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2时序数据的新疆焉耆盆地农作物遥感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旭辉 玉素甫江·如素力 +2 位作者 仇忠丽 亚夏尔·艾斯克尔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83,共12页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干旱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研究借助PIE-Engine Studio平台,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Sentinel-2影像和1948个野外定位采样数据提取农作物生育期内14种植被指数,使用See5.0决策树、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和多...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干旱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研究借助PIE-Engine Studio平台,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Sentinel-2影像和1948个野外定位采样数据提取农作物生育期内14种植被指数,使用See5.0决策树、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和多元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MR)模型优选特征参数,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5种分类模型和5种样方分割方案进行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通过目视解译和混淆矩阵对比分析分类结果,确定最佳分类方案。结果表明:(1)所有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OA)和Kappa系数均在92.20%和0.9037以上,说明在PIE平台中使用SVM算法提取农作物信息是可行的。(2)SVM-有红边的OA和Kappa系数均值为93.77%和0.9236,比SVM-无红边方法提高了0.96%和0.0120。(3)相比于SVM-有红边方法,植被指数的引入提高了SVM-RF、SVM-MR和SVM-See5.0的OA和Kappa系数。(4)5种分类模型的OA和Kappa系数均值的大小关系为:SVM-RF>SVM-MR>SVM-See5.0>SVM-有红边>SVM-无红边,表明红边波段和植被指数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农作物识别的精度,其中SVM-RF(8:2)为最佳分类模型,OA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72%和0.9866。研究结果可为准确快速获取大尺度干旱区农作物信息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Sentinel-2 支持向量机 PIE-Engine Studio 焉耆盆地
下载PDF
干旱绿洲区包气带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及运移机制——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
2
作者 陈振宇 赵禹 +4 位作者 白金 赵寒森 梁楠 刘拓 姚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1872,共16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了解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垂向运移机制对科学防治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采集新疆焉耆盆地2 m深度剖面土壤,测定样品机械组成和8种盐分离子含量...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了解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垂向运移机制对科学防治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采集新疆焉耆盆地2 m深度剖面土壤,测定样品机械组成和8种盐分离子含量,计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垂向分布特征,对包气带土壤质地与水盐运移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湖剖面包气带土壤主要为非盐渍土,土壤盐分主要受开都河下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控制,阴阳离子比值约为2∶5,盐分类型主要为Ca^(2+)—HCO_(3)^(2-)和Na^(+)—SO_(4)^(2-)型;焉耆剖面包气带土壤普遍为重度盐渍土,土壤盐分受到开都河下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自身包气带盐分的综合影响,阴阳离子比值约为1∶2,盐分类型主要为Ca^(2+)—SO_(4)^(2-)型和Na^(+)—Cl^(-)型。土壤分形维数和黏粒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包气带土壤盐分与分形维数间相关性不明显,主要受到土壤粒径组成及其所处深度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博湖包气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部逐渐变粗,盐分含量呈现出在0~80 cm深度的表层和125~200 cm的底部波动大,80~125 cm稳定的变化趋势,盐分离子主要聚集在约30 cm深度粉质黏壤土与粉质黏土层的交界处。土壤盐分运移大致可划分为交互作用段(0~80 cm)、平衡段(80~125 cm)和地下水扰动段(125~200 cm)3个部分,蒸发作用影响深度约80 cm。焉耆包气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部逐渐变细,随深度的增加,盐分含量和波动程度均逐渐减小,盐分离子主要聚集在0~10 cm表土层。盐分运移大致可划分为盐分离子上升段(0~120 cm)和平衡段(120~200 cm)两个部分,蒸发作用影响深度约为120 cm。上细下粗型的包气带土壤质地组成是抑制土壤盐渍化较为理想的分布模式,对于焉耆剖面类型可先采取灌溉压盐,然后进行约40 cm深度的翻耕,博湖剖面类型可直接采取50 cm左右深度的深耕,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盐渍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土壤质地 盐分离子 分形维数 运移机制 焉耆盆地
下载PDF
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董洁 火顺利 +3 位作者 赵双印 叶远荣 蔡恩格力 赵禹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36-41,共6页
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焉耆盆地富硒土壤分布较广的焉耆县域内选取5块不同地源硒水平(Se0.309、Se0.349、Se0.400、Se0.408、Se0.495)的耕地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 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焉耆盆地富硒土壤分布较广的焉耆县域内选取5块不同地源硒水平(Se0.309、Se0.349、Se0.400、Se0.408、Se0.495)的耕地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为焉耆盆地天然富硒土壤上生产富硒番茄产品、提高加工番茄品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地源硒水平的增高,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变化趋势不同。‘屯河1015’、‘屯河5501’硒含量呈增加趋势,‘屯河3501’、‘屯河17’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17’还原糖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总酸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5501’糖酸比呈下降趋势,‘屯河17’糖酸比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的地源硒水平梯度较小,需进一步扩大地源硒水平梯度,验证不同加工番茄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等品质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硒 加工番茄 品质 焉耆盆地 富硒番茄
下载PDF
雁栖小镇首开区照明设计
4
