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bital Cycles Analysis and Its Genesis Significance for the Sequence Hierarchy:A Case Study of Carboniferous Karashayi Formation,Central Tarim Basin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占红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16-528,共13页
The Carboniferous Karashayi (卡拉沙依) Formation of Tarim basin formed in the epicontinental sea shelf environment where the evolution of basins is pediocratic. As an important reservoir-forming combination, the Car... The Carboniferous Karashayi (卡拉沙依) Formation of Tarim basin formed in the epicontinental sea shelf environment where the evolution of basins is pediocratic. As an important reservoir-forming combination, the Carboniferous Karashayi Formation consist of clastic rocks, carbonate rocks and gypsum rocks, which show clear sedimentary cyclicity. According to paleontology research 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Karashayi 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Visean and Serpukhovian in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 with a time limit about ±27 Ma.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y for the Karashayi Formation is rough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to identify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s. The current study mostly divides it into three or four 3rd sequences. However, this partition cannot meet the geological crossing correlation. At the theory aspec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genesis of the 3rd sequence is also a disputed problem. Cyclostratigraphy study of the Natural Gamma-Ray Log, Spontaneous Potential Log and other logging curves has been taken out by spectrum analysis and wavelet analysis, etc.. For Well Shun6 and Well Zhongl in Tazhong (塔中) and neighbouring area, combined core observation and base level analysis, the Karashayi Formation was divided into 9 or 11 sequence stratigraphic units. Continuous constraints of each sequence is about ±2.40 Ma, corresponding to astronomical cycle formed by three parameters of Earth orbit. Accompanied by the historical division of 3rd sequenc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3rd sequences was possibly forced by the 2.4 Ma astro-nomical eccentricity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karashayi Formation stratigraphic sequence cyciostratigraphy.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永宏 闫相宾 +2 位作者 张涛 张生根 刘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22,27,共7页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储油层系。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沉积微相不同,成岩作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厚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为中—粗砂岩,粒间孔及残余...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储油层系。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沉积微相不同,成岩作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厚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为中—粗砂岩,粒间孔及残余粒间孔发育,砂体物性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河道间砂体、潮间带砂坪、砂坝及薄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本区砂岩总体上属低—中孔、低—高渗型储层,且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纵向上卡拉沙依组可分为5个砂层组,Ⅰ、Ⅱ砂层组及Ⅲ砂层组下部物性较好;横向上3区、4区、6区为有利及较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京昌 吴疆 +2 位作者 何宏 许杰 郭忻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51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杉林 张春冬 王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的油藏主要含油气层段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互层段 ,该段油气层具有埋藏深 ,单层厚度小 ,横向变化大和连通性差的特点。通过对比 ,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自上而下划分为 5个油组 ,笔者从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及... 塔河油田石炭系的油藏主要含油气层段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互层段 ,该段油气层具有埋藏深 ,单层厚度小 ,横向变化大和连通性差的特点。通过对比 ,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自上而下划分为 5个油组 ,笔者从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入手 ,揭示了油藏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河油田 石炭系 卡拉沙依组 储层特征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卡拉沙依组薄互层岩性识别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冬 魏修成 季玉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已经成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替代储层。针对卡拉沙依组砂泥交互薄储层横向变化显著、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笔者提出,在综合分析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已经成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替代储层。针对卡拉沙依组砂泥交互薄储层横向变化显著、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笔者提出,在综合分析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构建岩性指示特征曲线。将构建的岩性指示特征曲线用于储层反演,与常规波阻抗反演对比,岩性指示特征曲线明显改善了反演效果,提高了对薄储层的识别能力,为塔河油田石炭系碎屑岩储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薄互层 合成反演 卡拉沙依组
下载PDF
