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演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4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李勇 李建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阿富汗-南塔吉克斯坦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对盆地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奠基在前南华系结晶基底之上,中亚两...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阿富汗-南塔吉克斯坦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对盆地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奠基在前南华系结晶基底之上,中亚两个盆地奠基在南天山洋闭合之后形成的前二叠系褶皱基底之上。塔里木盆地的盖层沉积明显受到了南侧“原特提斯(北昆仑)”、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由于北昆仑带向西尖灭于北帕米尔, 中亚两个含油气盆地的中-新生界则主要受到南侧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中亚两个盆地的海陆交互相和礁灰岩相侏罗系向东到塔西南相变为陆相,这从烃源岩的角度决定了塔西南与中亚两个盆地中-新生界不同的含油气性。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存在于前陆盆地的陆相地层中,它与下伏古生界含油气层系的叠加作用提高了其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 油气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演化 地质条件 油气潜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成守德 刘朝荣 肖立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13-18,共6页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帕米尔高原 西南天山 卡拉库姆盆地 构造格局
下载PDF
中亚卡拉库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4
3
作者 白国平 殷进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3-301,共9页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两套层系:中侏罗统卡洛阶—上侏罗统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下白垩统欧特里阶沙特利克组砂岩储集层。前者富集了盆地内68.0%的石油储量、84.0%的凝析油储量和44.2%的天然气储量,后者富集了盆地内36.4%的天然气储量。上侏罗统蒸发岩之下的盐下油气田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古隆起构造展布的控制;生物礁和古构造主要发育于盆地东北部的北阿姆河亚盆地,并导致盆地内已发现的盐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此。受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的拉制,盐上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蒸发岩发育区之外、蒸发岩较薄且主要为硬石膏的地区、以及蒸发岩发育区内的深大断裂附近。蒸发岩之上的盐上层系并非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勘探的禁区,源自盐下烃挥岩的天然气可以在盐上储集层内聚集并形成大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卡拉库姆盆地 油气分布 区域盖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卡拉库姆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强 张光亚 +4 位作者 李曰俊 温志新 文磊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4,共8页
卡拉库姆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图兰地台南部,北西走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根据钻井、地球物理及露头资料,认为卡拉库姆盆地是以增生杂岩为基底形成的一个... 卡拉库姆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图兰地台南部,北西走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根据钻井、地球物理及露头资料,认为卡拉库姆盆地是以增生杂岩为基底形成的一个沉积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具有弧后裂谷的性质。卡拉库姆盆地前侏罗纪的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1)石炭纪之前古特提斯洋壳开始俯冲增生;2)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丝路弧;3)晚二叠世—三叠纪马什哈德—北帕米尔弧形成,卡拉库姆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的位置;4)晚三叠世末伊朗等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卡拉库姆盆地进入短暂的周缘前陆盆地阶段。其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沉积中心在北阿姆河坳陷,木尔加布坳陷和科佩特山前坳陷,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三叠纪发生海侵,部分地区接受海相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库姆盆地 晚二叠世—三叠纪 弧后裂谷 周缘前陆盆地 古特提斯 增生楔
下载PDF
土库曼天然气的发展规划及其对我国西部油气开发的影响
5
作者 张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3-76,共4页
土库曼的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卡拉库姆盆地。该国天然气的预测储量为1544×1010m3。1991年已探明约4×1012m3,产量843×108m3。分别居世界第8和第4位。独立后制订规划要求2000年和201... 土库曼的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卡拉库姆盆地。该国天然气的预测储量为1544×1010m3。1991年已探明约4×1012m3,产量843×108m3。分别居世界第8和第4位。独立后制订规划要求2000年和2010年产量分别达128×109m3和224×109m3,兴建多条长输管道以向欧亚供气。其中经中国达日本的管道已与中、日政府或公司集团达成初步协议。这一计划的实现将对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塔里木的天然气开发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 卡拉库姆 天然气 发展规划 油气开发
下载PDF
东帕米尔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厘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振涛 祁世军 +1 位作者 王宏君 赵树铭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91,共7页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士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士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一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一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变质核杂岩 形成机制 片麻岩 花岗岩 侏罗世 形成时代
下载PDF
新疆喀拉库姆沙漠新月形沙丘不同部位粒度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俞胜清 阿布都米基提 +1 位作者 周向玲 黄晓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9-1635,共7页
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绿洲边缘喀拉库姆沙漠高度在3~12m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和下层沉积物均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二者含量达82%以上。表层沉积物较下层稍粗,平均粒径分别为2.09中和2.16φ 。下层沉积物较表... 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绿洲边缘喀拉库姆沙漠高度在3~12m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和下层沉积物均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二者含量达82%以上。表层沉积物较下层稍粗,平均粒径分别为2.09中和2.16φ 。下层沉积物较表层分选性好,一均值分别为0.48和0.62。表层和下层沉积物偏度均为正偏,SK均值分别为O.21和O.24。峰态均为尖窄,K。均值分别为1.18和1.11。表层和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均表现为丘顶最粗,背风坡坡脚最细,由两侧坡脚至丘顶平均粒径变粗,平均粒径与其他粒度特征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喀拉库姆沙漠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除受物源这一背景制约外,还与区域构造、沙漠地貌、植被、气候和较为复杂的风沙动力学过程等众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库姆沙漠 新月形沙丘 粒度
原文传递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al Sea shrinkage and the expansion of cropland and reservoir in its drainage basins between 2000 and 2020 被引量:2
8
作者 Qiang Li Xin Li +4 位作者 Youhua Ran Min Feng Yanyun Nian Meibao Tan Xi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21年第6期661-677,共17页
The Aral Sea crisis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evere ecological tragedies from the 1960s in Central Asia.The reasons for this crisis,especiall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re still scientific disputes.This study ... The Aral Sea crisis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evere ecological tragedies from the 1960s in Central Asia.The reasons for this crisis,especiall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re still scientific disput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Aral Sea related basins and the Aral Sea crisis from 2000 to 2020 by employing the GlobeLand30 dataset with 30 m resolu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the Aral Sea basin increased by 2,291 km^(2),and 75.4%of it occurred in the region of Karakum Canal,the larges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or irrigation in the world.The water surface area of reservoirs increased by 1,183.5 km^(2) during the same period.Coincident with this change,the Aral Sea further shrank from 26,280.8 km^(2) in 2000 to 9,285.2 km^(2) in 2020,mainly occurred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se imply that the Aral Sea crisis is persist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is likely driven by water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within the basin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crossboundary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management strategy choice to address the crisis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l Sea karakum Canal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endorheic river basins remote sen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