作者 张璐 沈祉晗 +1 位作者 郭丽丽 张树茂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北京怀柔科学城雁栖小镇定位为具备国际交往和科学创新功能的人文小镇,照明设计对加强其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雁栖小镇首开区,从区位、规划、设计定位进行详细分析,围绕“吸纳、聚集、释放、星系”的理念,阐... 北京怀柔科学城雁栖小镇定位为具备国际交往和科学创新功能的人文小镇,照明设计对加强其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雁栖小镇首开区,从区位、规划、设计定位进行详细分析,围绕“吸纳、聚集、释放、星系”的理念,阐述其整体照明规划设计构思,设计遵循主题性、节能性、控制措施和照度值原则,旨在营造“生态宜居、活力开放”的照明环境,推动成为高品质的国际社区样板,为今后文旅小镇照明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栖小镇 照明 照明设计 怀柔科学城
下载PDF
焉耆盆地冬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5
作者 陈晓燕 赵战成 +2 位作者 迪丽娜孜·依米提 李红玉 冯晓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利用焉耆盆地6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划,结合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最终获得焉耆盆地冬小麦适宜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地势相... 利用焉耆盆地6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划,结合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最终获得焉耆盆地冬小麦适宜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地势相对较高的沿山区域和沿山沟谷地带;较适宜区分布在盆地环博斯腾湖大部分传统农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冬小麦 气候区划 焉耆盆地
下载PDF
A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to Beijing Yanqi Lake 被引量:1
6
作者 FANG Xiao-Yi CHENG Chen +3 位作者 LIU Yong-Hong DU Wu-Peng XIAO Xiao-Jun DANG Bi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23-35,共13页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such as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meteorological model simul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 set of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is developed and established. These methods mainly focus on surface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nd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With the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located i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re conducted,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development, the ventilation capacity will decrease overall and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dex will decrease from 0.53 to 0.44. While this is not a large reduction, and is still at a favorable level,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 some local areas will markedly decrease. Furthermor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poorer to some extent; the urban heat island(UHI) area and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continuous heat islands may occur in local areas; the UHI potential index of the core area will rise from 0.0878 to 0.1217(still a favorable level).Therefore, urban surfaces should be carefully developed and arranged during plann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arge areas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in the Yanqi Lake could be mitigated by 1) strengthening the airflow by introducing fresh,cold, northwesterly air via constructed ventilation corridors, 2)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cold sources, particularly for water bodies and green belts to prevent the UHI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Yanqi Lake from becoming linked with each other, and 3) considering a pre-program before sub-domain and building planning to obtain optimum building locations.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ventilation potential and UHI intensity levels. For strong heat island areas, land areas should be reserved to serve as cold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environment Thermal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下载PDF
Oil is Found in Yanqi Basin in Xinjiang
7
作者 Xiao Bo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2期37-37,共1页
OilisFoundinYanqiBasininXinjiang¥XiaoBoYanqiBasinissmallintermountainbasinofTianshanMountainswithareaof13000... OilisFoundinYanqiBasininXinjiang¥XiaoBoYanqiBasinissmallintermountainbasinofTianshanMountainswithareaof13000km2Thesediment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is Found in yanqi Basin in Xinjiang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八道湾组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潜力
8
作者 张仲培 齐育楷 +3 位作者 王瀚洲 金芸芸 黄帅博 常文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 八道湾组 沉积体系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下载PDF
焉耆盆地土壤养分系统敏感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盛洋 刘维忠 刘新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5-307,共13页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气温倾向率为3℃/(10a),降水量倾向率为39 mm/(10a)),LUI微幅上升;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LUI变化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响应差异。土壤养分系统对气温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异质性更高,对LUI变化敏感性更具有响应深度;气候和LUI对土壤养分系统变化的贡献率空间分异明显,并且LUI的贡献率大于气候;土壤养分系统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相互调节和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土壤养分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耕地精准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系统 气候变化 敏感性 适应性 空间分异特征 焉耆盆地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农田耗水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一飞 杨鹏年 +4 位作者 汪昌树 寇鑫 谭翻 徐杰 王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0-741,共12页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HTEM模型 耗水有效性 焉耆盆地
