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首款显示屏可折叠3G手机
1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0-570,共1页
荷兰Polymer Vision公司推出一款显示屏可折叠的手机.这种5英寸的显示屏是全球第一个能够折叠的显示屏.当用户阅读新闻、博客或者电子邮件的时候,可以打开显示屏.用完之后可以合上显示屏,这样手机的尺寸就同普通手机一样大了.Poly... 荷兰Polymer Vision公司推出一款显示屏可折叠的手机.这种5英寸的显示屏是全球第一个能够折叠的显示屏.当用户阅读新闻、博客或者电子邮件的时候,可以打开显示屏.用完之后可以合上显示屏,这样手机的尺寸就同普通手机一样大了.Polymer Vision首席执行官Karl McGoldrick说,人们在电子阅读的时候将看到更大的显示屏,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和更高级的网络连接.而且,这种设备的重量和外形都与手机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g手机 显示屏 可折叠 电子邮件 首席执行官 普通手机 karl 网络连接
下载PDF
英国“商人”与朝鲜王朝的首次交涉--1832年英国人胡夏米赴朝通商考实
2
作者 孙卫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2-42,共11页
1832年2月26日,东印度公司广东商馆职员林德赛受命化名为胡夏米并假称船主,以普鲁士籍传教士郭士立为翻译和医师,一行67人乘坐“阿美士德”号从澳门地区出发,经中国东南沿海,一路北上,到了山东威海卫。接着东行,到达朝鲜半岛,这是朝鲜... 1832年2月26日,东印度公司广东商馆职员林德赛受命化名为胡夏米并假称船主,以普鲁士籍传教士郭士立为翻译和医师,一行67人乘坐“阿美士德”号从澳门地区出发,经中国东南沿海,一路北上,到了山东威海卫。接着东行,到达朝鲜半岛,这是朝鲜王朝在本土首次正式接触的、前来要求通商的英国人。胡夏米致函朝鲜国王,要求自由贸易,未得回复。他们滞留一月无果离开,经琉球、中国台湾回到中国澳门。朝鲜王朝当即向清朝汇报事情原委,受到道光皇帝嘉奖。朝鲜王朝留下了第一手资料《英吉利国漂船记》,在朝鲜官方史书《承政院日记》与《朝鲜王朝实录》中,也记载了朝鲜君臣商讨如何处理这批洋人。在胡夏米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经过报告》等书中,详细记载了他们与朝鲜官员的交涉。通过朝、英两方中英文史料的对照,既可以厘清事实真相,又能借此考察东西方在近代前夕交流的观感,为我们考察彼时东西方交流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夏米 郭士立 “阿美士德”号 韩英关系史 “问情”
下载PDF
郭实猎的《香山宝卷》译介评析--兼论中国宝卷西传的起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姚伟 施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82-189,207,共9页
德国传教士郭实猎1833年向西方译介的《香山故事》是他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韩南认为郭氏所译为《香山宝卷》,但他并未言明考证过程和翻译底本。笔者通过对郭氏译文的细读和比照,确定其翻译底本与同治杭州慧空经房《香山宝卷... 德国传教士郭实猎1833年向西方译介的《香山故事》是他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韩南认为郭氏所译为《香山宝卷》,但他并未言明考证过程和翻译底本。笔者通过对郭氏译文的细读和比照,确定其翻译底本与同治杭州慧空经房《香山宝卷》相符,并以此为本对他的宝卷翻译特点及影响进行评述。郭实猎的传教士身份、中文水平及其对中国文学、文化传统认知不足等因素使其宝卷译文充斥着删节与误读,制约了他随后的中国叙事文学译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宝卷 韩南 郭实猎 《香山宝卷》 中国叙事文学
下载PDF
差异、交集与互补——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与张光直“连续性”“突破性”理论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吾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3,共9页
文章是对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与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做比较考察。毫无疑问,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与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首先是两种关注点非常不... 文章是对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与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做比较考察。毫无疑问,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与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首先是两种关注点非常不同的理论,不同点包括:关心的问题、研究对象、对象特征、涉及时间以及历史意义。但是,我们又应当看到:这两种理论其实是存在交集的。因为,其中都涉及了文明传统以及对传统的突破问题、文明形态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明形态之间的差别问题以及有关文化或文明定位、定性的思考。由此,对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与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之间做一番比较考察或许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文章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涉及"轴心期"理论与"连续性""突破性"理论的各自面向;进而,无论是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还是张光直的"连续性""突破性"理论,都会涉及文明进程问题、文明类型问题以及文明发展中的法则问题,这具体又涉及普遍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的问题;最后,通过考察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与张光直的"连续性"理论,我们也会发现二者都有各自的长处,但也存在各自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斯 突破性 连续性 张光直 轴心期 交集 文明形态 对象特征
下载PDF
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7期19-22,66,共5页
