粒,将其分别与5种不同的Gq嵌合体质粒共转染至CHO-FlpIn细胞,筛选出最佳G... 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ioid Receptor,KOR)是新药研究的重要靶标之一,建立稳定表达相应受体的细胞株是实现快速高效筛选靶向化合物的前提。通过构建人KOR过表达质粒,将其分别与5种不同的Gq嵌合体质粒共转染至CHO-FlpIn细胞,筛选出最佳Gq嵌合体;通过抗生素加压筛选以及单克隆化获得稳转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OR表达,并进一步通过FLIPR钙信号对细胞株的药理学功能进行鉴定。基于以上途径,本研究构建了稳定共表达人KOR与Gq嵌合体GqG66Di5的稳定细胞株CHO-OPRK1-Gq。该细胞株高表达KOR,具有对特异性激动剂U-69593(EC50=0.039μmol/L±0.006μmol/L)和抑制剂Naloxone(IC50=0.43μmol/L±0.28μmol/L)响应的药理学功能,实现了基于Gq途径介导信号转导的KOR功能检测。在CHOOPRK1-Gq细胞株的基础上,建立了体外高通量筛选靶向KOR配体的新方法,为研发靶向KOR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阿片受体 Gq嵌合体 钙离子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新型外周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CR845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获阳性结果
11
作者 邢爱敏 《药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285-285,共1页
CaraTherapeutics公司近日称其研发的肽类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CR845在用于急性手术后镇痛的Ⅱ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考察指标。该双盲、双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有203名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参加,她们被随机分为4组,
关键词 外周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 急性手术后疼痛 CR845
原文传递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阿片受体的病理生理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旭 时德 刘宝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慢传输性便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检测了患者结肠mu、Kappa阿片受体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TC患者结肠壁肌层ma、Kappa阿片受体含量增加。结论 STC患者内源性阿片肽活... 目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慢传输性便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检测了患者结肠mu、Kappa阿片受体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TC患者结肠壁肌层ma、Kappa阿片受体含量增加。结论 STC患者内源性阿片肽活性增加,肠道运动受抑制,提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能是治疗STC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病理生理改变 慢传输性便秘 患者 阿片受体拮抗剂 治疗 肠道运动 kappa阿片受体 对照组 正常
下载PDF
金仓鼠脑内的 kappa 受体
13
作者 吴士渭 金文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内kappa受体结合及其在脑内分布的特性。方法:用受体结合和药物的竞争抑制试验研究〔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匀浆中kappa受体结合。结果:〔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匀浆中kappa受体... 目的:研究〔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内kappa受体结合及其在脑内分布的特性。方法:用受体结合和药物的竞争抑制试验研究〔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匀浆中kappa受体结合。结果:〔3H〕依托啡与金仓鼠脑匀浆中kappa受体结合的Kd值和Bmax值分别为0.52nmol·L-1和34.0pmol·g-1蛋白。5μmol·L-1(D-Ala2,D-Leu5)脑啡肽可完全阻断〔3H〕依托啡与kappa受体的结合。该结合易被苯吗啡烷类及奥列巴文类药物取代,而不易被强啡肽A(1-13)取代。金仓鼠脑内kappa受体存在不同的局部分布,纹状体和中脑的密度较高(Kd和Bmax值为0.48±0.021nmol·L-1和26.6±2.1pmol·g-1蛋白;0.41±0.015nmol·L-1和24.9±0.36pmol·g-1蛋白),大脑皮层的密度较低(Kd和Bmax值为0.42±0.02nmol·L-1和10.5±0.85pmol·g-1蛋白)。结论:金仓鼠脑内有优势的kappa受体,它不同于经典的kappa受体,可能属于kap-pa2受体。纹状体和中脑的kappa受体分布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放射配位体测定 kappa阿片受体 依托啡
下载PDF
不同剂量喷他佐辛抑制吗啡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桥波 舒海华 +1 位作者 叶芳 黄文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0组(n=6),其中5组喷他佐辛注射前2小时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另外5组预先注射kappa受体拮抗剂nor-BNI(10 mg/kg),随后各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剂量...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0组(n=6),其中5组喷他佐辛注射前2小时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另外5组预先注射kappa受体拮抗剂nor-BNI(10 mg/kg),随后各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和吗啡(10 mg/kg),分别于药物注射前和注射后30、60、90、120 min对小鼠进行机械痛阈(压尾试验)和热痛阈(热板试验,甩尾试验)测定,并分别计算药物时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药物镇痛效应的量化指标。