下载PDF
焉耆话连读调与词调
11
作者 马莉 赵亚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焉耆话单字调有3个,词调有6种。词调模式与西北其他地区汉语方言基本一致,且具有首音节统摄的特点。两字组连读调中后字是去声,前字是清平时前字变读新调[21],前字是浊平时前字仍读[24]。两字组词调中,清入、次浊入作前字时的词调调式... 焉耆话单字调有3个,词调有6种。词调模式与西北其他地区汉语方言基本一致,且具有首音节统摄的特点。两字组连读调中后字是去声,前字是清平时前字变读新调[21],前字是浊平时前字仍读[24]。两字组词调中,清入、次浊入作前字时的词调调式读如清平作前字时的词调调式[21+51][21+24][24+21],全浊入作前字时的词调调式读如浊平作前字时的词调调式[21+51][24+51][24+21]。由此进一步推论可知,焉耆话早期的声调格局可能是:阴平[■]21、阳平[■]24、上声[■]51、去声[■]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话 连读调 词调
下载PDF
新疆部分焉耆马场马梨形虫病病原学检测及序列分析
12
作者 诺明达来 甘露 +3 位作者 李丽 刘燕 呼尔查 巴音查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7-21,41,共6页
为了解新疆地区焉耆马场马梨形虫病病原感染情况,促进当地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5个焉耆马场作为试验点,随机采集156匹焉耆马全血进行马梨形虫病病原DNA检测,并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Megalign与MEGA 11.0软... 为了解新疆地区焉耆马场马梨形虫病病原感染情况,促进当地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5个焉耆马场作为试验点,随机采集156匹焉耆马全血进行马梨形虫病病原DNA检测,并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Megalign与MEGA 11.0软件分析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马匹的感染情况差异,同时进行病原核酸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156匹焉耆马全血样品中,检出马梨形虫病病原核酸阳性82份,其中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3.3%(52/156)、26.9%(42/156)和7.7%(12/156)。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焉耆马的马梨形虫病病原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Megalign与MEGA11.0软件分析发现:测序得到的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5.5%~100%,马驽巴贝斯虫BC-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8.6%~99.6%。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与马泰勒虫伊犁株(OL589505.1)位于同一分支上,进化关系较近,与其他地区马泰勒虫株进化关系较远;马驽巴贝斯虫BC-18S rRNA与马驽巴贝斯虫新疆株(MT563457.1)位于同一分支上,进化关系较近,与其他地区马驽巴贝斯虫株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焉耆马场的马梨形虫病病原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通过本地蜱叮咬传播,需要加强马梨形虫病的监测与防控,做好定期驱蜱工作。本调查为当地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一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梨形虫病 焉耆马 马泰勒虫 马驽巴贝斯虫 DNA检测
下载PDF
基于RMP分析的葡萄酒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焉耆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文光 苗莉 李妍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0期126-131,135,共7页
焉耆盆地是新疆特色葡萄酒庄的聚集地,葡萄酒庄旅游资源开发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RMP分析方法,从资源R性、市场M性和产品P性三个维度梳理焉耆盆地葡萄酒庄旅游资源,从而明确葡萄酒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 焉耆盆地是新疆特色葡萄酒庄的聚集地,葡萄酒庄旅游资源开发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RMP分析方法,从资源R性、市场M性和产品P性三个维度梳理焉耆盆地葡萄酒庄旅游资源,从而明确葡萄酒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焉耆盆地葡萄酒庄旅游资源禀赋高,适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旅游业态。应当结合“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建立系统规划、梯次推进、相互联动的葡萄酒庄旅游发展方案。结合游客需求偏好和数量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促进葡萄酒庄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葡萄酒庄 RMP分析 资源开发 优化配置
下载PDF
焉耆县小麦及其制品硒含量测定分析
14
作者 赵志霞 康峰 田秀菊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23-26,共4页
为了解焉耆县生产的小麦及其制品中的硒含量水平,本研究采集焉耆县不同乡镇的小麦籽粒和面粉各17份以及焉耆县市售的6种不同馕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硒含量,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焉耆县17份小麦籽粒中硒含量在0.12~0... 为了解焉耆县生产的小麦及其制品中的硒含量水平,本研究采集焉耆县不同乡镇的小麦籽粒和面粉各17份以及焉耆县市售的6种不同馕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硒含量,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焉耆县17份小麦籽粒中硒含量在0.12~0.50 mg·kg^(-1),平均值为0.25 mg·kg^(-1);面粉中硒含量在0.02~0.24 mg·kg^(-1),平均值为0.15 mg·kg^(-1);市售馕样品硒含量在0.07~0.14 mg·kg^(-1),平均值为0.09 mg·kg^(-1)。焉耆县小麦及面粉硒含量较高,分别有35%、65%达到富硒水平,采集的馕样品硒含量较低,有17%达到富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县 硒含量 小麦 小麦制品
下载PDF
焉耆县富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红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焉耆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硒土资源,发展富硒产业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本文在对焉耆县富硒产业调研的基础上,指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发展的路径,对于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焉耆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硒土资源,发展富硒产业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本文在对焉耆县富硒产业调研的基础上,指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发展的路径,对于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硒资源的基础上,健全焉耆盆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县 富硒 富硒产业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江涛 周金龙 +3 位作者 梁川 尹钟 鲍正德 钱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7-1406,共10页