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有利砂体叠置样式——以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福顺 瞿长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2,I0003,共11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基于岩心观察、野外露头、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成因及叠置样式;采用野外砂体构型及密井网区精细砂体解剖的方法,识别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沉积...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基于岩心观察、野外露头、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成因及叠置样式;采用野外砂体构型及密井网区精细砂体解剖的方法,识别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成因砂体主要包括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潮汐改造分流河道、砂坪和砂泥混合坪5种类型,其中水上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有利砂体;有利砂体叠置样式包括冲刷式、互层式和夹层式等垂向叠置样式,以及连片式、斜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等侧向展布样式。研究区北部靠近物源方向,为有利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缓坡三角洲 石炭系 卡拉沙依组 成因砂体 砂体构型 叠置样式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三角洲薄层砂体刻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福顺 瞿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6-751,761,共7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波阻抗难以区分砂泥岩,砂体刻画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在砂体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地层切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波阻抗难以区分砂泥岩,砂体刻画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在砂体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地层切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体进行刻画。研究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砂体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实现了研究区卡拉沙依组3m以上薄砂层的预测,反演结果与已知钻井匹配程度较高,后验井符合率达88.1%,有效提高薄层砂体的识别能力;地层切片分析目的层段砂体的变化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水进和水退的沉积演化,刻画出三角洲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范围,可为寻找有利砂体发育区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地层切片 砂体刻画 三角洲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煤系烃源岩识别与分布特征
8
作者 赵永强 苏思羽 +2 位作者 蒲仁海 姚威 季天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1381,共11页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巴麦地区巴探5井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发现了多层煤层和炭质泥岩,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由于它们发育于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交互的混积台地背景中,之前并未作为有效烃源岩加以重视,因此查明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对...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巴麦地区巴探5井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发现了多层煤层和炭质泥岩,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由于它们发育于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交互的混积台地背景中,之前并未作为有效烃源岩加以重视,因此查明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对寻找该区石炭系自生自储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钻井岩心、岩屑样品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岩性识别、三维地震反演等方法进行了该套煤系烃源岩生烃指标和识别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巴探5井这套煤系烃源岩与卡拉沙依组广泛发育的一套三角洲-潟湖沉积体系有关。煤系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约20 m,其有机碳含量介于10.6%~63.2%之间,干酪根类型为Ⅱ_(2)-Ⅲ,镜质体反射率为0.78%~1.65%,其成熟度随埋深的变化总体上呈北低南高之势。煤、炭质泥岩、暗色泥页岩等有效烃源岩都表现为声波时差>300μs/m、密度<2.3 g/cm^(3),所不同的是煤层自然伽马(GR)值小于75 API,炭质泥岩GR值为75~100 API,泥页岩GR值>100 API。井间和井外地区根据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值<7333 m·s^(-1)·g·cm^(-3)识别出烃源岩的分布,它们主要沿来自北西向的朵状三角洲地区加厚。混积台地中煤系烃源岩和三角洲储层有望形成该区卡拉沙依组自生自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麦地区 卡拉沙依组 煤层 三角洲 混积台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综合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占红 陈荣 +1 位作者 宋成兵 李思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65,共15页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相对稳定期的陆表海陆棚环境,由多层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膏岩相互叠置而成,是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根据古生物研究及地层对比,卡拉沙依组在国际地层表上对应于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时限约为...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相对稳定期的陆表海陆棚环境,由多层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膏岩相互叠置而成,是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根据古生物研究及地层对比,卡拉沙依组在国际地层表上对应于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时限约为±27Ma.目前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尚较薄弱,由于内部难于识别出明显的古间断面,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3~4个三级层序,这与其所跨越的地质时限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通过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处理方法对卡拉沙依组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进行了旋回地层学研究,同时结合岩心观察及基准面分析,对塔中及邻近区域的麦6井、中1井、中17井及顺6井的卡拉沙依组地层分别划分出了9~11个层序地层单元,每个层序的延续时限约为2.40Ma,对应于地球轨道3个参数组合形成的天文周期.这在实现精细划分了三级层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处三级层序成因于天文气候因素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卡拉沙依组 层序地层 旋回地层 能源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