结果:1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在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44.1±19.5)、(166.5±9.6)、(146.6±8.3)、(130.7±7.8)、(124.5±10.1)(g·h);热板AUC分别为(27.9±4.0)、(24.4±1.6)、(22.8±1.6)、(23.3±2.1)、(22.7±1.2)(s·h);甩尾AUC分别为(13.1±1.9)、(12.0±1.7)、(10.4±0.8)、9.5±0.9)、(9.7±1.3)(s·h)。这提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吗啡的镇痛作用。2使用κ受体拮抗剂nor-BNI后,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52.2±16.7)、(167.7±11.0)、(145.1±9.8)、(132.6±5.1)、(127.3±8.0)(g·h);热板AUC分别为(28.0±1.7、(25.0±1.6)、(23.0±1.2)、(22.0±1.4)、(21.2±1.3)(s·h);甩尾AUC分别为(14.4±1.8)、(11.2±1.4)、(10.2±0.8)、(9.7±0.7)、(10.1±0.8)(s·h),与上述未使用nor-BNI的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kapp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情况下,大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依然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啡产生的镇痛作用,该抑制作用与kappa受体激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吗啡 镇痛 kappa阿片受体 mu阿片受体
下载PDF
乌头和“半蒌贝及”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倩倩 孙丹妮 +5 位作者 刘春芳 王超 王慧 孙丛丛 何莲花 林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考察"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对制川乌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基于甲醛足底皮下注射致痛模型,检测致痛小鼠给药后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明确制川乌和法半夏、栝楼、川贝母、浙贝母、白及各单药及1∶1、1∶2和1... 目的:考察"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对制川乌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基于甲醛足底皮下注射致痛模型,检测致痛小鼠给药后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明确制川乌和法半夏、栝楼、川贝母、浙贝母、白及各单药及1∶1、1∶2和1∶3配伍组合的镇痛效果,并通过联用κ阿片受体激动剂U-69593或拮抗剂Nor-BNI以及ELISA检测致炎足NO、PGE_2和TNF-α含量方法,进一步分析相关作用机制。结果:制川乌单用能明显缩短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此作用减弱,呈量效关系。制川乌联用Nor-BNI后可使舔足时间延长至不给药的状态;联用U-69593后舔足时间比之前缩短,再配伍法半夏、白及后舔足时间明显延长;制川乌单用能明显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炎症足中NO、PGE_2和TNF-α的含量,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相关因子含量升高。结论:降低乌头的镇痛功效可能是"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相反的具体表现之一,其机制与干扰κ阿片受体活化及增高炎症局部促炎介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反药组合 甲醛致痛 kappa阿片受体 促炎介质
下载PDF
修治附子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上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贵云 黄文起 +3 位作者 舒海华 张辉 陈珊 周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修治附子(PAT)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40只SD大鼠分为5组(n=8):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吗啡+PAT处理1、2和3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4组连续8 d隔天交替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生理... 目的:探讨修治附子(PAT)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40只SD大鼠分为5组(n=8):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吗啡+PAT处理1、2和3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4组连续8 d隔天交替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生理盐水建立CPP模型,并同时每日分别以蒸馏水或PAT(0.3或1.0或3.0g/kg)灌胃。(2)其余32只SD大鼠分为4组(n=8):吗啡组、nor-BNI(kappa受体拮抗剂)+吗啡组、吗啡+PAT组和nor-BNI+吗啡+PAT组。4组大鼠均采用上述方法建立CPP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吗啡注射前120m in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nor-BNI(5 mg/kg),PAT处理组每日PAT 3.0 g/kg灌胃,其余2组以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均于CPP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CPP值,训练后测定CPP值后取大鼠脑伏隔核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所含强啡肽浓度。结果:(1)经CPP训练后,吗啡诱导引起了CPP值升高。(2)1.0或3.0 g/kg的PAT剂量相关地降低了吗啡诱导引起的CPP升高(P<0.05)。(3)nor-BNI完全拮抗了PAT(3.0 g/kg)对吗啡CPP形成的抑制(P<0.05)。(4)PAT处理组大鼠脑伏隔核强啡肽的浓度比吗啡对照组高(P<0.05),也呈剂量相关。结论:PAT剂量相关地抑制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具有抗成瘾作用,其抗成瘾作用可能与大鼠脑伏隔核强啡肽的浓度增加,从而激动kapp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治附子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受体 阿片 kappa 强啡肽类