地下水资源是焉耆盆地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深入研究焉耆盆地地下水演化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及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bbs图阐明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所经历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大... 地下水资源是焉耆盆地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深入研究焉耆盆地地下水演化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及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bbs图阐明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所经历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大气降水、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作用等),平原区采样点主要分布在Gisbbs图的右上角及中部左侧,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受风化、蒸发浓缩作用影响,且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较小;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蒸发岩的风化溶解是平原区地下水主要离子来源,应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了平原区各矿物饱和指数,大部分采样点方解石与白云石未达到饱和状态;随着平原区地下水中的TDS和Cl-浓度的逐渐升高,Mg^(2+)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受到了白云石沉淀过程的限制,而Ca^(2+)的含量随TDS的增大而持续增加,并结合平原区2011年与2014年地下水水化学Piper三线图,平原区地下水大部分呈Ca·Na型或者Ca·Mg型;地下水ORP值均为正值,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处于氧化状态;根据离子比例法,γNa+/γ(Na++Ca^(2+)+Mg^(2+))比值深层承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表明平原区地下水阳离子交换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深层承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演化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焉耆盆地平原区 新疆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与油气形成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亚明 张育民 +3 位作者 付代国 杨斌谊 陈天科 王普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显示,北部凹陷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分为两组(101~110℃和121~130℃),南部凹陷只有一组(101~110℃)。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表明,油气生成及成藏有晚白垩世(燕山期)和始新世以来(喜马拉雅期)两期。根据古地温恢复结果,北部凹陷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第三纪以来两期生油过程,燕山期古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新构造均是有利构造;南部凹陷主要生油期仅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燕山期及其前形成的古构造是有利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古地温 油气形成
下载PDF
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邱荣华 陈文礼 +2 位作者 林社卿 杜耀斌 渠渝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5-620,共6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格架 ,将其划分为 4个层序 ,继而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特征、层序演化及各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 .研究表明 ,焉耆盆地中生代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 ,盆地总体上以河流—湖泊沼...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格架 ,将其划分为 4个层序 ,继而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特征、层序演化及各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 .研究表明 ,焉耆盆地中生代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 ,盆地总体上以河流—湖泊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 ,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 ;层序Ⅲ的水进体系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 ,构成了本区良好的盖层 ;通过层序构成分析 ,探讨了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及区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隐蔽圈闭 沉积体系 中生界
下载PDF
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55
19
作者 周成虎 罗格平 +4 位作者 李策 汤奇成 励惠国 王钦敏 H.Fukui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23,共10页
文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自 1 958年以来博斯腾湖环境变化。认为 :近 40年来 ,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力要大于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贡献 ,绿洲开发引起的入湖水量减少和大量的高矿化度农田排水排入湖区使博斯腾湖迅速... 文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自 1 958年以来博斯腾湖环境变化。认为 :近 40年来 ,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力要大于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贡献 ,绿洲开发引起的入湖水量减少和大量的高矿化度农田排水排入湖区使博斯腾湖迅速演变为微咸湖 ,控制着博斯腾湖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和形成。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博斯腾湖环境变化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和绿洲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机理 ,指出尽管近 1 0几年来绿洲环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但整个焉耆盆地环境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控制绿洲开发利用规模。适宜的绿洲发展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环境变化 湖水位 人类活动 绿洲 开发 作用机制 干旱区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新月 李永林 +3 位作者 何明喜 田纳新 南红丽 陈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三大旋回。从三叠纪到中侏罗世早期,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体系基本为冲积扇或河流(潮湿扇)—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中侏罗世中期为河流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中生代 沉积盆地 演化 古气候 古地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