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观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重要体现。在黑格尔看来,国家优先于并且高于市民社会,是市民社会存在的前提。马克思则通过他对于现实历史的研究,得出了没有家庭的自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物质基础,... 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观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重要体现。在黑格尔看来,国家优先于并且高于市民社会,是市民社会存在的前提。马克思则通过他对于现实历史的研究,得出了没有家庭的自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结论;揭示了私有财产和国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国家决定于市民社会这一政治主张;主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发展民主制,让人民来创造国家制度,实现人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私有制 马克思 黑格尔
下载PDF
从灵魂到国魂:略论明清基督宗教的小说
6
作者 李奭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2期301-314,共14页
汉语基督宗教小说的翻译或创作首见于晚明,但大盛于有清一代。其时法国天主教士开始用汉语撰作小说,第一篇题为《梦美土记》,受西塞罗的《西比欧之梦》影响甚巨。不多久,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也开始撰写小说。米怜的《长远两... 汉语基督宗教小说的翻译或创作首见于晚明,但大盛于有清一代。其时法国天主教士开始用汉语撰作小说,第一篇题为《梦美土记》,受西塞罗的《西比欧之梦》影响甚巨。不多久,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也开始撰写小说。米怜的《长远两友相论》实为一叙事化的教义问答,但以小说的身分流传甚久,截至民国初年都还在印行之中。马礼逊和米怜各自戮力创作,目的在拯救个人的灵魂,以期使他们免于世俗的诱惑。时序进入清末,基督教小说家日渐增多。不论洋人或华人,这些小说家多以生动的文笔进行创作或翻译,目的在解中国人于倒悬,藉以拯救这个国家的国魂,最佳的例子是应傅兰雅所举办的“时新小说”的征文而撰的小说。傅氏本人不事创作,但应征而来的超过150篇的汉语小说,篇篇莫不以兴国救亡为己任,所拟解救者也已不止于个人,同時扩展至家国。灵魂的拯救,此刻已转为国魂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督宗教文学 马若瑟 米怜 郭实猎 傅兰雅 《天路历程》
下载PDF
开启中国大门之先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
作者 罗大正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1期46-49,共4页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以其在广州创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该刊所载内容广泛而新颖,对封建闭塞的中国来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独特价值,成为"西学东渐"的先例。它不仅拓展...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以其在广州创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该刊所载内容广泛而新颖,对封建闭塞的中国来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独特价值,成为"西学东渐"的先例。它不仅拓展了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地理知识、西方科技文化和社会政治制度的认知空间,也启迪了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启中国大门之先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士立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先声
原文传递
圣人与圣徒——晚清时期亚伯拉罕形象的重写
8
作者 张雅斐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1年第1期265-282,共18页
引论哈佛大学韩南(Patrick Hanan,1927-2014)在《中国19世纪的传教士小说》一文中最先关注到,晚清来华传教士创作了众多讲述亚伯拉罕、约瑟、保罗等圣经人物生平故事的传记作品,如《摩西言行全传》(1836)、《约瑟言行全传》(1861)、《... 引论哈佛大学韩南(Patrick Hanan,1927-2014)在《中国19世纪的传教士小说》一文中最先关注到,晚清来华传教士创作了众多讲述亚伯拉罕、约瑟、保罗等圣经人物生平故事的传记作品,如《摩西言行全传》(1836)、《约瑟言行全传》(1861)、《保罗言行》(1900)等,提出"圣经里的人物传记"这一概念。①在《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中华基督教文字索引》《基督圣教出版各书书目汇纂》等资料中也有数量颇丰的此类"圣经人物传记"。②传教士们以《圣经》为主要依据、以传记为写作体式,用汉语所书写的圣经人物生平,塑造这些圣经人物的生平,试图塑造基督徒典范,向世人展现基督教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AHAM SAINT Late-Qing missionaries Model Character karl gützlaff James Legge
原文传递
郭实猎与中国近代传记文体转型
9
作者 陈恩维 《基督宗教研究》 2020年第2期-,共18页
1830年代,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猎撰写了大量形态丰富的中文传记作品,对传记文体形式和写作技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所撰基督教人物专传,脱胎于《圣经》,取法乎圣徒传记,将叙事作为基本表达方式,也为中文传记史增添了新的文类。其所撰... 1830年代,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猎撰写了大量形态丰富的中文传记作品,对传记文体形式和写作技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所撰基督教人物专传,脱胎于《圣经》,取法乎圣徒传记,将叙事作为基本表达方式,也为中文传记史增添了新的文类。其所撰古代人物史传,将传记融于历史之中,综合吸收了中西史传的体例和描写刻画手法,兼具古今中外史记艺术之美。其报载现代人物传记,在历史上第一次借助近代传媒向大众介绍西方当代政治人物,不仅将传记从史传中独立出来,而且将欧洲传记的最新经验引入中国。郭实猎对传记文体的多方面探索,促进了中西传记文体的在交流互鉴,引发了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实猎 传记 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