下载PDF
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新药艾沙度林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虹宇 冯婧劼 宋婷婷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失调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居多。但是,目前治疗的手段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特效治疗药物仍然急缺。艾沙度林机制特殊,作用于3个靶点:分别为mu阿片受体激动剂、delta阿片受体拮抗剂...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失调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居多。但是,目前治疗的手段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特效治疗药物仍然急缺。艾沙度林机制特殊,作用于3个靶点:分别为mu阿片受体激动剂、delta阿片受体拮抗剂、kappa受体激动剂,目前是该类机制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的药物,具有止泻和治疗腹痛的效果,且同时不产生便秘的不良反应。艾沙度林于2015年5月27日在FDA获得批准。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方面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沙度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mu阿片受体激动剂 delta阿片受体激动剂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Salvinorin A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旭豪 孙娟 +1 位作者 陈春花 周长满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5期532-537,共6页
Salvinorin A(SA)是一种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能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系统产生多种药理效应。其在体内的代谢迅速,不易成瘾。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产生分离效应、调节多巴胺系统等。最新研究表明:SA在动物神经系统中对脑血管和神经... Salvinorin A(SA)是一种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能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系统产生多种药理效应。其在体内的代谢迅速,不易成瘾。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产生分离效应、调节多巴胺系统等。最新研究表明:SA在动物神经系统中对脑血管和神经元都起到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MAPK/ERK通路作用下恢复脑血管的自身调节;通过NOS和KATP通道的调节扩张血管;通过MAPK/ERK通路和VEGF保护神经元;抑制AQP-4的表达以减轻脑水肿。SA作用于中枢能调节情绪,针对抑郁和焦虑有一定的作用,而作用于外周则能抑制胃肠道炎症,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离子转运。SA在高浓度下则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由于SA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期望研究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作用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 ERK通路 保护神经元 胃肠道炎症 自身调节 KATP通道 多巴胺系统
原文传递
人源KOR-GFP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鉴定
19
作者 周国超 石童 +4 位作者 陈学军 王陈 李丽琴 张瑞华 鹿晓晶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人源kappa型阿片受体基因(hKOR)和GFP基因,然后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hKOR与GFP基因连接,并将融合基因通过无缝克隆技术克隆入pFastBac1载体,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载体转化至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和辅助载体的DH10αBac... 通过PCR方法扩增人源kappa型阿片受体基因(hKOR)和GFP基因,然后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hKOR与GFP基因连接,并将融合基因通过无缝克隆技术克隆入pFastBac1载体,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载体转化至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和辅助载体的DH10α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粒Bacmid-hKOR-GFP。采用重组杆粒转染Sf9昆虫细胞,收获上清作为重组病毒P1代,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鉴定hKOR-GFP的表达情况;采用cAMP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KOR-GFP的功能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感染复数(MOI)值为2,感染后72 h,hKOR-GFP在Sf9昆虫细胞中可达到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实验表明hKOR-GFP在昆虫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cAMP酶联免疫实验结果证明在激动剂存在下,Sf9细胞内cAMP含量出现剂量依赖性下降,表明hKOR-GFP具有生物活性。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具有功能活性的hKOR-GFP可为建立非成瘾性镇痛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kappa阿片受体 流式细胞术 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效率 感染复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